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生指南 >

第81部分

汉生指南-第81部分

小说: 汉生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的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众所周知,灵帝的日子不长 了,他肯定靠不过何进。 
  至于借口,那就多了,黑山贼是个威胁,青徐黄巾再起,也是威胁       
      幽州没能平定的话,何进还有更多选择……何进就以    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青州黄巾被张涵剿灭了,这个理由就不充分了。但是,何进不怕,充分与否不重要,自然可以找到各种理由,争论了没几日,灵帝就病死。 
    硕手握着遗诏也不敢宣布。灵帝要立刘协为帝,朝中是没人支持的,到时候,真的说成是假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好在灵帝死前最信任他了,把儿子都托付给他,  硕就封锁了消息,不发遗诏,先宣何进进宫议事,准备先诛何进,后立刘协。 
  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  硕是西园禁军的最高指挥官,但西园禁军可未必都听他的。从身份上说,  硕是了宦官,别人瞧不起他,他有权无威。而军队的信赖,也不是灵帝一纸诏书,便能确立的,要不然,当初张涵也毋须费那么大事了。  硕光是凭着灵帝的信任统兵,军心并不依附于他。 
  理所当然,何进得到了警告,  硕的谋划失败了。 
  随后,何进却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  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刘辩为帝。刘辩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  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录尚书事。太傅这个官职,论尊贵还在何进之上,在宦官和外戚间摇摆地汝南袁氏再次得到了回报。 
  随后的事情便波澜起伏。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所有古老的世家大族都看不起暴发户,何况,何进是个屠家子弟。以袁阀为首的士大夫们对何进的支持,更多是出于利用,他们根本就看不起何进。何进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因此,  硕一事虽然在何进与十常侍的关系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何进却仍然不想抛弃十常侍。斩杀十常侍。取得士大夫和社会舆论的认可,并独揽大权,是很有诱惑力,何进也为此而动心过。然而,士大夫们地言行,总另何进怀疑。能否驾驭他们。为女求亲被断然拒绝的耻辱,深深的铭刻在何进心中。在这种情况下,要何进抛弃十常侍,是很困难的。 
  何太后也说:“宦官管理禁省,是汉家的制度,不能说变就变。况且先帝尸骨未寒,我怎能同士人一起共事呢?” 
  何进的弟弟何苗时任车骑将军,他与张让关系也很好,也帮着十常侍说话。何进就更犹豫了,他准备把在宦官里挑些人杀了算了。这非决定可把袁绍等人吓坏了。打蛇不死抱怨三生。假如十常侍不死干 净,日后他们必会死无葬之地。 
  从这时候起。袁绍等人就对何进起了异样地心思。接下来,袁绍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主意。召集四方猛将入  阳威胁何太后改变主意。
  这个主意有多可笑,不必多说。 
  曹操说的十分明白,“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 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主簿陈琳也有类似的评价。 
  一个狱吏就可以做的事情,偏偏要召集四方猛将豪杰,可见袁绍的居心叵测!但何进就看不明白。 
  这分明是要诛除十常侍,再以兵威胁何进,必要时,可以连何进一起诛了。袁  身为太傅,自然就掌控了大局。不过,没有凭据,谁也不会把这话对何进说明。说到底,何进就是个屠家子,就是个外戚。
  在对付  硕的事情上,袁绍出了几个好主意,何进很信任他。而 且,召集的猛将也多与何进有关系。王匡是大将军掾,西园军假司马张杨、原并州从事张辽、骑都尉鲍信和都尉毌丘毅,都是何进派出去募兵的,加上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和并州牧董卓,一共有八支军 队。这八支军队中,何进和袁绍都以为自己能够控制大部分,进而也就控制了局势。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 
