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第3届-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彦冻得冰冷的手说:〃我呀,就是爱心疼人!别说上辈子的交情,就说你和新月,还不跟亲姐儿们似的?哪儿能眼瞅着你在难处不管呢?。。。。。。〃
一团和气,皆大欢喜。新月让陈淑彦换鞋,陈淑彦就跟着她进了西厢房。
她们两人并排坐在床沿上,都迫不及待地各自叙说着新鲜的感受和见闻。新月说楚老师的教学如何严格,谢秋思怎么〃抠门儿〃,还有罗秀竹的〃谁又偷猎肉〃;陈淑彦则急着要描述外国人在文物商店买东西怎么愣头愣脑地不会挑选,怎么说夹生的中国话,以及她有幸见到了文物商店的常客、精通字画古董的市委书记邓拓,等等。看来,高考落榜在她心中留下的阴影已经逐渐淡化了,新的生活图景填补了那个缺憾,人生向她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由于生活清苦和感情压抑而黯淡的脸上出现了过去难得一见的光彩。
新月为她高兴:〃你得把咱们在高中学的英语再捡起来,有外宾来的时候。。。。。。〃
〃不行啊,我那会儿没正经学!〃
〃没关系,我'辅导'你嘛!真没想到,你倒比我先用上了!〃
老姑妈在厨房里又开始了士气高昂的孤军奋战。新月还没到家,她就买好了瘦牛肉,剔去筋头马脑儿,用快刀剁得细细的,撒上葱末儿、姜末儿,拌好馅儿,搁在那儿〃醒〃着。这会儿,又忙着揉面,揪剂儿,擀皮儿。一手捏着面剂儿,一手搓擀面杖,那面剂儿就风车似的转,眨眼间案板上就摆满了银元似的一片。就又一手托皮儿,一手填馅儿,十指一捏,就是一只菱角似的饺子。她要让新月饱饱地吃一顿薄皮儿大馅儿的净肉饺子,把住校的亏空都补回来。佐餐的小菜是拍黄瓜,拌着蒜泥,虽然简单,却爽口、提味,况且在这隆冬季节,〃四季青〃温室里的黄瓜,价儿也是可以的了,一般人家儿谁舍得买?不就是为新月嘛!饺子码满了案板,锅里的水也已沸腾了。姑妈撩起围裙擦擦手,走到垂华门前,朝着里边问:〃饺子煮不煮哇?〃
韩子奇已经把自己关在卧室里,隔着门对韩太太说:〃你跟她说,我在外头吃了,你们吃你们的吧!〃
韩太太〃嗯〃了一声,走到廊子底下,抬头看看天。
〃妈,我已经饿了!〃新月在西厢房里说。
〃那就。。。。。。〃韩太太犹豫了一下说,〃再等等你哥吧?他还没回来呢。〃于是正式回答姑妈:〃大姐,等天星回来再煮!〃
天上那雪,鹅毛似的下个不停,院子里已经积了老厚,把刚才的脚印又填上了。天,差不多黑定了。
锅里又点了两回水,沸腾了又平静,平静了又沸腾,也没听见天星拍大门的声音。姑妈眼瞅着她精心炮制的杰作迟迟不得展示,如坐针毡。等得不耐烦了,就走到里院,站在廊子底下朝里边嚷:〃饺子老是这么晾着,可就坨了!煮吧要不价?丫头饿得那样儿了,淑彦不也是没吃呢嘛!〃
她这么一说,韩太太也就不好再让大家都等着天星,赶紧说:〃是啊,哪儿能让人家姑娘跟着饿肚子?〃
姑妈领了圣旨,忙不迭地去煮饺子。敞着煮皮儿,盖上煮馅儿,这饺子在锅里折几个跟头,就熟了。。。。。。
