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69部分

特工之回到清朝-第69部分

小说: 特工之回到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的时候,冯子才还有些不放心,生怕杨一怀疑自己在找机会跑路,没想到杨一一口答应,弄的冯子才心里一阵感激,就盼这只次南下能为杨一出力,立点功劳,好报答杨一对自己的信任。
    这里距离承德已经很近了,站在高处已经能清晰的看见皇家园林的风景。派了个兄弟给杨一汇报情况后,冯子才领着其他的兄弟留了下来,就在这树林就地休息。检查完岗哨,冯子才也感到了一丝的疲倦,准备也躺下休息。
    正在这时候,前面的树林里传来叮叮铛铛的打斗声。冯子才叫上几个兄弟,朝声音处赶去,打算一探究竟。
    “图先,你们跑不掉的,老老实实把玉玺和皇子交出来,我在皇上面前可以保你不死,荣华富贵还不是唾手可得?”顺着声音,冯子才发现几个汉子护着一个怀抱孩子的年轻女子,正和一帮子黑衣人对峙,看起来穿黑衣的人数众多,站了上风,已经被这几个汉子和女人围了起来。领头的黑衣人说完话后,那女人害怕的看了看身边的汉子们,然后把怀抱里的孩子抱紧了一下。其中一个身形高大魁梧者,看起来是这些汉子的头。这人先是用眼神安慰了一下那女人,然后站到前面回话道:
    “呸,我图先倍受皇上恩典,你们这些乱撑贼子,想我背叛主子,简直是痴人说梦,今天你们要想得逞,就先得过了我这关。”
    “如此,那就得罪了,兄弟们,拿下他们,皇上有重赏。”黑衣人的头子一声令下,顿时黑衣人群就围杀上来,两下战在一处。
    俗话说:“双拳难抵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尽管这些个汉子甚是勇猛,但人数少了些,对方仗着人多,将对手团团围上,群起而攻。黑衣人虽被汉子们砍翻了几个,但这些汉子们也受了伤,双放厮杀一阵后,几个汉子身上的伤不断在增加,手上的家伙也没开始时那么迅猛了。只见那图先被一个黑衣人一刀划破左边的膀子,非但不退缩,反而大吼一声,一刀将那黑衣人砍翻在地,但图先也被一个黑衣人又砍了一刀。
    黑衣人的包围圈一缩越小,汉子们的抵抗也越来越艰难,只能背*着背,围成一团,把那女人和孩子护在中间。
    “哎呀”一声,一个汉子在浑身是伤后又中了一刀,倒在血泊中。接着又有两个汉子被砍倒,眼见这些汉子们支撑不下去了,一个黑衣人已经冲到那女人和孩子跟前,手起刀落,就朝她们砍过去。图先见到这般情景,放弃正在和自己纠缠的一个黑衣人,挥刀提那女人和孩子挡下这一刀,女人和孩子是得救了,可一把大刀已经朝图先身后砍来,呼啸的刀声已经清晰可闻,躲是已经来不及了,更何况图先现在浑身是伤,也没有力气躲避了。图先心中叫道:“皇上,奴才为您尽忠了。”眼睛一闭,就等那刀落在自己身上。
    “砰、砰、砰”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图先预计重点刀并没有砍到自己。哐铛一声,原本应该落在图先身上的刀掉在地上,然后是一阵连续的“扑通”声,围攻的黑衣人不断的倒在了地上。眨眼间的工夫,三十几个黑衣人倒下二十多个,参与的几个在愣了一下后,纷纷拔腿就跑,但还没有跑远,就被又一阵排枪打成了马蜂窝。这时候,女人怀抱中的孩子,再也控制不住的嚎啕大哭起来。
    图先挣扎着回头,看到一群穿着与一般清军不同的士兵,一个举着洋枪,仔细也看都还是中国人。这是哪只部队?图先心里纳闷,但还是对他们叫道:“来的是哪路人马,当今皇上的皇子在此,快来救驾。”图先说完后,再也支持不住,整个人顿时就坐到了地上。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冯子才和他的兄弟们,刚才两边厮杀的时候,冯子才听到了语系这两个字,急忙回去把兄弟们都叫了起来,把这群人一起围上后,估计这些汉子们保护的女人和孩子不简单,便下手救了下来。
    冯子才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救了皇子,好像还有玉玺,不管怎么说,这应该算是大功劳一件了吧。也是冯子才运气,这图先护着兰贵妃和皇子载淳,从密道出了北京城。和兰贵妃商量后,图先决定保护兰贵妃和皇子回盛京,只可惜走的匆忙,没有马匹代步,侍卫们只好背着两人赶路,走了三天,眼看就要到承德,却被奕忻派出追杀的杀手赶上,幸好遇见了冯子才的先头部队,这才得救。
    冯子才惊闻皇子和玉玺的事情,立刻让兄弟们先给那些汉子包扎伤口,打扫战场,然后才护着众人,朝杨一的大军方向赶去。
    作为打前站的冯子才他们,都是骑了马的,这样才使的大家赶起路来快了许多。为了让杨一能早有准备,冯子才派了个兄弟先骑快马去给杨一报信。自己和其他兄弟在后面慢行。晌午的时候,冯子才他们终于遇上了朝承德进军的大队人马。
