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 2006年第24期-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词与祝愿.....................蔡其矫等
为和谐社会增添更多的诗意
面向青年诗坛...................本刊编辑部
回故乡等......................三 子等
458号信箱等...................王夫刚等
一场突然的雨等...................王明华等
生活之歌等.....................王黎明等
赣江流淌的三种方式等................邓诗鸿等
回到秋天等.....................东方浩等
九月叙事曲等....................卢卫平等
这城市的斜阳照在我身上等..............叶丽隽等
落日等.......................冉仰景等
羊等........................白庆国等
部件、器官与灵魂等.................丛小桦等
钢管等.......................老 了等
今日已日落西山等..................刘德吾等
在汉诗中国等....................汤养宗等
在异乡等......................许雪萍等
奇迹等.......................杨子云等
郁金香的下午等...................李轻松等
出生地等......................吴海斌等
我是你身体里的暗伤等................宋晓杰等
我的天空等.....................阿 华等
纪事:小区凶杀案等.................邰 筐等
在这样的时候等...................周广学等
拾得等.......................树 才等
樱花词等......................唐 果等
青海湖湿地等....................粱积林等
华庭云顶等.....................谢 君等
天上的日子等....................雷平阳等
《诗刊·下半月刊》创办五周年大事记......蓝 野 刘福春
贺词与祝愿
蔡其矫等
感谢,致敬!
彭燕郊
关心新诗的现状与前途的朋友有时会发出“新诗走进低谷”之类的感慨,我总是劝他们多读一读、多留意一些,相信这样一来,他们善意的忧虑就会消解,转而为新诗的蓬勃发展庆幸。
我这样做不是没有根据的,既然爱诗,既然有心学诗,就得努力学习,学习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方法之一是多读。我是《诗刊》的老读者,像我这样的老读者很多很多,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读《诗刊》,共同的阅读体验是:对于中国新诗的认知,诉求和期许都有新的提升和拓展。
《诗刊》有上半月刊、下半月刊,齐头并进、这里谈下半月刊、、首先,刊物定位于青年诗坛完全正确,不到五年就团结、培养了四千青年诗人。刊物把关注重点放在年轻人身上,从根本开发巩固和发展了诗歌有生力量和生存空间。刊物的新型工作方法更以其开创性和前瞻性,收到构建生气勃勃的诗歌生态环境的可喜效果 长沙就举行了两届“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有一次是在闹市区黄兴路步行街一个广场上,有那么多市民那么热情地参与,给我带来震撼性的惊喜:新诗在发展,发展的势头锐不可挡!
下半月刊编辑出版诗歌图书的贡献是大家都熟悉的,那是我们共同的财富,给我最深刻印象而且永远忘不了的那四句口号:“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诗风,健康的人格和拒绝病态,拒绝矫情,拒绝平庸”。感谢《诗刊·下半月刊》,向《诗刊·下半月刊》致敬!我对新诗的一点看法
朱增泉
当今诗歌之河泛滥,水面漂浮物较多,泡沫较多。这是时代的产物,有其社会根源,不是某一位什么人的“罪过”。中国社会封闭太久、贫穷太久,一旦社会开放、转型,急功近利是通病。不仅诗歌界,中国文坛、中国社会都有浮躁之气。这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题中应有之义,无法避免。但诗坛要逐步增强一点“环保意识”,这也是时代使命之一。
