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家桢居士文集-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变习气自然冲淡我相
各位,从前我对《金刚经》中‘不著我相’、‘不住我相’的教义,都是看重在防御压制,重心放在‘我’上。譬如说:说话的时候要尽量少用‘我’字,不要太固执我个人的见解,不要偏重于肉体的享受等等,可是压制来压制去,还不是我相依然,苦无办法。忽然看到丁太太活生生的表情、轻松的事实,她并没有在‘我’字上下功夫,也并不故意压制,只是将她的习气转变了一下,而我相自然冲淡,这种现身说法,能不令我五体投地?
我细心研究,为什么丁太太可达到的境界,我却没有达到?现在我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答案,是否确当,还请各位指正。
譬如有一棵根盘极粗大而枝叶不多的大树,这树的根很深,盘绞地下,既广且密,上面的枝叶虽然不多,但是这棵树却靠这些枝叶供给它日光空气以生存滋长。
各位,如果有一只啄木鸟在这大树上啄洞,或者有地鼠在地下咬掉一些根,它们对这棵大树的影响,和一个人拿刀将树上一枝茂盛的枝叶斩掉,使大树减少了很多赖以维持生命的日光空气,是那个影响大啊?
那位朋友对我讲:‘丁太太是个出名的喜欢骂先生的人。’‘常常骂丈夫’是她的习气,已形成一种习惯,起心动念,常会形之于语言仪态;‘出名’是说她本人已不以为怪,任意表露于外,为人觉察。这是说这一种习气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已占了极大的比重,现在一下子去掉,等于将树上一枝十分茂盛的枝叶斩断。而我几年来在‘我’字上用功,‘我’的范围,既广且杂,有如大树的盘根,这样的用功恰如啄木鸟啄木,地鼠咬根。所以,在‘我’字上下功夫,劳而少功,而改变出名的习气,却事易而功倍。
一般人的习气很多,而且自己不难觉察,也容易体会得出在滋长自己的‘我见’‘我相’。照我个人的经验,我列举若干,以供各位参考:自慢、自大、自赞、好胜、好吃、好赌、好色都是习气;好和人争论,欢喜批评人,欢喜受人恭维,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好发脾气也都是习气;有嗜好、有怪僻、吸烟、喝酒、吸毒,更是明显的习气;好管闲事,拨弄是非,更是易造口业及伤阴德的习气。这些习气,都是我们这棵‘我见’‘我相’的大树上茂盛的枝叶,这些习气经常的以日光空气滋养这棵所谓‘我’的大树,而这棵大树正是我们生死轮回一切苦痛的根源。
相信各位现在已经可以明白,为什么丁太太能迅速的减轻烦恼?而我这啄木鸟、地鼠式的想破除我相,虽然已经下了不少功夫,还远不及她?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研究《金刚经》中佛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上面我已经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逐渐在心中占了重要地位,可是好多年来,我总觉得这个观念对人类没有好处。我的疑问是:如果大家都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妄不真,没有永久性的存在和价值,那么人为什么要努力、要奋斗、要争取上进呢?不但生活变成了没有意义,而且人类也不会有进步。
在一九八九年大约念了一年的《金刚经》后,有一天,在念《金刚经》的开始时,忽然心里提出一个问题。《金刚经》在开始时:‘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我忽然自己问自己,佛陀不是已澈底明白了之后,还是和常人一样过著衣持钵、入城乞食的生活?而且每天不辞辛劳,尽心尽力,教导这许多弟子呢?四十九年可不是一个短的时间!佛为什么在大澈大悟之后,仍过著和平常人一样的生活,而且积极不懈的说法度生?
