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44部分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4部分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任丞相。武王驾崩,诸弟争立。樗里疾力排众议,从燕国迎回质子嬴稷,帮助其登上王位。嬴稷就是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文治武功异常显赫,就此奠定了大秦统一天下的基础。所以,樗里疾功勋卓著,为宗室之柱石,可惜的是,就此之后,宗室中再也没出现过如此杰出人物了。
    回顾武王突崩之时,大秦局势混乱,国祚岌岌可危,如果没有樗里疾这样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宗室重臣坐镇京都,行雷霆手段迅速解决王统,立明君,稳乱局,何来今日之强盛大秦?再看今日,秦王政以弱冠继位,因为缺少像樗里疾这样尊崇的宗室忠心辅弼,导致大权旁落,权臣为祸,在位十三年了,不但未能解决王权孱弱的问题,文治武功更是乏善可陈。
    尉缭拟定的是百年大计,而秦王政则要创万世基业,君臣在培植宗室重臣这一点上不谋而合。秦王政一眼看中了宝鼎。宝鼎确实是最佳人选,他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复杂而残酷的咸阳局势下,只要全力培植他十年,绝对可以打造一个栋梁之材。但是,挑选一个人容易,培养一个人太难了,此策最后能否成功,宝鼎能否在**的权力斗争中成长起来,那是另外一回事。假如宝鼎自身能力不够,没能帮助秦王政击败对手,稳定咸阳政局,导致秦王政败了,他自己也就失败了。
    然而,宝鼎的外部条件虽然堪称完美,完全符合需要,但内在条件实在太差了。驷车庶长高兴而去败兴而回,尉缭更是失望,不得不重新寻找目标,但秦王政非常固执,坚持让宝鼎走出了乌氏。结果,宝鼎还没到太原,就给了咸阳一个大大的惊喜,但这个惊喜太大了,大得以致于把秦王政吓倒了,怀疑这是个阴谋。
    现在,一切都重新走上了正轨,计策不但可以继续实施,而且比预想的更顺利,进展的速度也比预想的更快。
    此刻把宝鼎拉上战场,目的就不单纯是给宝鼎积累军功了,而是让他公开亮相,把他介绍给军方将领,尤其是介绍给老秦武人一系的军方将领,让他们知道,他们所期待的人出现了,公子宝鼎终于走出了乌氏,而帮助他走出乌氏的正是大王,如今大王要全力培植他,未来的公子宝鼎将是宗室重臣,大王的股肱之臣。
    公子宝鼎的出现,意味着白氏和司马氏的禁锢即将结束,甚至,就连武安君一案,那至今还被深埋在黑暗中让大秦军方无法忘却的噩梦,似乎也有了一丝重见天日的曙光。
    如今军方的老秦武人几乎清一色出自司马错和白起的帐下,但自两位统帅先后离世后,一部分将领转投他系,比如关东外系的蒙骜和楚系的桓齮;一部分老秦武人则紧跟着王龁(he)、王陵、麃(biao)公和王翦等几位老秦悍将。
    昭襄王驾崩后,王龁、王陵因为年事已高,再加上朝政被楚系所把持,先后解甲归田,老秦武人随即转到王翦和麃公这两位老将麾下。这两位老将一直以来倍受打压,只能在北疆戍守长城,而帐下的中低级军官因为缺少军功,升迁更是艰难。这些人一旦看到宝鼎,看到重新崛起的希望,心中积压了二十五年的愤怒很快便会爆发,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非常可怕,而这才是蒙恬极力引诱宝鼎马上赶赴河北战场的真正目的。
    “公子,既然要上战场,就要了解军情。”蒙恬笑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想听听吗?”
    “我现在的身份……”宝鼎迟疑了一下,问道,“左庶长,这合适吗?”
    “你是大秦王族,宗室公子,身份尊贵。”蒙恬正色说道,“自你横空出世,在代北完成惊天之举,建下显赫战功后,你就已经重返了王族,所以,你要把过去的苦难记在心里,把乌氏的刑徒身份忘掉。”
    宝鼎的确有些不适应,从知道自己是王族公子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月了,一直没有适应过来,一个是环境使然,天天逃难也没有时间想这个,另外就是他前世的灵魂里深深烙刻着贫寒的痕迹,他骨子里就是一个贫民,此刻的他就象一个暴发户,突然想变成贵族,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不管是前世今生,贵族的形成都需要时间、历史、文化、财富和权势的积淀,贫寒出身的新贵若想得到老贵族的承认和认可,太难了。他们就是同一个阶级的两个层次,越级的条件就是历史、文化和财富等等条件的长时间积淀。自古以来,他们就是死对头,贵族和寒门士卿总是对立,而历史上很多以贫寒起家的王朝新贵们,也总是在立国之初大肆屠杀旧贵族。比如这个年代,大秦帝国灭亡之后再经过五年的楚汉战争,等到大汉帝国统一天下的时候,还有几个贵族?当年战国七雄的王族子孙们都在哪?
