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288部分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88部分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高点头,“必须死,这关系到武烈侯对中原的控制。武烈侯只有控制中原,才能确保西南策略的实施。西南策略成功了,武烈侯才能真正对咸阳形成牵制,否则他随时会被咸阳所吞噬,就像这次一样,武烈侯尚未离开中原,咸阳就派出了继任者,并改变了中原策略,打算直接置武烈侯于死地。”
    “武烈侯可有合适人选?”荆轲急忙问道。
    “有,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也只要荆卿才能找到,而且荆卿还一定能说服他。”宝鼎笑道,“只是要麻烦荆卿长途跋涉了。”
    “谁?”荆轲问道,“我认识他吗?”
    “当年在代北,我行刺公子隆的时侯,你曾在大堂之上向我介绍了几个人,其中一个人最合适。”
    荆轲恍然大悟,当即赞道,“武烈侯好计策,好计策啊。”
    赵高茫然地望着他们,不知道两人说的是何方神圣。不过既然武烈侯有心隐瞒,赵高也不会追问,毕竟此事牵连太大,武烈侯既然不想让自己知道,其中必定有某种特殊原因。
    “荆卿休息一夜,明日起程如何?”
    荆轲迟疑了一下,转目望向赵高。赵高心领神会,随即找了个借口,起身离去。
    荆轲望着赵高的背影,欲言又止。
    宝鼎笑道,“我不告诉他,自有我的理由。”
    “他是你的长史,应该知道。”荆轲担心地说道,“这事必要隐瞒吗?假如他因此……”
    “绝对有必要。”宝鼎说道,“赵高这个人的潜力非常大,将来你会知道他的厉害。”
    荆轲大为吃惊,愣了片刻,问道,“你这是告诉他,你手上还有更多的秘密?”
    宝鼎笑着摇摇手,“你想得太多了。当然,赵高也会像你一样把一件简单的事想得太复杂,结果就是作茧自缚,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脚。”
    “简单的事?”荆轲疑惑地皱皱眉,“但我觉得这件事一点都不简单。你怎么会想到张良?不错,张良肯定愿意做这件事,但问题是,你的把柄岂不给他抓住了?”
    “所以我请你出面。”宝鼎笑道,“你是卫人,曾是廉颇、李牧的客卿,这个条件非常好。”
    荆轲听懂了,“你要我背叛你?”
    “正确。”宝鼎轻轻拍了一下案几,“无间之道,无往不利。张良是敌人,但这个敌人的才智高绝,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器,如果用得好,绝对可以在黑暗中给对手以致命一击。”
    荆轲的心蓦然颤栗,强烈的窒息感让他的呼吸突然急促,背心处更是冒出了一层冷汗。
    荆轲的惧色落在宝鼎的眼里,让他顿感不安。荆轲是什么人物?这种小事会让他感到害怕?难道荆轲待在我身边另有目的?
    宝鼎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案几,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荆轲,等待着荆轲的解释。
    荆轲马上冷静下来,神色冷峻,“武烈侯不相信我?”
    “此话何意?”
    “你派人监视我。”荆轲质问道,“是不是宗越的手下?”
    宝鼎愈发不安,但他存着一丝侥幸,当即摇头,“无稽之谈。”
    荆轲的眼神逐渐凌厉。
    宝鼎沉吟稍许,忽然想到什么,问道,“你在河北遇到了张良?”
    荆轲脸色微变,两眼渐渐眯起,射出两道寒光。
    宝鼎笑了起来,接着大笑,“荆卿,我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代北如此,塞外如此,中原也是如此。看样子,此次西南之行,老天也会眷顾我,让我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荆轲注视着宝鼎,想到了当年代北那不可思议的一幕,脸色慢慢缓和,低声问道,“我对武烈侯有过承诺。”
    “我对你也有承诺。”宝鼎笑道,“你不应该怀疑我对你的信任。”
    荆轲犹豫了一下,躬身致歉,“张良为救灾赶到河北。我在李牧帐下遇到他,看到张良为拯救生灵而不惜代价,非常感动。李牧请张良刺杀武烈侯,以便帮助齐国夺取中原。张良找到我,希望我以天下苍生为念,帮他一把。我要阻止张良,为此我答应了他。途中我向他透漏了武烈侯的西南策略,告诉他武烈侯早在中原设下陷阱等待齐国的攻击,而武烈侯将亲自赶赴西南与灾民共度难关。”
    “我本以为说服张良很难,没想到张良竟然相信了,并主动要求跟在我身边,一起到西南救助灾民。”荆轲看了一眼面到笑容的宝鼎,继续说道,“我担心他出尔反尔,伺机刺杀武烈侯。张良于是发誓,保证此次西南之行将全心全意帮助灾民度过危机,绝不伤害武烈侯。”
    “所以你答应了,把他带在身边。”宝鼎笑道,“我刚才无意中说到张良可以在黑暗中给对手致命一击,结果你心虚,害怕了,是吗?”
