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 +作者:吴甘霖-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第二天,他带着的两杯刚从咖啡店买来的热腾腾的咖啡,又去了那家西服店。西服店老板一看又是他,正想生气。但听着曾宪梓诚恳的道歉和虚心的请教,老板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了。他对曾宪梓说:
“你知不知道,你昨天进来的时候,我正在向客人推销我的产品。可你却看都不看,就开始推销你的领带,弄得我没法继续做生意,你说我能不生气吗?”
曾宪梓这才恍然大悟。通过这件事,他学到了做生意十分重要的一课: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得学会察言观色。
当然,他得到的远不止这一点,他的谦虚和好学让西服店老板十分欣赏,于是答应帮他代销领带。后来看到领带的质量很不错,老板又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一些朋友和生意伙伴。
最初的创业局面,就这样被曾宪梓打开了!
通过曾宪梓的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三个观点:
第一, 要成功,必须懂得“人性的辩证法”。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性,正如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所指出的那样:“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不牢靠,人心之间的关系最不牢靠。但是,假如经营得好,世界上就没有比人心更牢固的纽带。”
那么,怎么才能建立人心之间最大的纽带呢?关键是首先拿出自己的心。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出者福回。”只要你先把爱、关心、尊重给予别人,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
第二,要成功,必须做到“不因为别人的脸色改变自己态度,而要用自己态度改变别人脸色。”
第三,要取得最好的成功,必须学会彻底倒空自己。
曾宪梓遵循的原则是:只要自己与别人有矛盾,别人哪怕只有10%的正确,他也在态度上体现出来别人是100%对,虚心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向人请教;而自己,哪怕只有10%的错误,他也认为是100%的错误,所以要彻底反思和改正。
什么叫做彻底“倒空”自己,这叫做彻底“倒空”自己!
将“当头棒喝”转化为最大超越动力
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坎坷和挫折。有时这种坎坷和挫折,甚至还会以当头棒喝的方式出现。
这时候,就需要有勇气接受这种剧烈的震荡,甚至将“当头棒喝”变为自己“空杯”的最大动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找到了腾飞的最好契机。
如果不能,你收获的可能只是痛苦,或者停留在抱怨和伤心中不可自拔。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一下乔布斯。
乔布斯是著名的苹果电脑的创始人,20岁那年,他和朋友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电脑公司。仅仅用了10年,苹果电脑就扩展成拥有4000名员工、价值达20亿美元的企业。但让乔布斯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时候,自己竟然被董事会炒了鱿鱼!
这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大“跟斗”。正如他自己所言:“一个人怎么可以被他所创立的公司解雇呢?”但是,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不管他接受不接受,严峻的事实就摆在他的面前。
他坦然承认:这一事件,让他失去了一直贯穿在整个成年生活的重心,打击是毁灭性的。在遭遇解雇的头几个月,他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他觉得自己让企业界的前辈们失望了。当他遇到了惠普的创办人戴维?帕卡德和英特尔的创办人之一的鲍勃?诺伊斯时,他满脸疚愧地向他们道歉,因为他把事情搞砸了,让他们失望了。
他成了人人皆知的失败者,甚至想过逃离自己创业的硅谷。
但是,逃避不是办法,向别人倾诉痛苦同样解决不问题。最后,他决定面对残酷的现实,重新开始。
在接下来的5年里,他另外开创了2家公司,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这部电影轰动美国和世界。他也再一次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创业明星。
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他充分吸收了自己在苹果公司失败的教训,尤其改变了原来那种自恃能干、一意孤行的个性,成了一个能够和人很好合作的优秀管理者。
奇迹再次产生,鉴于他创建的新公司非常有活力,而他本人也有很大的改进,苹果集团的董事会又买下了他创办的新公司,并请他回到苹果,重新担任苹果的 CEO。
从此,他迎来了人生的更大腾飞。
后来,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邀请乔布斯为大学生做演讲,他的发言十分精彩,也给了我们每个人很好的启示:
“我非常肯定,如果没有被苹果炒掉,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对于病人来说,良药总是苦口。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块板砖拍向你的脑袋,但不要丧失信心。
“我当时没有看出来,但事实证明,我被苹果开掉是我这一生所经历过的最棒的事情。当成功的沉重被凤凰涅槃的轻盈所代替,我们就能以自由之躯进入了生命当中最有创意的时期。”
事实上,在工作与生活中,乔布斯这样的遭遇,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有可能遇到的。它带给我们内心的,是痛苦、是屈辱,是心碎!
但是,心碎并不可怕。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灵地图》和《与心灵对话》的作者派克明确指出:
“心灵碎裂的时候,有可能恰恰是重生的开始。”
这个观点太好了,纵观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重生都是建立在心灵“碎裂”的基础上的。
但是值得格外指出的是:光心灵碎裂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能够成功,是从心灵‘碎裂”的那一刻开始,就对生命进行“空杯”——
坦然经受“当头棒喝”给自己带来的震荡,懂得在内心彻底放弃自己的虚荣、告别所有心灵的脆弱和摇摆,在不断奋进和超越中获得重生!
面对生活的不公平,面对不同方式的“当头棒喝”“,人往往有两种态度:一是生气而拒绝成长,一是“生气不如争气”,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创造生命更大的辉煌!
乔布斯就是我们的好榜样。
将最大决心落实到最大行动
彻底的“空杯”,并不只是一个理论认知,也意味着一个最大的决心。不仅如此,还要将最大的决心,落实到最大的行动!
如果不能体现在行动上的改变,所谓的“空杯”就是虚假的,就毫无疑问的“口头禅”。
在日本有“推销之神”之称的原一平,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来自年轻时一次失败的经历。
在遭遇那次经历前,他的业绩一直在同事中名列前茅。再刁难的客户,只要他出马,几个回合就能解决。
同事们都崇拜他,领导也都看好他。在成绩和赞扬面前,他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有一天,他经过一间寺庙,于是突发奇想:向和尚推销保险!
