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不韦主政的时侯主张“以商富国”,但吕不韦尤其重视农耕的发展,毕竟粮食才是国之根本。吕不韦下台后,法家大臣推翻了“以商富国”的国策,主张“重农抑商”。吕不韦本来就“重农”,中枢要做的其实就是“抑商”,但现实摆在这里,中土诸侯并列,断绝商贸事实上就是自绝财路,所以“抑商”的目标随即指向了被巨商富贾所控制的一些命脉行业,比如盐铁,牧马苑,大兵作坊等等,中枢试图以“官营”来代替“私营”,把财富尽可能集中于王室金库,以充国资。
秦军拿下韩魏,占据中原,中枢马上决定打击中原巨商富贾,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抑商”。本土巨商富贾牵扯的利益太大,动不了,那必然要从本土以外的巨商富贾开始动手。
中枢打击中原巨商富贾的理由其实非常充分,谁敢保证这些人不在暗中帮助韩魏叛逆举兵谋反?但此策危及到了宝鼎这个利益集团的谋划。
宝鼎要在中原打造文化学术圣地,他必然要赢得中原人的支持,但中原的王族和公卿贵族肯定要给无情镇压下去,能够给宝鼎以支持的只有中低层士人和巨商富贾,而巨商富贾和中原贵族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留下这些巨商富贾,把他们的利益和蓼园的利益紧紧捆到一起,宝鼎认为自己必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赢得中原人的支持。
宝鼎所提出来的这些基本国策和具体政策,与中枢所持的治国理念有直接冲突,双方必然有一场争斗。
但宝鼎这个利益集团掌握着“终极武器”,那就是老太后。
老太后还活着,她说话还有作用,她依旧可以干涉朝政,不过她的时间不多了,在她活着的有限时间内,宝鼎和本利益集团必须调整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以确保在她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利益集团依旧可以影响和控制朝政。
楚系外戚公开跳出来支持武烈侯,秦王和中枢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楚系外戚和武烈侯做了交易,楚系外戚以国策上的支持来换取武烈侯对王统的支持。秦王必然愤怒,他目前没有理由对付武烈侯,只好把一肚子怨气暂时放在肚子里,伺机打击楚系。
楚系外戚这时候要考虑后路了。乘着老太后还在的时侯,主动“后撤”,远比老太后薨亡后被秦王血腥打击要好,可以保存下很多力量,将来还可以动用“隐蔽”力量展开反击,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昌文君熊炽主动请辞,把御史大夫的位置让出来,以平息秦王政的愤怒。御史大夫名为副丞相,主掌纠察百官,但事实上他就是内外廷的联系人,可以说是君王的首席大秘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秘书长了,是君王的近侍大臣,一般都由君王的亲信担任。
这个位置宝鼎觊觎以久,他绝对不会给关东人。历史上接替昌文君出任御史大夫的人可能就是冯劫,这其中是不是有其它人短暂代理就不得而知了,但现在宝鼎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个位置让给冯劫了,他必须抢到手,而公子腾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宗室这个身份在关键时刻还是大有作用。朝堂上争斗得如此厉害,关东人遭到楚系外戚和老秦人的联手夹击,秦王政也不会把这个位置送给老秦人,那么由宗室出任御史大夫就是皆大欢喜的事了。
公子腾出任御史大夫,他的内史职位就空了出来,而另一位宗室大臣公子豹是驷车庶长兼领卫尉,卫尉这个职位也可以拿出来,这样宝鼎又可以安排两个人。
“武烈侯可有合适人选?”熊炽问道。
这个人选必须得到老太后的许可,否则通过的可能性太小,这样老秦人就被排除在外,除了宗室大臣就是巴蜀人了。
“宗室中有一个合适人选。”宝鼎说道,“公子豹之子公子成,现为栎阳令。我举荐他出任内史一职。”
熊炽想了一下,微微点头,“如果你能说服公子豹让出卫尉一职,我想太后和大王也不好拒绝我们的举荐。”
“公子成出任内史,那么中枢当中就有四位宗室。”隗藏略略皱眉,“关东人一无所获,会不会极力阻止?”
“我也算中枢的一员?”宝鼎笑道。
“当然。”隗藏说道,“而且你这位封君的份量极重,你说句话差不多抵得上大半个中枢了。你没有看到咸阳为征询你的意见,特意派出两位位高权重的公卿做特使吗?”