  为了让何进坚定诛杀宦官的决心,时任司隶嚣尉地袁绍,从中做了很多事,什么收捕宦官家人,弹劾十常侍之类,都没少做。何进就是下不了决心。不过这事从四月份一直折腾到八月份,宦官们却受不了了。想想一下,成天有人说要杀你,刀架在脖子上,一连折腾四个月,谁也是受不了。 
  在八月的一天,何进又一次对着何太后宣称要杀宦官之后,宦官们地神经终于崩溃了,他们诈以太后诏,将何进骗进了宫中,在一片狂热的气氛中,将何进斩杀。 
  到了这个地步,事情超出了所有人地预料,局势整个失控了。 
  宦官们妄图控制朝局的努力失败。何进部曲将领吴匡、张璋正守在宫外,获悉何进被杀,急忙调集军队包围了皇宫,虎贲中郎将袁术也恰好得到了消息(及时的令人费解?),对皇宫的攻击开始了。禁军愿意给宦官们卖命的屈指可数,皇宫很快就被攻破了。袁绍也‘及时’赶 到,他顾不得皇帝和太后,先紧闭北宫门,勒兵搜捕宦官,一阵大杀,一气杀了两千多人。很多没有胡子的人都被误杀了。 
  士大夫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也算杀了个痛快。 
  然而,笑到最后,才是笑的最好。苦心积虑的不光是袁阀,天下将乱是人人皆知地,董卓便拒绝执行灵帝的诏旨,勒兵在河东,观望  阳地局势。此时此刻,看到了袁术焚烧南宫的火焰,董卓引兵急忙赶到,他来的正是时候。 
  薰卓这一到,刘室的江山就到了尽头。 
  PS:总算是把第二卷写完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实在是啰嗦了。如果把前两卷。各删掉十章。什么技术呀、屯田呀,无关大局        :_    更好一些。但是。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自  》      |      
  这一章六千四五百字,与前一章一起,都有许多资料,昨天中午发章节的时候,编辑去吃饭了,所以,今天才发章免费的。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上当受骗了,如果有,就说声抱歉了。 
  不多说了,从下章开始,就进入第三卷了,终于开始战斗了。 
  让诸位久等了,谢谢诸位一直支持我。 
  白竹猪作个大揖,一拱到地。
    正文 第三卷 第一章 三公书
     更新时间:2008…8…18 15:58:12 本章字数:5306
    王文祥朗声读完书信,便退回到张涵身后。 
  张涵环视了一周,下面坐着的六位太守和国相面面相觑,没有一个愿意开口说话的。这书信也太震撼了,分明是要诸州郡起义兵清君侧。
  “咳,”张涵咳嗽一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诸位,三公手书就是这样,不知诸位有何见教?” 
  这封三公书信是东郡太守桥瑁伪造的,张涵并不清楚此事,他仅模糊地记得,三公手书是假的,但他只作不知,装模作样地询问太守和国相的意见。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在心里暗骂。大将军何进召集四方猛将进  阳,麻雀一侦知董卓开始了行动,便飞羽传书到青州来。董卓的凉州军未到  阳,张涵就已经知道了此事。他立刻伪造了诏旨,以大将军召他进京为由,将各郡国的兵大都集中到了自己的麾下。 
  对于张涵的这一举动,自然不是没有人怀疑,然而,张涵有诏令在身——自己写的——他在郡国兵中又素有威望,纵是有人不愿意,也没有办法阻止。此时此刻,张涵也无所顾忌,各种手段施展出来,竟把青州三万一千郡国兵,聚集了两万五千之众于自己手下。加之,伍子方从幽州带回来的四千余众,年初张涵招募地五千州兵。张涵手下竟有三万四千余人了。各郡县的官员手中却只剩下了小猫三两只,多是其自己的亲兵了。 
  张涵口口声声说要发兵  阳,集中了所有兵力,却日日整训,全然不提此事。这些太守、国相又不是傻瓜,早已人人侧目。不过,待到青州的消息传到  阳,何进已经死了。  阳的局势一片混乱,一时也顾不得青州如何。弹劾的奏章有如石沉大海,等到  阳反映过来,得知张涵聚兵数万,却反而不敢动手了。 
  薰卓入  阳时,只有三千兵马。但他虚张声势,夜间潜出,白天再大张旗鼓的进  阳,使人不知他的虚实,从而趁机收编了北军和西园禁军,又杀了执金吾丁原——吕布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地角色,收服了并州军,控制了全  阳的军队,这才得已操持朝政。换言之,董卓把持朝中权柄。全凭他掌握的军队,并没有取得士大夫们的支持。在这种时刻。他如何敢远征青州,只怕兵马未过冀州。  阳的局势已经变了。而且,大汉国就如同一间破屋子,已经摇摇欲坠。若真惹急了张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来,或者公然造反,大家一拍两散,谁也不会好过。 
