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净空法师_共51会-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修法布施比过去方便太多,但是我们得福不如古人,就是用心比不上古人。古人真诚、恭敬,现在我们起心动念还有私心,还没有把自己舍掉,这就是布施福不如经上所说,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是要把一切虚妄不实舍掉,善导大师教我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这一句话重要!一切都要以真实心为基础,从真实心里面出发就对了,没有一丝毫虚妄,不自欺、不欺人,念念真实,无论修什么法门,无论修什么样的布施,得福都是不可思议。末后这一段引用佛一段话,说明一偈一句得无量福的事实,我们看小注第二行,二十二面第二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佛告阿难,若有从他闻一四句偈」,这是假设,如果说是有这种缘分,听别人读经或者是讲经,你的时间很短,只听他说一四句偈,一四句偈就是四句。「或书之竹帛」,在从前没有纸张,在中国古时候用竹简,把这些文字写在竹简上,诸位如果到故宫博物院去参观,汉朝以前的这些典籍还都写在竹简上面。帛是布匹,是丝织品,那时候没有纸张,也有写在这些丝织品上面的,现在就是书本、书籍。「所有名字,於若干劫,取彼和尚阿闍黎等,荷担肩上,或背负顶戴。常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尚不能具报师恩」,这个话说的是知恩报恩。你怎么会开悟的?是因为别人传授你一偈一句,给你这个机会,你有善根,听了之后能够深解义趣,你开悟了,你成佛了。传授你一偈一句的,这是你的老师,是你的恩师,恩德多大?佛在这个地方举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我们看到,报答不尽。比喻里面讲,你把老师担在肩上,或者背在背上,或者顶在头上,再以一切音乐之具来供养,都报答不尽,这是一个真正知恩报恩的人。
下面说「若於和尚所,起不敬心,恒说於过,我说愚痴,极受多苦。於当来世,必堕恶道」,这个老师对你有恩,你对老师没有恭敬心,还要常常说他的过失。老师有没有过失?很难说。为什么很难说?有没有过失在你自己起心动念,你以烦恼心看老师,老师过失无量无边,你以清净心看老师,老师确实没有过失。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没有好恶,没有好丑,境是什么?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人、一切物,给诸位说,没有善也没有恶,没有好也没有丑,善恶好丑生在你自己的心。你是善心,看一切人都是善人,看一切法都是善法;你是恶心,看一切人都是恶人,看一切法都是恶法。蕅益大师这个话讲得对。也正同《坛经》里面所讲的风动、幡动,惠能大师看出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在动。一句话把事实真相道破。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诸佛菩萨示现表演,表演在迹相里面五十三参有善有恶,里面还有杀、盗、淫,善财童子还去参访。杀、盗、淫在佛法讲是三毒烦恼,菩萨示现,善财参学得无量功德。他怎么会得到?如果我们要去接触这些,必堕阿鼻地狱,为什么人家接触成无上道?用心不同。我们用的是什么心?菩萨用的是什么心?所以这一段话很重要。下面接著说,「是故我教汝等,常行恭敬尊重之心,爱重三宝甚深之法,必获无量无边之大果矣」,这地方引用佛所说的。末后这一句: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小注里头说,注解是引用《付法藏经》,佛的话,「法是众生真善知识,作大利益,济诸苦恼」,能帮助一切众生度过一切苦难,一定要靠佛法,所以佛法才是众生的真善知识。佛法当中特别是大乘法,我们现在修学的是大乘里面最殊胜、最精华的部分,包括《地藏 菩萨本愿经》。我们自己得到好处、利益,我们遵守佛的教诫,应当把这个利益、好处,普遍的介绍给一切众生,推荐给一切众生。这是什么?『回向法界』,不是自己独享,应当利益一切众生,决定不怕辛苦,认真努力的去做。有一天的生命就应当做一天,尽形寿把这桩事情做好,这就叫圆满功德。不能怕辛苦,不能贪图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将宝贵的命光空过了。菩萨如果说贪图享受,这里面可以得自利,不能利他,佛法之可贵就在利他。要利他必须要舍弃自己的安乐。李炳老从前对我说,谁不喜欢去住山、住茅篷?那是个人享受,享受大自然之乐,逍遥於山水之间,人生第一乐事。但不能利益众生,只能自利,不能利益人。佛菩萨、得道之人、明心见性之人,他确确实实可以享受,他得大自在了。