    荆轲微微点头,抱歉地说道,“我本不想告诉你。张良发过誓,我也相信他,而且他诚心诚意要帮助灾民。我听李牧说,张良为了救灾,已经把家财全部耗尽,如今是一贫如洗。这样的人,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他。”
    “我也相信他。”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如果他能去西南,可以给我很大帮助。”
    荆轲沉吟片刻,问道,“武烈侯是否打算见他?”
    宝鼎断然摇手,“我灭了韩国,他立志要重建韩国,我和他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见面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还是由你出面与他保持联系为好,关键时刻可以利用他的力量做一些我们不能做的事。”
    “你还是希望我背叛你,以赢得张良的信任?”荆轲问道。
    宝鼎意识到荆轲不愿意做两面三刀的小人,自己的考虑有些不当,于是冲着他摇摇手,“以张良的才智,估计瞒不过他,你还是实话实说吧。此事对赵国有利,对韩魏两国的逃亡贵族也有利,当然,对我本人来说也有利,所以我们有合作的基础,我想你有足够多的办法说服张良。”
    “如果张良一定要去西南呢?”
    “这件事要立即办,而开拓西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你告诉他,你在长沙恭候他的大驾。”
    荆轲不再耽搁,起身告辞。
    =
    顿弱急匆匆赶到梁囿行辕。
    武烈侯没有召集中原军政官长在行辕迎接,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到辕门相迎,只是派赵高在辕门接了一下。陪同顿弱前来的蒙武虽然预感到武烈侯肯定对咸阳的做法大为不满,但没想到武烈侯竟然丝毫不给咸阳面子,对顿弱这位特使怠慢到了如此地步。
    顿弱倒是豁达,对此不以为意。此刻中原的危机还要靠武烈侯解决,他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这点小事与武烈侯闹得不愉快。
    武烈侯在帐外迎接。进了大帐寒暄几句后,双方便谈到了灾民转移的事,接着就是边境局势。齐国虎视眈眈,韩魏叛逆连续进攻,边境局势异常危急,所以顿弱代表咸阳中枢,恳请武烈侯马上集结军队,征发中原各郡地方军。
    武烈侯非常干脆,一口拒绝,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形势很明显,灾民一旦转徙西南,中原危机基本解除,而楚国大后方则陷入了混乱,如此一来齐国也就失去了最佳攻击机会,“你只要去临淄谈判,想方设法拖延时间,只待局势明朗化,齐国就不会攻击中原了。”
    顿弱坚持中枢决策,以大王的命令来威胁武烈侯。
    “我会上奏咸阳,向大王和中枢解释。”宝鼎毫不客气地说道,“你去齐国谈判期间,我会待在中原,暂时不会南下。”
    顿弱当然不会答应,他示意蒙武挺身而出,希望蒙武在这个关键时刻给他以支持。
    蒙武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闭紧了嘴巴。武烈侯在中原是一言九鼎,从军队到地方都是武烈侯的人,顿弱若想在中原立足,首先就要换一批军政官长,但咸阳在武烈侯没有离开中原之前,绝对不敢调换军政官长。武烈侯一旦反击,恐怕中原旦夕不保。
    顿弱无奈,只好先行赶赴临淄谈判。
    大河北岸的灾民还是源源不断地南下,其数量之庞大,持续时间之长,让中原的转徙工作异常艰难。
    就在这时,从齐国传来惊人消息,秦国特使顿弱和他的卫队在越过齐国长城后遭到伏击,全军覆没。顿弱遇刺身亡。
    武烈侯闻讯,急报咸阳。
    咸阳震惊。
    =
    =
    =
    '  '
第280章 公子扶苏
    第280章公子扶苏
    谁杀了秦国特使?
