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

第29部分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第29部分

小说: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是智慧的象征,凡是机智、幽默的故事都成了他的。纳斯尔丁先生的逸事不断增加着,阿凡提作为先生、学者、教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古希腊有两部英雄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它们是人类早期活动的记录,也是欧洲文学的源泉,它们的作者叫荷马,因此这两部史诗又合称《荷马史诗》,古希腊氏族制度解体的时代也叫荷马时代。〃荷马〃在古代爱奥尼亚土语里意为盲人。荷马的真实姓名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可能是生于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间的一个民间唱诗人,是个盲人。 

第137节:唐僧不是一个人(2)


  印度有许多人名中有〃辛格〃,〃辛格〃不是人名,而是流行于南亚的锡克教的标志。〃辛格〃意思是狮子。锡克教创于16世纪初,由那纳克结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因素创立的,反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莫卧儿王朝的压迫。1699年,第10代祖师高义德·辛格召集来自不同种姓的教徒举行仪式,每个人名字后都加上〃辛格〃,实行戴梳子,留须发,穿短裤,戴铁手镯,佩腰剑等特殊装束。名字中有〃辛格〃的人多勇猛善战,在争取民族独立战争中表现出色。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马头琴和着激昂的男声,在草原上飘荡。嘎达梅林成为蒙古人民的骄子。〃嘎达〃意为幼子,〃梅林〃是官名。嘎达梅林名叫那达木德,汉名叫孟庆山。1929年反抗达尔罕王与东北军阀相勾结霸占牧民草场,领导了蒙古牧民的起义,最后战死在辽河边。

  《西厢记》有两个,一个是金代董解元写的《西厢记诸宫调》,被称为〃董西厢〃;一个是元代王实甫写的,称为〃王西厢〃。董解元,并非姓董名解元,〃解元〃本是科举乡试第一名的称呼,后来应举者都俗称解元,成为对读书人的一种尊称。〃董西厢〃的作者,只留下了姓,却没有把他自己的名留下来,人们只好称他董解元了。

  华佗是我国汉末的医学家。生于沛国樵(今安徽省亳州市),卒于208年。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能利用麻沸散,对患者施行麻醉手术。他还创五禽戏等,强调体育锻炼。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

  〃华佗〃二字的古音与梵语中〃药〃相应,〃华佗〃实为药神之意,因其医术高明,人们都将他尊为具有印度神话色彩的〃药神〃,而称之为〃华佗〃,并一直沿用下来。而他的本名〃旉〃倒反不为人所知了。 

 
第138节:逗号点出〃汉钟离〃


  逗号点出〃汉钟离〃

  〃八仙过海〃的八仙里有一个大肚子汉,人称汉钟离。这个人的名字可真是有意思,是被逗号点出来的。

  传说中的这个仙人本叫钟离权,钟离是古代常见的复姓。

  《列仙全传》中说,钟离权,燕台人,号云房先生,本是五代时北汉的大将,因征吐蕃失利,一个人骑马逃入深山。走到山里迷了路,夜已很深了,遇见一个胡僧。这胡僧引他走了好几里地,见到一个村庄。胡僧说:〃这里是东华先生成道的地方。〃说完就作揖而别。过了好久,钟离权听见有人说:〃一定是绿眼睛胡人多嘴多舌,引来了这个人。〃这时,见一个老人披着白鹿皮的衣服,拄着青藜拐杖,大声问道:〃来者莫非是汉大将军钟离权?你为何不跟着山僧同住学道?〃钟离权一听大吃一惊,知道这不是凡人,于是就下决心学道,求老人教他度世之方。这样,老人教了他〃长真诀〃,又传给他炼金的火候、青龙剑法。学会后,钟离权告辞老师,刚一告辞,回头看时,那个村庄已经不见踪影。钟离权继续求学,先后拜华阳真人、王玄甫为师,得了长生不死的秘诀。居崆峒山紫金四皓峰,成为神仙。

  传说,那个老人就是铁拐李。后来钟离权又将吕洞宾度为仙人。

  本是〃钟离权〃,怎么变成了〃汉钟离〃?

  据《宣和书谱》说,这钟离权,写过一幅字,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都督、都统、都头,〃都〃意思是大、最,〃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是钟离权的自嘲,意思本为,我钟离权乃是天下最大闲散之人。后人误解,在〃散〃字后点断,将〃汉〃当成了姓,变成了〃天下都散,汉钟离权〃。逗号一点,〃钟离权〃变成了〃汉钟离〃。 
 

第139节:陆羽原本无姓名


  陆羽原本无姓名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是我国唐朝的陆羽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茶经》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陆羽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和技术都作了阐述。有了《茶经》,我国的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又号东冈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天门)。

  其实,陆羽这个人原来是没有姓也没有名的,他到底应该姓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竟陵有个龙盖寺,寺中有位智积禅师。有一天早晨,寺里的和尚听到外面不断传来大雁的叫声,智积就急忙跑出去看。来到河堤那边,有三只大雁正围着一个婴儿叫,并将羽毛覆盖在孩子身上。智积禅师怕孩子冻死,忙将他抱了回来。可是智积是个出家人,不能收养孩子,就把这孩子送到了一个叫李儒公的人家里。李儒公原来只有一个女儿,看到又来了个男孩很是高兴,就收下了。因为不知道这孩子的姓名,李儒公自己的女儿叫季兰,李儒公就根据孩子脸上的伤痕,依行字取名季疵,〃疵〃就是毛病的意思。

  陆羽七八岁时,李儒公一家要迁回原籍,陆羽不能同行,就到寺院里当了智积和尚的杂工。智积禅师看季疵这孩子聪明、好学,就想让他皈依佛门,成为自己的弟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这个进入佛门的季疵却无意向佛,一心扑在儒家经典上。就这样,季疵一直在寺中做杂役苦工。