饭桌上,姑妈张罗着照应新月和客人,自己却顾不上吃。陈淑彦直夸姑妈的手艺好,新月则狼吞虎咽,不像在学校里吃饭那么斯文。一边吃,还一边说:〃在我们学校的清真食堂可吃不上这么香的饺子!〃
姑妈怜爱地看着她:〃食堂?唉,食堂里哪有你的姑妈哟!正是身子骨儿嫩的时候,吃食跟不上可不成,等赶明儿开学,带上点老腌鸡子儿,我给你腌了一坛子呢!〃
〃这倒是,〃韩太太接茬儿说,〃让天星也见天带俩仨的上班儿去,中午饭光指望食堂是不成!〃
韩太太心神不宁,惦念着天星。她听到天星回来的声音,叫姑妈去开门,姑妈却扑了空,回来说是风刮得门〃哐当哐当〃响。
韩太太无心再吃饺子了,没等客人吃完,先站起了身,嘱咐姑妈听着门口的动静,就沉着脸回上房去了,走到餐厅门口,又回头说了声:〃这么晚了,天儿又不好,淑彦也就甭走了,睡新月那屋吧!〃
快到半夜了,天星才进家,一身的雪,冻得跟冰棍儿似的,姑妈问他上哪儿了,他也不言语。
这时,新月和陈淑彦早已上床,却还没有入睡。她俩一起上了六年学,还是头一次同榻而眠,都觉得十分新鲜,说不完的话儿。韩家没有什么近亲,从没留外人在家住过,陈淑彦原来也只是想和新月玩一会儿就走,长这么大,她还没在外边过过夜。韩太太本打算让天星送她回家,谁知道他回来得这么晚?
听见院子里自行车响,又听见妈妈从上房里出来和哥哥说话,新月说:〃你看我妈对我哥多好,这么晚了,还不睡,等着他!〃
〃那当然了,〃陈淑彦说,〃你哥是家里的长子,将来什么都得指着他。我们家就不行,两个兄弟还小,我是头大,样样儿都得走到前头,可没你的命这么好,什么都是现成的。我要是也有个哥哥,就舒心了,家里的什么事儿都不用我管了!〃
〃我哥也没操过家里的心,心都搁到印票子上了,好像他印的票子都归他似的!累得臭死,才回家来吃饭、睡觉,这儿像他的旅馆!〃
〃男的可不就是这样儿嘛,还能让他做饭、洗衣裳?他连自己的衣裳都不会洗,上回,我好心帮姑妈洗洗吧,哎呀,那领子就跟膏药似的!〃
〃你洗了,他也不知你的情!我哥呀,蔫得跟个哑巴似的,见了谁都不带答理的。那回你在我们家吃饭,从头到尾都没跟你说句话,我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你是我请来的客人呀,不允许别人不尊重!〃
〃咳,我倒没这个感觉。一个男人,要是贫嘴呱舌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儿,倒让人讨厌。你哥是个老实人,他对你挺好的,上回吃饭的时候,他把盘子往你那儿推了好几回,怕你够不着似的。你报到的时候,不也是他送你去的吗?那么老远!〃
〃这倒是,〃新月并没忘了哥哥对她的好处,〃我考上北大,他就像自己上了大学那么高兴。可到了学校门口,又犯拧了,说什么也不进去!我想也许是。。。。。。〃
〃你不理解啊!〃陈淑彦打断她的话说,〃要是我去送你,我也会这样儿的!我那会儿,简直有死的味儿,觉得自己一切都完了!〃
话说到这儿,新月就谨慎起来,不愿意再触及陈淑彦心中的痛处。从陈淑彦的话里,她也更理解了哥哥,他们都没上过大学,对新月有类似的情绪:羡慕,却又不能妒嫉。屋里早就关了灯,新月看不清陈淑彦的脸,但从她说话的语气可以感觉到,那是以过来人的情感说到已经成为过去的痛苦,不那么折磨人了。新月希望哥哥也能像陈淑彦那样想得开,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儿,就对家里人说,别闷着。
