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子河上公注-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aspx
老子《道德经》相关作品全集:/zt/daodejingzhushuji/
老子河上公注全文 作者:河上公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东莱先生吕祖谦重校正
先据四部叢刊影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楼藏宋刊本録原文,再据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経河上公章句》(中華書局1993年8月版)録校語,但王氏所校並未全録,僅録有関文義者。王氏所用底本為影宋本。即四部叢刊影印常熟瞿氏鉄琴銅剣楼藏宋建安虞氏刊本。此本注中原含有王弼注与唐玄宗注,王氏校理時除去。
王氏校讎所据本
广明本,唐广明元年刻老子道德経幢,原在江蘇泰州,后移置鎮江焦山定慧寺。
敦煌唐写本,S477号。
敦煌唐写本,S4681,P2639号。本為同一卷子撕裂為二。
敦煌唐写本,S3926号。
敦煌唐写本,日本四天王寺大学藏本,西域考古図譜收録本。
四部叢刊影印本。
天禄本,天禄琳琅叢書影印宋劉氏刻本。
道藏本,道藏所收。避宋太祖諱。
顧本,道藏顧歡道德真經注疏。
強本,道藏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
集注本,道藏中道德真經集注,睿泼骰剩由瞎蹂觯醴剑佑觐^)注'。
劉本,道藏劉惟永道德真經集注。
范應元本,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續古逸叢書影宋本。
取善集,道藏李霖道德真經取善集。
彭耜本,道藏彭耜道德真經集注釋文。
陳景元本,道藏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
危大有本,道藏危大有道德真經集注。
提要
《老子注》二卷,旧本题河上公撰。晁公武《读书志》曰:太史公谓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葛洪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两说不同,当从太史公云云。案晁氏所引乃《史记·乐毅列传赞》之文,叙述源流甚悉。然《隋志·道家》载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又载梁有战国时河上丈人注《老子》经二卷亡。则两河上公各一人,两《老子注》各一书。战国时河上公书在隋已亡,今所传者实汉河上公书耳。明朱东光刻是书,题曰秦人,盖未详考。惟是文帝驾临河上,亲受其书,无不入秘府之理,何以刘向《七略》载注《老子》者三家,独不列其名?且孔颖达《礼记正义》称马融为《周礼注》,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後汉以来,始就经为注。何以是书作於西汉,注已散入各句下?《唐书·刘子玄传》,称《老子》无河上公注,欲废之而立王弼。前此陆德明作《经典释文》,虽叙录之中亦采葛洪《神仙传》之说,颇失辨正,而所释之本则不用此注而用王弼注。二人皆一代通儒,必非无据。详其词旨,不类汉人,殆道流之所依托欤?相传已久,所言亦颇有发明,姑存以备一家可耳。
老子道德經序
太極左仙公葛玄造
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起乎無因,經歴天地,終始不可称載,終乎无終,窮乎无窮,極乎无極,故无極也。与大道而倫化爲天地而立根,布气於十方,抱道德之至淳浩浩蕩蕩不可名也。煥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渊乎其不可量,堂堂乎爲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以得生乾坤咭酝戮叨廾瘢F而无位,覆載无窮,闡教八方,諸教八方諸天,普弘大道,開闢以前,復下為国師,代代不休,人莫能知之。匠成万物,不言我為,玄之德也,故新}所共尊,道尊德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惟老氏乎。周時,復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老子之号,因玄而出,在天地之先,無衰老之期,故曰老子。世人謂,老子当始於周代,老子之号,始於無数之劫甚,窈窈冥冥,眇邈久遠矣。世衰大道不行,西游天下,關令尹喜曰,大道将隠乎,愿為我著書,於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経焉。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天人之自然経也。余先師有言,精進研之,則声参太極,高上遥唱,諸天歓楽,則携契玄人,静思期真,則忻罡谢幔谟Q形影,則神气長存,体洽道德,則萬神震伏,禍滅九陰,福生十方,安国寧家,孰能知乎。無為之文,誇之不辱,飾之不榮,撓之不濁,澄之不清,自然也,應道而見,傳告無窮,常者也。故知常曰明,大道何爲哉,弘之由人,斯文尊妙,可不極精乎。粗述一篇,唯有道者宝之焉。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漢孝文皇帝時,結草爲庵于河之濱,常讀老子道德經,文帝好老子之言,詔命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朝直泄伲粤钫b之,有所不解数句,天下莫能通者,聞侍郎裴楷説河上公誦老子,乃遣詔使,齎所不了義問之。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遥問也。文帝即瘢釉勚墼唬仗熘拢峭跬粒释林e,莫非王臣,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子雖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貴貧賤。須臾河上公即拊掌坐躍,冉冉在虚空之中,如云之升,去地百余丈而止於玄虚,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貴貧賤乎。帝乃悟之,知是神人,方下輦稽首礼謝曰,朕以不德,忝統先業,才不任大,憂於不堪,雖治世事而心敬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蒙道君弘愍,有以教之,則幽夕睹太陽之曜光。河上公即授素書老子道德經章句二卷,謂帝曰,敦研此則所疑自解,余注是經以来,千七百余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勿示非其人。文帝跪受經,言畢,失公所在。論者以爲,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義,而精思遐感,上徹太上,道君遣神人,特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純信,故示神變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時人因号曰河上公焉。
(劉按,關於此序,日人多有研究)
老子道經
体道第一(唐以前本無此章名)
道可道。――謂經術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非自然長生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爲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迹匿端,不可称道。1,劉本當以作常以。
名可名。――謂富貴尊榮高世之名也。1,劉本高世作萬世。
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當如嬰儿之未言雞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處石閒,内雖昭昭,外如愚頑。
無名天地之始。――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於虚無,爲天地本始也。1,道藏本道本作道之本。顧本,強本无'本也'二字。
