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626部分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26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朝廷来旨,同意了大将军所拟定的整训之策。大将军随即下令,以部分精壮俘虏补充南、北两军的伤损。其余俘虏补充到各营。
    南军由玉石统帅,北军由麴义统帅,铁骑由赵云统帅。
    冀州七大营兵撤消,在冀州、兖州和青州三地重建九大营兵。
    冀州建邯郸大营,统帅张郃,侯成副之。
    河内建清水河大营,统帅司马懿,魏延副之。
    青州建北海大营,统帅臧霸,管亥副之。
    豫州鲁国建鲁城大营,统帅高顺,吴雄副之。
    兖州任城国建任城大营,统帅徐晃,魏续副之。
    兖州东郡建东武阳大营,统帅高览,雷重副之。白马大营,统帅张绣,宋宪副之。
    兖州陈留郡建陈留大营,统帅王当,项澄副之。
    兖州山阳郡建昌邑大营,统帅张辽,彭烈副之。
    十月下,朝廷特使、中书监荀攸和田畴、谢明、唐放、陈好四位大臣赶到了兖州定陶,就相关南迁人口和立功将士受封土地分配一事征询大将军的意见。
    “两个要求。”李弘笑道,“第一,保证青、兖两州稳定,尽快产出粮食,给朝廷上缴赋税。第二,保证大军军心稳定,让将士们以高昂的士气投入更加艰苦的大战。其余的事不要问我了,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大将军没有具体的要求?”荀攸诧异地望着李弘,小心翼翼地问道。
    “没有。”李弘摇手道,“十几年来,我难得有时间轻闲一下,你们就不要为难我了。我过去总是想,如果我一直这样忙,事必躬亲,会不会累死?事实证明,我极有可能象张温、卢植等大人一样,带着未能看到大汉中兴的遗憾长眠于九泉之下。”
    屋内的臣僚们哄笑起来,气氛显得很轻松。
    “大将军还年轻,应该能看到大汉中兴的一天。”坐在李弘身边的杨奇托起自己的胡须说道,“象我这样的人,估计是看不到了。”
    “杨大人肯定能活到百岁以上。”李弘指指他的胡须说道,“你都快六十了,还看不到一根白发,活到百岁绝对不成问题。”
    “哈哈……借大将军的吉言了。”杨奇乐呵呵地笑道,“如果活到一百岁的时候还能吃能喝,那就更好了。”
    众人大笑。
    “大将军,今天的饭怎么解决,是不是你请?”杨奇指指荀攸等人说道,“几位大人千里迢迢从晋阳而来,可是贵客啊,不能怠慢了。”
    “杨大人,在兖州你是主人,这顿饭当然由你请了。”李弘连连摇手,“荀大人他们赶到兖州来,是给你帮忙,你不能这样小气啊。”
    “你是大将军,于情于理,这顿饭都是你的,你不要推辞了。”杨奇站起来,一把拽起荀攸,“公达,走,走,看看大将军夫人给我们准备了什么?”
    “杨大人,看样子我想吃你一顿饭,只能等到你百岁大寿了。”李弘跟在后面站起来,无奈地摇头道。
    “大将军,杨大人每次到定陶来,都是吃你的?”荀攸好奇地问道。
    “他不但吃着还带着。”李弘笑道,“每次离开定陶,他都要带一坛子酒。我这里的酒,都给他和麴将军两个人喝完了。”
    “大将军,你现在可是万户侯了,不要这么小气好不好?”杨奇眼一瞪,不高兴地说道,“你这里的酒如果不好,我还不希罕呢。对了,吃完饭我们就走。公达也喜欢喝两口,这次我就多带两坛子。”
    李弘哭笑不得,连连摇头,“看样子,不会喝酒真是一大损失。”
    ****
    十月下,洛阳。
    刘备率军撤过黄河,怀着极度郁闷的心情进了洛阳城。
    袁绍把目前的形势对他详细介绍了一下。
    韩遂占据了关中,在河东北疆军虎视眈眈之下,袁谭和段煨只能撤守华阴和潼关一线,并和韩遂议和,以图联手对抗北疆军。虽然关中的丢失让洛阳实力大损,但让联军增加了一股挚肘河北的力量。如果联军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巧妙利用韩遂的力量,和河北形成长久对峙的局面,将会给联军各部带来一段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刘表已经返回荆州。最新的消息是,孙策和周瑜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击败了江夏太守黄祖。黄祖和其儿子黄射战死,荆州军遭受重创。目前刘表已经和聚众叛乱的长沙太守张羡议和,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展开反攻。
    刘表的反攻难度比较大,为此我已经三番两次书告徐州的曹操和九江郡的阎象,尽快从广陵和九江两地渡河攻击江东,迫使孙策和周瑜撤军。
    曹操回书说,夏侯惇、夏侯渊已经率军南下广陵,很快将攻击吴郡。
    阎象回书说,九江、庐江两郡现在比较乱,尤其是袁耀回去后,纠集了江淮一带的流寇比如郑宝等人拉起了一支近万人的军队,和李术、袁胤等人打了几仗。目前已经帮助阎象基本控制了九江郡全境。只待把李术赶出合肥,他们就从历阳方向渡江攻击江东。
    “玄德,徐州现在的情况并不好。兖州的北疆军,青州的臧霸,江东的孙策都有可能对徐州用兵,而你的军队在这次大战中又几乎丧失殆尽,所以……”袁绍望着面无表情的刘备,缓缓说道,“我想让你去豫州任刺史,并兼领汝南郡太守,不知你是否愿意?”()
    手机访问:!
