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118部分

扬帆大明-第118部分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晓根打算做的是蜂窝煤球。
    孙晓根在前世的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球。那时,煤球在煤店就有买,不用自己做。他只见人做过一两次蜂窝煤,那是因为有的家庭长期烧煤,在运输、堆放的过程中,有的蜂窝煤坏了、散了就不能烧,日积月累,坏的煤球越来越多,扔了又可惜,于是,就去借个模具,把那坏煤重新和好、打过再用。
    打蜂窝煤是把和好的煤填装进模具中,再从模具中把已成型的煤球弄出来,风干或晒干就行
    打蜂窝煤的模具也并不复杂,做成和蜂窝煤相反形状,再在里面做一块可以活动的推板就行。孙晓根前世的蜂窝煤模具是铁做的,如果备好材料,在设备充足的工厂,不用两小时就可以做好这个模具。但在古代,做个这样简单的模具都很困难,因为古代就算有铁,也没有设备把铁做成圆管状,看来只能想其它办法。
    “不会吧,这么点小事情都搞不出来,还说是机械工程师?”跟着混了几天煤炭胡的柳春燕对于孙晓根的纠结很是鄙夷。
    —————————————————————————————————
    泣血求收藏,求红票!
    兄弟们给力啊!
    你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大动力啊!
第238章 发明煤球
    ( )孙晓根思考了良久,也没有想出应如何做这个模具,他长叹了一声,想道:如果确实做不出打蜂窝煤的模具,就只好用手捏了,虽然手捏的煤球难烧点,但总比烧柴强。
    等两人把所有的煤块都磨成了煤粉后,把磨好的煤粉用箩挑着回到铁匠铺。因为两箩煤粉很重,孙晓根没敢用扁担挑,用了一根大竹子来挑,那竹子的口径足有碗口大。等放下煤孙晓根真勾勾地望着竹子,脑中闪出一个念头:用竹筒不是可以代替铁管吗?
    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雷晓飞喜出望外,高兴地大呼了一声。孙晓根的叫声,把刘出言吓得一跳,差点倒在没摊上,她疑惑地瞪了孙晓根一眼,孙晓根吐了下舌头,连忙摆手表示无事,然后转身飞快地找木匠去了,他得招人帮他做模具。
    飞来半天劲总算到一个王木匠,跟他说了老半天,王木匠还是摇头表示不明白。孙晓根没法,只好先拉他到后山去挑选竹子。
    王木匠按照孙晓根提供的各种口径,挑选好老竹子,两人合力把竹子伐了,拖回王木匠家中。
    竹子拖回来后,孙晓根先从碗口大的竹子中,锯出一段竹筒,然后让王木匠找两块硬木板,按竹筒的内径和外径各制作一块“圆木饼”,自己则按想好的尺寸选裁起竹子来。孙晓根选裁了十根直径一公分左右,长八公分的竹子,准备用来制蜂窝煤的煤眼;又选裁一根五公分直径左右的竹子把全部的竹节打空,用来做模具的杆;最后再选裁一根三公分直径左右的竹子,用来做出煤球的推杆。
    孙晓根做好这些工作后,王木匠的工件也完成了。孙晓根就把十二根用来制煤眼的小竹子,按需要的分布,均匀地镶钉在大的“圆木饼”上,然后在小的“圆木饼”上,按小竹子的位置划好十二个洞,叫王木匠把划线的位置掏空,让小竹子能顺利通过。
    孙晓根自己把剩下的竹子拼装成型。等王木匠完工后,孙晓根再把王木匠的工件也装了上去。这样,制蜂窝煤的模具就完成了。孙晓根YY地想:这应该是当代人使用的第一个制煤工具吧,我真他妈的天才。
    模具做好后,孙晓根检查、调试过后,还算比较满意,就吩咐王木匠对模具的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固,自己去找张师傅做烧蜂窝煤的炉子去了。
    王木匠看着这个不知是什么的新奇东东,虽不知它有何用,但却也没有出言相询。因为这孙晓根看起来斯文得很,不想是捣乱的主,何况他还是吴所正的同伴。王木匠相信他不会做无用的东西。王木匠就按孙晓根的嘱咐,一丝不苟地对模具进行了加固。
    在孙晓根前世,平常人家中烧蜂窝煤的炉子有固定的,有移动的,有单眼的,有三眼的。固定和移动都是用同样的炉胆,而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就不同,孙晓根师傅就是想让他帮做炉胆,模具已经决定了煤球的大小,他根据煤球的大小让钱师傅做单眼和三眼的炉胆各一个,铁匠师傅问明了要求后爽快地应允了。
