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金嗓子周璇病中日记 >

第7部分

金嗓子周璇病中日记-第7部分

小说: 金嗓子周璇病中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以往所有的舆论中,都把周璇的养父一家贬得一文不值,其实不尽然。据记载,她的养父周文鼎的儿子周履安和应云卫是至交,应云卫在当时的上海滩上、在中国的电影史上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能与应成为至好,周履安也不算是一个等闲之辈。显然,这种家庭渊源,也在起着作用。 
  总之,在银海生涯中,周璇是一个幸运的骄子。 
  周璇从香港飞回上海后,即被作曲家黎锦光邀请到百代公司灌制《忆江南》的唱片,(这种影片和唱片同时推出,借以造势的四十年代上海滩娱乐业的商业运作手段,是当今影视圈的制片商也望尘莫及的。)这时被一位记者撞见,对她进行了即兴采访:“那天上午10时半许,周璇和她的知友、名歌星姚莉、吴莺音二小姐在徐家汇的百代唱片公司灌音部灌音。她穿着黑呢的旗袍,脂粉不施,不认识她的人,谁也猜不到她就是当今红透影坛的大明星周璇。 
  周璇在影片中演出,聪明的导演必在片中加以插曲,而作号召。同时,作曲家制成了歌曲,为了生意眼而每多请她灌唱,因此在唱片公司周璇灌唱的片子特别多。 
  胜利以后,制片家们认为内地出来的新明星能有号召,而结果秦怡、白杨、舒绣文诸人主演的片子,卖座只是平平,没有留沪的老牌明星足以号召……周璇因她年轻……各公司争相聘请之……” 
  田汉也在《影事追怀录》里说:“周璇在电影里两次唱过我写的歌,一次在《马路天使》,一次在这个《忆江南》里。我很满意她的唱歌。” 
  在文艺界受田汉这样的权威表扬不容易,周璇却能获此殊荣。不仅是唱,在《忆江南》中的表演,周璇也不孚众望,演技之精堪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1947年10月影片在上海公映,再次轰动,再度在上海刮起一股“周璇”热。 
  当时报上的广告是这样措词的:金嗓子周璇主演:一曲史诗,宏大广阔,醇朴庄严,满篇锦绣。拥有观众最多的歌唱巨构:国泰超特,光荣巨献,万千影迷,要求重映,四支名曲,脍炙人口…… 
  其中的《人人都说西湖好》一曲流传最广:(白)人们都说西湖是个好地方,可谁也没有想到西湖儿女的悲伤,就说采茶女吧,你们只听到她们歌声的悠扬,可没想到她们心里的凄凉在你们的面前就有那么一位姑娘在别人家里度过了十七八年的时光春天她采茶夏天她采桑靠着一双手换一碗粗饭和几件旧衣裳她哭不敢哭她笑不敢响她怎能不看人家的颜色呀(白:先生)倘若你是一个孤苦无靠的儿郎啊西湖虽好有钱才能享如今生活一天天难物价一天天涨她怎能不更皱着眉头望着那刘庄汪汪灵隐韬光堤边的柳浪湖上的残阳啊(白:小姐们先生们你们好)我曾替她们想过一想对于周璇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中国电影发展史》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周璇一人兼演两个角色,对善良质朴做农村姑娘谢黛娥和娇惯泼辣的香港小姐黄玫瑰,她演来各有特色,性格气质完全不同,都符合角色身份,显示了周璇的表演才能和技巧。” 
  '上一篇' '下一篇'   
  光明的彩虹来去匆匆   
  1947年,香港的电影界是周璇年。她继《长相思》和《各有千秋》后,又参与了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喜剧黑白故事片《花外流莺》。在影片中,她演唱了《高岗上》、《晚安曲》、《春之晨》、《花外流莺》、《桃李春风》等插曲。 
  嗣后,周璇穿梭于上海、香港两地,不断地忙碌于拍片和歌唱生涯。 
  1948年2月,文化影业公司推出了黑白故事片《夜店》。这部电影是柯灵根据高尔基的舞剧《在底层》改编的。该片导演是黄佐临,男主角石挥。这是周璇第一次和石挥在水银灯下的合作。 
  周璇在这部影片里演唱了《大年初一头一天》这首插曲。 
  1948年4月,曾被周恩来誉为“神童”的吴祖光亦涉足香港电影界,他为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写了电影剧本《莫负青春》并亲自执导,这部影片是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影片。周璇在该片中扮演了女主角阿绣,并演唱了片中的插曲《小小洞房》、《莫负青春》、《阿弥陀佛天知道》、《月下的祈祷》、和《桃李春风》。 
  1948年12月,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又为周璇量身定制了一部黑白故事片《歌女之歌》。周璇的一生似乎和“歌女”这个词有着不解之缘。正像她自己在十几岁时就对记者说过的:“我是为唱歌来到这个世界的。”她在这部影片里又演唱了《爱神的箭》、《知音何处觅》、《一片痴情》、《歌女之歌》和《陋巷之春》五首插曲。 