年轻人急于了解外部世界、模仿外部世界。他们“敢”字当头,蔑视权威,讨厌一切陈词滥调。他们要探索、要创造、要表现自我,无可厚非。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命中注定他们要为旧事物的变革打冲锋。他们当中有些人会取得成功,但更多的人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然后,清醒者才会在正反经验的对比中逐步成熟起来。就总体状况而言,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其实我们只是了解了西方文化的一些皮毛,要真正把外来的先进东西吃透、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大概还得花上几十年时间。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任何外来的先进东西,只有植根于中国土壤、吸收到中国土壤中的营养,才有希望长成大树。为此,我建议年轻诗人在学习外来诗歌经验的同时,多读一点中国古典诗词,到中国诗歌长河的上游和源头,去寻找一些清水、活水,大有好处,但千万别误会,我绝对不是主张“复古”我刚开始学习写诗时,就曾在“老山诗会”上发表过一个观点:一个时代必然会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风貌,如果中国诗歌世世代代永远是同一副老面孔,没人看。中国新诗走到今天“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想从“复古”中找到出路,根本不可能。毛泽东的古体诗词写得超拔豪迈,但他却并不主张年轻人去写古体诗词,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我喜欢读古人写的古典诗词,却不喜欢读今人写的古体诗词。新酒毕竟不是陈酿,总觉得缺少那种“味”,目前古体诗词的写作队伍日益庞大,有其客观原因。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退休的老知识分子、老干部日益增多,他们从小或多或少都受过一些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退休后都乐于此道。它有存在的合理性,却并不能代表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
读“古”是为了出“新”。希望年轻诗人多写出一些中国气派的新诗,希望中国诗坛多出几位有影响的新人,希望新诗中多出现一点令人惊喜的新意。现在许多诗歌作品千人一面,拿到一本杂志,翻开看一眼都似曾相识,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吹气球自己玩可以.想靠吹气球发射载人飞船肯定不行。应当少一点争论,多把功夫下到写出更好的诗歌作品上来。任何一位诗人,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诗歌本身来证明自己。
过去搞“舆论一律”,知识分子受害最深。但今天有些知识分子自己也在重犯这个毛病,谁都认为自己的主张最正确,谁都想用自己的观点去“统一世界”,谁不同意他的观点就骂谁,这不好。应当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同生共荣。互相大度一点、宽容一点,才能和谐、
评价诗的好差,目前大概存在四条“标准”:诗人本人有一条标准:某些小圈子内有一条标准:理论家们有一条标准(不同的理论家又有不同的标准);老百姓也有一条标准。如何在这四条标;隹中找到一些相对一致的共同点,这是一个尚待讨论的大问题、
我也不太赞成把诗歌搞成“群众运动”。要努力把诗歌写得群众喜欢读,这是主要的;而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去“运动”群众都来读诗,群众是不买账的。
《诗刊·下半月刊》创刊五年,发表了不少好诗,推出了不少新人希望这片园地成为培养更多新诗人、大诗人的摇篮。
我是《诗刊》最早的读者。五十年前《诗刊》创刊,臧克家先生来北大三角地签名售刊,我是无数排队期待签名的北大学生之一。我是在北大结识《诗刊》的。
后来,我由《诗刊》的读者,变成了《诗刊》的作者。《诗刊》引导我走上诗歌批评的道路。我和《诗刊》历届的主编都有很好的友谊,我们的友谊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的考验。五年前林莽先生在绍兴召开会议,筹备出版《诗刊·下半月刊》。我参加了那次会议。我当时就认为这是《诗刊》兴旺发达的象征。现在,时间过去了五年,我们把梦想变成了现实。面对逐渐显示独特风格的《诗刊·下半月刊》。我从内心感到欣慰,也感谢《诗刊·下半月刊》各位朋友的充满热情和创造性的劳绩。
谢冕
2006。10。15。凌晨于友谊宾馆
青年才俊显身手,
驰骋意象竞风流。
牵引一千八百日,
新诗又见火车头!
高干
2006。10。12
五年来,《诗刊·下半月刊》编发了很多优秀作品,并在发现新秀、繁荣创作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祝《诗刊·下半月刊》越办越好!
