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挹娄王当时兴奋的问道:“赵将军,我那在蓟州城的房子,真的要比这座房子还要好?”
“这当然是真的了。”赵云笑着说道。
根据这些日子的交往,挹娄王和那些邑落大人都知道赵云这些人,那是说一不二,从来没有假话的,自然也就信了。所有的邑落大人全都羡慕的看着把娄王。挹娄王那也是非常的高兴。然而挹娄王一想到房子在蓟州城,有却住不上,那心中别提有多别扭了。
而且。挹娄王在别扭之余,也不敢确定自己离开这里之后,会不会失去了这里的根基。那幽州会不会是想把自己诳离了这里。挹娄王假作郁闷地和其他人说道:“好好地房子,光知道,住不上,有个屁用?将军能让我离开这里到蓟州城过上两天好日子吗?”
赵云暗笑:就这化外之人,也知道以言语试探自己。这能当上部落首领的,果然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赵云不动声色的说道:“大人要是离开这里那可不成。你可是咱们幽州在册的浑春校尉。这里可还需要大人你来帮着治理呢。”
人就是这样。越是拦着不让得事,那就越是想干。挹娄王听赵云如此说。确信赵云不是想把自己诳走。这猜疑之心,顿时去了。可是那贪图享受的心,那也顿时起来了。那可是自己的好房子啊。自己怎么就住不得呢?
挹娄王不悦的说道:“赵将军,咱们这里不就这么一点点地事吗?哪还有什么忙不过来。我到自己的房子那里住上两天,顺便也见见咱们的太尉大人。这有什么不成的?”
赵云摇头说道:“这可不成。我刚来这里才两个月。百姓们对我也不熟悉。离不开您的帮忙,这要是过上一年半载的,我倒是可以给您几天假期。”
挹娄王心中不悦。低头喝着闷酒。旁边与挹娄王交好的邑落大人开解挹娄王道:“有什么不开心的。你好歹都有上房子了。我们这些跟着你一块归顺,那还连一个房子影都没看见呢。你比起我们来,那可是要强得太多了。罚酒!罚酒!”
闻听此言。挹娄王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笑呵呵的喝起酒来。而赵云却在一旁发话道:“列位大人想要豪宅。那也不是不成的。咱们地太尉大人最是豪爽。若是你们亲自到蓟州城相太尉大人求官。你们也是可以向挹娄王这样求得一官半职,到时候,你们自然也能得到一套官邸。同时也可享有一定地俸禄。这可比你们现在光干活,不拿钱,那可要好得多。”
赵云的一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就令许多的邑落大人们产生了想法。赵将军说地太对了。我也是邑落大人。不比谁小啊。凭什么他就成了把娄王,得了那么多的好处。自己什么也没捞着。这要是自己亲自到蓟州城去一趟,见见那个太尉大人,说上几句好话。自己不也能落上许多的实惠?
贪婪之心一起,许许多多的邑落大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而这想法在各自帮忙建筑督尉府的族人不断的宣传和刺激下,那就像是一棵生命里无比旺盛的毒藤一样,深深的扎根在各自的心头。不断地成长着。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赵云收留的那两个残余部落,在黄月英的安置下,那也过的越来越好。虽然这些人里面以老弱妇孺居多,然而,在集中烧荒耕田,集中放养畜牧的情况下,人手得到了最合理的调配。充分的发挥了人力。而且,在幽州的工匠协助下,兴修水车。兴修水渠,以及饲养家禽。让这些老弱妇孺地生活改善大为的提高,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那些把娄部落。所有把娄人,全都眼红无比。
年关将近。赵云再次的请所有挹娄大人聚会。酒席宴上。赵云对这些邑落大人们说道:“各位大人,如今年关将至,这可是我们汉人的一个大喜日子。不知各位手边有什么特产,好东西没有。本将军愿意用美酒、牲畜交换。本将军要收集一些,作为咱们太尉大人的新年贺礼。”
这些挹娄大人有的明白,有的不明白。当下就有人问道:“将军为何在此时送礼?”
