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499部分

无奈三国-第499部分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煮盐。自从盐铁官营后,汉政府大大增加了收入。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多为盐铁商人,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
  汉武帝死后第六年,即公元前81年,郡国所举的贤良文学,曾议罢盐铁官营事。会议的结果,取消了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对官营政策作了很大的调整。
  汉武帝在实行盐铁官营的同时,推行了均输平准政策。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采纳大农令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所谓均输,就是调剂运输;平准即平衡物价。原先汉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难,“或不偿其费”。而且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于是由大农令统一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由大农令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做为官家资本经营官营商业。“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物价,并获取收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政策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三国小贴士 汉代禁止铸私钱
     更新时间:2008…6…26 0:48:31 本章字数:388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一方面造成币制混乱,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另一方面,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富比天子,威胁中央。吴楚七国之乱时,铸币便为其提供了重要财力支持。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把钱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这次新铸的五铢钱(也称上林钱或三官钱),重如其文,钱的质量很高,便于流通,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综上所述此时铸造私钱,假币都是违法的,只能暗箱操作,如果公然宣扬,甚至另铸他币,并且还上缴中央政府只能是公然造反了,如果再加上此时不是在董卓乱政即190以后,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老百姓也不会认得,此事可以用解放前边区票不如袁大头通用引证。
    三国小贴士 义气大侠——臧霸
     更新时间:2008…6…26 0:48:31 本章字数:941
  臧霸,字宣高,费县方城镇一带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著名大将。曾任琅琊相,类同临沂地区行政长官第一把手。他为人正直义气,李景星在《四史评议&;#8226;三国志》中,称他为“气节之士”。
  据《三国志》记载:方城镇古城里村在三国初年是泰山郡华县县城,臧霸的父亲臧戒在县城当管理牢狱的小官,因为性情刚直,反对泰山郡太守徇私杀人,被逮捕押送泰山郡府。年仅18岁的臧霸听说后,非常气愤,召集了十几个要好朋友前去追赶,在费县西部山道上将父亲劫回。臧霸勇猛异常,当时100多名押送士兵,无一人敢上前阻拦,纷纷抱头鼠窜,各自逃命。
  臧霸和父亲不敢回华县,只得流亡东南郯城一带。为混饭吃,参加了徐州太守陶谦的队伍,不久升为骑都尉。当时,官军和黄巾军作战频繁,有本事的人往往自成一军。臧霸作战勇敢,正直义气,成为一方统帅,士兵敬服归奔,于是拥兵自立,驻扎在临沂市北峨庄一带。 
  曹操讨伐吕布时,霸率部将孙观、吴敦、尹礼助兵吕布,吕布失败,霸隐藏,被曹操寻得,不但不杀他,反而非常喜欢他的勇武,派他招集旧部,并委他为琅琊相,兼理青徐二州。
  曹操的部将徐翕、毛晖在兖州叛乱,失败后逃奔臧霸,曹操派刘备告诉霸,要他把徐、毛二人的首级送去。臧霸对刘备说:“我所以能自立于世,就是因为不做这样伤仁害义的事。我受曹公不杀之恩,不敢违他命令,但王霸之君可以义告,不可强迫,请你替我向他说明!”曹操听了汇报,后来感叹地对霸说:“这是古人的行为,你能做到,这也是我的愿望呀!”遂不杀徐、毛,反将他们封为郡守。臧霸也以仁义受到曹操的器重。在此后的征战中,臧霸屡建战功,皆得封赏,先后封为都亭侯、威虏将军沛国公等。
  在讨伐东吴孙权的战斗中,霸顾全大局,舍生忘死,深得曹操赞赏,拜他为扬威将军假节。后来孙权乞降,曹操大军返回,独留臧霸和夏侯淳驻守居巢等地。《三国演义》电视中见不到他,是因为几次重大战役时,他被曹操派到芒砀山区剿办土匪去了。