王光明
2006。10。30
青年诗人启航的港湾——贺《诗刊·下半月刊》出刊五周年
五年前,中国作协与《诗刊》的负责同志及编辑同志们,以自己的胆识和开拓的目光,又为《诗刊》诞生了一个兄弟——下半月刊。这在全国乃至海外也是个创举,这才叫“有特色”的办刊。不然,广大青年诗人急需发表园地,有关部门又难批准出版新的《诗刊》,《诗刊》采用一分为二的办法,既不违反有关部门一般不准办新刊的规定,又为诗坛的繁荣开拓了新的园地,真是一个令人叫绝的好办法。由于《诗刊》的创举,全国各地许多刊物纷纷仿效,又出了许多下半月刊或由双月版办成每月版,这对当代文坛的繁荣与文学的发展,善莫大焉,令人庆幸。
确实,《诗刊·下半月刊》,也不负众望,它团结了一大批青年诗人,培养了不少崭露头角的新作者,不断有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出现。特别是由于搞了许多诗会、朗诵会、作品研讨会等活动,真正使诗歌走向了民间、走向了大众,我为这些成绩的取得表示由衷地祝贺!
祝愿《诗刊·下半月刊》,以更大的魄力,把诗歌推向工厂、田间、学校、军营,推向广大青少年的心灵,使读者为陶冶一代人的情操做出应有的贡献!
吴开晋
2006年10月于山东大学
为青春放歌——赠《诗刊·下半月刊》
高洪波
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
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
可真正的诗人,哪怕活到一百岁
心灵深处的清泉,仍汩汩
流淌着十八岁的欢欣。
为诗歌,为青春,为人类
为永恒或者追求永恒的过程
抚摸一粒粒不老的文字
才是一个编辑真正的快乐。
2006年11月6日
坚持走自己的路
诗,使人聪明,使人年轻。它属于青年.属于永远燃烧的心,属于永远年轻的人。
《诗刊·下半月刊》创办五年来,面对青年诗坛,关注诗歌形态,推出一批又一批的诗歌新秀,为促进我国各民族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是人类心灵的青年之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与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艺术体现,是一个时代的真、善、关的结晶。
我们的时代,人类正处在生命活力最充沛、创新智慧最旺盛、青春思维最活跃、精神追求最丰富的时期,理当产生更多又新又美、精彩绝妙、多元多样、足以传世的真正的诗。
真正的诗,都是同爱、青春、生命与创造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盈盈爱意、没有青春激情、没有生命活力、没有创新智慧.就不是诗。
真正的诗,都是同健康、真诚、崇高、纯洁、美好联系在一起的。病态不是诗。虚假不是诗。卑劣不是诗。肮脏不是诗。丑恶不是诗。
希望《诗刊·下半月刊》永远坚持“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诗风、健康的人格和拒绝病态、拒绝矫情、拒绝平庸”,坚持“让青年诗人和传统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晓雪
2006年10月9日于昆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贺《诗刊·下半月刊》创刊五周年
食指
2006年11月16日
《诗刊·下半月刊》五周年贺句:
一个加工诗人梦想的摇篮,
一片生产诗歌百花的苗圃。
梁平
2006年11月18日
热爱花朵 聆听诗歌 慢步而行
贺《诗刊·下半月刊》创刊五周年
陈超
2006年10月10日
为了中国诗歌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一同坚守并站在美与良知的高度,永远张扬诗的精神气质!
由衷祝贺《诗刊·下半月刊》创刊五脾。
嵇亦工
2006年11月14日
诗歌春潮满校园 袁忠岳
《诗刊·下半月刊》自创办以来在发现和推出青年诗人、发表他们的优秀诗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就了不少诗人。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为普及诗歌所作的不懈努力,这对当前正在兴起的诗歌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如历时5年的“春天送你一茵诗”就是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活动,它是遍及全国的,仅就我参加的山东地区而言,即可预测到它的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今年《诗刊》社在山东选择了10个重点中学开展这项活动,由于和学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得到了各个学校和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效果显著。我几乎从头至尾参加了各个学校的活动,还在每个学校作诗歌讲座,所以感受颇深。为了开展这项活动,《诗刊》聘请了山东诗人王夫刚和孙方杰具体抓这项活动,事前做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