赵云笑道:“列位大人,实不相瞒。你们这里也太清苦了一些。本将军真是呆得有些不太习惯。而如今恰好马上就要过年了。而过年之时送礼乃是我们的一个习俗。如果本将军送的礼让我家太尉大人高兴。当然就有可能把我调会去了。别说我了,就是你们若是在这个时候,亲自给咱们太尉大人拜年送礼。哪也比在别的时候,更容易讨得一些官职和赏赐。”
赵云的话,当时就让这些本早就心动不已的邑落大人们在这一瞬间做出了选择。他们全都各自回去之后,准备着行装,准备到蓟州城给刘明拜年送礼,讨要官职、封赏。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七回 三韩和鲜卑骑兵
更新时间:2008…10…3 15:50:58 本章字数:4107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大汉,就是保家乡。炎黄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救助好兄弟,美名威风扬……”
嘹亮的歌声震动着大地,温暖着人心。即使在这飞雪飘舞的日子,也让这踏雪前进的队伍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昂扬的**。
听着这似乎熟悉的歌声,让这首歌的创造者刘明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热血军营之中。只不过,刘明眼前的这支队伍却不是什么援助的志愿军。而经刘明改过的这首歌,它后面的那几句不合时宜的词句,也产生了细小的变化。
然而,这却足以激起刘明心中的感慨。只是刘明两旁不知道刘明心中变化的人,却以为自己的主公在为了那些出征的将士而感慨。
而且,除了刘明之外,其他听着歌声,看着这支队伍出发的人们,那也是心怀激荡。
没别的。就如同那歌声中唱的一样。这支部队的目标就是要跨过那辽阔的鸭绿江。拯救先秦移民过去的炎黄子孙。弘扬大汉的国威。
当然了。这一举动,那也不是突发的。虽然炎黄从来不缺热血儿女。但是,冒然的战争,没有利益的战争,那却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该做的。虽然刘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领导人。可是小兵出身,不乐意那士兵当炮灰,作无谓损伤的刘明,那却也是不会冒失出兵的。
这一次的行动方案。同样也是黄月英当初献上的那两个方案之中的另一个。
在经过漫长的准备和实施之后。远东之地的辰韩,也终于在黄月英的计策下,受不了了。向刘明献上了完全臣服的国书。现在刘明就是派出高顺带着兵马去接受辰韩得归降。同时彻底地降服马韩、弁韩,统一辽东半岛。
黄月英逼迫辰韩归降得计策之所以这么晚才见成效。只因为辰韩,马韩,弁韩与那把娄、夫余、高句骊有着极大的不同。
这占据辽东半岛的三韩,很早之前,那就已经是大汉的属国了。只是因为他们的处偏远,从而保持了自主权而已。而且。这三韩在刘明统治幽州以来,那也都是按着规矩进贡。也没有给刘明什么进攻的借口。此外,这三韩由于大量的先秦移民的教化,他们的开化程度,那也是远远要高于挹娄和夫余得。故此,这计策地实施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出征的时间。那也自然会有所不同。
此时,高顺在马上冒雪督促着兵马前进。而高顺的内心却无视这风雪。而在继续思考着主公在交待自己任务之时,给自己分析的整个作战计划,以及意图。
高顺即使在思索了这么长的时间之后,高顺仍然不禁培佩服黄月英的构想的巧妙。
三韩之中,马韩最强,辰韩次之,弁韩最弱。故而,马韩之中的月支部落酋长号称辰王,算是三韩的大君长。辰韩,弁韩大小酋长也都是马韩人。而且还不得自推酋长。
这样一来。貌似铁板一块地三韩部落,那也绝对不可能没有内部矛盾。
然而,三韩之中最弱地弁韩。虽然他们受马韩的压迫最大。可他们人数最少,开化的程度也是最低,而且,最弱地弁韩还是当地土族被马韩人征服的小民族。离着幽州的距离也最远,和幽州得本土又没有任何的连接部位。只是通过海船有所通商。再加上他们早已习惯了马韩得压迫,认同了马韩,实在不是一个理想的目标。
而那三韩之中最强的马韩,那已经差不多就是辽东半岛的实际统治者了。更不可能自己反对自己,给刘明他们什么机会。就算这马韩一直都在万分仰慕中原文化,那他们也不至于因此就不要他们的那个化外逍遥王得身分了。故此。马韩也不是什么理想的目标。
于是,这就只剩下辰韩了。而辰韩恰恰是由大量为了躲避战火,从而跑到辽东半岛避祸的先秦遗民所构成。他在血缘上就和大汉地子民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辰韩作为后来的移民,那在辽东半岛也是颇受马韩压迫的。他们只能作为马韩得附属存在。这一点,从他们的部落酋长只能由马韩人担任,而不能由部落随意推举,这就可见一斑。
此外,辰韩使用的语言。那也是华夏的语言。沟通上也比较简单。有很强的认同感。再加上刘明在扩建带方之后,也与辰韩得地界连在了一起。双方的交流也更是融洽。