“关东人要阻止,你们就想想办法嘛。”王贲对熊炽说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先把事情搞乱,然后乱中取胜。”
熊炽笑着连连点头,“好计。内史虽为上卿之一,参与中枢决策,但终究是京畿之守,连外廷大员都算不上,所以关东人要争也不会争内史,而是争御史大夫和卫尉这两个位置。御史大夫争不到,他们肯定要争卫尉。卫尉出入禁中,肯定是大王的近侍大臣之一,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啊。”
“三个位置,宗室拿了两个,剩下一个就是关东人和巴蜀人相争了。”王贲摇头叹道,“老秦人连边都粘不上,岂有此理。”
“有得必有失,况且老秦人刚刚复出,将来的机会多得是,何必急在这一刻。”宝鼎笑道,“以我看,卫尉一职,巴蜀人恐怕也拿不到。”
隗藏脸色微变,欲言又止。
“隗氏还是保持一贯风格,低调到底吧。”宝鼎说道,“我举荐陇西军统率李瑶出任卫尉卿,如何?”
熊炽等人先是愣了一下,陇西李,事前他们根本就没想到,旋即大家便明白了宝鼎的意图,心中不禁大为赞叹,神来之笔啊。
陇西李也算本土老秦人,但相比郿城孟西白、夏阳司马氏,那就差远了。正因为彼此间有距离,陇西李躲过了武安君之祸,但陇西李也想进一步,在老秦人日暮西山的情况下,通过与巴蜀隗氏的联姻,陇西李攀附上了楚系这颗大树。隗氏在楚系算是一个分支,实力有限,对陇西李的帮助也不大。
宝鼎出塞得到了陇西李的鼎力相助,而陇西李也因此重归老秦人阵营,但因为陇西李与楚系有联姻,所以他与老秦显贵之间的关系一时难以改善。去年蒙武败于河北战场,对帐下的裨将李信颇为不满,陇西李与关东人的关系随即变得紧张。
陇西李因为实力弱小,对各方势力都小心伺侯,哪个都不敢得罪,但结果把所有的势力都得罪了,现在的处境十分尴尬而艰难。
这时候,宝鼎拉陇西李一把,陇西李自然对他感激不尽,或许就此投向蓼园,而秦王政对陇西李的处境当然了解,这样一个被各方都不待见的人物当然能被他所接受。一个边缘人出现在中枢,对缓解朝堂上的激烈矛盾肯定有帮助。
宝鼎之所以想到陇西李,是因为李信曾经得到秦王政的信任。秦王政为什么信任一个陇西的少壮将领?最早他以为是楚系的关系,隗氏给了李信很大的帮助,但现在看来这个推测值得商榷。如果我现在拉陇西李一把,把陇西李送进中枢,陇西李会不会因此渐渐赢得秦王政的信任?假如历史上陇西李也曾进了中枢,那么秦王政信任李信的原因是不是就是来源于此?
宝鼎的神来一笔就这样突然出现了,而他的建议赢得了熊炽、王贲和隗藏的一致赞许。陇西李进中枢,对各方都有利,当然,最终的选择权还在陇西李手上,但以武烈侯如日中天的地位,相信陇西李的选择绝不会偏离众人的估猜。
=
=
=V
et/
第246章 天灾
此次中枢人事调整,楚系是以退为进,宗室拿到了最大一块好处,而陇西李做为夹在楚系与老秦人之间的边缘部分也意外地获得了一份惊天之喜,但关东人岂肯善罢干休?老秦人也是心有不甘,所以宝鼎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要求楚系继续有策略性地“后撤”,化被动为主动,提前完成“后撤”部署。
在宝鼎看来,楚系外戚在未来一年内,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最理想状况:当那一天来临之时,秦王打算举刀宰杀,忽然发现他的猎物都退到了安全地带,他找不到下杀的机会了。
“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主动了,你们可以避开正面战场,调集力量隐蔽作战。”宝鼎笑道,“你们在暗处可以一方面给巴蜀隗氏以助力,继续影响和干涉朝政;一方面蓄积力量,准备在适当时机东山再起。”
熊炽眉头紧皱,权衡其中得失。
“有失必有得,做大事必须有大气魄,千万不要纠结于一时利益之损失,危急时刻要有壮士断臂之决心,方能杀出一条血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甚至峰回路转,转败为胜。”宝鼎不适时机的诱惑熊炽。
熊炽心动。有一点是事实,太后不在了,秦王和关东人肯定要下手打击楚系,以阻止楚人和老秦人联手控制朝政。既然楚系外戚反正最终都要被秦王赶出咸阳,倒不如趁老太后在世,行事方便之际,把巴蜀人和老秦人拉进朝堂,让他们顶在前面冲锋陷阵,楚系外戚则以退为进,由明转暗,这样力量反而保存下来了,反而依旧可以操控朝政,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卷土重来。相反,如果贪图眼前这点小利,最终走脱不及,被秦王杀得鲜血淋漓元气大伤,那就是鸡飞蛋打,得不偿失了。
“武烈侯有何建议?”熊炽问道。
“逐步从要害位置上退下来,这既可以向大王示好,也可以让我们提前完成部署,保证朝政始终控制在我们手上。”宝鼎说道。
熊炽缓缓点头,示意宝鼎继续说下去。
“治粟内史与少府是大秦两大财政府署,我们至少要控制一个。现治粟内史是冯去疾,少府卿是熊琨。我的建议是让熊琨与典客卿王绾对调,由王绾出任少府卿,而熊琨调任典客卿,为他下一步退出中枢预做准备。”