  1948年12月,在香港永华影业公司拍摄古装故事片《清宫秘史》中,周璇与舒适再度合作,在该片中扮演珍妃这一角色,并演唱了影片中《御香飘渺歌》和《冷宫怨》两首插曲。这部影片是周璇的电影代表作之一。 
  到了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曾把《清宫秘史》这部电影提高到“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的理论高度予以评述。这就使得这部影片载入了我们的史册。 
  1949年,周璇参与了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摄制的喜剧故事片《彩虹曲》。这是周璇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在这部影片里她与富于喜剧表演才能的男明星韩非再度合作。影片反映了一个船长的女儿在睡梦中乘船出游南洋,在影片里周璇载歌载舞,充满诙谐和幽默,是香港最早的搞笑片之一。 
  周璇在影片中主唱的插曲是《彩虹曲》、《青春之歌》、《鸡牛猫狗》、《扫地歌》、《厨房歌》。据说,在这几首歌中,周璇第一次使用了花腔女高音的唱腔,显示出她以往从未施展过的演唱才华。《彩虹曲》的主题歌是这样唱的:云破日出满呀满山红遍野歌声歌彩虹美丽的彩虹高挂天空红黄相连青紫相融你使山更青水更绿满地的花儿更鲜红光明的彩虹来去匆匆你苏醒多少人的迷梦今朝相别后来朝相逢让我们把希望寄给彩虹助我们成功等那时云破日出满呀满山红这一年(1949年),周璇又一次与韩非合作,在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摄制的歌舞片《花街》出任女主角。在该片中周璇演唱了《媳妇受折磨》、《母女俩》、《逃亡》、《韭菜花开》、《歌虚荣》、《秋江曲》六首插曲。 
  这是周璇在香港拍的最后一部电影。 
  后来成为港岛大导演的李翰祥也参与了《花街》的拍摄,他在于1987年出版的《影海生涯》一书里回忆了和周璇交往的片断,从而可见周璇为人处世随和、谦恭、颇得人缘的一面。李翰祥说:“最早认识周璇,是在北平读三中的时候,一曲《西厢记》里的《拷红》,几乎连蹬三轮儿和拉洋车的都会唱了,大街小巷整天都是:‘夜深深,停了针绣,和小姐谈闲心……’这之前也经常听到她唱《四季歌》:‘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怎么也想不到在香港会和她同台演戏。……她一看见我总是和颜悦色地叫一声李先生。我还真有点飘飘然。和周璇小姐同台演戏,真令人觉得舒服万分。导演讲完剧情之后,叫她试一遍,试完之后总是回头低声地问我:‘李先生,你看我演得行吗?你可得给我说说!’我还真有点受宠若惊,不得不给她提点意见:‘你出场鞠躬的时候,头再低一点就更好了,敌伪时期台下看白戏的汉奸多啊,不虔诚,他们就喝倒彩了!’‘对,你说得对!’她还不是敷衍,真正拍的时候,一出场亮相,还真是毕恭毕敬地向台下行了90度的鞠躬礼。” 
  这种没有丝毫大明星架子、无比谦恭的待人接物的姿态,给港岛名导李翰祥留下了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是的,那时的周璇,不论是演戏还是为人,都已经成熟。她的演艺生涯也渐近巅峰。 
  可是,光明的彩虹来去匆匆,厄运正在前面等待着她。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个充满幽默感的人   
  周璇的一生,除了和养母叶凤珠长期厮守以外,很少有知心朋友。有一个争议颇多的女伴,40年代,和她过往甚密。有舆论认为她曾是周璇的女秘书,并做了一些有害于周璇的事,并把这种情形编入了戏剧和电视剧的情节里。 
  但她本人在80多岁时回忆起和周璇在一起的日子时,还对周璇充满深情。她自称是周璇40年代生活中最亲热的伴侣(有关这一点,也可以在《周璇日记》里得到证实。在周璇患病期间,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的就是这位女伴,周璇在日记里提到最多的人,除了儿子敏敏外就是这位女伴了,周璇称这位女伴是她最好的朋友)。 
  她也说:“我和周璇是好朋友,她请我帮她,主要是让我教她学习英语。周璇天资聪颖,学习英语进度很快,几年下来,已有骄人成绩。在香港生活,和当地上层打交道,读英文信件,在摄影棚里与外籍工作人员交流等等,甚至在上海生活和工作,都需要用到英语。此外我还经常和周璇一起阅读剧本,帮她背台词,对于剧本中的有关情节、人物的思想和个性,我也会谈一些想法和她一起分析。我常常为周璇能够听取我的一些建议而高兴。” 
  她说:“我热爱周璇,她是我心中的偶像,我为此生能曾经有幸和她结伴成双,常常同出同归,感到幸福和光荣。” 
  她叫朱爱珍,现已年过八旬。我们不少戏剧和电视剧的编剧都有过份惊人的胡编乱造的想象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宁可采信这个年愈八旬的上海老人:周璇在成名后,仍跟她学英语,表现出聪慧的天资和高尚的情趣。 
