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回忆录-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这次“整风”,一直到一九四五年上半年才结束。“整风”结束时,我们于一九四五年六‘七月间召开了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政治工作会议,对“整风”运动进行全面的总结。由于黄克诚去淮南军部开会,由我在会上作了总结报告。这个总结报告经师党委一致通过,却因战斗任务紧急,一直没有整理发表。
就在“整风”总结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黄克诚从淮南军部开会回来了。既然师长回来了,我就请他在大会上讲话,他立刻就同意了。
他说:“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我只讲一个问题,就是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的问题。现在形势变了,日本已经每况愈下,而我们解放区壮大了,部队也多了。今后几个部队联合起来,协同作战,打大一点规模的战斗,甚至是战役,将是不可避免的。新四军是如此,八路军也是一样。如打陈道口,就有四师的队伍‘三师的队伍‘二师的队伍,还有从山东下来的梁兴初的队伍。在三师的队伍中,有盐阜区的队伍,还有淮海区的队伍。这样几个部队联合作战,如果没有正规化‘现在化的一套,就不能集中统一指挥,就可能各自为战,就不可能打胜仗。因此我要讲一讲这个问题。”
他们认为,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有六条标准:
一‘集中统一指挥行动。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要集中统一‘坚决执行命令,听指挥,强调令行禁止。反对游击习气‘各自为战;反对本位主义,不顾整体。
二‘军队的装备要逐渐改进。除缴获敌人的以外,在自己的根据地要尽量设法制造各种比较好的武器,如手榴弹‘地雷‘炸药等,要尽量的多搞。
三‘要加强军队的正规训练,包括军事技术训练。手榴弹‘刺杀‘爆破本是我们的专长,但这还不够,还要学会使用炮兵,要学会使用迫击炮‘六O炮,甚至野炮。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以为现在没有,就不学了。现在没有的也要学,要学会用炸药对付敌人的坦克车‘装甲车。不仅要会跑,会防御,还要学会攻坚战,会攻城,攻碉堡。军事训练要全面加强,军事训练的时间要增加。要大力开展体育运动,加强部队的体力。要加强干部的军事学习,加强对指挥员的训练。
四‘严格军队的纪律,整顿军容风纪。要颁发队列条令,纪律条令,严格按条令办事。对部队要求严格,说到做到。军队必须坚决执行命令。
五‘加强现代化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总结“整风”的经验,继续以“整风”的精神,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军队应当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对这一点,黄克诚在苏北时就已经提出来了,以后在北京任总参谋长期间又加以重申。
六‘要建立和健全有头脑的司令部。一定要加强司令部的各项工作,包括作战‘情报‘后勤‘卫生‘供给等部都要加强,使之能集中力量为战争服务。
黄克诚的讲话向来不长,顶多一‘两个小时。他那个时候就能有这些思想,就是现在看来也不落后呀!
这次会议开完,我们三师的“整风”运动就基本结束了。经过这次“整风”,三师和苏北军区部队内部的团结,以及军地之间的团结,都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加强,真正达到了“整风”的目的。
就这样,“整风”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结束了。这时,抗日战争的形势已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九‘第二次反“扫荡”
一九四二年五‘六月间;美军相继在珊瑚海和中途岛的海战中,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日本侵略军为改变自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态势,阻止美军反击,急于尽快结束对华战争,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为此,华中日军企图尽快消灭我新四军的领导机关及新四军主力,以确保其占领区的安全。
苏北的盐阜地区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所在地,又是三师师部及主力的所在地,向来为日军所瞩目。