各位,我曾对各位讲,我在过去的四年中因每天诵念及研究《金刚经》,我自己认为有四次的突破。同时我承认这几次的突破,大都是理论上、知见上的深入,至于如何方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和日常生活相契合,则尚待继续努力。那天读《金刚经》,自己提出为什么佛在大澈大悟后仍过著和常人一样的生活的问题,是我第二次的突破。
真如本性的显现
那天,我突然发现,我的问题不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的问题是没有将接下去佛说的两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连起来一同思维或观想。因此,我一直将重心放在‘虚妄’、‘不真实’、空无所有的‘空’上,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我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个性发生了矛盾冲突。
这次的突破,不但明白必须将此四句连在一起,不能断章取义,而且在理论上统一了‘虚妄’和‘真实’的矛盾。
为使各位更容易明白我的思路,我想先讲一讲我对了解‘则见如来’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关键。而后谈一谈这次突破前与突破后思想上的区别。
各位,要真真得到佛法的受用,一定要您自己亲身体悟,所以闻了要思,思了要修,我今天贡献给各位的,只能说是一个引子。
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听人讲,如来即是佛,是佛的一种名号。所以初读《金刚经》的时候,我把‘则见如来’解释成‘就看见佛了’。后来看大德们的注解及懂得一些梵文之后,方才晓得这种解释并不确当。
‘如来’是印度梵文Tathagata的中文译名。Tatha是清净不动的本性。中国古代的译经大德找不出一个中国字可以完全和Tatha的意义相同,很善巧的选用了一个‘如’字,所以这清净不动本性也叫真如。Agata是来去的来。所以,‘如来’的意义是说佛从清净不动的真如本性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功德,将这名词用来代表佛的性德,所以也可以用这个名词来称呼佛。
这样一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则见如来’并不是用肉眼看见佛,而是显现清净不动的真如本性。所以,这个‘则见如来’的‘见’字,读作‘现’,其意义也是显现的现。
什么叫做清净不动呢?《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是清净不动的描写。换句话说,在清净不动的本性中,没有相对比较或对待的观念。
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觉到的一切相对比较的物质和观念,都是虚妄的;但如果我们了悟了这一切都是虚妄,不加执著,我们的清净不动的真如本性,即时显现;这清净不动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恒久长在的,如果用人的言语来表达,它是真实的。所以,这四句要一气呵成。
有了理论上的建立,各位就不难看出我在突破前和突破后的区别。
虚妄、真实都是假名
简单的讲,在突破前我心中是充满著虚妄和真实的矛盾,突破后,是虚妄与真实的统一。
在突破前,虚妄和真实是对立的。是虚妄即非真实,是真实即非虚妄。在突破后,了解‘虚妄’‘真实’都是人定的名词。虚妄即是真实,因为万法(虚妄)都是本性(真实)的显现;真实即是虚妄,因为自性(真实)能生万法(虚妄)。
在突破前,以‘我’为中心,以‘希望’为心的形态。如果我生病,我有不如意事,我不欢喜这些,我的心就希望这些都是虚妄;如果我得意,我满意,我欢喜这些,我的心就产生贪恋,而希望这些都是真实。
在突破后,仍以‘我’为中心。如果我生病,我有不如意事,我不欢喜这些,我明白这些都是我清净不动的本性中显现出来的因因果果,所以都是真实的,我一切承当。在佛法的术语中,就叫忍辱。如果我得意、我满意,我欢喜这些,我明白这一切也都是我清净不动的本性中显现出来的因因果果,它们是不真实的,虚妄的,我不再贪恋。在佛法的术语中,就叫持戒。
我不再烦心这是虚妄呢?还是真实呢?我只依照佛在《金刚经》中所说的‘如所教住’。住什么‘所教’呢?‘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应无所住’在佛法的术语中,就是智慧或般若,‘行于布施’即是修福。
各位,我这第二次的突破,还只能说是在理论上的深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还在尝试中,自知所差尚远,也不及前半篇向各位介绍的转变习气来得切实可行。总之,我和各位一样,虽都已经上了渡生死大海的船,但还在学习如何划船,还在摸索方向。几次的突破,只能说方向正确了一些,划船的技术纯熟了一些,但尚待努力精进,还希望各位多多给我指导启发。
