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电子科学发明家 >

第28部分

电子科学发明家-第28部分

小说: 电子科学发明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它远在“铁达尼”号西南一百三十六海里的地方。接着,从纽约开来的 

   “卡帕夏”号也收到了呼救信号。它离“铁达尼”号出事地点五十八海里, 

  最快也要四小时才能赶到。拍发过冰情警报的“加利福尼亚人”号,这时就 

  停泊在离“铁达尼”号大约十海里的地方,连船上的灯光都稳约可见,完全 

  来得及赶来营救。但是,“加利福尼亚人”号报务员擅离职守,睡觉去了, 

  没有收到“铁达尼”号的呼救信号。 

        “铁达尼”号这座“水上之城”在一分钟、一分钟地向下沉。全船共有 



①  “共和国”号是英国白星轮船公司的一艘邮轮,排水量一万五千吨。1909 年一月二十二日,它从纽约驶 



向英国,船上载有旅客四百六十人,船员三百人,是在黎明前的大雾中和载有八百人的“佛罗里达”号相 

撞的。 


… Page 109…

二千二百多人,救生艇却只能容纳一千二百人,只好让妇女儿童先上。在这 

场悲剧中,船长史密斯十分镇定,船员们也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为了稳 

定人心,船上的乐队一直在甲板上演奏,最后全部殉难,演出了悲壮的一幕。 

只有公司董事长,他溜上了妇女儿童乘的救生艇,苟全了性命。 

     在不停下沉的船上,报务员菲立普一直坚守在收发报机旁边,和赶来援 

救的船进行联络,不过,信号已经变得很弱。在最后的时刻,史密斯船长走 

进电报机房,通知菲立普说:“应该做的事,你都做了。现在可以离开你的 

岗位了!” 

     菲立普还是坚守在岗位上。他大约又继续工作了十五分钟。最后收到他 

电报的是“奥林匹克”号。电文是:“尽力赶来——立刻来——机房就要淹 

没了。”发报时间是四月十五日凌晨两点。二十分钟以后,“铁达尼”号完 

全沉没了。根据一个得救的人说,在“铁达尼”号沉进大西洋的时候,菲立 

普还是站在甲板上。船长史密斯和设计师安德鲁也和“铁达尼”号同归于尽。 

      “卡帕夏”号天亮赶到现场,只救起七百零五个人。另外的一千五百多 

人全部遇难。 

      “铁达尼”号失事的惨剧震惊了全世界。整个事件表明,无线电在航海 

事业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及时发出呼救信号,使七百多人从死亡线 

上被救了起来;相反,也由于“加利福尼亚人”号没有收到“铁达尼”号的 

呼救信号,竟使一千五百多人葬身海底!全船人的安危都维系在无线电上。 

英国《泰晤士报》事后发表评论:“我们感谢马可尼发明的装置,它使 ‘铁 

达尼’号能够最快地发出出事的消息和呼救信号。在这以前,有很多豪华的 

船只,没有发出什么遇难的信号就沉没了。” 

     为了避免这次“冰海沉船”悲剧的重演,1913年,在伦敦召开了海上生 

命安全国际会议。会议规定五千吨以上的轮船必须安装无线电收发报机,二 

十四小时都必须有人值班。另外,会议还规定成立冰山监视国际巡逻船队。 

     在“铁达尼”号失事的调查中,马可尼被请到法庭上去作证。他回答了 

一些技术问题,并且首次提出安装自动报警装置的建议。根据马可尼的设想, 

可以在轮船上安装一种自动呼救装置和自动报警接收机。当轮船遇难的时 

候,只要打开自动呼救装置,就可以自动发出信号和报告船的方位。接收机 

一收到其他船只的特殊呼救信号,就自动响铃报警,通知船长。为了能够启 

动电铃,马可尼提出需要在呼救信号开始以前,先发出十五秒或者三十秒的 

持续脉冲。由于这个建议牵涉到当时国际公约的规定,没有被采用。马可尼 

的设想,直到几十年以后才实现。 



                            马可尼成功的秘诀 



     无线电在航海事业中的巨大作用,使马可尼得到了很大的欢乐和鼓舞。 

他对朋友说过好多次:“我的发明能够营救海上众多的生命,这是我一生中 

最愉快的事!” 