而刘明通过幽州商会在辰韩比较有威望得大商人赵凯,买通收服了辰韩酋长下面一个颇受辰韩酋长信任有着炎黄血统农加大人。让其蛊惑其酋长推翻月支部落的钳制,成为三韩得大君长辰王。
在幽州商人对其粮食和武器地支援下,辰韩酋长受到了蛊惑,对马韩、弁韩展开了进攻。然而,就在他们交战最吃紧的时候,幽州商人却突然以幽州粮食管制,他们没有办法再供给辰韩为借口。停止了对辰韩的粮食销售。缺乏食物,而又面临着马韩和弁韩得反攻。辰韩得酋长就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受尽了煎熬。
如果战争失利,即使辰韩不会灭族。可那辰韩得酋长,那却一定是要换人的了。而就在这时,那个被幽州商人收买的农家大人,再次向辰韩酋长献策:既然辰韩乃是大汉的附属国,而且族中的百姓,又多是炎黄子民。在此灭族之际,何不彻底的投效大汉?如此,辰韩得百姓可保无恙。酋长大人,那更是大功一件。可保地位不会丧失。
辰韩酋长在危机压迫之下,只得听从了他手下的那个农加大人的建议。向刘明献了户籍。彻底的投降幽州。令黄月英这一方案,顺利的展开了序幕。
而现在,高顺就是要带领着兵马去接收辰韩。同时以马韩、弁韩欺压大汉子民为借口。迫其归顺。
在辽东半岛那种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刘明并不担心他们能跑到哪里去。以至于成为什么后患。而且,高顺这回带领的兵马。除了高顺自己新近结合马超西凉兵马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两万长枪兵之外。剩下的兵马,那都是一色地骑兵。满满当当的八万骑兵。以这十万大军得兵力,压服总人口不到五十万的三韩。那绝对没什么问题。
何况,现在还要去掉辰韩得十五万左右的人口。如果再去掉马韩和弁韩当中的老弱,以及他们与辰韩作战当中的损失。那马韩和弁韩撑死也就有十几万的精装。就那么点的人马。再不需要分兵占领,同时还有当地向导地指路下。那绝对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只不过,高顺手下的这些骑兵却不是什么幽州本土的骑兵。而是一色鲜卑骑兵。虽然这些鲜卑骑兵征召的时间不长,训练的也不太充足。可他们本身的剽悍,却足以弥补这一切。而如今的他们更有幽州制式生产的精良装备。那杀伤力更是直线上升。
而且,这支骑兵部队的忠诚,那也是没说地。他们都是自愿加入幽州军队地。
当初,刘明在科尔沁草原一战。一夜之间筑起了八座城池。等刘明胜利之后。科尔沁草原的部落,理所当然的归属了刘明。
原本那些部落地人口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八十万左右的人口。刘明当时只想征集五万的兵马驻守当地。然而,事实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在刘明建城之后,由于良好的治安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附近一些比较弱小的部落,也全都纷纷迁到了科尔沁草原。而且,在那些部落之中征兵,竟然要比在幽州当地好征得多,也踊跃的多。
敢情这些鲜卑部族在大部落之下。那是许许多多的小部落。而这些小部落又是一个个牧民家庭组成。这些家庭。各自放养着自己的牛羊。富裕的家庭有可能放养着几百头地牛羊和马匹。如那些头人和族长等等。而贫疮的家庭只能放养几头牛羊和马匹。极大的浪费了人力。
而这些鲜卑部落的习俗,又是部落公有制以及家庭私有制的混合。他们作战掠夺等的时候,所有获得财产由部落统一分配。而当他们分配完财富之后,又都归他们各自家庭所有。
于是,他们在认同被刘明接管后,他们的生产方式,完全听从了刘明的调度。在这种情况下。幽州先进的生产模式,推行地非常顺利。集中调配人手在河流水源充足的地方开荒种地。同时也进行部落之间的畜牧集中放养。以每个部落在初始之时添加的牛羊,马匹数量比例,作为来年分配得数量比例。让原本每个人放牧几头牛羊和马匹被浪费的人力,极大地解放出来。
而这些家庭和部族富余出来的人手,那就属于白养活的无价值人口了。而这些人。又往往是各自部落在征战,或是吞并其他部落时获得附属部族。他们是不被本部族承认的。只是那些部族日常中的奴隶,以及作战时炮灰。只有当他们为他们所寄身的部族立下足够的功勋。才会被部族所认可和接纳。
可如今,在幽州的先进生产模式下,这些人立马成了吃闲饭,浪费口粮的人了。这要是往常,有了这么多吃闲饭的人,那就是这些鲜卑部族发起战争的时候。不是用来吞并草原上其他的部族和世仇,那就是用来掠夺中原的财富。
可如今。他们成了半个幽州人。而且,幽州的生产模式也给他们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实惠。再加上幽州兵马的凶悍还没有从他们的心灵中散去。他们反噬幽州,或者是自相蚕食,那都是不可能的。这要是刘明的幽州本土有这种现象。那只要向当地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