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发明 >

第113部分

大发明-第113部分

小说: 大发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是个小女孩,别看现在说得很认真,看她对巴贝奇的态度,就知道阿达的故事虽然感动了她,原本却也没有改变她的生活,不然她就该踏着阿达的道路,去和巴贝奇一起奋斗才对。
    “那他就活着吧,我会让英国那边的人,把他请过来。”叶枫搂着苏菲,刮了刮小姑娘的琼鼻:“看看,还哭鼻子,赶紧去洗把脸。”
    苏菲顾不上在乎这个动作是不是过分亲昵,满脸惊喜:“真、真的要研究计算机吗?”
    “当然是真的,我亲自领衔,以后计算机就是我们中心的天字第一号研究项目。”
    “万岁!”苏菲扑上来在叶枫脸上亲了一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跳到地上,举起手臂高呼起来。
    叶枫摸了摸脸上被亲过的地方,若有所思。
    计算机这个想法,起因是王文达研究五单位均匀电码,将二进制的两个数和电报中的电流通断联系起来,天才般地产生了一个逆向思维。
    电流的通和断可以表示为点和划,那么点和划是不是也可以表示成通和断,或者说二进制数的零和一,是不是也可以用通和断来表示?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随即,王文达又想到一个问题,电流的通和断,能不能再次表示成数字。
    怪才王文达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困境中,而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直到苏菲出现,她完完全全被“王文达命题”吓住了,小姑娘当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啊,太伟大了,太伟大了!”
    王文达思考这个问题,纯粹是虐待自己大脑,苏菲知道阿达和巴贝奇研究计算机的故事,所以她第的一反应:如果通断能够继续转换成数字,就可以用来设计计算机,这不是机械计算机,而是……电子计算机!
    苏菲的这个构想同样使得怪才王文达和未来人叶枫激动不已,叶枫当即决定成立诺贝尔研究中心电子计算机研究所,成员包括他自己、苏菲和王文达。
    “我们有三个人,花上三十年时间,一定可以取得比巴贝奇更大的成绩。”苏菲扬起小脸,很骄傲地说道。
    “三十年太久,要只争朝夕!”叶枫连忙道,他可不想耗三十年。
    用通断来表示数字,完全可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好比两条电路都是通的,加起来的结果再反应成下一段电路的通断,正好就是王文达的循环命题。
    这就要用到继电器,自动控制内部电路的开合,以及电流的传递,等于是用继电器和电导线代替齿轮。
    但是,运算涉及到电路的设计,尤其是计算越复杂,电路的复杂程度会几何级上升,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有大量课题等待解决,设计的工作量会很大很大。
    电路一旦复杂,需要的继电器数量将会十分恐怖,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恐怕做出来的计算机体积会很恐怖。
    在叶枫看来,即便是要达到巴贝奇“差分机”的六位小数精度,设计和制造也需要很长时间。
    叶枫不打算做劳民伤财的事情,科研一定要和商业联系起来,这是原则。
    “计算机这个项目,要一步一步来,你们先做些基础研究,搞清楚电路性质,然后第一步是设计译码机。”
    所谓译码机,就是将电码翻译成文字,以五单位均匀电码为例,每个字母可以用打孔机转换成电文,然后变成电流。
    译码机的功能,就是将这个电流,再转换成文字,代替人工译码。
    “通过识别电流的通断,控制打字机,将电文打成文字,这是一个简单的转换电路,如果连这个都不能完成,计算机的事情当我没说,从此取消。”见王文达和苏菲一脸不情愿,叶枫只好发狠道。
    译码机的原理和计算机原理相似,不过简单程度要小上太多太多,王文达和苏菲只能老老实实答应下来。
    眼镜海因里希最近被叶枫派到诺贝尔体育,并且组建了诺贝尔研究中心阿迪达斯运动研究所,负责魔方的设计和运作。
    小汉斯已经确定近期回到瑞典,叶枫就将海因里希抽调出来:“魔方的事情先放一放,等汉斯回来再说,你这里有更重要的事情。”
    眼镜点了点头,压抑着兴奋道:“是不是有新项目?博士您说吧!”