    “你说什么?皇子和玉玺?”在得知这个情报后,杨一对着那报信的士兵也吼了一嗓子,这消息也太令人吃惊了。在得知奕忻在北京城内开始报复清洗行动后,杨一命令部队,放慢行军速度,并没有急着朝北京赶路,指望着奕忻把北京城杀的个血流成河,自己然后才好去收拾局面。到时候,只要打着剿灭叛党,为先帝报仇的旗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灭了奕忻,谁知道半路杀出了皇子和贵妃,她们是怎么跑出来的。
    突然遭遇这样的情报,原先的计划可能都要改变。杨一心里生出了另一个想法,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同时把张键叫到身边,两人商议着该怎么解决眼前的突发事件。
    张键在知道这事后也很吃惊,这奕忻也太糊涂了,怎么就让这两个人跑出了北京。事情看起来有点棘手,张键沉思了少许时间,很快就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机会。在又思考一阵后,张键对杨一道:“大人,以在下看来,这应该不是坏事。”
    杨一见张键如此说话,知道他的想法和自己的意思已经接近了,但张键是军师,杨一一贯喜欢把这些话让张键来说,以表示对张键的尊重。
    杨一笑着道:“先生,你不妨说来听听,看看是不是比原来预计的更理想。”
    张键从容的笑道:“如果大人不想改变计划,那也简单,只需……”张键做了个杀头的手势,杨一笑了起来,挥了挥手道:“先生,你就别藏着掖着的,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张键这才笑着说:“大人,您何不效仿三国时的曹孟德?”
    杨一闻言笑道:“好办法,还有什么名义比皇子贵妃的名义来的正,就用这办法了,到时候也省得那些地方大佬们给我添堵,有了这两张牌在手上,还怕他们不听话?不听话我就名正言顺的灭了他们。”两人正说的高兴,前面一阵热闹,原来是冯子才他们护着皇子和兰贵人回来了。
第二部第三十九章
    欧洲,英国,当国会通过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动议后,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军事和经济强国的英国,整个战争机器开始高效率的运转。动议通过的一个月后,一份详细的对华作战计划被放到首相大人的面前,同时出现的还有英国的海军大臣、陆军大臣、财政大臣。
    “1500万英镑?真的需要这么大的开支?”首相大人看完计划后,抬头问了一下财政大臣。财政大臣耸了耸肩膀,看了看另外两位大臣,表示这一切应该问其他两位。首相的目光转移到其他两位大臣身上,首相的表情很严肃。
    “首相先生,事实上是这样的,通过我们情报机关的预计,中**队已经比上一次战争时有很大的进步。联军这次的惨败,是我们认识到,中国目前存在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无论装备和训练都是完全按照目前西方军队的模式组建的。它的数量应该在八万到十万之间。”陆军大臣上前汇报道:
    “情况属实吗?”首相又问了一句。
    “完全属实,根据情报显示,这支军队的装备来自普鲁士,单从他们的炮兵可以围歼我们的海军舰队这一点上来看,他们拥有相当数量的火炮。而在与我们联军在北面作战的同时中**队还有经精力对广州和香港发动进攻,说明了他们人数上的多少。”这次回答的是海军大臣。
    “法国方面知道这个情况吗?他们预计的出兵规模是多大?”首相继续询问。
    “法国方面应该有相关的情报,不过我们还是知会了法国方面,据说他们也着呢感为这事在召开御前会议。”陆军大臣接着回答。
    “五万陆军,一百艘军舰,还有大量的运输船只,你们统计的开支准确吗?”首相已经觉得自己的头有点疼了,尽管英国很富有,但一千五百万的军费开支可不是个小数目,万一战争失败,反对党们又得那这事大做文章了,所以首相不能不谨慎从事。
    “完全准确,首相先生,这些我们还是考虑到,可以在中国就地组织一些给养后做出的结论。”财政大臣停顿了一下,看着首相继续说到:“很惭愧,我说的在中国组织给养是指—掠夺。”尽管财政大臣用了一个很含蓄的词汇,但首相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就是军队在达到中国后,可以同过在中国进行抢掠来补充部队的粮草。
    “好了,我知道了,最后问一句,如果以这样的规模对中国发动战争,准备期是多长?胜利的把握的多少?”首相考虑了一会后,继续自己的提问。
    “先生,准备期最少需要半年,把部队集中到东南亚的基地也需要半年,大概在明年这个时候可以对中国发动进攻,以这样的规模对中**队作战,我们认为应该有六成的把握。”陆军大臣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六成把握?”首相疑问的看着这几位大臣。
    “是的,先生,是六成,这里面没有把考虑法国和俄罗斯考虑进去,至于美国方面,我对他们出兵的承诺并没有抱多少希望。”
    “很好,先生们,我这就去晋见女皇陛下,我希望这一次我得到的是胜利的消息,还有从中国得到相当数量的赔偿。”首相的脸上终于看到一丝笑容。
