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

第11部分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第11部分

小说: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若是将《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当成小说来读,就更能体会到这首诗的天然的活气、原始的魅力。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第一节是:〃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这儿的〃鸡鸣〃和〃昧旦〃是古代的两个时段,鸡鸣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昧旦在鸡鸣后,相当于3点至5点。〃子〃是第二人称〃您〃。〃兴〃是起来的意思。〃弋〃是射的意思。这节诗本来是小两口儿床上亲热的谈话。变成小说就是,女人说:〃才是鸡鸣时,天还早哩,咱俩再躺一会儿。〃男的说:〃不对吧,该是昧旦了。得起来了,趁天还没亮,我得去射凫射雁。〃

  女人说:〃你瞎说!没到昧旦,才是鸡鸣。〃男的说:〃你才瞎说,是昧旦了。〃〃那咱打赌!你看看外边,看看星星,看是谁对。〃

  小两口儿从热被窝出来,揭开窗帘一看,哇!外面星光灿烂。〃你输,你输,你输了!〃女的说,〃咱们俩还能躺一会儿。别起来,再躺一会儿!〃

  于是两个人就安心躺下了,男的就对女人讲用绳箭射凫和雁的故事,女的就听男人讲用绳箭射凫和雁的故事。 
第53节:《诗经》中的〃小说〃(2)


  第一节到这儿就完了,接着是第二节:〃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第三节:〃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这第二节和第三节是两个人从凫和雁,接着往下说,说的是:

  〃记不得啦?咱俩结婚那天。人家都说咱俩是天生的一对,我和你喝了酒,我还说了,和你白头到老不分手。就那天,琴瑟特别的好听,我觉着自己特别好看。你说,是不是呀?〃(这应该是女的说的。)

  〃记得咱们刚认识的时候不?我送你的玉佩?其实呀,那天,我是早就知道你非得打那儿走,就在那里等着你的。你这个人啊,就是爱美,就是喜欢玉佩。我于是就弄来了玉佩,让你高兴。就这么的,你就和我好上了。〃(这应该是男的说的。)

  〃你坏!你坏!你坏!〃她捶她的男人,捏他的鼻子,给他〃吃酸枣〃。

  〃啊呀!糟了!不好,你看天,都大亮了。凫和雁都飞走了。〃

  《诗经》是古老的,但是,情感永远不会老。看,这是多么纯正的感情呀,这是多么实在的生活呀!《诗经·郑风·女曰鸡鸣》这首诗就是人民群众对自己普通日子的真实记录。

  《诗经》是文艺还在童年时的作品,其中的《国风》,大部分是叙事之作,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那时候,还没有儒教,没有理学,人们的思想没有受到后来的种种桎梏的束缚。《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是没有受污染的、纯粹的、绿色的,它是诗,也是让人读后心醉的〃小说〃。 
第54节:〃鸡鸣〃不一定是鸡叫


  〃鸡鸣〃不一定是鸡叫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有:〃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有人解释这里的〃鸡鸣〃为〃鸡叫〃;有的不加解释,那意思是这个〃鸡鸣〃就是一般的鸡叫,用不着再解释。这是不对的。〃女曰鸡鸣〃,如果真的是鸡叫,人已经听得到了,就用不着〃子兴视夜〃爬起来撩窗帘看星星了。这个〃鸡鸣〃并不是真的鸡叫。

  《孔雀东南飞》中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也不是真的鸡叫,而是古代计时法中的一个时段。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朱熹《诗集传》:〃昧,晦;旦,明也。昧旦,天欲旦、晦明未辨之际也。〃《传疏》:〃昧旦后于鸡鸣时。〃昧旦又叫昧爽,是天将亮的时间。而平旦、平明是天亮的时间。古代,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见朝夕、旦暮、晨昏、昏旦并举的例子。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做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孔雀东南飞》:〃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人定以后是夜半。鸡鸣和昧旦是夜半以后先后相继的两个时段。

  地支计时名称十二时辰名称相当现在时间

  子时夜半23时至1时

  丑时鸡鸣1时至3时

  寅时平旦3时至5时

  卯时日出5时至7时

  辰时早食7时至9时

  巳时隅中、日禺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日跌、日央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日晡、夕食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日落、日沉、傍晚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名日夕、日暮、日晚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定昏21时至23时