  曹操儿子曹丕即位,升这位老前辈为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又为执金吾。国家遇有大事,曹丕就请他拿主意,一时成为朝中重臣。死后,朝廷加封“威侯”。
    三国小贴士 两汉的专卖事业
     更新时间:2008…6…26 0:48:32 本章字数:655
  两汉的专卖事业,包括盐、铁和酒三类。
  盐铁产品,为山川、井、池所出,汉初,采取放任政策,任民采铸,官府只向他们征收少量的税,作为皇室收入的来源;如系在皇族、王侯封地之内,盐铁税为封君征收,作为封君、公主的私奉养。
  盐、铁是人们生活必需品,在自由放任政策之下,利之所在,豪富权贵争相竞取,致使公私受困。汉武帝时,改为专卖,由国家控制经营。
  实行专卖的原因。
  西汉对盐铁实行专卖,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两个:
  第一,边防经费开支过大,国家财政困难,需要筹集财政资金。汉武帝时代,由于对外多年用兵,人力、物力消耗很大,一年费用动辄是数十万、数百万,国家蓄积不几年即被用完,财政发生困难。实行盐铁专卖,收取专卖利益,是为了巩固国防的一项长远之计。这项收入不需要向百姓别外征税,是“有益于国,无害于人”的办法。
  第二,将商人之利收归国家,限制商人的兼并活动。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盐铁也采取放任政策。一些贵族、豪商趁机垄断盐铁经营,只向官府交纳很少的税甚至不交税,因而积累了巨额财富。例如汉高祖的侄子吴王濞,通过冶铜铸钱,煮海为盐,成为巨富,并蓄谋夺取中央政权。对于这个问题,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等作为一条教训进行总结,他说盐铁放任的结果,“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所以,实行盐铁专卖,也是为了重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是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重要措施
    三国小贴士 曹操对抗氏族的手段九品中正制
     更新时间:2008…6…26 0:48:34 本章字数:2208
  九品中正制是沿袭了东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在战乱时期人士流移的条件下发展而来的,也是适应曹魏初期政治的特点而产生的。 
  东汉时孝廉察举是地 方士人进入仕途的一条重要方式,其依据是乡里评议。汉代已有以九品之法区分人物优劣。如《史记·;李将军传》,李广从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出广下甚远”。 司马贞注:“以九品而论,在下之中,当第八”。又《后汉书》卷九八《许劭传》:“少峻名节,好人伦,……故天下之拔士者,咸称许郭……初劭与靖(从兄许 靖)俱有高名,好共檄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乡里评议掌握在清议名士手中,他们甚至干预政府用人,互相交结。这些名士又往往 是地方大族或受大族支配的人,他们交结在一起,任意臧否政治(人物),形成一股浮华之风。 
  东汉末年,代表中央政权的曹操有不少压制豪族名 门浮华风气的举动。曹操并非名门,其祖父是与名士对立的宦官集团中的一员。不少名士很瞧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因此曹操必须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 方豪族势力,破坏朋党交游便是其一举措。如205年,曹操平袁绍之后发布了一道命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 足,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 除,吾以为羞。”(《三国志·;魏志》卷1,又《意林》卷五引魏文帝《典论》) 
  但在战乱时期,曹氏政权还须依靠地方名士,因为他们在乡里有 较高的声望,完全废除乡里评议是不可能的。曹氏政权所能做到的,只是把清议纳入政权轨道,使名士与政权合作。这样以设立中正官专门执掌品第人物以备仕进参 考的方式,代表“国家利益”的政权便对地方名士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地方名士的清议也便合法化,从而为其发展势力创造了条件。当然,从另一个 角度来说,便是黄巾起义之后,人士流移,政府选举无法考查乡里的批评,故政府专设一官以司其职。这一点为当时人说法,在我看来,未必如此。因为中正官最初 也是须以乡里评议为基础的。 
