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连载 >

第4部分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连载-第4部分

小说: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连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开创新局面的人,不只需要朦胧的冲动,不只需要藏在肚子里的创意,更需要的是敢拼敢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第一部分 天机篇(12)

    ◎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好多商机其实很多人都发现了,但为何成功的只是少数?因为做事要成功是需要门槛和条件的,比如开公司、办厂子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还有一些行业被政府限制或者已经被别人垄断,要想插上一脚更需实力,不是人人都具备这些条件的。一般人就会说:算了,自己没有那个命,然后看着财富从身边溜走也只有干瞪眼。但英豪们不会这样想,他们在想:现在我没有这种条件,我要去创造这种条件,那样我不就抓住这个机会了?

    周星增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贵州工学院工作,后又调回老家温州大学任教。1992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大潮,这让周星增有了莫名的躁动。就在学校即将任命他为系副主任时,他却毅然地递交了辞职报告,选择了进入民营企业中,也成为一位商海弄潮儿。他勤恳实干,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提出更高的目标。从财务部经理到销售中心总经理、董事长助理,他最终进入了企业集团的领导核心层。

    如此辉煌的业绩,周星增并没有骄傲,而是将事业的风帆再度高高扬起。他决定自己单独创业。那做什么呢?当时的人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本事,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又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大学扩招是必然的,这意味着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但现在的大学太少了,省会城市就那么几所大学,一般的城市就那么一所,有的城市还没有,肯定需要大量的民办大学来补充,未来的教育事业一定会火起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9年7月,周星增决定弃商办学。1999年下半年,他与几个朋友及温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要在上海浦东康桥开发区兴办上海建桥学院。

    私人办大学谈何容易?当时,周星增并未获得政府的批准,只是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意向书,便开始兴建教学大楼。这么大胆的举动让许多人都很费解,但是,周星增却有自己的想法。

    周星增说:“自己在工厂里干过,搞的是低压电器。国家对低压电器产品实行许可证管理,没有许可证就不能生产,可是要取得许可证,又必须有生产做基础,没有生产永远也拿不到许可证,现实就是这样的矛盾,条件只有自己创造出来,否则一切都免谈。”

    周星增来个先斩后奏的策略,先不问能办不能办,而是先买地、先基建、先盖楼,把需要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都搞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到上海市教委审批。

    周星增知道没有办学的必备条件,这个大学就永远也办不了。

    大学首先要有一定的规模。周星增一下子就征用了200亩地,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二是足够的资金。周星增和康桥开发区签订了投资亿元办学的协议书,并马上把500万元保证金汇到上海市教委的指定账户,其他几千万元则投入到征地基建。三是优秀的校长。周星增聘请了刚退休的上海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育管理专家黄清云。

    周星增的努力和魄力赢得了上海市政府的认可,他的学校计划终于被批准了,他发现了机会并创造了条件,终于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里。

    2001年4月份,经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桥学院又被破格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序列,成为上海市第4所列入计划内招生,并有独立颁发大学文凭资格的民办大学。2003年7月,学院首批毕业生1000多人,就业率达到91%。目前,学校的在校生已达到近万人。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第一部分 天机篇(13)

    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给予周星增很高的评价:建桥是一条鲶鱼,把上海的民办大学给带动起来了。

    ◎先入为主

    像在战争中一样,战略要地(高地、关口、港口)是极其重要的,谁先占领了战略要地,往往谁就能赢得战争。第二次波希战争,希腊扼住温泉关口,以7000希腊联军面对波斯帝国数万大军,并将波斯大军重创。

    下手快就是抢先占据最有利位置,让想同你争夺的人尽快死心。商业街里,谁先占据了好的口岸好的市场,谁就会赚得最多,那些在角落里的商户只有眼睁睁看着别人生意爆满,自己的却门可罗雀。商战中也是一样,抢先进入一个行业的往往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与标准,后来的都要遵从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并看其脸色行事。

    北京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叫雅宝路,是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外贸市场,每天都是人头涌动,热闹得很。

    但这个市场的老板不是北京人,那老板是谁?是温州人!