  使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朱爱珍老人道出了周璇性格中最具特色的一面,这在许多文人、记者的笔下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或者出现了、却被完全忽视。那就是周璇的言谈举止富于幽默感。有人说过,幽默感即是智力上的优越感。那就是说,周璇聪敏过人。了解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比较充分把握了周璇性格上的主要特点,才能比较接近和可靠地诠释她最后的命运和归宿。才不至于像世俗普遍的偏见那样:自以为是地去悲天悯人。 
  和周璇朝夕相处过六七年的朱爱珍说:“说起周璇,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常常对同样一件事、一件物的态度和反应,由她去做,去表达出来,就会逗得大家咯咯咯地开心地大笑起来,只要她愿意,她的一举一动,一个微笑,一个表示生气的小表情,都是那么地惹人喜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一好白相一一老老好白相的(这是上海方言,意思接近滑稽可笑),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她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开怀大笑的事情来,又好比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似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仅以她的天真、活泼、可爱,在今天的银幕上,似可与赵薇小姐相喻,当然周璇不是赵薇小姐,两个人生活的年代、形象和气质都不尽相同,我只是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总之,周璇确实确实非常地招人喜爱。”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璇的确是一言—行都富于幽默感的。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随便说句话,随便做一个动作,都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这个人一定是反应敏捷而且富有智慧的,即便是侯宝林也不一定能做到的。老人最后的比方当然是完全不恰当的。她没能通过周璇的这些表现,进而深入到她的个性中去。 
  对于周璇的这种睿智的性格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得到进一步的佐证。这里不妨举一个很小的例子。老电影演员吕玉堃曾说过和周璇交往中的这么一件小事: 
  有一个她自己讲给我们听的笑话,1947年我们在香港大中华电影公司拍戏,她拍戏时来回都坐的士,车内装有计价器,车子一发动,司机按下开关,表上就显出1。50,接着0。20、0。20往上跳。 
  那天,周璇冲进片场,边走边笑着说:“真气死我了。”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汽车快到片场时,我想省两角钱,就赶紧叫司机停车,谁知刚要停下,啪,正好又跳两角,司机车也停了,两角钱也跳了,早知这样,我还可以坐到片场门口,你说多倒霉,钱也花了,人还走一段路。我们听完哈哈大笑,她自己也边说边张嘴大笑。 
  许多人知道这件事,一致评价是她的节俭。李翰祥也在回忆中提及这件事,认为周璇多么抠门。而怎么没人看到在这个细节里,包含着她自嘲的意味呢? 
  只有一个相当自信的人,才会有自我嘲弄的习惯和素养。倘周璇九泉之下得知人们这样来评价她的自嘲,那么,她只能对他们抛出一句尽人皆知的她的口头禅: 
  “滑稽得来!”   
  机智的吐谈,灵巧的对话   
  周璇一生中接受过无数次记者的采访,其中最精采的一次刊登在1948年12月1日出版的上海《电影杂志》上。 
  九十年代,上海有家杂志转载过周璇这篇和记者的问答。而且加了一个编者按。他们是这样评述的:“明星少,媒体多,各家各户都争着做明星访谈。访来访去那么几个人,很多访谈既无味又无趣还不得体。有人感慨现在的明星文化素质差……想到三、四十年代中国最红的女明星周璇,她从小失学,但她的言行却极具修养。文化的高低岂在于识字的多少,生活中细细涓涓的涵养积累,才构得成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新的明星访问难做。我们刊登一篇旧的周璇访问记。周璇那种聪明得体、出口成章的回答,实在是明星典范。” 
  我们把这篇周璇答记者问辑录于下: 
  问(记者):能不能告诉我们关于你的身世、籍贯及通讯处? 
  答(周璇):早年失怙,萱堂健在。原籍广东,年近三旬。现在上海。 
  问:你的歌喉是天生或是苦练而成的?怎样保护?以你的意见,“金嗓子”还能保持多久? 
  答:既非天生,也非苦练,我也不懂怎么去保护。“金嗓子”愧不敢当;反正能唱一天就多唱一天。 
  问:你和白杨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