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人格--弗洛依德-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压抑,同潜意识一样,也是得自于医疗实践。 弗洛伊德治疗精神性疾病,开始是采用“疏泄法”
,即通过与病人推心置腹的谈话,使患者疏泄自己的已误入歧途的情感。然而,在治疗过程中,这位医生渐渐发现,情感之歧途,亦即精神病症状,常常是压抑的苦果。 因此,精神病疗救的根本性任务,是通过精神分析,揭示种种压抑,并以判断活动取代压抑,这些判断活动最终导致接受或者谴责以前被拒绝的东西,因此,压抑得以消除。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与实践,弗洛伊德才将他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称之为“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可见,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压抑”之说何其重要。《弗洛伊德自传》宣称:“我们可以把压抑看成一个核心问题,把精神分析理论的全部内容与压抑联系起来。”
对“压抑”的解说,已经不能再借用“海上冰山”的比喻了。 为了形象而真切地理解“压抑”
,您只好将人的心理结构或精神世界,暂时地想象为一幢三层楼房。在这个住宅楼里,最高一层住着心理家庭中的“当家人”——意识。 意识是高尚的、负责任的,它掌管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动作协调。 正是在意识的管辖和指挥下,人的精神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弗洛伊德警告人们不可轻视意识,“意识正与生命相同,……我们若不借光于意识,将不免在潜意识心理学的黑暗之中迷失方向了。”
弗洛伊德一直没有放弃
41
63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这样的愿望:即经由精神分析,使人的意识能把握住内在的潜意识心理世界。 也就是能当好这个三层楼的家。住在“意识”楼下的是“前意识”。我们已在“冰山与海面”的比喻中,界说了“前意识”的中介性与不确定性。 严格地说,前意识是属于意识的观念、思想,至少是曾经属于;但因为与目前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便被逐出了意识的领域。不过它并未走远,而是留在意识的近旁。在意识活动过程中,属于前意识的观念有时可以“溜”出来,参与人的现实生活。设想一下,您正在书房里有意识地看书,您的太太突然走进来问您一个电话号码。 这号码曾留在您的意识中,但后来被储藏到“前意识”系统中去了。 也就是说,电话号码是在进行看书这个有意识的活动时,被挤到前意识领域中去的。现在,您太太突然问起,于是,呆在前意识中的号码,经一种毫不费力的记忆行为被召唤出来。 所以,前意识是意识附近的心理,它可以较快地、较容易地闯到意识领域中去。 在完成一定的使命之后,它又很快地回到它自己的房间。与前意识相比,坐在底楼的潜意识就不是那么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了。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潜意识有极大的活动能量,它蠢蠢欲动,烦躁不安,它不仅具有原始性与冲动性,还有着非逻辑性、非时间性、非道德性、非语言性等特征。 它千方百计地想冒出来,每每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层面,而直接地、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然而,在一幢安宁的、正常的三层楼房中,意识和前意识的领域及其关系是稳固的。 意识,作为最高统治者,凭借
42
冰山下的神秘73
并施展它的威力,控制着潜意识,让后者老老实实地呆在底楼,以此保证人的意识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的记忆虽然能唤回前意识,却不太可能把原动的潜意识内容送到意识中来。无论底楼的潜意识如何蛮横或狡猾,都不太可能冲上三楼,不太可能侵入意识的房间。 这是因为:在三楼的入口处,有一位忠于职守的警卫。其实,这位警卫还是很和善的,至少对二楼的前意识们很客气。 警卫知道,前意识是这个大家庭中安静而守礼的成员,他们对意识的访问是有益无害的,因此,警卫一般不禁止前意识的通行。 但是,住在最底层的潜意识先生们,是一群未受教化的、爱骚动的分子。 他们经常吵吵嚷嚷,甚至打打闹闹,要通过警卫把守的楼梯。 