可是他舍弃自己的享受,不辞辛苦天天劝化一切众生,走进都市、村庄,只要有人肯听、肯接受,真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他都很欢喜、很乐意、很详细的为他解说。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间断,天天为大家服务,为大家讲解,一直到老死从来没有放弃,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工作,这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值得后人效法的。我们什么时候听过,在经上看到过,释迦牟尼佛到哪里去度假?没看到过。现在工作很辛苦,天天在工作,还找个时间去度假,没听说释迦牟尼佛去度假。也没有听到一千二百五十人去放个假,没听说过。我们这里要办佛学院,听说还有寒假、暑假,还放个假,所以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多想想。将来办佛学院势必要放假,随顺世间,世间学校都放假。可是我们放了假怎么办?去干什么?希望大家学释迦牟尼佛,放假到外面去讲经说法,把你这一学期所学的,假期当中找地方去讲经,你这个假就没有空过,利用这一段时间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你们有这个意思,我可以给你们安排,请海外各个地方发邀请函来邀请你们,放一个月假就讲一个月经,放两个月假就讲两个月经,没有空过。不可以放假去游山玩水,那就糟了!那这个假一放,你这一个学期所学的全光了,都没有了,你怎么会有进步?进步就是念念锲而不舍,要明白这个道理。
再看底下一段经文,这是布施,修复经典、塔寺的福报。他前面这个小注,后头还有一段,第二十三面注解第五行后面这一段,我们把它念念,要紧!「是故智者,欲得无上安稳快乐,应当至心勤听经法」,这几句是总结前面《佛说坚意经》里面一段话,这一段话我们要特别提出来流通,把它印出来。这段话在二十三面第三行,大家记住。《佛说坚意经》,这一段经文是「佛告阿难,其有好心善意之人,闻佛明法,一心而听,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时可。」,此地一时是指古印度,就是现在的四个小时,他们是昼夜六时,一时相当於现在四小时。「不能一时半时可」,半时就是现在的二小时;「不能半时须臾可」,你没有时间听二个小时,随便听几分钟也好。「其福不可量」,下面我们把它换一个字,「其福不可量、不可限也」,用不可「限」大家好懂。他上面写个「文」,这段是经文。接著这段经文说,「是故智者,欲得无上安稳快乐,应当至心勤听经法」,我们用这段常常劝人来听经,所以这段文很重要!你们看用打字把它打出来,打成一个小短篇,可以劝人来听经。接著看下面经文: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中。】
经文上都讲的是『未来世中』,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
【有善男子。善女人。】
能够具足这一个「善」字的条件,非常希有、非常难得。
【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这是讲修福。佛的『塔』、佛的『寺』,寺这个意思前面说过,寺这个意思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永久的机构,这才称之为寺。不是临时的设施,它是永久的。过去皇帝他的办事机构称「寺」,宰相底下办事的机构称「部」,常常可以改变、可以废除,可以重新再建立来调整。皇帝下面办事机构永远不变。在中国从汉朝到清朝,可以说都不变更,所以寺是永久办事的机关,我们要懂得这个字的意义。可是现在大家看到寺,连想法都不对,看到寺就代表迷信、代表鬼神,一听「寺」跟「庙」就连起来,「寺庙」,这里面是供鬼神、是搞迷信,这是很大的错误。过去佛寺是办佛教教育的机构,佛教教育要永远办下去,不能够废止,不能暂停,所以用「寺」。但是现在许多人把这个字的意思都误会了,所以我们也要改一个名称,夏莲居老居士他老人家提倡,不要用寺院、庵堂,用「学会」,学会是夏老提倡的。我们今天是「净宗学会」,我们不称净土寺,不称弥陀寺,称净宗学会,让人家看到这个名称能够耳目一新,不至於产生误会,这个意见非常之好。我们读到他老人家的书,就遵守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成立的机构叫净宗学会。
遇到一些佛寺,塔是供佛舍利,寺是宣传佛教育,弘扬佛陀教育。『大乘经典』,当然是佛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法宝,前面讲这是众生的真善知识,是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遇到新造的,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我们新造这些经论容易,但是一定要造得精、美,让人看到之后生欢喜心,生起恭敬赞叹的心,所以经书不能够随便印。随便印,人家一看,这个书他不生欢喜心,那是我们的过失。经本一定要印得好,尽量把它做好。我们这次印这部经书,诸位看到都能生欢喜心。这个本子不好找,我们在台湾这个本子曾经翻印了多少遍,字迹都模糊了,我用的这个本子是老本子,这里头字迹模糊,所以我就想到怎么样去找原来的版本。