第七十一节…第七十五节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章问鼎中原第七十一节
    晋阳,凤凰池。
    长公主怒不可遏,几次因为情绪失控而掩面哭泣。
    太傅杨彪、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大司农李玮、尚书令崔琰、中书右仆射刘放、长公主府长史筱岚、司马黄岳八位大臣分坐两旁,沉默不语。
    “自六年前大将军勤王成功,把皇帝和朝廷接到晋阳以来,他一直都鼎力支持我们,相信我们,为什么就在洛阳将克,中兴大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时刻,他竟然要挟持天子,和朝廷公然对抗?为什么?”长公主泣不成声,伤心欲绝,“正月初一,天子诏告天下,定都长安,但如今天子和朝廷还在晋阳。如果年底前天子和朝廷还不能迁到长安,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将大受损失,难道他不知道吗?在大军已经扫清洛阳外围,包围了洛阳城的情况下,有必要今年一定攻克洛阳吗?关中、洛阳两地有几十万难民需要赈济,和几十万百姓的生命相比,明年攻克洛阳城算得了什么大事?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
    “殿下和朝廷是以政事为基础考虑问题,而大将军和北疆武人是以兵事为基础考虑问题,在双方都急于稳定局势奠定中兴大业之基石的时候,这种政见上的冲突难以避免。”太傅杨彪叹了口气,慢吞吞地说道,“去年的官制修改,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虽然这种办法暂时缓解了朝堂上的矛盾,但会造成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武人可能直接干涉朝政。臣记得当时朝中不少大臣上书劝谏过殿下,但殿下并没有听进去……”杨彪手指堆放在一侧的奏章,“现在殿下看看……军队扩大了,实力强悍了,武人手上的权柄无形中也膨胀了。他们恃功自傲,骄恣枉法,认为这中兴大业都是他们的功劳,眼里根本没有天子和朝廷。至于大将军……”杨彪停了一下,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了,大将军是什么人,我们就算是瞎子也略知一二。他对大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是北疆武人的统帅。他在开创中兴大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北疆武人的利益,在不损害大汉利益的情况下,他首先兼顾北疆武人的利益,这就是他此次终于按捺不住,要公然和朝廷正面对抗的原因。”
    杨彪这话说出来之后,长公主虽然眼中含泪,但眉头已经皱了起来。李玮、刘放互相看看,眼露恼色。筱岚目视丞相蔡邕。看到蔡邕嘴角掀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纹,筱岚面色一寒,黛眉轻轻扬起。
    杨彪这话其实就是在指责长公主和李玮等人,去年以增兵和定都长安为幌子,欺骗大将军,得到了大将军的支持,然后乘机巩固和增强了皇权,削弱了外朝和大将军的权力。皇权大了,稳固了,并不能代表皇权就能为所欲为。大汉逐步走向败亡,和皇权过度膨胀并被外戚、奸阉所利用有直接关系。现在长公主在皇权膨胀后,也惭渐走向了这条路。但如今是战乱年代,相权、兵权的强大是是维持皇权的根本,对相权、兵权无节制的制约和打击必然会打破权力平衡,从根本上伤害皇权,并最终激发矛盾。
    大将军和北疆武人的愤怒正是权力平衡被打破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当初外朝大臣反对增兵,反对定都长安,其根本目的是拿回全部相权,重新建立权力平衡,保证中兴大业的稳步推进。但大将军急于打洛阳,急于实施平定天下之策,他没有多加考虑就支持了长公主,试图以巩固和增强皇权的办法来换取北疆人对中书监的控制,对国政决策权的控制。但谁能想到,在皇权得到巩固和增强后,以李玮为首的北疆士人因为掌控了中书监,因为是皇权的实际使用者,其权柄也急骤膨胀。
    皇权、相权、兵权的三者鼎立其实也就是长公主府和中书监、丞相府和外朝诸府、大司马大将军府之间的鼎立,具体到人,就是长公主和北疆士人、丞相和外朝大臣、李弘和北疆武人之间的鼎立。
    官制的修改导致皇权、相权两者之间的制衡变成了皇权、相权和兵权三者之间的鼎立,继而让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不得不无奈而痛苦地选择了分裂。