    “不是新项目,还是白炽灯的事情!”叶枫将一份巴黎来的文件递给海因里希。
    海因里希有点失望,
    振作起来,因为他知道,既然叶枫叫他过来,就一定
    “是这样的,非洲竹子已经找到,那边的技术员试验后情况不错,计划在法国南部沿海建设生产厂,不过还是要研究钨丝,这是照明实验室今后的重点。铁厂那边物色了几个这方面的人才,你们赶紧把相关试验做起来。”
    “是的,博士。”眼镜海因里希性格沉稳,叶枫知道这样的事情交给他去做,不会有任何问题。
    爱德华。卡尔逊来自舅母的家族,也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法学专业,成为叶枫助手以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筹备中央商务区的项目。
    推迟了许久的酒会终于召开,叶枫不得不抽空参加,并向大家宣布了斯德哥尔摩CBD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计划。
    “这个项目不会有巴黎春天那样巨大的单体建筑,但是围绕中心广场,将形成同样规模的商业群落,不仅包括巴黎春天现有的购物区、运动区、休闲区和酒店区,还将包括文化区,以及高科技中心。”
    叶枫公布的这个计划,远远超出原先预计,规模大了很多,而文化区和高科技中心的概念,更是闻所未闻。
    “埃尔文阁下总是发人所未发,不知道这个文化区和高科技中心会是怎样的光景?”拉耶尔伯爵拉着叶枫到远离人群的地方,低声问道。
    作为议会院长,老牌贵族拉耶尔还不知道CBD项目的案提交议会审议,他虽然能提前获知内容,但时间毕竟有限。
    谁都知道,一个大型商业项目蕴含的巨大商机,只要能提前知道,就可以通过抢先购置地产等方式,好好捞上一笔。
    “文化区就是一个大学城,高科技中心就是依托大学建立的研究所,创新企业,至于具体的方案,伯爵大人很快就能看到。”叶枫笑笑道。
    “好,这个文化区和高科技区提得好,有了这两个区,我们斯德哥尔摩的CBD就比巴黎的层次更高。”拉耶尔话风一转:“既然是大学城,那就建在皇家学院周围最合适,那里的空地也多。”
    “嘿嘿!”叶枫干笑两声,这家伙,果然开始打听项目位置了。
    只不过方案过几天就要提交,以赶上这次议员大会,所以先透露点也没什么,当然,首先要拿到好处才行。
    “我打算新建一所大学,申请已经批下来了。”叶枫道,一所大学这样的事情,自然不用拿到议会去表决。
    “哈哈,”拉耶尔混了几十年,叶枫那点心思当然清楚:“埃尔文勋爵有心了,这是造福瑞典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支持,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我们拉耶尔家族可以捐一块土地出来。”
    “那敢情好,”叶枫面露喜色:“拉耶尔伯爵大人真是热心,这样吧,学校门口那条街就命名为拉耶尔大街,以表示对大人的感谢。”
    “好,好,那我要先去看看,这条拉耶尔大街是什么样子,也好出出主意,为这条大街多做点贡献。”
    是多捞点钱还差不多,叶枫心中腹诽,脸上依然热情地微笑着:“这个简单,其实伯爵大人天天看到的。”
    拉耶尔天天看到的地方,无非就是自家门口,到议会大楼之间,议会大楼右边是王后街,对面是国王公园。大楼左侧是外交使馆区,议政厅,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想来想去,最有可能的还是拉耶尔住的别墅周围,斯维亚大街和国王街、王后街交叉的那片空地和居民区。
    “好地方,哈哈,果然是好地方!”拉耶尔笑了起来,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那周围的地产本来就有很多是拉耶尔家族名下的,虽然近期卖掉不少,但这个方案现在还没人知道,拉耶尔自然还可以私底下购买一些。
    两人心照不宣,谈起方案提交议会的审议流程,有拉耶尔这个议院老大支持,想必顺利通过不是问题。
    “新式电信将是科技中心的关键项目,不仅包括正在建设中的电报,未来还将有能够传送声音的电话,以及传送图像、影像的通讯中心,也要请伯爵大人多多支持。”叶枫貌似很随意地说道。
    “没有问题。”拉耶尔已经被老藤普做过工作,也是用对诺贝尔电信的支持,来换取CBD项目上的倾斜,自然一口答应。
    “不过,这电话是什么东西?还能传送图像、影像?这、这……”
    第四集 电的革命 192 史上第一BUG
     更新时间:2008…11…16 18:51:36 本章字数:3816
    着议员大会召开日期的临近,瑞典各大报纸也越来越为更多的提案被上报议院委员会审议。
    其中被关注最多的,是财政大臣提交的“自由贸易”议案,得到大部分商人,一部分贵族和农场主,以及很多平民的支持,他们的口号是:不要饿死人的贸易保护。
    在一个国际贸易尚不频繁的时代,尤其是在工业化程度还不高的瑞典,人们对廉价而丰富的商品充满渴望,却不能看到国际贸易背后潜藏的陷阱。
    对大部分商人而言,他们关注的不是国际贸易自由化,而是消除国内的贸易壁垒,这是他们最关心的。