  不能够动用武力,董卓就来文地。下诏召张涵入  阳。薰卓很大方,辟张涵为司隶校尉。这么粗浅的调虎离山之计。如何能够骗过张涵。张涵便上奏说,青州安置流民众多,他与流民多签有文书,听说他要离开,百万流民深感不安云云。这与董卓用部下不舍为借口,拒绝灵帝的少府任命,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董卓勃然大怒,又啼笑皆非,终究是办法全无。按照惯例,不能直接打倒,那就只好安抚妥协了。于 是,在一阵令人眼花缭乱的诏奏往来之后,张涵居然成了青州牧。 
  不管如何惊诧莫名,张涵既然已是青州牧。如今坐在这里,张涵就是名正言顺的顶头上司。这几人不知道张涵的打算,哪里肯先说话。
  薰卓行事大胆妄为。竟然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废少帝刘辨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又迫杀何太后。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留王刘协幼年丧母,年仅九岁,却已十分聪惠,他又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董卓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便有几分亲近之意。而且,刘协年幼,立他为帝,董卓可以树立自己的权威,也能多把持几年朝政。此刻,薰卓尚没有谋反之意。 
  然而,如此一来,天下震动。薰卓己身不正,治军不严,出身低 下,本就让人瞧不起,又不改其行事手段,就更为时人所构病。其实,薰卓执掌朝中大权,本来就是机缘巧合。他妄行废立之事,人心当然不服。所以,才会有桥  冒充三公,号召州郡起义兵一事。 
  在座地几位也是一样的心思,瞧不起董卓这厮,有心讨伐董卓。然而,张涵为人居心叵测,这青州牧也是董卓任命地,谁知道两人间有没有勾结。六个人坐在下面,眼观鼻、鼻观心,如泥塑木雕般一言不发。
  殊不知张涵今日召他们前来,就是要发作他们,姑且不谈能力如 何,这六位居于要职,又都不是张涵的心腹之人,张涵放心不下已经很久了。只是时机尚未成熟,暂且忍耐。如今已为州牧,又将郡国兵丁整编完毕,张涵便要动手了。 
  “王东莱,你怎么看这件事呢?” 
  东莱太守王罗没成想,会先问自己,楞了下,能做到太守地,不会是傻瓜,他脑袋里急速转动,“大人,此事事关重大,且容在下思量一二。” 
  张涵再三逼问,定要他说出一个准话来,王罗也恼了,嗔目大喝:
  “董贼狂悖无礼,欺君枉上,罪在不赦,我辈饱受汉室恩德,岂能容他!还请大人发兵征讨! 
  王某愿为前驱……” 
  张涵骤闻大声,心中一惊,脸上却不动颜色,静静地听王罗说完,也不说话,沉吟了片刻,堂中静悄悄的,只有张涵手捻胡须的“沙沙”声,及众人沉重的呼吸声。张涵是真有点郁闷了,东莱很重要,太守是一定要换成自己人的,想不到王罗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话讲的掷地有声,代表了天下人的心声。说白了,张涵再想将其拿下,也得另找个名义,以免坏了名声。 
  “来人!” 
  “在!” 
  张涵一声喝令,堂下便有卫士应声而出。 
  “把王东莱请下去!” 
  王罗脾气也上来了,一甩袖子,喝道:“不必了,我自己能走!”
  这一下,堂里连呼吸声都没有了。人人脸色大变,脑海里都盘算着一件事,不知道一会儿是否会有一颗人头送上来…… 
  张涵手捻胡须,微微一笑,很有风度,五人却从只中看出了杀机:
  “呵呵,不知道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眼看这是要人人过关,蒙混不过去的,北海相吴林反映最快: 
  “大人高瞻远瞩,远见卓识,一切全凭大人吩咐。” 
  这话说地漂亮,堂中立刻一片附和之声。张涵冷哼一声,并不满 意:  
  “大汉危难之时,岂能容得下碌碌无为之人……” 
  这是个严厉的威胁,平时可能也就是罢官了事,五人这时却都感受到了凛凛杀气。做了初一,就不怕十五,几人互相看了几眼,还是济南相无耻些儿,率先开        
  “董太尉匡扶汉室……” 
  转眼间,阿谀奉承之声就响成一片。吴林反映快,却没能随上这个大流,他犹豫了一会儿,也没法张开这个嘴,董卓居心叵测,妄行废立之事,实是天下大害,大汉四百年江山,大汉四百年江山……张涵已经在看他了,森冷的目光透彻心脾,吴林嘴巴翕张了两下,从喉咙里挤出来几个字: 
  “董太尉,董太尉……” 
  吴林脸色涨的通红,大声喘息着,说不下去了,他害怕的双腿都在发抖,可还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憋了半晌,他怒吼一声: 
  “董贼祸乱朝纲,欺君枉上……” 
  怒吼是吴林自己的想象,他的声音颤抖的如风中的火苗,半点气势也没有,令他自己都感到羞愧。不过,这就够惊人的了。吴林为人圆滑,颇爱趋炎附势,谈不上怯懦,却也比较软弱,少与人有争执,想不到…… 
  吴林不知道自己会说出如此话来,恨不能打自己几耳光,要不,能昏过去也好,然而,他抖作一团,连身前矮案都被他带动,发出轻轻的哒哒声,却清醒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