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不造业了,我们念佛,念佛也是造业,造净业,因为这个业在六道里头没有果报,所以念佛的果报就是往生极乐世界。造这个业好!其他的都不要再干了。放下,彻底放下,身体还在,遵守佛菩萨的教诲,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什么地方下手?从自己心地上下手。首先是破执著,因为这是最严重的,有执著就有六道,没有执著六道就没有。执著从哪里破起?从人事物。我常常劝勉同修,把跟人事物对立这个念头打掉,从这里下手,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在五种见惑里面,我们是从边见下手,从身见难,不容易。身是什么?观身不是我,这个很难,这个执著太严重了,我们换第二个,从边见,边见是二边对立。我不跟一切人对立,我不跟一切事对立,我不跟一切物对立,一切求和睦,不对立,求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我们从这里下手,这比较容易。没有对立就不会有矛盾,没有矛盾就不会有冲突,在世间法里来说,你一生会过著很安稳祥和、幸福美满的日子,不跟人对立。事事学著放下,学著宽容,学布施,学舍己利人,学肯吃亏,上当都不在乎,为什么?都不是真的,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平气和,从这里下手。
真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追求,放下贪瞋痴慢,我常说这些话,真干!这是不是真有成就?没有,我也常说得很清楚,只是把你带到佛法的门口,没进门。进门要破我执,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更进一步,那是《金刚经》上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恭喜你,入门了,《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你入门了。别小看初信,初信菩萨证位不退,永远不会退到凡夫位,虽然他没有离开六道。到什么时候离开六道?到七信位才离开六道,换句话说,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都在六道里面。佛在经上给我们透了个信息,在小乘上讲的,证得须陀洹果之后,初信位的菩萨所证的跟须陀洹完全相等,平等的,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那我们晓得,他一次往返提升一个层次,他在人间证得初信位的菩萨,他第二生生天,在天上就证得二信位的菩萨,证得二信,再到人间来的时候他证得三信,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到七信,离开六道,他不会堕三恶道。这个信息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了解了,那个七、八、九、十,十信位上面四个就是娑婆世界的方便有余土,所以那四个境界叫净土。十法界里头有染净,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声闻是七信,缘觉就是八信,菩萨是九信,佛是十信,十信圆满了,十法界没有了,就到初住。初住不在十法界,初住在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人讲一真法界,他不在十法界,那是真的成佛了,不是假的。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他还用妄心,但是到初住以上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妄心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没有了,他用真心。我们明了这些才知道,逆境、顺境都能成就人,关键在觉悟,不迷就行。但是太多众生迷了,遇到苦缘他起怨恨,遇到乐缘他骄慢,往往是这种心情,所以他就没办法遇到佛,遇缘不同,成就不一样。
第三种,「见佛及一乘菩萨,而能发心求佛种智」,这可不是简单事情,见到佛这个缘太殊胜了。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才有机会遇到佛,跟佛同生在一个时代,同生在一个地区,才有缘见到佛。见到佛,确实你就不愁不开悟。悟有大悟、有彻悟、有小悟,佛决定会帮助你开悟,随著众生根性不同。佛,我们没有这个缘,一乘菩萨,一乘菩萨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遇到他们也行,他们是真佛,从初住到等觉,会有机会。这些人在哪里?我们看看五十三参就明白了,这些人应化在世间,各行各业里面统统有。如果你能遇到,让你对佛法生起信心,对於经教,通过学习渐渐明白了,这一生当中我们的方向、目标确定了。定在什么地方?绝对不是在世间求安乐,不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像《华严》前面所说的,「贤首品」里讲的,「不求五欲及王位」,不求富贵,不求自乐,不求大名称,大名称是我们现在讲的知名度,名闻利养,这个东西统统都要放弃,我们在前面学过。而能发心求佛种智,佛种智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诸佛跟法身菩萨的智慧,真实智慧,目标定在这里。一切种智,梵语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换句话说,回归自性,这才是学佛真正的目标,真正是离苦得乐。
