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发明家-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电子名人传合集。它包括:电学先驱富兰克林、电学大师法拉
第、电报发明家莫尔斯、长途电信奠基人开尔文,电磁理论创立人麦克斯韦、
电话发明家贝尔、发明大王爱迪生、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和波波夫、电子管
发明家德福雷斯特等十人。
本书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十个电子科学技术巨人是怎样成才的。同
时,通过他们一代传一代的科学活动,把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清晰地展
现出来。最后附有详细的《电子科学技术史和人物年表》。它既是一本丰富
多采的人物传记,又是一部形象的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史。
… Page 3…
序 言
当我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一口气读完它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
来,思绪万千,感受很深。这的确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特别是青年读者们
值得一读。
科学家、发明家的传记我读过不少,可是多是孤立地只讲一个人的事迹。
而松鹰同志这本《电子科学发明家》却把十位卓越的科学家、发明家的传记
串联起来,从他们的科学技术活动中,向我们展示了电子技术发展的历史。
它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就是一场接力赛,一代继承一
代、一代高于一代地向前发展。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
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电子技术的发展,正是依靠这些巨人们,一个接
一个地发展到了今天。为了赶超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摆在我们面前的
一项艰巨任务,就是要有一大批青年,站到巨人们的肩上,有所创造发明,
成为中国的新的一代巨人。用传记来叙述科学技术发展史,必将能激励更多
的青年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我认为科学家的传记,采取这种方式来写是
值得提倡的。
有人说,科学和技术不是因果式的父子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我赞同
这种看法。这本书也恰恰说明了其中的道理。电子技术的发展,既离不开科
学家的研究成果,也缺不了发明家的技术创造。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导致了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信;而爱迪生发明电灯又引出了“爱迪生效应”的发现,
以后才有弗莱明、德福雷斯特的真空二极管、三极管的发明。所有这些事实,
都说明了科学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都很重要,都需要巨人。我国的四化建
设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技术发明家。社会上那种只重视科学家、不重视技术
发明家的偏见,看来是存在的。我们的青年,要按照四化的需要、自己的天
赋和志趣,选择自己的道路,做一个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发明家。我认为四化
建设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同时需要更多的技术发明家。这本书给我们的这点
启发,也许很重要。
“从小爱科学,长大攀高峰”,这是新长征时期的广大青少年的志愿,
是出科学技术巨人的基础。广泛地阅读科普读物(包括科学家、发明家传记
等),积极地参加科技活动,是大有助于实现“爱科学”、“攀高峰”这一
志愿的。多读些科学家、发明家的传记,能向这些前辈巨人学习很多东西。
我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他们的事迹,正好证明了这一点。这本书介
绍的十位科学家、发明家都是有大志的人,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人,又是
在青年时代就大有成就的人。我们的青年读者,希望你们把握住十几岁、二
十几岁这个黄金一般可贵的年华,向科学技术冲刺吧!希望你们能从这十位
先驱者身上获得力量,在新长征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孟璞
1980年六月二十日于成都
… Page 4…