他认为,凭着自己的口才和多年积累起来的推销经验,一定能做到。
进到庙里,他看到一个非常和善的老和尚在扫地,便拉住他,施展浑身解数,滔滔不绝地推销起保险来。
老和尚始终笑眯眯地听着他推销,还不时点点头,原一平心想,看样子推销肯定能成功。
可正当他高兴时,老和尚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人啦,最好是第一次见面就有一种让人记得住的东西,否则,一生不会有什么成就。”
这句话就像当头一棒,将原一平良好的自我感觉打了个粉碎!要知道,之前,他可是一直以自己很有吸引力而感到自豪的,谁知道在老和尚眼里,他最大的缺点竟是不能吸引人!
但这句话也像一盆冷水,让他那颗骄傲自大的心冷静了下来。他终于开始意识到,成功的飘飘然,已经让自己看不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下决心彻底改变自己。
但光有决心是不够的,他还要把这份决心转变为彻底的行为。
为此,他决定从两方面开始“空杯”:一是跟随老和尚打坐以“洗心”,一方面是自己花钱请客户来给自己开“原一平批评会”,恳请大家对他的缺点加以指正。
这样的批评会,一直坚持了很多年。有时他手头不宽裕,但即使借钱,他也要保证“原一平批评会”准时进行。
正是这些宝贵意见,指出了他成长中的盲点,让他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和提升,最终成为了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推销之神”。
原一平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他能够将“当头棒喝”转化为“空杯”的动力。
彻底的“空杯”,总要先有脱胎换骨的想法,之后则要有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决心,最后还要一定落实到行动中。这样,真正的“空杯”才会产生!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非常重视“空”的智慧。在谈到什么是“空”的智慧时,禅宗六祖惠能的证悟,能给我们很大启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种真正彻底“空”的境界。而它启示的对象,绝不只是修禅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红尘中的人,包括职场中想成功的人。
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台湾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背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他也成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在记者采访李安时,李安称《断背山》是一部因为“没有野心”而成功的作品。
李安有着20年从影经历,凭借《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奠定了他影坛的地位,后来,一部《卧虎藏龙》让他初登奥斯卡奖台,成为好莱坞最风光的华人导演。
拍完《卧虎藏龙》之后,他又拍了一部转型之作《绿巨人》,但没想到却遭到了挫败。影片的失败加上身心俱惫,李安萌生了退意,准备再拍一部电影就告别影坛。
到底拍一部怎样的作品呢?就在这时,以前一直反对李安从影的父亲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让他把过去的荣辱成败全部“放下”,完全随自己的心意,按自己的风格,拍一部真正喜欢、真正想拍、不考虑市场和票房、不在乎奖牌与掌声的电影。
李安觉得父亲的意见非常好,就听从他的劝告,根本不考虑什么市场反映、时尚走向等,只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呼唤,轻松而专注地投入到《断背山》的拍摄中。
这是一部小成本、没有明星、没有噱头的性情之作。没想到,它一推出来就一下赢得了观众的心,征服了奥斯卡评委,让李安抱回所有电影人都梦想的小金人。
李安得到奥斯卡奖,要感谢他当初“没有野心。如果只盯着奥斯卡,就可能不会选择《断背山》这个题材。即使选择了《断背山》,也可能不会拍成现在这种风格,很可能是另一部《绿巨人》的翻版,那么结局就实在难以预料。
李安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则禅宗公案。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以求幸福解脱之道。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
“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
“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此时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让他放下的真正含义。
婆罗门在佛陀的指示下,将手中的花瓶一一放下,殊不知佛陀让他放下的是心中的六根、六尘和六识。
他不知道这些犹如重担一样压在自己心上,扰乱了自己,致使自己产生了修行的障碍,因此生活得非常痛苦。
当我们听到佛陀说“放下,放下”时,又会想到自己该放下什么呢?
失去的感情,我放下了吗?心中积累的怨恨,我放下了吗?对某些目标过于世俗的执着追求,我放下了吗?
如果不能将它们彻底放下,就可能依然是它们的奴隶。
如果能够像佛祖说的那样放下,我们就能够赢得最大的超脱和心灵解放!
第四章 “空杯”必经的3大步骤
“空杯心态”的获得,往往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方面:
第一,开放: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就有新的思路和机会产生。
第二,放下:惟有丢弃妨碍你发展的东西,才有可能向未来迈开大步。
第三,重生:告别过去,是为了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开放:窗帘拉开,阳光进来
在正式开始这个主题的探讨前,我们先做一项测试:如果让你从以下三个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位?
甲:
信巫医和占卜家
有两个情妇
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
乙: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
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
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
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
丙: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
保持着素食习惯
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
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
不知道你会做怎样的选择。而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丙,而不会选择甲和乙。
那么这三个人到底都是谁呢?答案是:
甲:富兰克林?D?罗斯福;乙:温斯顿?丘吉尔;丙:阿道夫?希特勒!
如果仅仅依照上述信息去选择,那么很可能会选择一个魔王!
这个小测验所测验出的,往往是我们心灵与思维的狭隘性。
记得我第一次做这个测验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丙。但当答案摆在我面前时,我感到十分震惊。我的震惊并非来自这个小小测验的失败,而是它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警告:
由于所获得的信息不够充足,更由于我们有一种简单的思维定势,我们得出的很多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最可怕的是:得出了错误结论,我们往往还不知道,甚至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还固执己见,将错误坚持到底!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固执己见,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更为了获得最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保持心灵和思维的开放性!
开放是“空杯”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开放的心灵,就绝对不会有“空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