六道苦,四圣法界也苦。六道苦,佛把它归纳为八大类,叫八苦。除了生老病死这四种苦,每个人都要受,不分贫富贵贱,你没有办法逃避的,除这个之外,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这也是人不能避免的。你有求,求不得,求不到;你亲爱的人,你喜欢的事,往往不能够长时间的保持,你要跟他别离;不愿意见的人,不喜欢的事,偏偏遇到,这叫怨憎会,都会给你带来烦恼。还有一条叫五阴炽盛,五阴炽盛是你里面的烦恼,你的妄念多,习气重,你的身心静不下来,叫五阴炽盛苦。八大类,叫八苦。四圣法界的苦,我们讲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他苦什么?不见性,没有办法破无明,没有办法见性,以这个为苦。真正离苦是法身菩萨,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脱离十法界。十法界是个苦海,六道是最苦,苦中之苦是三途,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
真正知道了就要求出离,出离难,八万四千法门之外,佛给我们开了净土法门。任何一个人遇到净土法门,那就是无比的幸运,为什么?你这一生有出离六道轮回的机会,不但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脱离了十法界,西方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我们烦恼一品没断,我们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是凡圣同居土。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四土在一起,它不分,所以生凡圣同居土就是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你想想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都是等觉菩萨,他们住实报庄严土。在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面天天看见他们,天天跟他们在一起,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四土有差别,不在一起,见不到。偶尔有特别的缘分,菩萨化身来一下,指点一下迷津,这是有这么一桩事情,不能常常在一起。极乐世界是天天在一起。不但有这个缘分,而且生到极乐世界就有这个福分每天到十方世界去参访诸佛如来。十方诸佛刹土你随意去,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闻法,闻法开智慧,这是极乐世界人日常生活。每天都去,同时去拜访许许多多不同的诸佛如来,怎么去?分身去,在阿弥陀佛面前还是有个身,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分身到十方世界去。那你就想想,那个地方修福修慧真不可思议,供一尊佛的福报就很大,你一天去供养十万亿佛,这是佛经上举个例子,其实不止十万亿。祖师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十万亿是什么?是佛告诉我们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透这个讯息,你到极乐世界你可以随时回来,用意在此地。实际上不止,法界、虚空界里不止十万亿佛国土,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你统统有能力。你说你一天培多少福,你每天增长多少智慧,一切诸佛都给你说法。所以生到极乐世界,证得究竟的佛果不难,太容易了,你这个缘太殊胜了。
所以,学佛的同学要把握这一生的机会,无论什么人说有更好的法,比这个法门还要殊胜,你要多想想。舍弃念佛求生净土之外没有捷径,如果有捷径,世尊慈悲,弥陀慈悲,早就告诉我们了,不必等到现在找个人传递信息。我们的头脑要清楚,可不能上了当,把这一生大好的机会断掉了。那些传递讯息的人,我们想都是冤亲债主,都是来障碍你、扰乱你。为什么?你们还有许多恩怨,他还要报复,你到极乐世界他就找不到报复的人。所以在你的信心还没有坚定的时候,半信半疑,他有机可乘,来破坏你,这就太可惜了。我们要有智慧,对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别相信别人,相信自己才能得佛菩萨威神加持,我们这一生才真会有成就。到我们自己真有成就,才能够帮助别人,这个重要。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不贪生、不怕死,这是学佛人一个基本的概念,寿命到了,念佛往生,寿命不到也能往生,只要功夫成片,生死就自在。
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里面许许多多的人,我估计差不多到一半,都是念佛不到三年就预知时至走了,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瑞相稀有。他是不是寿命都到了?这个话讲不通,哪有那么巧,刚刚好寿命只有三年?不是,决定不是。而是他的功夫成就了,虽有寿命,不要了。就像宋朝莹珂法师,他真的勇猛精进,三天三夜不睡觉、不吃东西,一心专念,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的修行,十年之后我来接引你。法师聪明,我十年阳寿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佛答应了,佛就告诉他,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三天之后真的往生,没有生病。这段例子记在《净土圣贤录》里,宋朝时候的事情,寿命不要了。