    宝鼎暗自苦笑,感觉这一切就是梦。我是大秦公子,我是传承了六百余年的嬴姓王族的子孙,我是贵族,真的吗?
    =
    =
    =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读好书;请记住网唯一地址(。^^^。)
第五十二章 这是一场决战
    宝鼎还在想着战国贵族们湮没在历史硝烟中的时候,蒙恬已经开始讲述当前的河北战局。
    这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后世人都知道一句话,战争是**的延续,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天下大势暂时不说了,合纵连横是战国**的核心,而这一**策略直到楚汉相争的后战国时代还是盛行不衰,此后传承两千多年,到了宝鼎的前世,这一**策略更是成为全球**的精髓。
    大秦自蒙骜死后,王翦就是排名第一的假上将军,但军队实际控制在另一位假上将军蒙武的手上。好在这一时期,咸阳**风暴不断,先有成蛟兵变,后有嫪毐(lao/ai)之乱,接着吕不韦又给罢相了,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昌平君熊(mi)启继任相国后,力荐桓齮(qi)为上将军。最后各方妥协,大秦于是就有了三位假上将军,桓齮、王翦和蒙武,不过这次桓齮排名第一,成为事实上的秦军统帅。
    第二年,赵国发动了对燕战争,老帅庞煖率军北上征伐。秦军乘此良机攻打赵国,一路由王翦率军从太原方向展开攻击,一路由桓齮、杨端和率军从河内方向展开攻击。赵国主力北上,国内空虚,兵败如山倒。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狂进攻,势如破竹。等到庞煖率军赶回,北路秦军已经越过太行山打进了河北,而南路秦军更是杀到了漳水河,距离邯郸不足百里。
    这一仗赵国惨败,庞煖前期所创下的退燕败秦、斩杀秦军统帅蒙骜等一系列战果尽数化为乌有,庞煖因此悲愤而死。悼襄王赵偃随后驾崩,赵迁继位为新王。
    秦国乘势继续攻击。还是两路进攻,一路在北线威胁河北,一路在南线主攻。南线秦军还是由桓齮和杨端和统帅,在漳水河取得了大捷,歼灭赵军十万,斩杀赵军主帅扈辄。因为漳水河南岸筑有长城,秦军攻击不利,随即调整策略,南线牵制,北线进攻。
    北线秦军主帅一直是王翦,但此刻战局对秦军非常有利,邯郸攻陷之期指日可待,于是咸阳下令,调桓齮到北线出任主帅,指挥作战,而王翦却率一支偏师驻守晋阳,以牵制代北李牧。
    “公子,你知道晋阳大营有多少军队吗?”蒙恬问道。
    宝鼎伸出一只手。
    “五万?”蒙恬摇摇头,笑道,“公子,晋阳大营留五万大军干什么?攻打代北?”
    宝鼎没敢说话。当日他在代北就是这么想的,秦军兵分三路,一路在南线漳水河以牵制邯郸守军;一路杀进河北,南北夹击邯郸;一路则紧逼代北,拖住李牧,若李牧南下则即刻北上攻击。
    “赵国就剩一支代北军了,如果我们在河北把这支军队消灭,邯郸还用打吗?代北还用打吗?”蒙恬笑着问道。
    “决战?”宝鼎吃惊地问道。
    “对,决战。”蒙恬说道,“我们在河北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在赤丽、宜安一线前后打了三个多月,目的就是要逼着李牧南下,将他的代北军一口吃掉,然后赵国唾手可得。”
    宝鼎面颊微红,羞赧无语。外行和内行就是不一样,对整个战局的分析根本就是南辕北辙。回想当日在代北,自己还自以为是的把河北战局分析了一遍,认为秦军迫切需要探查到李牧南下的时间,以便迅速北上代北,切断李牧的退路,赢得大战的主动权,谁知秦军根本就没有这样复杂的想法,强悍的大秦人根本不鸟李牧,就是陈兵河北,等着他南下决战。
    这才是大秦军队,只有大秦军队才有这种气吞如虎的大气魄,但可惜……
    “你在代北的刺杀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这可以大大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蒙恬笑道,“对于我们来说,先前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燕赵结盟,燕军进入河北战场,二是代北的公子恒在李牧走后,率偏师南下袭击太原。”
    “让人没想到的,你竟然在此关键时刻刺杀了燕国国相公子隆,彻底断绝了两国结盟的可能,并且导致燕国政局大乱。燕王喜现在自顾不暇,连派燕军趁火打劫的时间都没了。而尤其让人高兴的是,你还刺杀了公子恒。公子恒的死不仅仅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邯郸和代北两地长期以来所维持的和睦关系。李牧失去了公子恒的支持,邯郸再不会让他称霸代北。邯郸和代北的矛盾一旦激化,赵王和李牧势必反目成仇,其结果可想而知。”
    宝鼎微微皱眉。难道赵王和李牧反目成仇,为的是争夺代北的控制权?但代北三郡贫瘠,拿到它的控制权对邯郸有什么直接好处?当年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还有,公子恒到底是谁杀的?既然李牧知道公子恒对他的重要性,李牧还要杀他?