  智积是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智积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智积也是个饱学之士。智积好茶,陆羽随智积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从这时候起,幼小的陆羽已经对茶学产生浓厚兴趣。龙盖寺的杂役生活,就是陆羽成为茶事大家的第一步。

  到了十一二岁时,为了生活,季疵离开了山寺,投奔了一个江湖杂耍班子。到了这里就是进入了社会,再用那个难听的〃季疵〃也不行了,他就琢磨为自己取个正式的名。儒家的经典《易经·渐》中记:〃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头一句话的意思是:鸿雁向茫茫陆地远飞,夫婿出征迟迟不归。妻子怀了婴儿,可是得不到养育。第二句的意思是:鸿雁飞到了高山,其羽毛可以用来做舞蹈的道具。他就取了这两句中的字,自名陆羽,字鸿渐。这个名正好与他婴儿时被大雁的羽毛覆盖的传说相吻合,又与他游走无定的戏班生活相符。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陆羽作戏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所赏识,李齐物帮助陆羽离开了戏班,陆羽得以专心从师研习儒学,并结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后来,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难民离开竟陵,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相对安宁,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又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从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艺术的熏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而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陆羽二十八九岁时,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以后又经十几年的增补、润色,最后才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茶经》。

  让陆羽遗恨的是,直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自己到底姓什么。一般认为陆羽生于733年,其实这只是他被智积和尚救下的那年,并不真是他的出生年。一般认为陆羽是竟陵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人,其实这只是捡拾到他的地方,他的家到底在哪里也是个未知数。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连自己的姓氏也没有的陆羽,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不懈地努力,刻苦地追求,最后成为一代茶学大师,写下了不朽的《茶经》,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第139节:陆羽原本无姓名


  陆羽原本无姓名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是我国唐朝的陆羽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茶经》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陆羽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和技术都作了阐述。有了《茶经》,我国的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又号东冈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天门)。

  其实,陆羽这个人原来是没有姓也没有名的,他到底应该姓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竟陵有个龙盖寺,寺中有位智积禅师。有一天早晨,寺里的和尚听到外面不断传来大雁的叫声,智积就急忙跑出去看。来到河堤那边,有三只大雁正围着一个婴儿叫,并将羽毛覆盖在孩子身上。智积禅师怕孩子冻死,忙将他抱了回来。可是智积是个出家人,不能收养孩子,就把这孩子送到了一个叫李儒公的人家里。李儒公原来只有一个女儿,看到又来了个男孩很是高兴,就收下了。因为不知道这孩子的姓名,李儒公自己的女儿叫季兰,李儒公就根据孩子脸上的伤痕,依行字取名季疵,〃疵〃就是毛病的意思。

  陆羽七八岁时,李儒公一家要迁回原籍,陆羽不能同行,就到寺院里当了智积和尚的杂工。智积禅师看季疵这孩子聪明、好学,就想让他皈依佛门,成为自己的弟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这个进入佛门的季疵却无意向佛,一心扑在儒家经典上。就这样,季疵一直在寺中做杂役苦工。

  智积是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智积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智积也是个饱学之士。智积好茶,陆羽随智积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从这时候起,幼小的陆羽已经对茶学产生浓厚兴趣。龙盖寺的杂役生活,就是陆羽成为茶事大家的第一步。

  到了十一二岁时,为了生活,季疵离开了山寺,投奔了一个江湖杂耍班子。到了这里就是进入了社会,再用那个难听的〃季疵〃也不行了,他就琢磨为自己取个正式的名。儒家的经典《易经·渐》中记:〃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头一句话的意思是:鸿雁向茫茫陆地远飞,夫婿出征迟迟不归。妻子怀了婴儿,可是得不到养育。第二句的意思是:鸿雁飞到了高山,其羽毛可以用来做舞蹈的道具。他就取了这两句中的字,自名陆羽,字鸿渐。这个名正好与他婴儿时被大雁的羽毛覆盖的传说相吻合,又与他游走无定的戏班生活相符。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陆羽作戏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所赏识,李齐物帮助陆羽离开了戏班,陆羽得以专心从师研习儒学,并结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后来,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难民离开竟陵,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相对安宁,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又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从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艺术的熏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而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陆羽二十八九岁时,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以后又经十几年的增补、润色,最后才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茶经》。

  让陆羽遗恨的是,直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自己到底姓什么。一般认为陆羽生于733年,其实这只是他被智积和尚救下的那年,并不真是他的出生年。一般认为陆羽是竟陵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人,其实这只是捡拾到他的地方,他的家到底在哪里也是个未知数。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连自己的姓氏也没有的陆羽,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不懈地努力,刻苦地追求,最后成为一代茶学大师,写下了不朽的《茶经》,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第140节:太监〃李莲英〃还是〃李连英〃


  太监〃李莲英〃还是〃李连英〃

  大太监小李子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有的书叫他〃李莲英〃,有的书称他〃李连英〃,这人到底是〃李莲英〃还是〃李连英〃?

  小李子入宫前叫李英泰,据说〃李连英〃是〃老佛爷〃给他起的名。〃莲英〃意思就是荷花,是那个时代女孩子最常用的名。明明知道人家是男的,但割了物件,就给人家起个女名,这等于是公开的侮辱,对于太后自己来说,也显得太过分、太粗暴、太无礼了。因此说,慈禧不大可能给得意的手下太监起个女孩子的名。

  历史教师纪连海在《百家讲坛》说过,〃李连英〃跟他是同一个〃连〃。

  作家霍达说过,他写《补天裂》时,为〃李莲英〃还是〃李连英〃犯了愁,翻了许多资料,一直查到李连英的墓碑碑文,终于确信大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