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 >

第31部分

普通心理学-第31部分

小说: 普通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习的组织对于识记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复习可以连续地进行,也可以在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前者称为集中复习,后者称为分配复习。如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成绩,集中复习因复习的次数多,识记效果较好;如计算一定次数后的复习成绩,则分配复习的效果较好。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做的一个实验中,受试者分为四组,识记4个各有12个无意义音节的字表,各个字表都用10分钟识记。

    第一组连续诵读20次,第二组隔30秒钟读一次,共读10次,第三组隔60秒钟读一次,共读7次,第四组第一二两次隔90秒钟,第二次以后隔120秒读一次,共读5次。如按末次的成绩,一至四组正确记忆的音节数是:4.83,4.13,4.03,3.25。复习次数多的成绩较高。如按第五次的成绩,一至四组的数字是:1.75,2.58,3.08,3.25。分配复习的成绩优于集中复习,在实验所用的时间范围内,间隔越长,成绩越好。

    一般地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但优异的程度,视许多因素而定,如材料的意义性、组织形式、难易、学习阶段等等。在上述实验中,也用意义性高的和意义性低的音节比较了分配复习和集中复习的效果,在第十次诵读时所记得的音节数如表12。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音节的识记中,分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但在意义性高的音节的识记中两种复习方式的差别不如在意义性低的音节的识记中显著。

    上述实验中12个音节是连续诵读(序列字表)的,在上述关于成对字表的识记中也比较了集中复习和分配复习的效

 253

    ·842·普通心理学

    果。第十次诵读时记忆的成对音节数目如表13。两种复习方式的差异远不如对序列字表识记中的显著。这表明材料的组织形式也是影响两种复习方式效果的差异的因素之一。

    表12材料的意义性对分配复习与集中复习效果的影响

    意义性高的音节意义性低的音节

    分配复习集中复习分配复习集中复习

    记忆音节数7.636.716.834.92

    0.921.91

    差异显著水平P>.1P<.01

    表13分配复习与集中复习成对字表的结果

    分配复习集中复习

    2.922.71

    差异0.21

    差异显著水平P>.1

    有人在实验中,比较在识记的不同阶段(如前一半次数的诵读和后一半次数的诵读)两种复习分配方式的差异。一般结果表明:在识记的不同阶段,分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但在识记初期的差异比后期的更为显著。

    在识记初期,意义性低的材料比意义性高的材料,序列字表比成对字表,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复习。

    这也就表明:在识记较难的材料时比识记容易的材料,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复习。许多应用复杂的动作的学习和难易不同的语文材料的识记的实验结果,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254

    普通心理学·942·

    分配复习具有怎样的时间间隔效果最大,实验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大致在每次复习需要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复习间隔几秒至一分钟,效果就比无间隔的为优。在每次复习用时较长的学习中,复习间隔半小时至几小时以至一天,效果都可能很好。在一般学习中,复习的间隔时间内还需要安排其它的活动,就不能只考虑一种复习的时间间隔问题了。

    分配复习所以一般优于集中复习,从生理机制看来,是在集中复习的神经过程中容易有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可使抑制得以消除;同时由于分配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可使联系得以巩固,而集中复习时这种机会较少。

    第三节 回忆和联想一 回忆和思惟活动

    把以前产生的对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就是回忆。回想过去学过的材料(如诗词、数学公式等)

    ,唤起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执行练习过的动作,由一件事想起另一件事(联想)

    ,思惟时想起有关的经验资料,等等,都是回忆。

    回忆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无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的回忆意图或目的,而想起某些旧经验。如一件往事偶然涌上心头,或见景生情,回忆起过去的有关的经验。有意回忆是有回忆的任务,自觉进行追忆以往的某些经验。如为了进行传达而回忆所参加的会议的情况。在有意回忆时,回忆任务推动着回忆的进行。

    无意回忆虽然没有预定的目的,但也不是无故发生的,总是由当前的事物或当前事物唤起的表

 255

    ·052·普通心理学

    象、思想等引起的。回忆起的经验和当前的事物总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可能是非常间接的。