    “左庶长,公子恒不是我杀的。”宝鼎苦笑道,“但那位赵国公主的话显然不可信,李牧没理由杀他。”
    “公子,公子恒就是你杀的。”蒙恬严肃地说道,“即使在大王面前,即使你知道大王知道真相,也不能矢口否认,有些秘密永远都是秘密。”
    宝鼎急忙点头。蒙恬一旦严肃起来,那股扑面而至的威严还是颇有威慑力。
    “至于李牧为什么要杀公子恒,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公子恒就是给公子隆陪葬的,让邯郸给燕国一个交待,同时避免邯郸和李牧因为此事而发生激烈冲突,导致河北大战失败,赵国败亡。”蒙恬说道,“公子恒不死,赵国就要拿李牧开刀,以便给燕国一个交待,否则燕国必然以此为借口出兵南下。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燕王喜即使不愿出兵也没办法。赵国现在就指望李牧的代北军了,邯郸敢把李牧拿掉?赵国生死存亡悬于一线,就算邯郸要拿李牧,李牧会答应?代北军会答应?所以公子恒是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值了。”
    宝鼎有些明白了,不过此事既然蒙恬都看得出来,难道瞒得过燕王喜?
    蒙恬看到宝鼎还是面带疑惑,于是又补了一句,“燕国两次伐赵,两次大败,如今的实力不堪一击,假如赵国亡了,燕国保得住?这个年代就是弱肉强食,谁相信盟约?赵国亡了,燕国必定难逃一死,所以燕王喜迫于我大秦的威逼,虽然不敢出兵支援赵国,但这种事,只要双方默契配合一下,彼此心照不宣也就算了,毕竟赵国也赔了一个公子恒,那可是平原君的儿子,赵国的柱石大臣,也算是损失惨重了。”
    “难道燕王喜相信公子隆是秦人所杀?”宝鼎问道,“黑冰刺杀公子隆的理由实在太牵强了。”
    “燕王喜即使怀疑又怎么样?难道他要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然后燕国跟着死去?”蒙恬冷声说道,“这个世上,什么都是假的,唯有实力是真的。燕王喜没有实力,只有忍气吞声,不忍也得忍,不信也得信。”
    宝鼎无语。秦人太强悍了,有实力就是不一样,话里话外都是霸气十足。
    蒙恬不再与他纠缠这件事,把话题重新引到了河北战局。
    “此战,桓齮在河北击败李牧,然后与南线杨端和南北夹击,攻克邯郸,从此赵国亡,山东六国去其一。两人居功至伟,功勋盖世。”蒙恬面色不善,语气里更是透出一股愤懑,“桓齮和杨端和都是楚系的人,你可以想像一下,此仗过后,咸阳局势将如何变化?”
    “大王有没有应对之策?”宝鼎试探着问道。他现在也被蒙恬的自信感染了,觉得河北大战确实十拿九稳,但桓齮怎么打败了?会不会和咸阳局势有关系?
    “我大秦将士,上下齐心,誓死奋战。”蒙恬郑重说道,“这一仗,不仅关系到赵国的存亡,也关系到我秦国的兴衰,不容有失。”
    宝鼎把嘴巴闭上,不敢乱说话了。
    “李牧的大军已经抵达河北战场,正与我大军激战。”蒙恬继续说道,“李牧固守营垒,死守不出。为了把李牧的代北军主力诱出来,桓齮上将军打算示敌以弱,命令原先暗藏于井陉的麃(biao)公暂时不要出动,太原、上党两地的军队也暂时停止东进,就地待命。所以,你还有一点时间,马上派人去离石要塞,叫你的苍头短兵火速赶来晋阳。”
    “我有军职吗?”宝鼎有些期待地问道。
    “暂时还没有。”蒙恬笑道,“公子可以暂居我的军营,公子的苍头短兵则在我的军营外自建一营,粮秣武器自可就近补充。”
    宝鼎微笑点头。看得出来,这一仗的大功劳没有王翦的份,也没有蒙恬的份,而自己不过跟在他们后面看看热闹,然后顺手捡便宜,捞点军功而已。
    这就是贵族和平民的区别啊。贵族拿军功太容易,而平民若想拿军功,就要靠砍人头。靠砍人头来积累军功听上去很公平,其实里面的名堂太多,某种程度上就是忽悠人。假如你的上官死了,你不但没有功劳,还要连坐;假如己方的死亡人数等于或者超过对方,你砍再多的人头也没用,不但无功还有罪责,总而言之,最低层的士卒想靠砍人来积累军功,太难太难,幸运者有,但太少了。
    不过相比闾左贫贱连从军的资格都没有,这些从军的平民待遇就很不错了,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