     马可尼喜欢大海。他象开尔文一样,后半生的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海上 

进行的。马可尼常常对人讲起少年时代的趣事。他八岁那年,经常和哥哥一 

起划着小船到海上去玩,有几次险些掉进海里淹死。正因为这样,当他看到 

自己的发明给航海人员带来福音的时候,心里格外高兴。 

     马可尼由于在无线电事业上的巨大成功,获得了很大的荣誉。他除了得 


… Page 110…

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外,还得到过美国的富兰克林奖章、俄国和西班牙的勋章 

以及其他一些奖章。同时,还有议员、元老、院长、侯爵、会长这样一些头 

衔。但是,马可尼不爱出风头,他为人谦虚、稳重。人人都知道他是无线电 

发明家,他却只认为自己是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马可尼不喜欢长篇演说, 

也不健谈,就是在公司的年会上,他也很少主持会议。但是,他在熟悉的朋 

友中,却常常表现出孩子般的快乐。他工作井井有条,准确无误,具有法拉 

第式的风格。他有三个特点,一是敢想,二是想到了就做,三是善于吸取别 

人成功的经验。这些,就是他一生事业成功的秘诀。他在功成名就以后,照 

样重视学习别人的长处。他每天早晨都要阅读电子技术刊物,每逢发现别人 

有什么新的见解或者设想,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马可尼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没有超人的聪明,可是他善于吸取很多人 

的长处;他没有单独创造什么,却能够把很多天才的创造结合起来,变成无 

价之宝。他不是无线电的第一个拓荒人,但是他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他是集 

大成者,在很多研究无线电的人中第一个登上高峰,成了杰出的无线电发明 

家。 

    在以后的年代里,马可尼为无线电通信事业继续作出了新的贡献。1918 

年九月,他采用等幅波发射,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之间传递了第一份无线电报。 

从1916年到1922年,他还开拓了短波通信的研究。1920年,马可尼买了一 

艘“伊莱特娜”号游艇。这艘1904年制造的游艇,用蒸汽机做动力,性能很 

好,英国海军大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过它。马可尼把它改装成一座别致 

的浮动实验室,游艇里除了有书房、卧室、洗澡间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无线 

电舱,舱里有试验仪器和各种长短波无线电收发报机,专供通信试验用。马 

可尼在这艘游艇上进行了很多重要的通信试验,包括证实短波可以进行远距 

离通信的试验。他曾经对朋友说:“我生来就是当水手的。我热爱大海,不 

但因为它把我从陆地上的烦恼中带走,而且我在海上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思 

索、研究和试验。” 

     马可尼乘着“伊莱特娜”号游艇在大西洋中转播伦敦的节目,并且同世 

界各地的陆上电台联系。到船上来参观的官员和友人可以直接同岸上的官邸 

和亲人通话。有几次,他因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暂时离开了“伊莱特娜” 

号,却总是念念不忘地要回到船上去。他说:“我是多么希望再回到‘伊莱 

特娜’号上去啊!我航海的时间不算短了,但是一离开我的游艇就不愉快。 

也许别人有更伟大的理想,我却十分满意这个浮动的家,没有什么能够代替 

大海的魅力和海上的自由。” 

     1930年三月二十六日,马可尼在“伊莱特娜”号游艇上作了一次精采的 

表演。那天正是澳洲电气和无线电展览会开幕。马可尼在一万五千公里外的 

地中海,从游艇上用无线电话机先同展览会通了话,然后按下电键发出电磁 

波信号,经过一个中途站接收,再转发到澳大利亚,最后点燃了大厅的三千 

多盏电灯。这件事使展览会大为生色,当时传为佳话。 

     1934年四月二十五日是马可尼六十岁生日,从世界各地拍来的贺电,象 

雪片一样飞进他的办公室。这些贺电,大多是用他贡献了毕生精力的无线电 

报拍发的。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国际海上无线电协会代表五十个国家, 

一致通过把四月二十五日命名为“世界海上无线电服务的马可尼日”。 

     1937年七月二十日,马可尼病逝。全世界都哀悼这位无线电巨人离开了 

人间。举行葬礼的时候,罗马有上万人参加送葬行列。英国本土所有邮局的 


… Page 111…

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都沉默两分钟,大不列颠广播协会所属的广播电台也沉 

默两分钟,表示对马可尼的悼念。 

     马可尼一生的历史,也就是无线电发展的历史。马可尼二十一岁到英国 

的时候,无线电事业还处在摇篮时代;当他满载荣誉离开人间的时候,无线 

电已经成了遍布全球的一项伟大事业。正象一家著名杂志在他逝世的时候评 

论的那样:“多少人只是满足于证明无线电实用的可能,他却让无线电真正 

用于实际了。这确实是伟大的!” 