    回忆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直接回忆是当前事物直接唤起旧经验。例如一看8×9=?这个式题,立刻想起72。又如无意回忆中偶然想起一件往事,不知为什么想到它,也就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引起这种回忆的刺激。间接回忆是通过中介性的联想才达到要回忆的旧经验。如遇到一个熟人,叫不出他的名字,先回想以前是在什么地方遇见他的,当时的情况如何,他的工作任务如何,最后想起了他的姓名。

    回忆,特别是间接回忆,常是一种有步骤地进行的、开展的思惟活动,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惟活动。常是“搜索枯肠”

    ,先想有关的经验,由有关的经验逐步接近要回忆的经验。

    常是部分的旧经验先行出现,或出现一种近似的旧经验。如回忆一个人的姓名,有时是先想起姓或先想起名,或先想出一个接近的姓或名,而意识到不正确,继续思索,最后得到正确的答案。

    回忆出需要的答案以后,有时确信其正确性,回忆即告一段落,有时对其正确性有怀疑,又与有关的经验或者当前的现实,进行核对、验证,证实以后,才相信是正确的。

    从回忆的一般过程可以看到,回忆决不是对过去事物的反映的简单的再现。它常动员全部的有关经验,好象把有关经验经过“筛选”

    ,才能找到所需的经验。记忆是在有关经验中建立联系,而回忆要依靠许多联系的复现。

    联系越丰富、越系统化,回忆就越容易,反之就困难。例如,熟识的朋友和许多经验联系着,回忆起他的姓名来,就格外容易;而早年

 256

    普通心理学·152·

    学过的几个统计学公式,因很久不做统计工作,联系很少,回忆起来就比较困难。

    二 回忆和定向

    无意回忆虽然是偶然想起某些事物,但也是有选择性的。

    人过去经历的事物是极为繁多的,为什么这一时刻想起这些事而不是其它的事呢?这是受人的情绪状态、兴趣和正在进行的活动等条件所制约的。一个人在情绪高涨时无意中哼起的曲调和在抑郁时哼起的曲调往往是不同的;在工作时间和在游览时间偶然想起的事物也常是不同的;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画家看到一棵奇特的树木,自然发生的联想也不相同。

    人在活动之前常有所准备,进行着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趋向性。活动的准备状态和活动的趋向性称为定向,它影响着继起的活动,使之朝一定的方向进行。定向对于回忆也有影响,在有意回忆中,这种影响更为显著。例如在准备会见一个朋友时就会想起过去和他在一起工作时的情况;在计算加法时看到7、8两个数字,虽没有任何计算符号,就想到15,在计算乘法时就想到56;熟练地掌握了外国语的人,遇到需要说外国语的场合,外国语脱口而出,在需要应用本国语言时自然更能流利地运用本国语言。

    认识活动的趋向对于回忆的内容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有人用图片做过实验,每个图片对不同的受试者给予不同的名称。例如这样一个图形,对一组受试者,称为新月,对另一组受试者称为C字母。过了一定时间,要受试者把图形画出来。前一组的人把它画得接近新月,后一组的人描成C字母

 257

    ·252·普通心理学

    的样子。也有人用故事作过实验,他让许多受试者阅读一个关于印地安人和鬼打仗的故事,过了一定时间,让受试者把故事重写出来。常阅读鬼怪故事的受试者对于鬼的部分增加了许多枝节,不常阅读鬼怪故事的却把关于鬼的部分大为简化了。

    有时在活动任务的推动下,同样内容的回忆往往重复出现,显著地表现出定向对回忆的影响。例如回忆某个人的姓名时,一个接近的但不正确的名字常反复出现,直到正确的名字想起为止。

    在解决问题时,过去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总会首先被回忆起来,在证明这种方案无效,而没有其它的解决方案出现以前,它还会重复出现。有时定向的影响似乎太大了,回忆不能摆脱它,使思想在旧有的辙道中转不出来,阻碍着新思想的出现。

