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

第15部分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第15部分

小说: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海岛说底例。《黄帝篇》说: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
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
    不畏不怒,愿感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已无想。阴阳常调,
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有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天恶,物无
疵病,鬼无灵响焉。
    这也是从道家思想创造出来底。总以上诸处底情况说来,那里底土地是很丰裕,气
候是极其和适。饮食男女之事未尝没有,不过顺自然的要求而行便了。那里底人物个个
像处子一样,没有衰老疾病愁苦底事,随意所适,上天入地都很自在。没有社会国家,
没有上下尊卑,人人都不受任何拘束和裁制。活到天年完尽底时候也就物化了。严格说
来,这还木是他乡,因为仙乡必有不死药,只有生而无死。神仙信仰发展后,方士才认
定在地上确有仙人住处,不像从前的空想了。这实在的仙乡不在天上而在离人间遥远的
地方,最著的是昆仑山与勃海中底三神山。此中,昆仑底故事恐怕是仙乡最古的传说。
    一、昆仑山《周穆王》说穆王听化人底话,一意求仙,‘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
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右眼翩紧而左绿耳,右驻赤攀而左白梁。主车则造父为御,离
商为右。次车之乘,右眼渠黄而左逾轮,左驻盗细而右山子。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
戎为右。驰驱千里,至于巨冕之国。巨龙氏乃献白鸽之血以饮王,具牛马之握以洗王之
足及二乘之人。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别回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
宫而封之以治后世。遂宾于西王母,筋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
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王乃叹曰:放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
吾过乎?”
    这记载与《穆天子传》差不多。穆王驾八骏周游天下底传说,也见于《楚辞·天问》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可见这传说在骚人时代已从北方传
到南方。西王母所住底地方本与昆仑无涉,《庄子·大宗师》记在昆仑底神名堪坏,而
西王母所住底是少广。少广,注说“司马云穴名,崔云山名,或西方空界之名”。《山
海经·西山经》说西王母所住底是玉山,玉山在昆仑之西,亦名群玉山。《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凡而戴胜权。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淮南子·地
形训》“西王母在流沙之濒”,是指西王母石室所在,也与昆仑无关。西王母底原始形
状也不是神仙,只是一种山怪。《山海经·西山经》说它底形状如人,豹尾、虎齿、善