    孙晓根再回头到王木匠家时,王木匠已将模具加固好,孙晓根又请王木匠帮做炉壳。在孙的前世,人们普遍喜欢用移动的蜂窝煤炉,移动煤炉的壳一般是用装东西的铁皮桶做成。但在古代,哪里有什么铁皮桶?雷晓飞只好让王木匠帮做两个类似木桶状的炉壳,用一节竹筒做炉门,炉门盖也用一段带节的刚好套进炉门的竹筒,中间夹层混泥土防灼烧。孙晓根把式样、要求交待清楚后,才拿着蜂窝煤的模具回铁匠铺。
    回到铁匠铺,孙晓根就着手和煤。蜂窝煤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他也也不清楚,他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所以孙晓根决定先从10%黄泥的比例试起,试到做得成煤球为止。
    孙晓根动手按10%黄泥的比例和煤,和好后试做了几个煤球,太松了,煤球才从模具中下地就散了。他又调高一点黄泥的比例,还是不行。试了几次后,直到用20%黄泥时,煤球终于成型了,孙晓根才松了一口气。
    正好赶上吴宝定不出工的日子,于是叫上几个工人把全部的煤按试成功的比例和了,然后,孙晓根用模具把和好的煤打成蜂窝煤球,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着打在空地上,让它晾干。
    街坊邻里聚齐了来看孙晓根表演,惊奇地看着孙晓根一按一推就变魔术似的搞了个黑饼出来,黑饼碗口大,也像碗一样高,每个饼中有十二个同样大小的孔,黑饼的表面光滑,黑得发亮,看上很精致很好看,只是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
    王木匠就简直是震惊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他有份参与制作的模具,原来是这样用的,从模具里出来的东西大小完全一致,就像一个个孖生兄弟。而且看来这个模具还简捷好用,不一会就已经出了成行成列的“孖生兄弟”。
    做好煤球(饼)的第二天,王师傅的炉胆和王木匠的炉壳也已经完工。孙晓根拿来自己开始组装,当时还没有水泥,当地人是用一种叫“观音土”的白色泥土当水泥用,孙晓根先用“观音土”在木炉壳中铺底,然后用碎石、沙和“观音土”在炉底上筑个窝,窝口跟炉胆的内径一样大,窝口还横了两根从张铁匠那里要来了细铁,把炉胆叠在窝上与炉壳高度平齐,再用碎石、沙和“观音土”把空隙塞满,这样,炉子就完工。
    孙晓根把做好的两个炉子放在空旷处晾干时,这做煤球的工程已大功告成,剩下的工作就是等炉子干透后试炉。孙晓根有九成把握这煤球的工程会成功。
    做完炉子后,孙晓根找了个矮凳坐下歇息,他打量着自己刚做好的炉子发起呆来,他YY地想着:以他在前世小时候的情形来看,蜂窝煤因为使用方便,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在砍柴不方便的地方,如城市等。而且蜂窝煤普及的速度也很快,自己掌握了这门独家技术,就像找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如果现在把它推广出去,自己组织一班人专做蜂窝煤和煤炉,相信不久以后,自己就会成为大明帝国的首富。
    不过,很快孙晓根就否决了自己的想法,要大批量生产蜂窝煤,单磨煤粉这一工序就过不了关,最好是免去人力这个环节,产能才能提升,而现今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条件,这只会下金蛋的鸡只好先养着,等时机成熟了再让它下蛋。当然他的目的也不是一辈子做煤球生意,而是赚点生活费,再引起官府的重视。
    煤和煤炉都晾干后,孙晓根与张铁匠商量,在他的铁匠铺试一试煤炉的功效。张铁匠欣然同意了。
    一大早,孙晓根就燃起煤炉来。雷晓飞按前世的式样,把炉胆做成三个煤的高度,他先用一个蜂窝煤垫底,然后用砍成小块的带松香的松柴,铺在煤上点燃,等松柴烧红后再叠加上一个蜂窝煤,一阵浓烟后,煤燃着了。
    孙晓根在煤炉上放了一个加入水的锅,烧起开水来。半小时左右,水开了,孙晓根挪开锅一看,两个煤正烧得通红,他把两个煤的孔对正,又加了一个煤,再把一锅汤底放去,因为炉子正红,这次十五分钟左右就开了。他把炉门封起来,过一会,火就弱了,正好能保持汤滚,达到了文火的效果。
    成功了,孙晓根挥拳朝空击了一下,心花怒放,这项发明的成功,不单能替铁匠铺省下了一个劳力了,还让孙晓根积累了一条生财之道。
第239章 各奔东西
    ( )铁匠铺的人也不知道孙晓根要做什么,孙晓根于是让张铁匠准备烧饭菜,自己掌火。一顿饭菜烧好,孙晓根一个煤球没换,铁匠铺里的很是惊奇了。于是纷纷围过来问孙晓根缘由。