东厢房里,天星把湿漉漉的棉衣裳、棉鞋往地下一扔,爬上床,倒头便睡。
〃啧,啧,瞧瞧这双鞋,跟淘沟的似的!〃韩太太皱着鼻子,给他搁到炉子跟前烤着,〃你跑了五百里地是怎么着?到底上哪儿去了?〃
天星只当没听见。
〃饿到这会儿,也没吃饭?还给你留着饺子呢,叫姑妈拿饼铛??,吃了再睡?〃韩太太又说。
〃得了,得了,我早就吃了!〃天星终于开口了,嘟嘟囔囔地背对着她说。
〃在哪儿吃的?〃
〃同事家里头。〃
〃哪个同事?〃韩太太一步跟着一步地追问,〃天星,跟那些汉人来往,甭管多厚的交情,可不能吃人家的饭!我记得,你跟我说过,你们车间里头除了你,不是再没有咱们回回了吗?〃
〃嘁,您认得谁?〃天星极不耐烦地说,〃小容子不是回回吗?〃
〃小容子?哪个小容子?〃
〃容桂芳!知道了吧?〃
〃噢!〃韩太太想起来了,刚才,她只是在男的里头盘算,没把她打到数里,〃女的啊?你在她们家吃饭?〃
〃怎么着?不许吃啊?〃天星像是吃饱了枪药回来的。
韩太太大吃一惊,无论如何,她没法儿想象这个倔儿子还会和女同事有来往,而且还在人家家里吃饭!
〃你几点到她们家去的?〃
〃下班儿就去了。〃
〃就一直待到这会儿?〃
〃您可真是的!还不许在外头遛遛啊?〃
〃遛遛?〃韩太太不禁打了个冷战,〃就这天儿,三更半夜的,你遛个什么劲儿?〃
天星红着脸说:〃妈,您。。。。。。怎么还没明白?〃
韩太太一个冷战,她明白了:〃天星!你跟容桂芳是不是搞上对象了?〃
天星没回答,表示默认。
〃多会儿搞上的?〃韩太太小心地追问。
〃半年啦!〃天星往上揪了揪被子,像拒绝审问似的。
韩太太在这个时刻是决不会中途退场的。儿子的终身大事一直在牵着她的心,却万万没有想到她的一切操心都是多余的。早在半年前,天星就已经蔫不哪儿地找到了意中人,发展到今天,已经登了人家的门了,吃了人家的饭了,而且还冒着风雪,俩人在街上〃遛〃,当妈的竟然事先连一点儿风都没听着,还为他着急呢!一股做母亲的骄傲感滋润着她的心:儿子大了,长成个男子汉了,有主心骨了,有吸引力了。人家姑娘看上天星,说明儿子不窝囊,不〃雏儿〃,在外边像个人儿似的,这让当妈的高兴!但她又觉得有一丝凄然:儿大不由娘,这么大的事儿,她要是不主动问,儿子都不对她说,一瞒就是半年,把妈搁到什么地方了呢?好心问问,儿子还这么横,你对待人家姑娘敢这么横吗?〃八〃字还没一撇儿,就把妈不当回事儿了,那以后呢?〃娶了媳妇忘了娘〃,许多男人都是走的这条道儿,天星也会这样儿吗?你可不能啊,妈为你不容易,你眼里可以没有你爸爸,不能没有你妈!韩太大心里一会儿倒退十几年,一会儿又往前跑十几年,思前想后,她像是预先测知了天星将摆脱她的控制,她将被儿子冷落、抛弃,而这是决不能允许的!韩太太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女人,她曾经成功地把丈夫纳入她所规定的轨道,也必将更加出色地亲手缔造儿子的未来。儿子的婚姻大事,毫无疑问地应该掌握在她的手中,选什么样儿的人家,娶什么样儿的姑娘,你得跟妈商量商量!你准知道妈能容那个〃小容子〃吗?