有名万物之母。――有名謂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子也。1,有陰陽的有字,据顧本補。2,道藏其有名作其名。3,強本天地含气作天地合气。4,道藏成熟作成就。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一出布名道,讚叙明是非也。1,道藏作'則以觀道之要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兩者,謂有欲無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各異也。名無欲者長存,名有欲者亡身也。1,同出人心,道藏作'謂同於人心',顧本作'同出人之心也'。2,所名各異,道藏作所名曰異。3,名無欲,名有欲,顧本作无欲,有欲。4,強本此段作'有欲無欲,同出人心。無欲長存,有欲亡身,故異也。'
同謂之玄。――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無欲之人同受气於天也。
玄之又玄。――天中復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拢缅e乱汚辱則生貪淫也。1,汚辱,道藏本作濁辱,顧本作濁厚。
忻钪T。――能知天中復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戸也。1,除情去欲,道藏無去字。2,是謂一句,道藏本作'是謂知道要妙之門也',顧本作'是謂知道之門也。'
養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自揚己美,使顯彰也。1,集注本使作便。
斯惡已。――有危亡也。1,集注本作'有粗玉也'。
皆知善之為美。――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人所争也。
故有無相生。――見有而爲無也。
難易相成。――見難而為易也。
長短相形。――見短而為長也。1,道藏本作見短之相形也。
高下相傾、――見高而為下也。
音聲相和。――上唱下必和也。
前後相隨。――上行下必隨之也。1,劉本随作傾。
是以拢颂師o爲之事。――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以身率導之也。
萬物作焉而不辭。――各自動作,不辭謝而逆止。1,影宋本原作動也。道藏本作動作。
生而不有。――元氣生萬物而不有。1,意林和強本此句作元気萬物而不有也。
為而不恃。――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強本作不恃其報,道藏本作不望其報,意林作不求其報。
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1,弗居,道藏作不居。
夫惟不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隨,不言不可知矣。上六句有高下長短,君開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變,無不動亂。1,矣,只有劉本作矣,影宋本等作疾。2,君,道藏本作若。
安民第三
不尚賢。――賢謂世俗之賢,辯口明文,離道行權,去伲鼱懳囊病2簧姓撸毁F之以禄,不尊之以官也。
使民不争。――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不貴難得之貨。――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棄於山,珠玉捐於渊也。
使民不爲盗。――上化清静,下無貪人。
不見可欲。――放鄭声,遠佞人。
使心不亂。――不邪淫,不惑亂也。
是以拢酥危D―説拢酥喂胫紊硪病!
虚其心,――除嗜欲,去煩亂也。
實其腹,――懷道抱一,守五神也。
弱其志,――和柔謙虚,不處權也。
強其骨,――愛精重施,髓滿骨堅。
常使民無知無欲,――反朴守淳。
使夫智者不敢爲也。――思懀睿惠p言。
爲無爲,――不造作,動因循。
則無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無源第四
道沖而用之。――沖,中也。道匿名藏譽,其用在中。
或不盈。――或,常也。道常謙虚,不盈滿。
淵乎似萬物之宗。――道淵深不可知也、似為萬物之宗祖。
挫其鋭。――鋭、進也。人欲鋭精進取功名、當挫上之法道不自也。
解其紛。――紛、結根也。當念道無為以解釋。
和其光。――言雖有獨見之明、當知闇昧、不當以擢亂人也。
同其塵。――常與惺笁m不当自別殊。
湛兮似若存。――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長存不亡。
吾不知誰之子。――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
象帝之先。――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勞煩欲使人修身法道。
虚用第五
天地不仁。――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以萬物爲芻狗。――天地生万物人最爲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
拢瞬蝗省(D―拢藧垧B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
以百姓爲芻狗。――拢艘暟傩杖缙c草狗畜,不責望其礼意。
天地之間。――天地之間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節滋味,清五藏,則神明居之也。
其猶橐籥乎。――橐籥中空虚,人能有声气。
虚而不屈,動而愈出。――言空虚无有屈竭時動搖之益出声气也。
多言数窮。――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
不如守中。――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气希言。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谷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也。神謂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尽傷則五神去矣。
是謂玄牝。――言不死之有在於玄牝。玄,天也。於人爲鼻,入藏於心,五气清微,爲精神聰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爲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於胃,五性濁辱,爲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於口与天地通,故口爲牝也。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根元也。言鼻口之門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
綿綿若存。――鼻口呼翕(加口旁在左)喘息当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无有。
用之不勤。――用气常寬舒不当急疾勤(下加心)勞也。
韜光第七
天長地久。――説天地長生久寿以諭(改言爲口)教人也。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天地所以独長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榮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利奪人以自与。
故能長生。――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
是以拢酸崞渖怼(D―先人而後己者也。
而身先。――天下敬之先以爲長。
外其身。――薄己而厚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