“其次就是主爵中尉。这个府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的建议是有麃(biao)公出任此职,其对调者可进入军队,在上将军帐下必定进退无忧。”
“还有就是中大夫令。中大夫令是郎中令府的主要官员之一,郎中令所属皆为近侍臣僚,而中大夫令更是执掌诸大夫。郎中令府大夫众多,都是大秦中高级官员,如外放至少都是实职郡一级大员。我们若能将这部分官员收为己用,陆续外放,将有助于我们控制地方郡县。我建议由西知士出任中大夫令,其对调者可到中原任职。”
“其他诸如奉常、太仆等重要位置可调换给关东人。此番调整,假若不给关东人一点好处,恐怕他们会在这次国策调整上设置重重障碍。”
熊炽脸色很难看。武烈侯这是狮子大开口,要以楚系外戚从重要位置上的全面退却来换取国策上的大调整。这事关楚系外戚的直接利益,他做不了主,必须回咸阳与太后、昌平君熊启详细商议。
“你要知道我们的目标是王统,咸阳政局到了何种情况下,大王才会考虑王统?”宝鼎一眼便看穿了熊炽的心思,笑着问道,“秦王只有在王位受到威胁,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在王统一事上做出让步。”
何时秦王才会感受到王位的威胁?武烈侯实力强大,屡屡干涉朝政,而老秦人在军政两届更是如日中天,其他势力在他们的压制和打击下溃不成军,于是秦王必然要未雨绸缪,先立王统,然后借助王统让楚系外戚全面复出,利用楚系外戚来对抗武烈侯与老秦人。这其实就是老太后的全部谋划。宝鼎心里清楚,他正好借助楚系的谋划迅速壮大,并提早确立王统,这有助于未来帝国的稳定,而楚系下一代就坐在自己身边,是这个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将来无论在朝堂上怎么争斗,但在谋取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这种派系间的争斗不过是惑人耳目欺骗天下人而已。
对于楚系外戚来说,拿到王统就等于拿到了未来的权力和财富,这是他们的最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奋斗了十年,然而,秦王政的“强硬”态度让他们一筹莫展,当今秦王比昔年的昭襄王更加痛恨楚系外戚对朝政的控制,大有不把楚系外戚扳倒誓不罢休之意,这导致楚系外戚的未来十分黯淡,而这正是武烈侯敢于狮子大开口,利用老太后时日无多的机会,毫不留情地大肆掠夺楚系利益的重要原因。
你要王统,那就拿利益来换,但问题是,一旦楚系外戚全部退到幕后,宗室和老秦人全面控制朝政,楚系外戚是否还有把握拿到王统?假如武烈侯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怎么办?
所以巴蜀人和隗氏在未来政局中采取何种策略就至关重要了,这也是楚系外戚承认巴蜀人的地位,并在这个利益集团中给予隗氏平等地位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利益集团中,熊氏和隗氏有共同利益,而宗室和老秦人也有共同利益。从当前形势分析,当熊氏退到幕后之后,隗氏即使在朝堂上牢牢占据一席地位,但无法与宗室、老秦人这个庞大利益集团对抗,未来局势是否按照现在的谋划一步步推进,完全依赖于武烈侯的个人信誉,一旦他违背诺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熊氏极有可能被他连皮带骨头一把吞噬了。
熊炽权衡再三,觉得全面退下去的危险太大。武烈侯就是一头潜伏在密林中的猛兽,他的实力越来越大,对各方势力的威胁也越来越大,秦王和中枢不会无动于衷,必定要拿出对策,而拉拢楚系外戚来对抗武烈侯是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说,老太后即使不在了,形势也未必像武烈侯所描述的那样不堪,楚系外戚未必就会被秦王政全面而彻底地赶出朝堂。
宝鼎看到熊炽沉默不语,隗藏也是眉头紧皱,神色凝重,估计他们无法把握到未来局势的发展,不敢断定提前让出一部分利益是好事还是坏事,正在犹豫不决,随即决定再“加一把火”,乘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最大程度地为宗室和老秦人攫取利益。
他正打算说话,王贲却对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见好就收,不要弄巧成拙。这种利益攸关的事急不来,咸阳政局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翻天覆地,过犹不及,还是稳扎稳打为好。
“武烈侯有几成把握在两年后攻克邯郸?”熊炽问道。
灭亡赵国才是中土大势转向统一的转折点,目前还不行,中原是四战之地,赵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