电子科学发明家
… Page 5…
攫雷电于九天的人
在科学技术史上,电子科学技术是比较年轻的,它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但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科
学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每一门科学技术都有它的开路先锋,每一个民
族都有自己的巨匠。电子科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人类智慧长期积累的
结果,有无数科学发明家为它作出了杰出贡献。在这些先驱者中,值得首先
介绍的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
1790)。
本杰明·富兰克林不但是美利坚民族的科学和文学之父,也是十八世纪
电学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闯将。这个染匠的儿子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攫
取闪电,在西方第一个揭开雷电之谜,并且首次阐明了电的性质,为近代电
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Page 6…
印书学徒
1717年盛夏的一天,一艘满载甜酒的荷兰三桅帆船,正驶向北美殖民
地。船将到波士顿的时候,天色骤变,海湾里波涛汹涌,白浪滔天。三桅帆
船颠簸得很厉害,船员们紧张地注视着海面。忽然,一个红头发的水手指着
右舷远处,惊呼起来:“伙计们,快看!”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见一只小木船在浪涛里沉浮着,象一片落叶,
随时都可能被吞没,上面隐隐约约还有几个孩童在挥手。情况看来十分危急,
三桅帆船立刻改变航向,顶着风浪向小船驶去。大约一刻功夫,小船清晰可
见。大家意外地发现,小船上有四五个赤膊的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喜笑颜
开,丝毫没有呼救的意思。为首的少年约莫十一二岁,又黑又胖,正稳坐船
头,“一、二、一”地指挥着伙伴们划桨。
“孩子们!快上大船,太危险啦!”荷兰水手大声地喊着。“没关系,
你们自己当心吧!”浪涛中传来小“水手”们快活的回话。
巨浪一排排涌过来,只听见小“船长”一声“加油”,孩子们划得更勇
猛了。小船在波峰浪谷间一起一伏,仿佛在向大海挑战。风卷着漫天乌云,
大海咆哮着。海水象小山一样从头顶盖过,小家伙们却拼命地划着、划着,
脸上洋溢着和大海搏斗的无穷乐趣……三桅帆船上的人都为这群勇敢的孩子
们惊叹不已,有的担心,有的赞扬,还有的挥着帽子致意。一位水手打赌说,
驾舟的小黑胖子,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船长。
这黑胖蛮勇的小“船长”,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后来没有象那个
荷兰水手预言的那样当船长,却成了美国开国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
和作家。
1706年,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他的父亲为人和善,能歌会画,是个
虔诚的新教徒;原是英国染匠,1685年为了逃避宗教迫害,从英格兰远渡重
洋移居北美殖民地,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富兰克林同胞兄弟姊妹共十人,
他排行第八,是男孩中最小的一个。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五十一岁,是“老
来子”。
富兰克林从小聪明好学,八岁进公校读书,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父亲
曾经想让富兰克林受高等教育,把他培养成神学家,但是家累太重,不得不
放弃这个打算。富兰克林只上了两年公学、一年私塾就辍学了。十一岁的富
兰克林成天在家帮老父剪烛芯,擦印模,在店里打杂。
波士顿东临大西洋,是个风景优美的港口。富兰克林在海边长大,很喜
欢游泳、潜水,船也划得很好。他常常率领一群小伙伴,驾着帆船在海上追
波逐浪,大家都推他当“船长”,听他指挥。大海的熏陶,使富兰克林从小
酷爱自由,养成不怕风浪、不畏强暴的性格。他这时最大的理想是去航海。
父亲很了解儿子的心愿,但是富兰克林有个哥哥远航海外,多年没有下
落,由于担心他重蹈覆辙,所以一直不准他离家。为了给富兰克林挑选一个
合适的职业,父亲操了不少心。他带富兰克林去学过砌砖、制刀、铜匠等手
艺,可是都没有学成。他想让富兰克林继承家业,但是富兰克林对它偏偏毫
无兴趣。怎么办呢?他后来发现儿子很爱读书,小家伙一有零钱就向书店跑,
特别喜欢读名人列传、航海小说,于是决定让富兰克林去学印刷。他把十二
岁的富兰克林送到大儿子詹姆斯开的印书店去当学徒。从此,富兰克林和印
刷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 Page 7…