  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始于曹操,且已成一制度。如《后汉书·;刘表传》:“及曹操到襄阳,(刘)琮举州请降…… 乃释(韩)嵩之囚,以其名重,甚加礼待。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而鲁肃的一段话更能佐证。《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 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牍车,从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但中正之名在史籍中是在曹丕任魏王之后出现的。《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魏初之中正官,州为州都,郡国为中正。如《太平御览》卷265引《傅子》:“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评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 总其议”;又引应琚《新论》曰:“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足束如马齿,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又引《吴志》:“习温为荆州大公平,大 公平,即州都也。”如果说上面关于郡中正的论述还有点空泛的话,那么下面便是魏初正始前王嘉、时苗任郡中正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注引《魏略》 以吉茂、时苗等人为《清介传》,传曰:“……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 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又:“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还为太官令,领其郡中正,定九品,于叙人才不能宽,……为令数岁,不肃 而治,迁典农中郎将。年七十余,以正始中病亡也。” 
  上面的材料同时也表明,郡中正由各郡长官推选,而且是现任官兼。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曹氏政权的目的,即把易以形成朋党浮华之风的名士私家评议收归政府统管,由郡长官推选现任官兼任中正,职掌人物的品第。 
  中正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家世,一状,一品。《太平御览》卷214引《晋阳秋》:“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表明魏时已重家世,但还不是唯一标准。 
  曹操由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所以在品第人物上,虽然家世是不能忽略的,但在初期,恐怕更重才学。如《宋书·;恩幸传序》: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汉代选举已参考状。状是一个人道德才能的具体叙述。中正所作的状往往止一二句,是为总的评语。 
  品是根据家世和行状综合作出的评定。品分九等,而一品是虚位,二品实已为最,初期二、三品仍属上品。这里的品是“中正品”,与官品是不同的。 
  魏初,中正定品尚重乡论。 
  曹魏初期中正以郡为基层,郡中正是真正发挥品第人物作用的,它们尚为地方士族所专控,而州都只不过总其议罢了。所以位居中央的豪门大族尚没能很好地控制中正制为其服务。但在曹芳以后,情形发生了变化。
    三国小贴士 可怜的汉代尚书
     更新时间:2008…6…26 0:48:34 本章字数:634
  “尚书”在秦汉时期原是皇帝身边的小官,原属少府所管,一直由宦官充任,到汉成帝时才改用士人,一般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后汉书*百官志》引《决录注》说: 故事尚书郎以令史久缺补之,世祖(光武帝刘秀)始改用考廉为郎,以考廉丁邯补焉。邯称病不就。诏问:实病,羞为郎乎?对曰:臣实不病,耻以孝廉为令史职耳。世祖怒曰:虎贲灭头杖之数十!诏问:欲为郎不?邯曰:能杀臣者陛下,不能为郎者臣!
  士人宁死不做尚书郎,可见其地位的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东汉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尚书的地位。据谢承所著《后汉书*郑弘传》中所载:尚书郎旧典秩满迁令长,郑弘为仆射,奏以台职任尊而赏薄,人无乐者,请使郎补二千石。这样,尚书的职位一下子提高了好几级。
  光武帝刘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措施,使尚书台的职权日渐其重,地位也随之提高,乃至于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仆、丞、郎,皆避车豫相避。台官过,乃得去。⑻特别是其中的吏曹(按,后改称吏部),负有选举士人任命官吏的职责,更是重要的职位。整个东汉时期,吏部尚书一职几乎为世家名儒所垄断,一般人是无法染指的。
  御史中丞本来是御史大夫的属官,职位也不高,仅千石。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后,御史中丞便成了御史台的主官,原由御史大夫所执掌的监察纠众官的职责便由御史中丞承担。实际职权的提高,使这一职位越来越重要,人选也越来越严格。当时的人把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台合称为三独坐
    三国小贴士 宦官,外戚的危害
     更新时间:2008…6…26 0:48:35 本章字数: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