     马可尼生前对中国怀有友好的感情。1933年十二月,他到我国来访问 

过。他从日本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到上海。到上海那天是十二月七日,受到 

上海各大学联合会、中国无线电研究社等十四个团体的热烈欢迎。十二月八 

日,马可尼参观上海交通大学。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光临,在交通大学工程 

馆前面立了一根纪念铜柱,取名叫“马可尼铜柱”。马可尼和夫人亲自参加 

了植柱仪式。这次访问中国给马可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经对人说,在 

津浦线的列车上经历了这样长的旅途,再翻开地图把中国同意大利相比,不 

禁深深地感到中国的辽阔广大。 

     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但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马可尼和波波夫,无论 

他们属于什么民族,有什么样的个人命运,他们发明无线电的丰功伟业是造 

福子孙万代的,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 Page 112…

                          给无线电装上心脏的人 



     1906年春天,美国纽约地方法院正在开庭审判一件离奇的案子。被告人 

是一个面色憔悴的青年,名字叫德福雷斯特。法官戴着庄严的黑礼帽,用手 

举起一个里面有金属网的玻璃泡。他宣称有人控告被告人用这种“莫名其妙 

的玩意儿”行骗。青年竭力辩解说,这个玻璃泡是他的新发明,可以把大西 

洋彼岸传来的微弱的电磁波放大。 

     这场官司持续的时间不长,却闹得满城风雨。无知的法官,好事的新闻 

记者,谁都不会想到这个“莫名其妙的玩意儿”竟是本世纪初伟大的发明, 

那个被告的青年后来竟会成为举世公认的电子管发明家。 



                                    憧憬 



     德福雷斯特出生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时间是1873年八月。它恰好是麦 

克斯韦的名著《电和磁》问世的一年。 

     德福雷斯特的父亲是教师,曾经在一所黑人学校当校长。当时,美国的 

种族歧视还很严重,人们看不起黑人,也看不起接近黑人的白人。德福雷斯 

特一家常常遭到白眼。父亲生性刚直,不让他同其他白人的孩子一起玩。因 

此,德福雷斯特的童年是在狭窄的天地里度过的。这使他的性格有些孤独和 

怪僻。他回忆起自己的幼年时代,曾经这样说:“我上小学的时候老被人当 

做 ‘蠢孩子’看待。那时,我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对于实际的事物,一点 

也不懂。” 

     中学时代,他也没有显露出多少才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学识既 

不丰富,也不会交际,而且文笔和口才又都那么笨拙”。总之,是一个平平 

常常的少年。他的唯一爱好,是喜欢摆弄各种机器。他那时梦寐以求的,大 

约就是当个机械技师。后来,有两件事情影响德福雷斯特改变了自己的理想, 

使他走上充满奇想和坎坷的发明道路。 

     第一件影响德福雷斯特的事情,是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那年,他刚好二十岁,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每届博览会都要吸引世界各地 

很多的商人和游客,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绚丽多彩,更是热闹非凡,因为 

它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技术论战有直接关系。这就是有名的关于交流电和直流 

电的论战,它引起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关注。论战的一方是大名鼎鼎的爱迪 

生,另一方却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工程师。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一直用直 

流电供电,这种电源虽然不理想,但是由于他竭力宣传,加上电灯问世不久, 

用户也就接受下来了。不料,有个青年电学家却向威望很高的爱迪生提出了 

挑战。那个青年电学家就是在《马可尼和波波夫》中提到过的台思拉。他由 

于仰慕爱迪生,几年前从南斯拉夫来到美国,投身在爱迪生门下,可惜没有 

得到重用,只在爱迪生发电厂当个普通技师。台思拉怀才不遇,就自立门户 

搞起研究来。他发现输送交流电比输送直流电有明显的优点,就主张发展交 

流电。1888年,台思拉在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上宣布了这个主张,并且提出 

交流电将要在很多方面取代直流电,参加学会的人听了都很震惊。当时,工 

程界对交流电还十分陌生,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爱迪生为了维护自己的专 

利,特别表示反对。争论延续了好几年。双方相持不下,据说爱迪生甚至想 

请司法机关宣布交流电不合法。爱迪生尽管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但 


… Page 113…

是在真理面前,最后还是败给了台思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