印书学徒的生活是艰苦的。詹姆斯性情暴躁,唯利是图。他完全把这个
同父异母的小兄弟当做廉价劳动力,排字、背纸、送书、跑腿,富兰克林样
样都得干。据富兰克林《自传》里说,詹姆斯很容易发怒,动辄“鞭挞交加”。
富兰克林容忍了这一切,因为他在这里有机会读到许多难得的书籍。每当夜
深人静的时候,他就躲进搁楼,兴趣盎然地翻阅刚装订好的新书。他结识了
几个其他书店的学徒,也经常带一些行俏书给他看。借书条件有两个:一是
不准玷污;二是期限只有一个晚上,否则第二天清晨店主查书的时候会以为
被偷了。富兰克林为了读完一本好书,常常彻夜不眠。几年里,他博览群书,
从许多文学、哲学名著和科技读物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其中不少书对他一
①
生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培根 (1561…1626)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
俊秀,数学使人严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
辩:所有这些,都能陶冶性格。这段话用在富兰克林身上是非常恰当的。他
攻文学,练写诗,习算学,研究航海术,多有所得。一些启蒙思想著作,在
他心中播下了争取自由、反对暴政的种子,对他后来很有影响。特别是希腊
史学家色诺芬 (约前430…约前354)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一书,富兰
克林读后很受启发,终生难忘。他很佩服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的辩论
法,后来和人争辩的时候,从不武断下结论,多用谦虚的言辞,在反复诘问
中求得真理。
富兰克林学习勤奋,进步很快。他学诗不久就写了几首俚曲,赢得不少
小读者。富兰克林从此就想望将来当个诗人。父亲知道后大泼冷水,告诉他
说,“自古诗人多是乞丐”,富兰克林这才打消了当诗人的念头。有一次,
他写信同友人辩论妇女教育问题,信被父亲看见,指出信中说的虽然在理,
但是文章松散拖沓,不能切中要害。富兰克林听后,心中折服,发奋练笔。
正象一首诗中写的那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富兰克林
下了一番苦功夫研习散文,果然大见成效。他当时见到一本英国出版的《时
评报》很有文采,就用它做作文范本,反复朗诵,细心揣摩。为了加深印象,
他先把报中好文章改成诗歌,几天以后又从诗歌改写成散文,有时还把原文
次序颠倒,自己来编写。不出半年,他的文笔大有长进。富兰克林后来成为
美国著名的作家,“下笔千言,势撼山岳”,是和这段努力分不开的。
当时,正好詹姆斯筹办了一份报纸,名叫《新英格兰新闻》,是北美第
二家报纸。报上常登一些文学小品,很受读者欢迎。十五岁的富兰克林也很
想一试。他断定哥哥如果知道是他写的稿子绝不会采用,于是用另一种笔迹
抄出来,不署名,半夜里悄悄放在印刷所门口。第二天早晨,詹姆斯发现匿
名文稿,请一些常在报上写文章的朋友评定,都一致称赞是佳作,有位诗人
还断言它出自名家手笔。文章印出来以后反响热烈,富兰克林喜出望外。以
后他经常匿名投稿,都在报上发表了。时间一长,詹姆斯感到纳闷,很想见
见这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名家”是什么模样,他在半夜里悄悄躲在印刷所门
后,当他发现写稿人竟是富兰克林的时候,大吃一惊。詹姆斯并不欣赏小兄
弟的文才,他所算计的只是生财之道。这个印书店老板不但不付稿酬,还要
富兰克林继续无偿提供稿子,而日常劳役丝毫不减少。富兰克林本来就富有
①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马克思曾经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
针对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的蒙昧主义,曾经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对促进科学知识的发展起过巨
大作用。
… Page 8…
反抗精神,加上詹姆斯平日一贯以店主自居,不顾手足之情,对他要求过分,
兄弟俩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决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富兰克林决
计脱离印刷所,另寻生路。当时他和詹姆斯的合同没有满,不能脱身,而且
詹姆斯通知波士顿所有的印刷厂,都不得收留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几经周折,
才摆脱了控制。
1723年十月一个薄雾的早晨,富兰克林瞒着老父和詹姆斯,在一位朋友
的帮助下,偷偷搭上一艘去纽约的商船,离开了波士顿。这时富兰克林正好
十七岁,他把全部财产——多年积累的一捆藏书变卖了作为路费。
船启碇离港。富兰克林凝眸望着波士顿的城廓渐渐远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