    除此以外,诺贝尔机器厂提交了“建设铁路申请”,瑞典银行集团提交了“筹办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的申请”,诺贝尔电信公司提交“建设瑞典电报网的申请”,这些申请因为意义重大,都被列为议员大会的审议项目。
    诺贝尔冶铁厂还通过议员老藤普提交了“推广焦炭炼铁的议案”,提出推广焦炭炼铁以取代传统的木炭法,重振瑞典冶铁业。
    铁矿和木材一直都是瑞典外贸的拳头产品,其中很大比例是卖给英国,但是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扩大,近几十年铁矿和木材的出口,都在下滑,因此这个议案也得到很大重视。
    各方势力围绕这些方案展开博弈,力图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在这纷纷扰扰当中,诺贝尔公司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于六月初发布了新式五单位均匀电码。
    藤普坦得主持了这次新技术的新闻发布会,声明之所以采用五单位电码,是考虑到自动化电报的需要。
    “制约电报事业发展的,不是电报线,而是电报员。英法等国电报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熟练电报员的培训很不简单,非常紧缺。而且,自动化电报系统在收发报的速度和准确率上,都会有很大提高,采用这套系统,可以让瑞典的通讯水平,在短时间里赶超英法。”
    赶超英法这样的口号很是激动人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谁都知道英国的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
    路透社记者很“敏锐”地发现藤普坦得话里隐藏着的含义:“按照您刚才的说法,是不是收报以后,将电码翻译成文字,也可以实现自动化?”
    “这怎么可能?”有些记者为参加这次发布会,专门学习了电报方面的知识,他们不认为机器可以识别电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藤普坦得很有风度地向路透社记者点了点头:“是的,这套自动译码系统,正在研究当中,而且有了一定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就会看到这样的产品。”
    什么?!连路透社的记者似乎也不敢相信,追问道:“您是说,从发报到收报,只有第一步打孔,或者说打字需要人来完成,然后从发报,到最后收报人看到文字,全部由机器完成?”
    “你很专业,情况就是这样。”藤普坦得笑道,他心里也有点惶惶然,这件事似乎很难相信啊!
    确实让人很难相信,记者们顿时哗然,好在他们对技术的事情本来就懂得很少,上次就被诺贝尔电信震撼过,居然比藤普坦得更快就接受了结果,有人马上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电报和邮政的业务是重复的,如果电报全部自动化,是不是意味着原本邮政的工人会失业?”
    藤普坦得看了发问的记者一眼,是代表政府立场的《大众邮报》,和季尔家族关系密切,他笑了笑:“电报和邮政有相似的地方,但绝不重复。电报是在城际间传递重要信息,如果说它要取代谁,那只是拉邮车的马匹,而不是人。”
    下面的记者会意地发出笑声,藤普坦得接着道:“电报和信件不同,大家知道一根长达上百公里的电报线,同时只能传送一路电报,即便自动拍发,也需要花费时间,一天所能传递的字数毕竟有限,所以它的单位成本要远高于信件。”
    “这就决定了两点,一是大部分人不会用电报代替写信,因为经济上不划算,不是很紧急,很重要的事情,人们不会使用电报,也没有那个必要。
    第二,电报的长度会受到限制,要精悍,你有钱也不行,因为电报线的容量是有限的,不是为某个人服务的。所以无关的文字,电报员会告诉你:我们不发。这就决定了电报和信件服务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谁也不会取代谁。”
    “而且我还要告诉大家,电报毫无疑问会让信息沟通变得快捷,促进沟通的同时也会带动信件的交流,所以某些人的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
    随着诺贝尔电信的一系列举动,季尔
    到压力,在修改德士公司方案的同时,也针对诺贝尔案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劳工问题就是关键。
    不过,季尔并没有将舆论看得如何重要,只是在政府的《大众邮报》上发表了一些看法,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反而是诺贝尔电信的新闻发布会,在打消众人对于劳工问题的疑虑后,报纸上众口一词称赞诺贝尔电信的技术先进性,并展望赶超英法的美好前景。
    “你们要抓紧,电学实验室那边可以先缓一缓,将人都抽调过来,尽快将这个电路做出来。”叶枫将普朗泰和格拉姆召集起来,让他们领头完成“译码机”的电路制造。
    “两百多个继电器……”格拉姆猛挠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