一九四二年秋末冬初,日伪军开始“扫荡”淮海‘淮北和淮南等抗日根据地,并开始向苏北盐阜区和苏中各根据地的据点增兵,同时加紧进行侦察和作战演习。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敌人的这些动向,断定敌人在淮海等地区进行的“扫荡”只是侦察性的行动,接下来他们将对我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其重点可能是苏北和苏中地区,首当其冲的很可能是盐阜区。因此,华中局要求华中各根据地的党‘政‘军‘民,一定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为保证领导机关的安全和不间断的指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于一九四二年底从苏北的盐阜区,转移到淮南盱贻县东南的黄花塘地区。这次搬迁是绝对保密的,定下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具体什么时候走的,连我都不知道。
遵照华中局和军部的指示,我们也从十月份开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了很多准备工作。
第一‘在党‘政‘军‘民中间公开‘全面地进行反“扫荡”动员。向大家说明敌人的这次“扫荡”,比一九四一年的夏季“扫荡”的规模会大得多,情况也会严重得多。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我们的政权更加巩固了,军队扩大了,我们的力量也大大增强了。群众对我们更加信任和拥护,我们的物质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再加上我们有第一次反“扫荡”的经验,我们完全有把握粉碎敌人的这次扫荡。
第二‘加强情报侦察工作。那个时候,我们在上海‘南京‘扬州‘泰州等都建有直接的情报网。在司令部住了个方志逵,在政治部住了个袁信之,他们都是专门负责搞情报工作的,有的情报关系,还是由黄克诚亲自掌握的。除司令部的情报处以外,政治部的保卫部‘联络部都搞情报工作。自行车侦察队大大地扩大了,他们各有自己的分工,骑着自行车,穿着便衣,天天往据点跑,路上碰到敌人就往青纱帐里一躲。当时决定,在南面,要加强对淮阴‘扬州‘东台‘盐城的侦察;在北面,要加强对徐州‘新安镇‘灌云‘连云港的情报工作。在这些地方的据点,一旦有什么动静,我们随时能掌握住。
第三加强通讯工作。在盐阜与淮海之间,在各个根据地之间,通讯联络工作都加强了。除电台外,我们控制了各个陆路交通口和渡口,建立了不少通讯站,有个交通站就设在盐河边,从而保证了通讯联络畅通无阻,邮件和报纸的传递,一直就没有中断过。
苏北当时的这两条是受到表扬的,一个是敌伪联络工作,一个就是通讯网的工作。新华社为此发表过好多消息。
第四‘认真精减领导机构,充实连队,加强战斗部队,增加连队的枪支‘弹药‘手榴弹‘地雷等各种武器,提高部队战斗力。同时,地方党政机关人员也大大地精简,精简下来的干部用来充实基层。
最重要的一条,是把师‘团的一些干部,包括师参谋长彭雄‘七旅政治委员朱涤新‘八旅旅长田守尧‘政治部主任张赤明‘十旅政治委员吴信泉等几个团长‘政委,调往延安学习,以保存干部。他们之中,只有吴忠信因交通阻塞,没有去成。
第五‘把一些文化人,统统分散予以安置。解散了政治部的鲁迅文艺工作团,在这个问题上,我同黄克诚是有不同意见的,我有点舍不得,黄克诚说,“胖子,现在不解散,将来够你负担的,会遭受损失的。”
当然最后还是按照黄克诚的意见办了。鲁工团的一百七十多人,统统分散了,有的到了延安,有的回到了上海,大部分交给了八旅。当时八旅由张爱萍负责,我找到张爱萍,问他能不能在八旅重新组织起一个文工团,张爱萍说,“行,你不要,我要。”以后阿英所写的大型话剧《闯王进京》,就是八旅这个文工团演出的。
我们把医院的伤病员,医务人员也全部分散到民间,在医院下面组织了三个卫生所,分别安置在羊寨‘板湖和益林。部队家属也统统分散,大部分安置在阜宁和阜东的老百姓家中,也有的疏散到了上海等地。
第六‘发动群众,破坏道路和桥梁,堵塞河道,剪断敌人的电话线,拨掉敌人的电话杆子,以此来切断敌人的运输线,孤立敌人的据点,使他们彼此之间完全失掉联系。同时,发动群众挖沟‘改造地形,以利我之隐蔽和限制敌之行动。
当时我们还采取了很重要的一条措施,决心是全体群众下的,那就是把敌人可能安据点的一些大城镇统统拆掉。所有的城镇居民都搬到了农村,使敌人无落脚之地。如东坎,原有五‘六里路长的一条街道,统统拆掉了。还有八滩,这么大的一个镇子,把所有的街道全部拆掉了。在东沟和益林也拆掉了一部分,还有一些小镇子里的高楼‘炮楼‘坚固的庙宇‘祠堂,凡是估计敌人可能修筑为据点的统统拆掉了。这些地方如果都让敌人按了据点,我们的活动范围就太小了,就太困难了。更重要的是,一旦让敌人站住脚,就会对周围的庄子烧杀抢掠,群众就会遭殃。所以这个决心是全民下的,我们一动员,群众自动地就把该拆的都拆掉了。也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才有这样高度的觉悟。
第七‘动员群众坚壁清野,把物资统统埋在地下,把牛羊猪都赶走。我们还组织群众,进行转移演习,只要敌人一来,村村都是空的。