有些人真的到佛来接引,他这边事情还没有完,像交光法师,明朝时候人,跟莲池大师同时代,明朝万历年间的人。他真的是寿命到了,念佛功夫成就,临终时阿弥陀佛来了,他突然想起,《楞严经》传到中国来之后,虽然有许多注解,他感觉到这些注解里面有错误,不是佛讲的真实义,他领悟到了。他给阿弥陀佛说,能不能让我在这个世间多住一段时期,把《楞严经》注解完成之后再往生?阿弥陀佛同意了,向阿弥陀佛告假。这段事情就写在他《楞严正脉》的序文上,我们相信交光法师不是妄语。真叫生死自在!可以提前走,也可以延后几年,把事情办完再走,这个决定不是骗人的,我们要信得过。真正能够相信,不怀疑,这就是大福报,这是真正的善根。这是遇到一乘菩萨,我们讲真正的善知识,发心求佛种智,决定不求世间名闻利养,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以会三缘,近正善友,而能自觉无明本是佛智,三乘同然。」这三种缘,你只要遇到一种,都有这个机会回光返照,回头是岸。这一回头,你肯定是亲近真正的善知识,你会在佛法里面精进不懈,而能自觉无明本是佛智。这句话我们现在体会很深,一点怀疑都没有。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生死跟涅盘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没有生死,哪来的涅盘?无明烦恼是什么?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迷的时候起的作用,迷了变成烦恼,觉悟之后,所有烦恼都变成菩提。烦恼跟菩提是一体的两面,觉了叫菩提,迷了叫烦恼,一桩事情,迷悟在人,体上没有迷悟。生死、涅盘也是一体的两面,迷了的时候好像有生死,实际上生死了不可得。实在讲,迷了的时候好像有涅盘,悟了的时候这个名词就没有了。凡夫跟佛菩萨没有两样,就是迷悟不同而已,觉悟了得大自在。自己的心与自性相应,与法性相应,自己的身体跟法身相应,法性就是法相,你慢慢去体会,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如果从这个地方体会得,佛法里讲这叫解悟,不是证悟,你明白了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解悟之后,你应当努力去证实,你要契入这个境界,这就证得法身,那就超越十法界。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把它判作四分,信、解、行、证,如果能够到解行这个位次,不错了。努力去契入、证实,证就是入法界,末后五十三参叫「入法界品」,《四十华严》叫「入法界品」,你就入进去了,你完全过的是法身菩萨的生活。法身菩萨生活在哪里?就在现前。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他一生过的是法身菩萨的生活,表演给我们看,三衣一钵,一无所有,得大自在、大安稳、大安乐。
在中国历代祖师大德当中,有不少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也有不少大开圆解,净土宗里头也有得理一心不乱,这些都是此地讲的一乘菩萨。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我们在这些祖师大德遗留下来的文字里面看到,都是我们的模范,都是我们的榜样,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们为我们所示现的是真能放下。最近的,像印光法师,这个距离我们近代。印祖往生是在抗战时期,我们中国人讲一甲子前,六十年前,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给我们指导,那就是我们现前这个社会、这个环境,这个太重要了,应当怎样修行你决定得成就?告诉我们,小道场。我们把他老人家的教训都写在挂在我们十一楼。他的指导,道场人数不要超过二十人,在一起共修,修净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看二十人的小道场,有二、三个护法就够了,你不要求人。道场,我们是讲一生成就,成就不要超过十年,所以这个道场也不要做得很好,十年足够了,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到五年就往生,简陋一点可以,什么都不操心,三年到五年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这是祖师接引我们的方便法门。道场太大,建立得太豪华,变成什么?变成观光旅游景点,那你什么都搞不成功,你天天带来些烦恼,带来些应酬,这是你修行的障碍。他不像从前这些祖师大德,建这些寺院丛林,住众几百人、几千人,大道场,那是那个时代可以,现在在这个时代,观光旅游事业太发达,祖师早就晓得。接触大众多了,古人所说的,「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这个心怎么能静得下来?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成就,你守住印光大师的教训决定不会错误,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亲近正善知识。我们的正善知识真的就是印光大师,大师虽然不在了,《文钞》在,我们向它学习就够了,每天读《文钞》就是每天亲近印光大师,决定不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