而警卫的职责,就是阻止这些潜意识,叫他们不要打扰楼上的意识先生。 那些狡猾的潜意识分子,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为了溜到三楼,他们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前意识的模样;或者,乘着夜深人静警卫因操劳过度而麻痹大意时,闯了过去。这位警卫,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压抑”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压抑”作用的形象化描述。 压抑的心理作用,首先是审查。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将潜意识的内容看作是非道德的、盲目的冲动,只求能达到满足,却全然不顾及这种“满足”会给主体带来灭顶之灾。 因而需要一位“警卫”来对潜意识加以控制,具体地说,说是对想冲上三楼的潜意识进行审查。一般来说,潜意识是无法进入意识层面的;而前意识则可以在符合一定规则,并经过审查制度的考核之后,顺利地
43
83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进入意识层。 所以,潜意识为了进入意识领域,为了满足一己之冲动,常常借着自己与前意识的某种类似或某种有密切联系的观念形式,把自己的强度转移过去,掩盖自己,使自己成为前意识的衍生物。 由此,人格结构中的审查,就有了双重任务:首先是审查潜意识本身;然后是审查潜意识系统在前意识中的衍生物。审查的目的,是为了压抑。 那些被认为是违反伦理,是不能被社会所承认或赞许的心理趋向,将被重新打入或逐回潜意识系统。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对于来自外界的种种刺激,可加以选择,倘若遭遇不适宜的甚至危险的刺激,人格主体通过逃避就能免除。 但对于来自内部的潜意识冲动,经过那位“警卫”的审查选择后,如遇不适宜或危险的,则无法逃避,唯一而根本的措施就是压抑。审查有两道,压抑亦分两种。第一种是“原始压抑”
(primalrepres-sion)。它拒绝代表本能的心理概念进入意识,因为这种原始压抑使潜意识无法通过特定的对象达到或实现满足,并且使这些对象概念只能长久地封存于潜意识系统中。 由于这一种压抑的存在,潜意识得以与前意识区分开来。第二种是“真正的压抑”
(properepres-sion)。受到原始压抑的潜意识概念,通过同前意识中的东西建立起联系,把它作为自己的衍生物或派生物,乔装打扮地渗入到意识中。然而,它们还是会被“三楼入口处的警卫”辨认出来。 而一旦暴露身份,真正的压抑就会毫不客气地将它们驱逐回潜意识系统。 所以弗洛伊德说“真正的压抑实际上是一种后驱逐。”
44
冰山下的神秘93
压抑,是将不适宜的、危险的能量,贯注保留在潜意识中;或者是使其从意识和前意识中被逐回到潜意识中。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作为一种人格疗救,就是要使潜意识的东西为意识所理解和接受,即化潜意识为意识。这种疗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向下,它消释了压抑。 因为太久太深的压抑,本身就是精神病症状;向上,它避免了潜意识的行为化,亦即将潜意识化解为一种并不付诸行动的因而是无害的能为主体所理解的东西。然而,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的治疗过程中,常常发现病人对精神分析的抵抗(resis-tance)。
或者是理智的抵抗,或者是情感的抵抗。 为了追踪精神病症状的根源,弗洛伊德创立了自由联想法,要求患者提供内心浮现的一切内容。然而,从理智上讲,病人怎么愿意向医生袒露一切?因而,在病人身上产生了理智的抵抗:或者说内心空空什么也讲不出,或者说浮想联翩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讲起,或者说事不关己何必啰嗦,或者说纯属隐私理应藏匿……或者干脆说你这“精神分析”如天方夜谭,有多大的可靠性?一句话,拒不开口。对于精神病医生来说,理智的抵抗并不难对付;难对付的是情感的抵抗。 在分析过程中,患者表现出移情。 也就说,他不再接受医生的理智分析,而是与医生产生了感情关系。病人不再回忆往事中的情感与心境,而是复活这些情感与心境。病人把他(她)的医生当作自己双亲的一方,从而显示出恋母情结的两个方面:一是儿子对母亲或女儿对父亲的性愿意;二是儿子对父亲或女儿对母亲的敌意。 移情,使得病人陷入不现实的幻觉中,而最终导致精神分析的失败。
45
04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这两种“抵抗”
的人格心理学意义何在?