    “如您所原,先生。”几位大臣同时回答。
    英国人的判断还是很客观的,杨一和他的新军,如今的规模尽管达到近三十人,但在装备上并完全达标。真正在装备上能达到标准的,也只有六个师,约九万人。而且这就几个师还是分散使用的,陈玉成南下带去两个师,李秀成的十万大军里也只有一个装备好的师,其他的都是以老式火枪为基本装备。考虑到聂士成独力前往东北,有可能单独对俄罗斯作战,杨一给聂士成的是一个整编新式装备师,还有大部分骑兵。杨一是新军的最高统帅,他带的一万多人也是新式的装备,还有一个师配合其他部队,留在江南,监视曾国藩和石达开。
    让杨一头疼的还有火炮问题,尤其是的口径的火炮。新军的大口径火炮装备的本来就不多,也许是由于炼钢技术上还不成熟,造出来的大口径火炮如果连续发射,很容易出现炸膛的现象,上一次与英国海军的炮战中,就有相当数量的火炮出现炸膛现象。加上战斗损失,杨一手上已经没多少大口径的火炮。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弹药的问题,杨一虽然在江浙皖三省推行新经济政策,大力支持机器生产,推动民族工业工业的发展。但客观的来说,目前的中国,在工业上还只是起步阶段,就连杨一赖以生存的军事工业,其规模也啊相当小的,打局部战争还能对付,一旦战争规模过大,部队就会出现弹药紧缺的现象,这就是杨一一直不能快速控制全国的原因。与西方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和法国相比,中国的工业实力和战争实力,还完全无法抗衡。在杨一看来,一旦和西方开战,能维持一个平局,就很不错了,一旦进入相持阶段,西方国家路途遥远,供给困难的毛病就会暴露出来。
    就在英国内阁为对华战争规模展开讨论的时候,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也召集他的大臣们对英国送来的情报进行磋商。
    法国人也不是傻瓜,作为欧洲大陆第陆军第一的大国,法军的陆军无论是士兵和军官,当时在素质上都是最好的。要不拿破仑当初拿什么来横扫欧洲大陆。
    对华作战,法国人有自己的看法。恢复帝制,控制国内权利后,法国国内的各种反对势力很多,原打算通过发动对华战争,扩大皇帝在国民中的威信,扩**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并从中国得到大笔的赔款。谁知道,联军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一时间,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无不拍手称快,皇帝陛下的处境也极为艰难。为了挽回这一局面,就必须在对华战争中回的一个圆满的结果。法国在海军方面是弱项,所以海军还主要*英国,既然海军不能发挥多少作用,那在陆军方面就只能加大力量,英国人出动五万陆军,加上海军,法国人至少也应该出动八万以上的陆军。中国实在是太远了,出动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其开支是巨大的,但这一战又不能不打。经过君臣的紧急磋商后,法国还是决定出兵八万,而且完全是陆军,海军方面就只好拜托英国了。英法两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运转,作为这次战争的同盟者,俄国也许是对中国出兵最为方便的国家。俄国与中国接壤,沙皇对中国东部,以及蒙古等地方的领土也垂涎多时,所以俄国对中国开战的态度也是很积极的。唯一令沙皇头疼的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损失了二十万的士兵,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对农奴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也希望通过从对中国的战争,捞取一定的好处,来弥补国内经济政治困难的局面。
    但英法两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态度,使的俄国对两国的诚意有许多顾虑,虽然表面上大家是同盟,但几个国家之间两年前还在土耳其大打出手。所以俄国尽管很迫切的希望能从中国捞取好处,但在战争的初期,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总是要等英法两国打的差不多的时候,才好出兵趁火打劫的。虽然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但姿态还是要做出来的,沙皇也开始往中国边境集结部队。
    至于美国,眼下国内局势动荡,北部新兴资产阶级和南部保守奴隶主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