上一次我到香港,我就很留意去找,还是佛菩萨保佑,到「中华佛教图书馆」找到一本,这是第一次在香港印的本子,旭朗法师印的,这个本子很旧了,纸也变黄。又有一次我去看觉光法师,觉光法师打电话找我,我们见了面,到他那边吃一餐饭,看到他那里书架上有这一本,这个本子是同样的版本,但是比畅怀法师那里保存得好。他放在书橱里面很干净,我们把这两本都带回来了。原本前面图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我们到台湾又特别找到原来彩色的图,我们现在印的本子比那个本子就好太多了,比原来本子还要殊胜。我们送了十本给畅怀法师,也送了十本给觉光法师,我们要他一本送他十本,送给他的比他给我的漂亮多了。我们这样做,以后看到他那里有好书拿来,他才肯给我们,知道给我们不是白给,有回报的。我们拿来之后印了二万册,听说台湾现在有很多人看到这个本子这么好,他们也都想印,发心,好!大量去印,我们的版放在台北世桦印刷厂,原版在那边不需要再制版费,欢喜印的话都可以拿那个版去印,那成本就更低了。新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做得好,做得庄严,人家看到之后生欢喜心,「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所以经书要做得不够精美,这就达不到。这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尽可能要把它做好。
『若遇故者,或毁坏者』,「故」是旧书,旧书的价值高。高在哪里?第一个它传得很久,经过许多人读过,年代久远证明这个经是真经。如果是假的、伪造的早就被淘汰掉了,所以它有历史的价值。又经过许多高僧大德读过,要用现在话说它的磁场不一样,新的东西怎么样也比不上旧的,诸位要晓得,它有纪念的价值,它有很强烈的摄受力。可是东西传久了会损坏,我现在手上大概还有三、四十本明朝时候的书,算算差不多有六百年,纸张很脆弱,一翻惟恐它破损,所以我现在这些书怎么去读它?影印,我读影印的本子,原书保存,不要常常去翻动它。在此地不方便,在台湾比较方便,在台湾我就拿去裱褙,就像裱画一样,里面再托一层棉纸,这层棉纸托了之后,这个书至少又可以保存一千年。因为我现在这些书,多半是毛边纸印的,不是很好的纸,是普通的毛边纸。毛边纸可以保存五百年,所以现在一定要修补。修补就是要裱褙,裱褙之后再把它装订起来,这就又可以延长一千年的寿命,这书都是古董了。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要认为这是破旧的,破旧的应该丢掉,破旧才有价值。真正内行人、识货的人,我们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外行人喜欢看什么?看明清的玉器,那是非常精美。内行的人看什么?看三代夏商周的铜器,破铜烂铁,东西都不完整破破烂烂的,有的只是一个碎片,无价之宝。哪里是明清这些金银玉器能够相比的?比不上,有它历史的价值,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
旧的经书我们要修补,旧的塔寺也要把它修补出来,关於这方面我们是远远落在日本人的后面。我到日本去参观、参学,我对於日本人保护塔寺、修补故旧,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他们这套东西从中国学去的,学去之后一直保存到现在,能保存这么久吗?他是每年都修,这个柱子虫蛀掉了,还用同样的木材、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形式把它换下来。所以你到日本去看,寺庙庄严,汉朝时候的模样。日本人是唐朝时候留学的学生最多,学去的都是古代的建筑,中国有许多飞檐,飞檐是明朝时候的、明代的,汉唐时候还没有飞檐,所以你到日本去能够看到汉唐时代的建筑,跟中国古书里面记载的完全相应。我们现在读《礼记》,看到那个时候人生活方式有很多看不懂,到日本就懂了,他所讲的就是日本的生活方式。穿的衣服,日本人穿的和服,日本的服装,和服也叫吴服,说吴服你就有印象了,吴是江苏,吴越时代那个时候的服装,日本人传过去到现在还穿,还是那个样子,日本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他们修补塔寺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决定是用原来的材料,用原来的样式,统统翻新,但是跟过去完全一样,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是我们到那里去参观不能不佩服的。
日本人他能够吸收西方人最新的科技文化,对自己固有的东西他能保持,没有把它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