精神分析者,以克服病人的抵抗为起点,可以了解人的人格结构及其动力关系,推演出压抑的历程和审查的机制,从而揭示出人格结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实质。 ——这对于人格的疗救与人格的重铸,都是至关重要的。
3爱洛斯理论的基石A欲理解弗洛伊德早期的人格理论,一个最重要的概念不可不细察,这就是潜意识。 所谓“冰山下的神秘”
,说的就是它。爱洛斯人格,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主义的继承者与革新者,二十世纪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EricFrom,190—1980年)
,称精神分析既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又是一种关于人格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研究潜意识的存在,研究潜意识在梦境,症状、性格和一切象征性产物中的各种表现。 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患者各种症状所代表的潜意识意义,以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作为一种人格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的宗旨,也是要研究潜意识,追问人格结构中潜意识的心理学根源及其各种表现形式。 可以这样说,没有对潜意识的发现与研究,也就没有精神分析学说,当然也没了“爱洛斯人格”的发现与阐述。 包括人格理论在内的宏大的精神分析学说,说到底,是以潜意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潜意识、性本能,再加上释梦——这是精神分析宏伟大厦的三大支柱;而
46
冰山下的神秘14
在这三大支柱中,潜意识是最基本的理论。我们在这一章的开头就指出,潜意识理论的提出,来自于弗洛伊德医生临床治疗的直接经验,也来自于弗洛伊德博士对这些经验所作的理论探索。 如果说得细致一些,潜意识论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精神病理学阶段(1890—1897)。
潜意识最早出现在弗洛伊德与布洛尔(JosefBreuer,弗洛伊德最亲密的同事和朋友)合著的《癔症研究》一书中,该书发表于1895年,一般认为,这一年是精神分析学的起点。《癔症研究》总结了作者丰富的临床实践,并由此对潜意识作出一般性概括:潜意识是患者被压抑了的过去经历,并构成潜意识心理过程;患者的症状也是被压抑的欲望冲动或思想的替代物;潜意识可通过“宣泄法”或“自由联想”而召回到患者的意识域。 这一概述,表明此时期的潜意识仅限制在精神病理学这一专门领域。接着是心理学阶段(1897—1914)。
括号里的时间告诉我们,这一阶段实际上横跨了爱洛斯人格理论的前后期,因此,潜意识不仅属于前期的“心理地形图”也与后期的“人格结构图”紧密相关。 潜意识理论在世纪转折期愈趋成熟,它逐渐地从精神病医生的诊疗室走进正常人的心理生活。 不仅仅要研究精神病患者的潜意识心理,更要研究正常人之人格结构中的潜意识。 此外,弗洛伊德还将性本能冲动视为潜意识的根源和内容。 这样一来,潜意识理论便真正地确定了它在“爱洛斯人格”中的基石地位。心理学阶段的潜意识概念,已不单纯是最初定义上的那
47
24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些被遗忘的经验与观念,而主要是幼年时期性心理发展时的性本能冲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生活的根源与基础,潜意识成为每一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力,成为人格建构(包括断裂、徘徊、重构之全过程)的永恒的动机。第三阶段是人类学,社会学乃至哲学阶段(1914年之后)。从二十世纪开始(以《释梦》和《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为标志)。精神分析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主题,甚至也不仅仅属于心理学,而是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学、美学、神话学、民俗学,应用到宗教史、史前史、教育史……潜意识不仅仅限于解释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压抑及症状,而推而广之,去解释人的许多活动领域,解释人类文明、科学创造、艺术审美以及道德、宗教之起源等一系列问题。也正是在这阶段,弗洛伊德的后期人格理论已经形成,而后期理论的核心概念——本我,与潜意识有了千丝万缕以至于彼此难分的联系。潜意识理论在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凝成它自身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体被压抑了的经验;幼年时期的性冲动;生本能与死本能。 可见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它不存在理性经验的成分,并且是支配包括人格生成与建构在内的人类精神动的主要根源之一。无论是从人类系统的发展系列来看,还是从个体心理的发展系列来看,潜意识都源于人们心理中的原始的与非理性的部分,也就是说它具有原始性。 弗洛伊德的《释梦》中表达了这一思想。梦是什么?
梦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做梦,是一种“倒退行为”
,是梦者向自己的早期情景“倒退”
,向自己的早已过去了的童年时代“倒退”。在个人童年的背后,隐
48
冰山下的神秘34
藏着整个人类的童年,隐藏着人类系统发育的幼年时代。 所以说,人之做梦,还是向人类童年的“倒退”。
当然,这不是“开历史倒车”式的“倒退”。这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倒退”有着“精神考古”的作用。 尼采说,在人的梦中“存留着我们不再能径直到达的人性的原始部分。”
弗洛伊德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