  西周时就已使用十二时辰制了。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早食、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慷慨激昂的请战书《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诗经·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精品,对它的研究、注释、翻译有许多,但是误解也多。《秦风》本来就是秦地的民歌,可是有人硬是要说它是某某人为某某事所作。还有人对这首诗作了曲解和不合情理的翻译。比如,〃与子同袍〃就是〃和你合用一件战袍〃,这样的解释真是滑稽。怎么样才能〃和你合用一件战袍〃?一、你伸一个袖子我伸一个袖子这样怎么打仗?怎么行军?二、你穿一阵子我穿一阵子,一个有衣穿时,另一个就得光着,这样也不能打仗。要想理解古代诗歌,就得首先理解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等,绝不能凭我们现在人的想法去推测古人。 

  产生《秦风》的秦地,即现在的陕西中部、甘肃东部,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以尚武著称。当时的秦人部落实行的是兵制,有点儿像是民兵制,平民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这种兵制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一直在延续着,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在自己置备装备。在当时,成年的秦人男子,是自己有战袍、戈矛的,只要发生战事,拿起来就可以上战场了。

  《诗经·秦风·无衣》共有三节,后两节实际只是第一节的同义复唱。这首诗表面只是一个人的独白,实际是一个人在回答另外的人。

  〃岂曰无衣?〃之前,一定是有人说了:〃你有军装吗?〃回答:〃谁说我没有军装,我有同你一样的战袍。要出兵打仗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武器。〃话外之音,说是:我也要参军上战场。

  既然是有军装也有武器,又有上战场的要求,那为什么还不能上战场呢?答案只有一个:年龄不够。这是一个年龄不够的小家伙,早就羡慕上了那些当兵打仗的父兄。他自己准备好了武器和军装,就等着有战事上前方。可是人家说了:〃小家伙,你还小哩,有军装吗?有武器吗?〃于是,才引出了这小家伙的一席话。

  小家伙的这些话,只是平常的答话,可是写在纸上,便是一份言辞慷慨、情绪激昂的请战书,于是被秦人记录了下来,改写成了鼓舞斗志的歌。这份〃请战书〃表现的渴望战斗的热情,正好与当时秦人尚武的精神一致,用现在的话说是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这是它得以流传的原因之一。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但情绪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这是其流传千古的另一原因。 
第55节:《山鬼》说背景(1)


  《山鬼》说背景

  《九歌》是楚人祭祀的古曲,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屈原依原曲填了新词。《山鬼》是屈原的《九歌》十一首诗中的最摄人魂魄的一首。《山鬼》,写的是一个美丽而幽怨的女神,这个女神出自一个美丽凄婉的楚国传说。也就是说,《山鬼》这首诗,实际上是对一个传说人物的具体描写。

  郭沫若、马茂元等人考证诗中的〃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就是巫山,这山鬼就是巫山女神。(许多现在诗选将〃於〃简化成〃于〃,不妥。)《宋玉集》、《洛神赋》、《山海经》都涉及了巫山女神的故事,可见,这是流传得极为久远的民间传说。

  楚王最疼爱的小女儿,名叫瑶姬。瑶姬是个轻盈、美丽的姑娘。在楚王的呵护之下,瑶姬和同伴们,整天嬉戏于清秀明丽的楚山、楚水之间。这时候,她爱上了一个潇洒翩然的公子。两个人幸福地在山间追逐野鹿和雉鸡,到湖里采摘莲藕,用带丝绳的箭射凫和大雁。两个人的婚期已经定下了,他们就等待着那幸福的一刻。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少女瑶姬不幸死了。死后,她被封为巫山之神。待嫁而亡的姑娘,割舍不下美好的人间,割舍不下心中的公子。她就变成灵芝,让采食了灵芝的人,也都变得婀娜多姿;她采摘山间的薜荔和女萝装饰自己,她整日骑着赤豹和文狸在山中游走穿行,她时时眼望着山下,希望能透过云雾看到曾经属于过自己的那个公子。可是,她已经不再是有形有肉的人了,人们谁也没有能力看见她的身体。早晨山麓飘忽的红云,那就是她;黄昏谷中蒙蒙的细雨,那就是她。她日日望着山下的人间,可是这些,人们并不知道。