第八‘组织游击小组,给他们发了枪。这些三五成群‘一组一组分散活动的游击小组,主要任务就是偷袭敌人,迷惑敌人。他们声东击西,大造声势,只要敌人一来,就要让他们日夜不安,疲惫不堪。看来好象是我们主力在那里,其实都是民兵游击队。
第九‘扩大对伪军的宣传工作。我们公开警告伪军,如在“扫荡”中帮助日军侵犯我根据地,残害群众,抢劫东西的,将给予严厉的惩处。如在“扫荡”中给我们送情报,保护根据地的老百姓和干部的,将会立功授奖。我们还动员伪军家属一起做瓦解工作,要他们做一个外表是白的,但内心是红的真正的中国人。对日本人可以应付,但实际上应当心向根据地的人民,不要骚扰根据地的人民。
第十‘搞反奸斗争。村镇中凡当过汉奸‘土匪的,或是同敌伪有联系的,还有会道门和流氓‘地痞等,都统统交由群众控制‘监督起来,不准他们乱说乱动,不准他们同敌人通情报,不准他们为敌人带路,否则将追杳他们的责任。另外,组织少先队,儿团到处放哨,盘查行人。
第十一‘部队领导机关统统划小,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少数人和师‘旅‘团‘军分区指挥所一起行动,实现党‘政‘军‘民的一元化领导,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措施。
第十二‘反扫荡作战的具体部署是:
经军部批准同意,以第八旅主力和第七旅二十一团及盐阜军分区地方武装,坚持盐阜区内的反“扫荡”斗争;以第七旅主力,和第八旅二十团在敌“扫荡”开始时,转移到淮海区,与在该区的第十旅配合行动,策应盐阜区的反“扫荡”作战。同时,决定由三师副师长张爱萍兼任盐阜区党委书记,并兼任八旅旅长‘政治委员和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使盐阜区的党‘政‘军领导统一起来;以刘震为十旅旅长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金明为十旅政委兼军分区政委,由他们两人统一淮海区的党‘政‘军领导。与此同时,华中局‘华中军分区和军部也决定由洪学智接替彭雄,出任三师参谋长。
总之,这次扫荡前的准备工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做得更要深入,更要充分。
一九四三年一月中旬,日伪军相继出动,敌人兵力增至两万四千余人,完成了对盐阜根据地和国民党韩德勤部所驻的淮安以东地区的包围。
根据上述情况,军部判断敌人很可能首先“扫荡”韩德勤所部,然后再转移兵力“扫荡”盐阜根据地。一月十六日,军部发出了反“扫荡”作战指示,指出,现在,东南亚的缅甸‘印尼等国已开始同日军作战,使得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因此敌人这次对盐阜区“扫荡”是局部性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在敌人的“扫荡”开始时,三师主力可以暂避敌之锐气,但必须要把一部分主力留在盐阜区,选敌弱点,不失时机地予以打击,以鼓舞党‘政‘军‘民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情绪。已过盐河进入淮海区的第七旅,应立即停止于适当地区。一师‘四师和三师十旅也应积极袭击敌之据点及交通线,配合盐阜区反“扫荡”作战。指示还要求各部队适当配合韩德勤部的作战,以扩大我们的政治影响,改善国共关系,但要谨防其乘机破坏我们的根据地。
果然不出军部所料,一月二十二日,敌人由淮阴‘宝应等地出发,首先对曹甸地区的韩德勤部进行合击。韩德勤部在敌人的进攻下,一部阻敌,大部在我军的掩护下,退入淮海根据地。
一月二十六日,敌人开始向盐阜根据地发起大规模的“扫荡”。反“扫荡”初期,我们按照在反“扫荡”的预定方针,避敌锋芒,保存主力‘保存干部。
一月二十七日,日军加上伪军一部共两万多人,合击盐阜区的东坎和八滩地区,企图围歼我们的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我们除留一部分主力由副师长张爱萍率领,于内线阻击迟滞敌人,与敌周旋外,师部‘七旅主力及八旅一部已先期向盐东‘阜东和淮海地区转移。敌人的合围企图落空后,他们又以“梳蓖拉网“战术,连续合击我阜东和滨海地区,继续寻歼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但连连扑空,始终未能得逞。
早在敌人对盐阜根据地的合围之前,我们师部就已经分成了三个部分;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率侦察队及司令部部分机关指挥人员,活动于阜宁以东‘射阳河一带的沿海地区,指挥整个盐阜地区的反“扫荡“作战;参谋长洪学智带领司令部的主要机构,转移到东坎以东地区;我和盐阜区行政公署主任曹荻秋,带领师政治部和行署的部分干部,由师部警卫营四连(这个连共七十多人)保卫,转向盐东地区。我们三路人马在阜宁西南的张郭庄分手,各自向规定地区转移。分手前,黄克诚还指定我,除指挥所带部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