    顿弱赴齐,当然要防备敌人的行刺,所以其卫队有两百五十精锐,还有十几名武技高强的剑士贴身保护。另外蒙武还特意派遣麾下五十卫士跟随左右。三百多名悍卒的实力可想而知。顿弱过了齐国长城后,齐国又派了三百精兵沿途护送。这支六百多人的队伍竟然全军覆没,由此可以推想到伏击一方的兵力至少在两千人左右。
    显然,顿弱的死,与武烈侯没有直接关系。武烈侯手里有黑冰秘兵,有护军府黑鹰锐士,蓼园还有武技高强的剑士,蓼园巨贾也有实力相当不俗的私人武力,但无论动用那一股力量,都没有如此强悍的攻击力,更没办法在短短时间内让如此多的人秘密潜入齐国。现在齐国五都大军屯驻长城,封锁了边境,三五个人秘密潜入还差不多,大队人马根本进不去。
    难道此事是赵楚燕三国秘兵干的?或者是韩魏叛逆?他们迫切希望齐秦两国打起来,有充足的理由实施刺杀,但顿弱出使的事情极度机密,知道的人寥寥无几。退一步说,就算机密泄露了,但顿弱赴齐的速度非常快,而赵楚燕和韩魏叛逆即使要调集潜伏在齐国的全部力量进行伏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从此次刺杀来看,对手早就获悉了机密,并且做了周密部署,动用了一支实力强悍的队伍,然后在准确的地点和恰当的时间里进行了一次犀利的攻击。整个刺杀行动堪称完美无缺,而能做到如此完美的,只有齐国。
    齐王建当然不会做这种愚蠢而幼稚的事情,那么就剩下一个怀疑对象,那就是齐国朝堂上的激进势力。这股势力以太子睿、宗室和齐国一些世家贵族所组成。太子睿也不会愚蠢到为了攻击中原而去公开刺杀秦国使者,激化他和老王之间的矛盾,这会让老王丧失对他的信任,导致他太子的位置摇摇欲坠。
    这件事显然也不是太子睿干的,应该是他所在的派系干的,很可能就是军方贵族干的。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如果世上的事都如此简单,任何一个人都能分析出前因后果来,那也就没有所谓的阴谋,所谓的真相了。
    真相到底是什么?谁要嫁祸给齐国的太子睿?谁想破坏齐秦盟约,并激化齐国老王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混乱齐国局势?
    赵燕楚三国和韩魏叛逆显然是最大的怀疑对象,他们理所当然要破坏齐秦盟约,把齐国推进中原战场,但谁给他们提供了机密?谁帮助他们把一支军队秘密送进齐国境内?是齐国的激进势力还是保守势力?
    当齐国老王勃然大怒,临淄上下惶恐不安之际,咸阳却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秦王政和中枢大臣们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弄清楚一件事,顿弱到底死于何人之手。秦国今年的目标是赵国,至于西南策略,那不过是转嫁灾难的权宜之策,但顿弱之死,让中枢遭遇了重大危机。
    如果齐国杀了顿弱,不管是老王下令杀的,还是齐国太子下令杀的,秦国将如何应对?是否改变既定策略?
    如果顿弱死于赵燕楚三国和韩魏叛逆之手,秦国应该拿出什么对策?
    如果顿弱是武烈侯杀的,咸阳又怎么办?
    就当前的形势来说,咸阳极度被动。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不论谁杀了顿弱,秦王和中枢急不可耐地派人去中原接替武烈侯,打算全面控制中原,是一个重大错误,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正是这个决策失误,导致咸阳陷入被动。
    顿弱死在齐国,而目前各种证据对齐国非常不利,齐国百口莫辩,只能严阵以待,准备和秦国厮杀。秦国打不打?当然不能打。打齐国肯定是两败俱伤之局,必定耽搁统一大业,而打赵国却直接推动了统一大业的进程,所以秦国现在绝对不能和齐国开战。但是秦国如果不打,那等于向齐国示弱,告诉东方诸国,秦国不敢和齐国打仗,这不但让自身士气严重受挫,更影响到了中土大势,东方诸国可能因此愈发坚固合纵抗秦之策,这对秦国非常不利。
    咸阳进退两难,打也不是,不打也不行,一筹莫展。
    =
    武烈侯的报讯奏章非常简单,某年某月,某人死于某处,然后是事情的大概经过。没有对此事的分析,也没有对局势的判断,什么都没有。
    这足以表明武烈侯的态度。武烈侯的奏章内容向来丰富,唯独这一次,非常简单,可见他对咸阳的不满,对咸阳陷入被动之后的嘲讽。
    秦王政和部分中枢大臣试图找到理由让自己怀疑顿弱是死于武烈侯之手,但无论怎么分析,理由都不充分。武烈侯实施西南策略正是为了拯救中原,拯救中原是为了更好地稳定和控制中原,而稳定和控制中原是为了增加他的财富,增涨他的实力,而像现在这样以军队伏击顿弱,以此来挑起齐秦之间的战争,必定让中原陷入更大的危机,这显然与他的策略背道而驰。
    假如顿弱是被刺杀的,倒是可以怀疑到武烈侯头上,但现在顿弱和整个使团是在齐国境内被一支军队伏击而死。对手如此嚣张,如此强横,如此不计后果,和武烈侯的确扯不上多大关系。武烈侯即便仇恨咸阳夺走他的中原利益,即便想和秦王政正面对决,那也要建立在中原形势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中原都岌岌可危了,他拿什么与咸阳争斗?
    秦王政和部分中枢大臣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对武烈侯的怀疑,只能把此事归于对中土、中原和齐国形势的错误判断。
    既然在判断上出现了错误,制定了错误的决策,那么面对一触即发的中原战争,面对中原可能丢失继而导致秦国在战场上的全面失败,秦王政和他的亲信大臣们不得不改弦易辙,放弃即刻攻打赵国的决策,把拯救当前危局的希望寄托在武烈侯身上。
    秦王政现在很愤怒,也很失落,情绪非常恶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