  曾经说好不分手,每当到了两个人约会的时间,山鬼就用辛夷和桂枝装饰好车子,让赤豹拉着,车后跟随着文狸,自己身上又是石兰又是杜衡,希望公子眼前出现的是一个美好的自己。可是,公子是永远也不会来赴约的,虽然这样,她却怨自己来得晚了,没有一点对公子的怨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可这个女神依然相信自己的公子还是原来的那个公子。

  不知过了多少年,后世的一个楚王,到山中游猎,山中须臾变化的云雨让他惊异不已。一个大白天,楚王睡着了,他做了个梦:一个美丽的女神,对楚王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梦醒后,楚王说出了这个奇怪的梦。博学的大臣想起了瑶姬的事,说:这是苦命瑶姬那个女娃,她在想念人间,她一个人游荡在山里,一定苦得不行。从此,楚人为女神立了个庙并时时祭祀她,让她依然能感受些许人世的温热。 
第56节:《山鬼》说背景(2)


  屈原《山鬼》这首诗,实际就是祭祀巫山女神时楚人所唱出的祭歌。巍峨巫山让长江巨斧一样劈割为两段,造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又于岩壁上点缀了扭曲的松柏、哀鸣的啼猿。山峰奇险鬼神唏嘘,风光秀丽鸟兽驻足。巫山之雨,招手即来;巫山之云,挥之即去。这样的水,这样的石,这样的风,是发育神奇与畅想的最好土壤。

  楚人之俗敬鬼,以鬼为神,他们歌颂的鬼,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虽然为鬼,却总是〃即含睇兮又宜笑〃,虽然远离了人间却〃思公子兮徒离忧〃,虽然谁也看不到这个山鬼,可是她仍然要采集石兰、杜衡、桂枝,使自己在别人眼中更加美丽。有一个人可以真爱,那样的人生是美丽的,身已经无形,仍然扳岩抱石,从云隙守望那个人的影子,这是美的极致。为一个人所爱,那样的人生是美丽的。公子坐于楚宫鼓着桐琴,竟有一个人在遥远的地方等待,这个公子也得到了极致的幸福。

  这个美丽多情的巫山之鬼,这山鬼之歌,实际就是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美真爱真正人生的求索。当时,山鬼的故事一定还有许多神奇美好的内容,可惜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不可能知其全貌了。

  女神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渴望幸福的人,屈原之后,宋玉的《高唐赋》、曹植的《洛神赋》、郭沫若的《凤凰涅槃》都有瑶姬的影子。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巫山云雨〃、〃神女应无恙〃就包括着对女神的遥想。 
第57节:〃辽东鹤〃是辽东人


  〃辽东鹤〃是辽东人

  〃辽东鹤〃又作〃辽鹤〃、〃辽城鹤〃,是古代诗词中很常见的词。

  有人以为〃辽东鹤〃就是从辽东那地方飞来的鹤,这实在是对〃辽东鹤〃的误解。

  其实〃辽东鹤〃是一个典故,并不是说鹤产自辽东。

  陶潜《搜神后记》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原来,鹤不是辽东的,是辽东人变成了鹤。

  此后,文人称丹顶鹤为辽东鹤,以〃辽东鹤〃抒发物是人非,思念故土之情。

  著名的有周邦彦《点绛唇·辽鹤归来》:〃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还有刘克庄的《沁园春》:〃辽鹤重来,不见繁华,只见凋残。甚都无人诵,何郎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张孝祥的《浣溪沙》:〃我是临川旧史君。而今欲作岭南人。重来辽鹤事犹新。去路政长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亲。横秋阁上晚风匀。〃杜甫的《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欧阳修《采桑子》:〃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金代诗人王若虚《还家》:〃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王维《送张道士归山》:〃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李贺《嘲雪》:〃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罗隐《期徐道者不至》:〃辽鹤虚空语,冥鸿未易亲。〃

  丁令威的故事,又演化成辽城鹤化、辽东白鹤、辽东归鹤、辽东化鹤、辽东老鹤、辽鹤归来、辽鹤重来、辽天孤鹤、辽天归鹤、辽阳鹤返等成语。

  自然界的丹顶鹤是候鸟,一年南南北北过着〃流浪〃生活,但它还是有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