啸、蓬发、戴胜,居河水之涯,司天灾及五残。其次,有以西王母为西方底国名底,例
如《尔雅·释地》说:“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西荒。”以西王母为女仙,
大概是道教成立以后,魏晋时代底说法。《洞冥记》及《汉武内传》都是魏晋间底作品,
故所记西王母与汉武帝底关系都是很晚的话。在魏晋间更以东五公与西王母对待,以他
们为男女仙底领袖,如《神异经》及《拾遗记》所记都是当时底道土所造出底。
    关于昆仑山,记得最详的或者是《淮南·地形训》,及《山海经·西山经》及《海
内西经》。《地形训》说:“掘昆仑山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十四
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徒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歼,
在其东;绔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
纯文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
凉风、樊桐,在昆仑门阀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地,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
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瞰,贯勃海人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椰,西
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吸入于流沙;绝流抄,南至
于海。洋水出其西北瞰,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
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县圃,登之乃
灵,能使风雨臧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他海经》所记底与上头所引差不多,不必尽录。此地说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
城九重,再高起来。对于九重城底高,《楚辞·天问》还未说明,也许是后来底想象。
山上有木禾,围着种种宝树,还有四百四十道门。木禾旁边有九口井,西北角悬着受不
死药底玉横。玉横或是玉液。这里可注意底,是不是古代传说里,人死后所到底九泉便
是这九口井或井外底九条泉水?九泉是否生命泉也有研究底价值。九泉在什么地方,历
来没人说过,但知其中或者有一条名为黄泉。依《庄子·秋水》“彼方跳黄泉而登大皇’
底意义看来,黄泉是一个登天底阶级。前面说掘昆仑虚以下,得着这样的高丘,上头有
九口井,还有黄水、丹水。《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教郑庄公掘地为黄泉以会母,也暗
示这泉是在地中。或是从地中底水源流出,而诸水底总源是黄泉也不可知。《海内西经》
未记黄水,只出赤水、河水、洋水、黑水、弱水、青水底名;《西山经》以四水注入四
水,说河水注于无达,赤水注于江天,洋水注于丑涂,黑水注于大枉。如将《西山经》
底八水加入总源黄水,那便成为九泉了。黄水三周复其原为丹水,是黄水与丹水无别,
具要掘地然后能见,其余八水之源或者也在地下。自然,所谓地下也是象征的,因为是
从昆仑上掘下去,虽名为下,实在是上。扁鹊受长桑君底药,和以上池底水,上他是否
即是黄水?黄水既又名丹水,后来道主底不死药名为“丹”,是否也从丹水而来?都是
疑问。大概人死,精灵必到这泉或九泉住,到神仙思想发达,便从鬼乡变为仙乡,或帝
乡,以致后人把在昆仑底九井黄泉忘掉。中国古传黄帝之胄来自昆仑,人死每想是归到
祖先底住处,所以鬼归于黄泉,也许是这信仰底暗示。自九泉变为他乡,于是为死灵再
找一个阴间在北方,后来又从北方东移到泰山,又西移到那都去。黄帝同昆仑底关系,
也见于《庄子·天地》。
    又,《海外南经》也有昆仑虚底名,毕况说:“此东海方文山也。《尔雅》云:三
成为昆仑丘,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此在东南方,当即方丈山也。《水经注》云:
东海方丈亦有昆仑之称。”是昆仑不止一处,凡高到三成底都可以用这名称。
    二、大壑五山这是最详备的海岛说。五神山亦作三神山,因为有二山已流失了。
《场问篇》记:
    勃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纣九
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日岱舆,二日员桥,
三日方壶,四日渐洲,五日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
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搞。珠评之树皆丛生,华实
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有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
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
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高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
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
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桥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
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灭龙伯之国使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索、神农时,
其国人犹数十丈。
    海上三神山在驻衍时已经流行,想是神山最古的说法,到后来才加上二山为五神山。
鳌负五山也是从古代传说而来。《楚辞·天问》“鳌戴山怀,何以安之广可见战国末年
对于海洋底知识渐广,而未明深海忽视高山底理,以为底下必有巨鳌负着,或则随波上
下,不能停住。印度古代底地理见解也是如此,以为地下也有大鳌负着。关于二神山流
失底话,想是后起的。终北国中底壶领,或是员桥流到北极底变形故事。对于神山底信
仰,另一个说法是当时误以蜃楼现象为实在,如说望之如云,到时却在水中,一切的颜
色都是白的,都是属于蜃楼底记事。自魏晋以后,神山底名目越多,例如王嘉《拾遗记》
有昆仑、岱奥、昆吾、洞庭、蓬莱、方丈、赢洲、员桥八山。《拾遗记》又有三壶底名
目。三壶即海上三神山,方丈为方壶,蓬莱为蓬壶损洲为漏壶。秦汉人主所求底是海上
这三座山。为他们做这种事情底都是方士。方士是明方技底人,《汉书·艺文志》说成
帝(西纪元前三三年至前七年)时辑天下遗书,命“待医李柱国校方技”,注说是“医
药之书”。《史记偏鹊传》说扁鹊姓秦,名越人,少时为他人守客舍底舍长,遇长桑君。
长桑君出怀中药赠与他,命他以上地水和药饮下,三十日当见功效。又把所有禁方书都
给扁鹊,忽然不见。后三十日,扁鹊果能透视隔墙一边底人,看病能尽见五藏症结。长
桑君也是神仙方技一流人物。扁鹊死后,元里公乘阳庆,传他底方技。阳庆又传给淳于
意。从所传底书名看来,也是根据阴阳五行而立底医术。方技多属医术而最要的是不死
药与长生术。秦始皇时底来毋忌、正怕乔、克尚、羡门子高、徐福、安期生等都以方术
为当世所重,但他们底方法都没人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或是人海求不死药,或司长生
术而已。
    汉初神仙出现,最有名的是黄石公。《史记·留侯世家》记张良在下部桥上遇一衣
揭底老父,授以《太公兵法》。临别,老父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
年,孺子见我济北,数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后十三年,张良从高帝至济北,果见数城
山下黄石,便取回去奉相它。张良死与黄石井葬一家。张良在汉兴以后也好神仙。《留
侯世家》记:“留候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他所知底四皓——园公、绩
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或者也是道弓僻谷底道友。《世家》说留侯学辟谷道引轻
身之术,欲从赤松子游,高帝崩,吕后强命他食,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
至自苦如此乎?”留候乃强食,后八年卒。《巢县志》载去县治三十里,湖南有山名白
云,上有子房调,相传于房辟谷,来隐于此。洞前有白云庵、地藏殿,远方朝山者甚众。
这关于留候辟谷底处所,恐怕是后人所附会,因为《世家》没说他到什么地方,并记他
死去。《史记正动说:“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
    秦汉仙人传授弟子底事很多,如上述长桑君、黄石公之外,还有河上丈人。《被记
·乐毅传·太史公赞》说:“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田河上文人,不知其所出。
河上文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亩公。毛禽公教乐假公。乐播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
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这河上丈人或者便是河上公。《神仙传》
说河上公当汉文帝时,于河演结草为庵。帝读《老子》有所不解,以时人皆称河上公解
《老子》义旨,乃遣使去问他。他以道尊德贵,不可遥问,文帝亲自到庵去请教。文帝
问他分属人臣为何自高?公于是跃身人空中,距地数丈,说:“余立不至天,中不累人,
下不居地,何臣民之有?”文帝佩服他,从他受《素书》二卷。他对文帝说:“熟研之,
此经所疑皆了,不事多言也。余注此经以来~干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以
示非其人。”说完,忽然不见。这段故事当是后人底创作。乐臣公与黄老底本师河上文
人将所学传授许多人,好像是河上公传《老子》注底本型。
    汉代人主求仙最切的是武帝。《封禅书》说,当时有李少君、谬忌、来大诸人为武
帝所信任。李少君以打灶、谷道、却老方见武帝。他原是深泽候舍人,为侯主方药。自
把生时和产地匿起来,遍游各处,人以他能使物却老,争以金钱赠与他。他对武帝说:
“调灶则致物。致物则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

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
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武帝听他底话,于是亲自何灶,
遣方土人海求蓬莱安期生一流人物。后来少君病死,武帝却以为化去。自此以后,燕齐
底方上便都来了。李少君倡炼丹砂为黄金和调灶,与后来道教底炼丹及民间祭灶有密切
关系。而开道教祭坛法底光河底是谬忌。《封禅书》载:“毫人谬忌奏调太一方日:
‘天神资者太一。太一佐口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南郊,用太车,七日为坛,开
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词长安东南郊,常奉调如忌方。’话来又有人上书
说:“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润神三一:天一,他一,太一。”武帝于是又命太视依所
说底方法调三一于谬忌所倡底太一坛上。后来又有人上书说:“古者天子尝以春解洞:

洞黄帝用一袅破镜;冥羊用羊;相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
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武帝又依方命打官祭诸神于太一坛旁边。齐人少翁能以方
术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武帝拜他为文成将军。文成又说:“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
非象神,神物不至。”于是画云气车,各以胜日驾车以辟恶鬼。又建甘泉宫,中为台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