    于是个工程师的优越感第一次得到了体现。接着孙晓根继续夸夸奇谈的向张铁匠介绍这个煤球炉和自己煤球的好处。街坊邻居口口相传,不到一个星期,孙晓根订出去了十来个煤炉,原先制得煤球也一抢而空。同时孙晓根给吴宝定的工地上也捎去一个。
    铁匠铺的学徒就这样开始推销自己的煤球和煤炉。事情当然很快被长安知府和陕西布政使知道了。因为朱显波吩咐过锦衣卫要盯紧三人的言行。孙晓根发明煤球在长乐坊也算是件大事了。
    半个月后,远在京城的朱显波也知道了。朱显波当然知道,一个机械工程师,弄个蜂窝煤机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重要的是孙晓根将自己的亮点秀了出来。朱显波就有机会让各地方官给予关照,甚至直接招进京来。朱显波觉得这个孙晓根还是个人才,自己当初装逼开店做生意。如今他发明煤球卖煤球,路子和自己差不多,只不过是各用所长。
    于是朱显波下旨告知陕西布政使,孙晓根在长安再呆三个月,负责长安城内达官贵人的煤炉和煤球制作,任务完成之后由陕西布政司衙门送其到工部报到。理由是:如此好的煤球,他陕西布政司衙门和长安府不能独享。
    有两个人闪光了,朱显波于是旧事重提,要求王拓出面跟钱嘉征商议,邢强最后以鞭三十,流放新疆。遇赦不得离疆。对于这个处罚,朱显波是想慢慢来,只要邢强出了大牢应该有机会戴罪立功。
    邢强再次见到朱显波时也是十分感激:“谢谢龙大人保全,小人出去之后一定努力为朝廷出力。”
    “呵呵,你好自为之,其实你能有今天的结果,完全要靠你的那两个同伴。吴宝定已经做了所正,现在负责长安城护城河改造。孙晓根则发明了煤球,和制煤球机。不日将奉旨进京。”
    “那两个家伙混得不错嘛。今后还请龙大人多多关照他们。”
    “皇上求贤若渴,你只要有真本事,也许会有启用的那一天。”
    “但愿,对了,大人,那电脑你会用了吗?不如趁着离京之前,小的再教教你。”
    “没事的,本官就替你先保管。将来孙晓根进京了。本官再去向他们学习。”本来朱显波想把电脑还给邢强,可转念一想,自己和周涛等人的电脑都坏得差不多了,正好这个新的可以顶上。邢强去新疆只有从军一条路了,朱显波打算仿效姚启圣,给李自成去封密信,让他多提携邢强。
    于是差人押着邢强往新疆出发,而朱显波的密信早早就到了新疆总督李自成手中。李自成收到皇上谕旨,听说这个新来的混蛋可以和姚启圣相提并论很是不信。毕竟姚启圣在新生代朝廷官员中算是是佼佼者,战功甚至不输给李自成。如果真是有才华的,皇上派来让自己培养也算稍微安抚下李自成那个躁动的心。
    四个人,三个人决定了去向,朱显波开始为柳春燕操心。一个女孩子家的,不能成天跟着吴宝定在工地上转悠,更加不能跟着孙晓根和煤去。直接招进宫来,一来怕柳春燕不从,二来又要遭周涛、张蕾等人的白眼。尤其是张蕾,白天朱显波上朝去了还好,她跟着一群皇子、公主们打闹,等朱显波一下朝有事没事就骚扰朱显波。
    入京做官,又没啥成绩,加上这些封建老顽固只怕也很排斥。思来想去,最后落到王诚恩的礼部。
    “王爱卿,朕想选拔一批锦衣卫前往欧洲,有没有合适的外语人才教习他们欧洲语言啊?”
    “启禀皇上,目前中央书院,基本上没有外籍教师。很多人都是私底下口口相授。”
    “朕听说长安府有一位精通英语的女子,叫柳春燕,不知道你们知晓不?”
    “皇上的意思是?”
    “去找几个英国人,让他们试试。如果英语确实不错,又是我明朝人。那么让他们来教授我们这些锦衣卫的英语岂不是很好。一来不用担心英国人从中窃取我大明情报。二来可以让其在闲暇时间帮我翻译英格兰的史料更加详细的了解我们的对手。”
    “可皇上,吾朝尚无女子任教先例啊。”
    “知识重要还是礼仪重要?”
    “同样重要?”
    “那不懂外国语言,任其外国人糊弄我们吗?如果真的精通英语,今后我们大明再与欧洲人打交道是不是就不用担心语言不通,他们也不敢使诈了。这点和我们大明的规矩比起来哪个重要?”
    “这个。。。”
    “说到破坏礼仪规矩,朕算是这大明头一个,但每次不都证明了朕的选择是正确的吗?只要是为了大明的利益,破坏一点规矩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微臣差人去打听打听,招她进京就是负责英语施教吗?”
    “人尽其才,如果她真的有才华。就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甚至破格提拔。朕曾经跟你说过,今后大明的教育应该以服务朝廷,服务国民为主要出发点。文理并重,今后可能外语教育也是一个重点,各国使节如果不通晓所驻国语言,又从何谈保护大明的利益呢?”
    “微臣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