最后,希望各位此次参加夏令营,能法喜充满,身体健康,并将学习的心得,尽量介绍给其他有情,愿大家同证菩提!谢谢各位。
一九九二年七月四日讲于纽约庄严寺夏令营
(二十七)在家人如何修行的商讨
我从前做船生意,对船很有缘分,因此对《金刚经》中佛说的‘如筏喻者’,特别感到有兴趣,今天想先以‘如筏喻者’作为引子。
如筏喻者
‘如筏喻者’是以划船渡大海为譬喻。筏或者船是譬喻佛法,渡大海是譬喻从轮回生死到解脱成佛的过程。轮回生死譬喻此岸,解脱成佛乃称彼岸,此大海茫茫,非有船不得渡。
在座的各位,都和佛法有缘,因此可以说都已经是上了船的人。上了船的人应该说已有希望到彼岸,可是世上也有很多人上了船之后,又改变主意,跳回此岸。有的船老是在此岸港口不离开,有的船虽已划到海中,但不知划向何方,有的船则老是在兜圈子。我很盼望大家不但已上了船,而且知道彼岸的方向,正在朝这个方向一直划去。
世上已上船的人,如果已经剃度出家的,我们称之为出家人;如果并未剃度出家的,我们称之为在家人。因此,我今天这个题目中的在家人,并不是指世上所有未剃度出家的人,而是指已有缘接触佛法、已有缘找到一条船、已有缘上了船、已有缘握桨在手、已有缘在划船、或者已有缘认清方向,正在朝这个方向划船前进的这些在家人,正好比如各位。应该如何修行最是有效?如何修行最不浪费时间?是我想和各位讨论的题目。
我十六岁有缘接触佛法,可以说上了一条小船,六十几年中划划停停,有时候兜圈子,甚至于倒退。近年来,虽然自己觉得好像比较能用得上劲,方向也似乎看准了些,但究竟已离此岸多远,实在不敢讲;会不会又划回此岸,也不敢讲。所可说的,我是一个十足的在家人,从来没有出过家,凡在家人所有的妻子、子女、贪嗔痴疑慢我都有。虽然现在已逐渐减少,譬如说妻子已先走了,嗔也比从前减少,六十余年中多少有一些领会,有一些在酸甜苦辣中提炼出来的经验,深深感觉到修行的不容易,而在家人修行似乎障碍更多。今天之所以选这个题目,也是因为觉得在家人修行实在不易,觉得我这多年中得到的一点经验,应该贡献出来,以供各位同修作参考或是借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不吝指教。
修行这个名词,原有广义狭义之分。今天这个题目是专指在家人的修行,所以是广义的包括了修人天福报的十善道,换句话说,是有相布施及无相布施都包括在内;而布施也包括了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简称之,也可以说是指修一切善法。
在家人要想修行,只有靠自己,要自己订出一套可行的功课,这是我六十年来所体会出来的最重要经验。
出家人过的是寺庙生活,有;做功;课的殿,有庄俨的佛菩萨像时时看著,有一定的时间共同做功课——早课、晚课及参加各种法会,还有师父师长的督促指导及师兄师弟的互相鼓励。我们在家人没有这种福报,而且在家人的环境也远比出家人乱而杂,上事父母、下养子女,不但谋生的负担重,外境的引诱也多,特别是在美国的中国年轻父母,想到将来子女读大学的费用,每每觉得压力很重。因此,在家人要修行,实在不容易,不但错了方向没有人纠正您,也极容易感到疲厌,生退心。所以,在家人修行,顶重要的是要严格管理自己,订出一套可行的功课。我愿意再强调一次,这是我六十年中体会出来的最重要经验。
自己定功课
怎样定您自己的功课呢?当然每个人不会相同。我也订过不少不同的功课,试验过好几种法门,我目前的结论共有四点,想贡献给各位。
第一点,要决心起早,自己订一早课。晚上订的功课,极容易因一天工作的疲劳或者因为有晚间的应酬而松懈或放弃。唯有早上提早至少半小时起床,在早餐以前,订出半小时的功课,这时间最为有用,也不容易受打扰,可以持久。譬如说每天早上念一遍《金刚经》,或者多少遍‘大悲咒’,或者一遍《阿弥陀经》及一千声佛号,或者念多少遍六字大明咒,或者练习四念住,或者修习止观禅定,看您对那种修法最能相应,都可以,但一经订后,三、五年内不要变更。
第二点,要设法一年至少参加一次严肃的佛七、禅七或其他修持,不要短过七天。我一生中感觉到跟张澄基教授有三次连续三个星期的修静最为得力。在参加期间一定要禁语,能守八关斋戒最好。禁语要真真连续七天,并不是上堂禁语,回到宿舍又和人闲谈,这样的中断,对修持毫无用处,毫不得力。所以,最好什么事都不管,在这七天中,将身心完全放在修行上。各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您就抽出七天,将您身心内的一切污染,澈底清除一次,对您一定有好处。
第三点,要细心认识自己。先问一问自己,您活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认识您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是在家人修行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如果您对自己没有了解,不知道自己嗜好、长处及弱点,不了解自己的个性,很可能盲修瞎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