    过去北疆士人在朝堂上奋战,北疆武人在战场上奋战,两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局面一去不复返。现在北疆武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脱下战袍穿上朝服,和昔日的兄弟针锋相对了。
    始作俑者就是中兴大业的持续推动。中兴大业要持续推动,中兴策略之争就愈发激烈,而国政决策权成了争夺的焦点。谁拿到了国政决策权谁就能让中兴大业按自己的策略前进。也就说,各方势力坐在一起互相商讨的模式已经不行了,要么皇权说了算,要么相权说了算。于是长公主和李玮等北疆士人在大将军的支持下,拿到了全部的国政决策权。
    皇权掌控了全部的国政决策权,皇权说了算,矛盾随即激发,只是谁都没有想到矛盾最先被激发的地方竟然是兵事决策,矛头所指向的对象竟然是北疆武人。
    杨彪的话不着痕迹地指出了当前朝堂危机的所有要害,权力制衡被打破,北疆武人实力更强,北疆武人要进入朝堂。现在就算内、外两朝联手对抗,也无法阻止北疆武人攫取权柄了。拥有兵权的大将军和北疆武人就像一头雄狮,一旦把他们激怒,事情就不可收拾。
    太傅杨彪、丞相蔡邕等外朝大臣的态度很暖昧,在权柄的三足鼎立中,他们人数最多,势力最庞大,但权柄却最弱。先前他们极力支持长公主年内把天子和朝堂迁到关中,但现在他们好像也并不反对天子御驾亲征。
    尚书令崔琰甚至同意大将军和北疆武人在奏章中所说的天子御驾亲征的诸般好处。毕竟将来天子要主政,要治理国家,借此机会在军队中建立崇高威信很有必要。尤其重要的是,天子在主政初期,权柄一时难以稳固,如有北疆武人的鼎力支持,天子则能顺利度过这段危险期。
    长公主当时就生气了,“天子才多大年纪?御驾亲征有什么意义?天子到了洛阳,这仗就要打,几十万军队围攻洛阳城,财赋消耗惊人,那今年朝廷还能迁到关中吗?朝廷屈从于军队,国策为武人所左右,那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又在哪?”
    崔琰低头不说话了。
    矛盾激化了,需要缓和,需要化解,这样对峙下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长公主不知道为什么,一反常态,决不纳谏,就连李玮、筱岚的劝谏都听不进去。
    “殿下,时间不等人,就算殿下不让天子御驾亲征,就算朝廷即刻开始搬迁,那我们也要想个办法阻止大将军和北疆众将攻打洛阳。”李玮苦笑道,“殿下寸步不让,这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那么相信他,对他百依百顺,他却不相信我,却要翻脸和我对着干,我凭什么要让步?我就是不让……”长公主突然涨红着脸尖声高叫,“我就是不让,他能拿我怎么样?”长公主的泪水滚了下来,突然她双手捂住脸,伏案痛哭,“他欺负我,一直欺负我……”
    大臣们傻了,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筱岚急忙走到长公主身边,小声安慰了几句。长公主愈发伤心,趴在筱岚怀里号啕大哭。
    杨彪对众人使了个眼色,大家随便行了礼,匆匆忙忙跑了出去。
    几位大臣走到水池边,愁眉不展。
    “这下麻烦了。”蔡邕连连撮手,“大将军几年不回晋阳,殿下本来就很伤心。好不容易打下洛阳,大将军要回朝了,谁知两人又翻了脸。”
    “那小子是个混蛋。”杨彪恨恨地骂道,“人家好歹也是大汉的长公主,哄哄她不就算了,还拿刀拿枪对着干,整个一蛮夫。我就不懂,殿下看上他那一点。”接着他擦了擦眼角,低声说道,“哭得让人心酸啊,我都掉眼泪了。”
    “你掉什么眼泪?”刘和没好气地说道,“我看你高兴得很。”
    “你也算是他的皇兄,这种事你应该关心关心。”杨彪抬头向天,叹了一口气,“先帝在天之灵看到他女儿如此悲痛欲绝,肯定非常伤心。”
    刘和撇撇嘴,不屑地看了他一眼。
    “仲渊,你过来……”杨彪指着站在水池边垂头丧气的李玮说道,“这事情和你有直接关系,你立即想个办法,把这事解决了。”说完他拉着蔡邕走了。
    刘和和崔琰互相看了一眼,紧随其后,拍屁股走人。
    李玮、刘放、黄岳三个人大眼瞪小眼,一筹莫展。
    “是不是再和子泰(田畴)谈谈?”刘放问道。
    “子泰已经被长公主轰到大司马府去了。”李玮无奈说道,“而且现在形势明摆着,天子不去洛阳,这事情根本没有转机。”
    “仲渊兄有何对策?”黄岳问道。
    “让天子御驾亲征。”李玮说道,“洛阳攻克后,天下形势会发生很大变化,而大将军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