    雅宝路地处北京使馆区,刚起步时是一条自发商业街,规模很小,商品种类也不多。江浙人却看中了这里的地段和区位,因为这里距使馆区近,做外国人的生意太容易了,在别人没有行动之前,率先驻扎了进来。那时只有几个小贩在折腾,向老外卖些工艺品、纪念品、服装。小贩十个中九个都奸诈,尤其是对外国人。小贩们非常会抬价,老外显然对中国的商业文化不了解,别人说多少就多少。那些小贩个个是赚得腰包鼓鼓的,看到外国人就像看到了财神爷。许多老外来北京,雅宝路成了必去之地,非买一些东西带回去不可。逐渐也有老外来做生意,买些商品带回本国贩卖,慢慢由“小倒倒”变成“大倒倒”,他们成了国际倒爷。

    在雅宝路做生意最多的是温州人。温州人做的服装、皮鞋之类的商品,最受国际倒爷欢迎。闯荡北京多年的温州老板,脑子特别灵光,哪能放过这些送上门的洋客户,于是就在雅宝路设点接客。有了生意,不仅到“浙江村”投料下单,甚至还从老家组织大量货源,并提供所需要的配套服务。

    看到客商纷至沓来,精明的温州人又灵机一动。他们离开马路“登堂入室”,包租路旁宾馆的标准房,在客房里挂上商品式样,专供老外们选购。一人包一间,一间就是一个公司。雅宝路一带的5个宾馆——雅宝大厦、吉利大厦、金盛鑫商厦、北斗星大厦和国兴大厦,全都给他们包光了。雅宝大厦有100多个房间,住的十有*是温州人。温州人中,又以永嘉的占绝对多数。雅宝路的生意就这样被温州人抢走了。

    自此以后雅宝路生意更是好得没法形容,凡是在里面经营的商户,每天做的事就是买卖、数钱。

    雅宝路市场每年都为国家创下大量外汇,据称约有30亿美元之多。雅宝路长不过二三百米,周边走一圈也不需二十分钟。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竟能生出那么多钱财,看来任何市场只要下心思好好运营,财富自然随之而来。

    ◎错过星星就不能再错过月亮

    没有谁能抓住一切机会,没有谁会不犯短见的错误。所谓“亡羊补牢,尚未晚矣”,我们没有必要为失去的和错过的终日悔恨,只要活着,有的是机会,只要下一个别再错过就是了。有时候错过也是一种好事,它让我们知道珍惜!

    真正的高明,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能由自我批评中达到高明,不肯自我批评的人,永远不会真正高明。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第一部分 天机篇(14)

    温州人陈绍枢是做小工艺品的,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做得这么大。如今,他已经是北京华江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利用做工艺品生意的机会,陈绍枢接触了国内外一些重大体育、文化和经济、政治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定制一些奖品、纪念品之类的,并且数量不少。敏锐的陈绍枢从中发现了生财之道。

    1990年,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就在上一年,陈绍枢作为乡办工艺厂厂长,曾上门联系纪念品生意。组委会工作人员说:要做纪念品生意必须出10万元赞助费。10万元,对于一个乡办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最后经再三协商,陈绍枢只能制作纪念品而不能卖纪念品了,所制作的纪念品都要交给组委会指定的专卖公司。专卖公司给陈绍枢是8角钱一个,拿到市场上卖却是5元一个。

    这给陈绍枢的刺激太深了,他深感大型活动纪念品市场空间的巨大,也深为自己的一时犹豫而后悔——10万元,2万个纪念章就赚回来了,这能算得了什么呢?他从中得到极大启示:专利之中藏有巨大利润,自己要敢于做一个专利买断的经营者。

    1996哈尔滨亚冬会是陈绍枢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陈绍枢知道后马上赶到了哈尔滨,他此行的目标很明确:买断亚冬会纪念品的专利权。陈绍枢同亚冬会组委会很快就签订了协议,以15万元的价格买断了亚冬会铜质纪念品的专利。

    失去的机会终于又找了回来,现在该陈绍枢大展手脚了。

    陈绍枢马上组织人马,分成各个小组,他自己为总负责人,主持设计制作了一套收藏品。为了表现1996年这个好年头,收藏品限量发行1996套,每套1996元。陈绍枢的收藏品制作精美,富有创意,再加上亚冬会的特殊意义,这些收藏品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自然而然受市场追捧,最后竟被炒卖到8000多元一套,其价格涨了四倍多!