    不仅回忆的内容受定向的影响,回忆出现的时间也受定向的制约。

    如前节所述,如识记时确定只记忆一个短时期,时期过后常常就遗忘了;如识记时有长期保持的任务,那么,就能在较长时期后还能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规定一定的记忆任务,如在明天某时间记起什么,到时间往往能自然地想起所应回忆起的事项。这种情况在催眠时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催眠状态中,催眠者告诉受催眠的人,醒后在某时作某件事,受催眠者醒后往往在规定的时间自然地做起规定的事情来,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由定向对回忆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回忆不仅是过去经验的简单的再现,它是与全部有关的心理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心理活动。

 258

    普通心理学·352·

    三 回忆中的干扰

    在回忆中,一种内容的重复忆起阻碍了新内容的出现,对新内容来说,就是一种干扰。识记是形成联系,回忆是联系的恢复。一种经验常和多种有关的经验联系着。不同的联系可以互相促进,如凭借中介性联系,回忆起需要的经验。不同的联系也可以互相干扰,使需要回忆的内容不能很快地出现。例如说出某一县属于哪一省(这事实是受试者所熟知的)比在某一省内举出一个县名,平均要快得多。这就是因为县名和它所属的省份的联系是单一的,不容易受其它联系的干扰;而省名和它所属的许多县名联系着,由省份举出县名时,多种联系可以互相干扰,因而反应时间就加长了。

    一种占优势的联系或情绪状态,由于负诱导,都可引起抑制,妨碍回忆。

    例如上述在解决问题时,一种解决方案,虽然并不正确,但当时它占优势,反复出现,一时阻碍回忆起其它经验。又如有的学生在考试时非常希望考好或唯恐考不好,引起情绪紧张,抑制了需要回忆的答案。又如有人遇到一个熟识的人,忽然叫不出他的名字来,或在写作时要用一个常用的字,忽然忘记了它的写法,这是由于朋友的意外的会见或写作的构思抑制了应当回忆起的姓名或字的写法。年岁较大的人比较容易有这样的情况,有时把它作为老年记忆衰退的例证。其实,记忆并没有怎样衰退,稍过一短时间仍会回想起来。这种干扰的情况是由于老年时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较差,兴奋从一个中心转到另一个中心比较迟缓而引起的。

    如果回忆时产生干扰,一时不能回忆起需要的事物,最

 259

    ·452·普通心理学

    简单的办法是转移注意,暂时停止回忆。过了一定时间,抑制解除,需要的经验往往自然在回忆中出现了。如写作时忘记了一个字的写法,不妨暂时留下空白,想起来再补。考试时一时想不出答案,不要紧张,不妨转移注意去研究试题,或者先答其它试题,可能不久就想起答案来了。

    有时不能回忆起所需要的内容,是由于回忆中有错误,或选择了错误的中介性联想。例如在回忆第一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巴黎公社的时间关系和两个事件的年代,误把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第一次革命当作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这样就不容易正确地回忆起它与巴黎公社的时间关系和巴黎公社的年代,这时应当多找参考材料,从各方面验证回忆的结果,以便改正错误,使回忆顺利进行。把对一项复杂事件的回忆当作解决问题的活动,随时注意检查,验证结果,就可以使回忆的内容减少错误,趋于正确。

    四 联  想

    回忆常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反映中也是相互联系着,形成神经中的暂时联系,联想是暂时联系的复活,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按照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一般把联想分为不同的种类:(一)接近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因而容易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提到

 260

    普通心理学·552·

    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

    “桃花流水鳜鱼肥”

    则是在时间上接近。

    空间上的接近和时间上的接近也是相联系的,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感知时间也必定相接近。感知时间相接近的,空间距离也常接近。

    (二)

    相似联想。

    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例如由春天想到繁荣,由劳动模范想到战斗英雄。相似联想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性。一般的比喻都是借助相似联想,如以风暴比拟革命形势,以苍松翠柏形容坚强的意志。

    作诗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