〃容桂芳,不就是'切糕容'家的二丫头吗?〃她明知道,还要进一步准确无误地证实。
〃是,又怎么着?〃天星见她纠缠起来没完没了,就干脆说,〃她跟我一个车间、一个班组,印票子的,不卖切糕!她爸爸在国营饭馆里当工人,又不是资本家、小业主儿,'切糕容'怎么了?〃
果然是她。韩太太的眼前立即浮现出容桂芳的爸爸当年的模样儿:小矮个儿,眯缝眼儿,眉毛老长,没胡子,见人面带笑。每天戴着小白帽儿,推着小车儿,走街串巷。他有家传的手艺,用江米面、芸豆、大枣儿蒸的盆儿糕,又粘,又香,又甜,又爽口,他吆唤得又好听:〃哎??刚得的盆儿糕?,想吃粘的甜的您可就快来买!。。。。。。〃在这一带很受欢迎。只是本小利薄,〃切糕容〃一直没发展起来,连个铺面也没有,见天儿推车上街叫卖,寒冬腊月也能听见他那清脆悠扬的吆唤声,其实苦得很。直到公私合营,才算有了个铁饭碗,如今是工人阶级。这正是容桂芳的骄傲,也是天星的骄傲,他怕他妈误认为容桂芳出身不好。其实想岔了,韩太太不是这个意思。娶儿媳妇又不是招兵、发展党员,她不管这些档案里才写的东西。她心里还怕〃切糕容〃配不上〃玉器韩〃呢。老年成有话:〃回回手里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韩家梁家,是玉器世家,在回回里头就拔了尖儿了,像〃切糕容〃那样儿的街头摊商,是混得最不济的。虽说现如今老皇历一笔勾销,论起来,也还是不那么门当户对。容桂芳在娘家起小儿穷惯了,吃过什么?见过什么?进了韩家的门儿,恐怕一样儿也拿不起来,韩太太最瞅不上的是那种八辈子没见过世面的嘁嘁嗦嗦小家子气。再者说,容桂芳也是在不点儿大的时候,韩太大有过一点儿印象,不起眼的黄毛丫头,穿得踢拉趿拉,没正眼瞧过她。谁知道她如今长成什么样儿了?可别随她爸爸,也那么挫。。。。。。
韩太大收住了信马由缰的思绪,拉到非常现实的问题上来:天星既然已经把话挑明了,当妈的无论如何得表个态。她当然不能把心里想的都端出来,那样,儿子准得跟她翻儿,娘儿俩要是撕破了脸儿,好话他也听不进去了。可是,要是让她现在就对天星说〃那敢情好〃,她也做不到。如果允许这个家庭里的任何成员可以先斩后奏,以既成事实强迫她批准,那她这个一家之主的位置就等于是摆设了,这个头儿一开,以后谁都可以信性儿所行了,那还了得?想了又想,她这才缓缓地对儿子说:〃天星,妈没旁的意思,只是问问。你都二十五了,自个儿知道操自个儿的心了,妈高兴;怕的就是我这傻儿子不会搞对象,还得让妈给你托媒人。容二姑娘要是成了,也好;设若不成呢?也不碍事的,家有梧桐树,还愁凤凰来吗?跟容二姑娘你们先谈着,好了,歹了,都别对不起人家。像这大冬天儿,?冷的,领着人家娇娇的大姑娘瞎遛,就不是个事儿!赶明你约她上咱们家来玩玩儿呀,妈还想见见她呢!〃
天星听着听着,不觉坐了起来,他没想到妈妈的这场审问收场却这么和风细雨。和容桂芳交往了半年,他好几次想把这事儿告诉妈,可是话到舌尖儿,却张不开他那厚嘴唇。别看他跟妈说话那么倔,一句话能撅人一个跟头,其实心里很虚,总怕妈知道了这件事儿,万一不同意,他就坐蜡了。就瞒着,一直瞒了半年。其实,他是一直等着妈问,问起来就说,见干见湿反正豁出去了。今天他也没打算和容桂芳耽搁那么长时间,哪知道一聊起来,两人海誓山盟的,把一辈子的事儿都规划到了。别以为倔小子永远拙口笨舌,见人就憷,在容桂芳面前也情意绵绵呢,不觉到了半夜,才依依而别。遛了好几个钟头,其实一直在容桂芳家附近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