    陈绍枢没有停下他的步伐,之后他又为多个大型运动会和展会制作了纪念品,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哈尔滨亚冬会之后,陈绍枢又为亚特兰大奥运会制造过纪念章,后来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都有参与。北京奥运会,他也亲身参与了设计开发产品。

    陈绍枢的事迹告诉我们:总会有错过的机会,悔恨是没有用的,当下一个机会再来临的时候,就不要再犹豫再糊涂了!

    ◎跑得最快,吃得最饱

    以上的例子都是温商大军中几个典型的例子,下面介绍一下在全世界寻找商机的温州人身影。

    在四川的温州人约有15万,在成都的约有8万。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人就为当地每年创造产值160亿元,成为创造财富最大的外来群体。十余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无疑更加惊人。成都每年的GDP70%左右为成都的民营企业所创造,这个70%民营企业中温州商人又占了10%。

    有20多个交易区的成都荷花池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中国第三大综合市场,年成交量近60亿元。荷花池市场是成都人创办的,但是成都人已基本不在此经营,现在基本上是江浙人、温州人在此支撑市场。

    川北的广元地区是一个贫困地区,20世纪80年代,就有温州商人在此创业。现在,广元市中心最漂亮的景观是“温州商城”。广元位于西安与成都之间,陕西与四川交界之处,是成都与西安之间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这样的商业地位,西安人没有看到,成都人也没有看到,偏偏让温州人看到了,而且在此做得很漂亮。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第二部分 商魂篇(1)

    在重庆建设成直辖市之前,温州人就已经“杀”了进来,他们占据解放碑、朝天门和石桥铺三大商业圈的很多好口岸,在此“三圈”的街上走走,你到处可以看到温州的品牌或听到温州话。在“三圈”里经营扎根的人有80%来自浙江,一半是温州人。用重庆人的话说,重庆的主要商业圈被温州人“包围”了。由于温州人的出现,重庆中心城市的店价、房价也大为提高。

    在上海,温州人拿出数百亿来投资楼市,以温州资金为主力的外地人购买了上海楼市高价住宅的一半还多,超过了本地居民。上海的房子那么贵,温州人为什么还敢买?因为温州人看中了上海的独特区位和发展潜力,他们购房的目的主要不是自己居住,而是用来投资。他们通过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囤积一段时间,抬高房价后再倒手售出,于是有上海媒体惊呼:上海楼市出现了温州现象!温州人还拿出上千亿来投资实业,温州人买房子买商铺,开商场设工厂建学校,温州人成了上海的“房东”和“老板”。

    在北京,温州炒房团看中了北京的首都优势,仅2002年3月14日、15日两天,温州人买楼就花了3000万。在楼市火爆的2005到2007年,温州炒房团更是携带着上千亿的资金在北京的各个楼盘穿梭,看准了就大肆购买。

    温州人造就了著名的京城“浙江村”,它几乎垄断了北方的中低档服装市场。北京的数条著名的商业街、商业城也被温州人把持着。

    在昆明,约5万温州人至少拥有60亿元的投资资产,而这60亿资产可以产生200亿以上的经济效益。昆明的周边城市发展潜力大,温州人眼光独到,他们在各个城市投资商铺、开设商城,建立起一个以昆明为中心的商业圈。

    在新疆,做边贸的温州人接近8万,每年撒入新疆50亿元。

    还有就是遍及各地的温州鞋城。温州是著名的鞋都,中国大部分人穿的鞋子都是温州制造,全国85%以上的皮鞋市场是温州人开的。

    在国内各省,温州人和温州市场比比皆是。

    温州人的商旅足迹也延伸到了国外。有50多万温州人分布在意大利、法国、美国、巴拿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温州人的市场。

    上海著名的《新民周刊》以“温商突起沪上”为题,描绘了温州对上海的占领:温州的资本力量,在市场、工业、教育等板块,已经震撼了上海“老大哥”的地位。据上海市人民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流先生介绍,在浩浩荡荡外出的“温家军”中,有1/8把脚步留在了上海,温州人在上海创办的企业,超出了5000家,人数达20万人。在这个国际大都市里的GDP,温州人创造了不少于5个千分点。

    在上海,温州人创办的市场比比皆是,有周冠成投入巨资改建的大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