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1辽史 >

第46部分

21辽史-第46部分

小说: 21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辖夓斯国王府。

室韦国王府。

黑车子室韦国王府。

铁骊国王府。

  国王府。

沙陀国王府。

貊国王府。

突厥国王府。

西突厥国王府。

斡朗改国王府。

迪烈德国王府。亦曰敌烈,亦曰迭烈德。

于厥国王府。

越离睹国王府。亦曰斡离都。

阿里国王府。

袄里国王府。

朱灰国王府。

乌孙国王府。

于阗国王府。

狮子国王府。

大食国王府。

西蕃国王府。

大蕃国王府。

小蕃国王府。

吐蕃国王府。

阿撒里国王府。

波剌国王府。

惕德国王府。

仙门国王府。

铁不得国王府。

鼻国德国王府。

辖剌国只国王府。

赁烈国王府。

获里国王府。

怕里国王府。

噪温国王府。

阿钵颇得国王府。

阿钵押国王府。

没里国王府。

要里国王府。

徒睹古国王府。亦曰徒鲁古。

素撒国王府。

夷都衮国王府。

婆都鲁国王府。

霸斯黑国王府。

达离谏国王府。

达卢古国王府。

三河国王府。

核列哿国王府。

述律子国王府。

殊保国王府。

蒲昵国王府。

乌里国王府。

  已上诸国。

蒲卢毛朵部大王府。

回跋部大王府。

埢母部大王府。

黄龙府女直部大王府。道宗大康八年,赐官及印。

吾秃婉部大王府。

乌隈于厥部大王府。

婆离八部大王府。

于厥里部族大王府。太宗会同三年,赐旗鼓。

  已上大部。

生女直部。

直不姑部。

狐山部。

拨思母部。

茶扎剌部。

粘八葛部。

耶睹刮部。

耶迷只部。

挞术不姑部。

渤海部。

西北渤海部。

达里得部。亦曰达离底。

乌古部。

隈乌古部。

三河乌古部。

乌隈乌骨里部。

敌烈部。

迪离毕部。

涅剌部。

乌部。已上三部,隶夫人婆底里东北路管押司。

德部。

谛居部。亦曰谛举部。

涅剌奥隗部。

八石烈敌烈部。

迭剌葛部。

兀惹部。亦曰乌惹部。

项部。

隗衍项部。

山南项部。

北大浓兀部。

南大浓兀部。

九石烈部。

娘改部。

鼻骨德部。

退欲德部。

涅古部。

遥思拈部。

划离部。圣宗统和元年,划离部请今後详稳於当部人内选授,不许。

四部族部。

四蕃部。

三国部。

素昆那山东部。

胡母思山部。

卢不姑部。

照姑部。

白可久部。

俞鲁古部。

七火室韦部。

黄皮室韦部。

瑶稳部。

嘲稳部。

二女古部。

蔑思乃部。

麻达里别古部。

梅里急部。

斡鲁部。

榆里底乃部。

率类部。

五部蕃部。

蒲奴里部。

闸古胡里扒部。

  已上诸部。

※校勘记

  一:大黄室韦部小黄室韦部按营卫志下:「突吕不室韦部,本名大、小二黄皮韦户。太祖为挞马沙里,以计降之,乃置为二部。」即突吕不室韦、涅剌拿古二部。检该二部已见上文,此是重出。

  二:伯斯鼻骨部达马鼻骨部按营卫志下作伯斯鼻骨德部、达马鼻骨德部。

  三:已上四十九节度按自品部至五国部共五十部。突吕不室韦部、涅剌拿古部与大、小二黄室韦部为前後异名,实四十八部。检营卫志下:「奥里部,统和十二年以与梅只、堕瑰三部民籍数寡,合为一部。」以上所列有堕瑰无梅只。按在合并之後应除堕瑰,为四十七部;未合之前,则应加梅只为四十九部。

  四:黄皮室军详稳司黄皮室属国名按下文「诸部」名内有黄皮室韦部。

  五:炮手军手,原作「首」。按纪统和四年六月有炮手,寿隆元年九月有炮人、弩人,下文有「弩手军」。据改。

  六:熊军按纪统和八年七月,「改南京熊军为神军」。此仍用旧名。

  七:肴里奚军肴里,原作「滑里」,据纪开泰八年七月及高丽外记改。

  八:契丹奚军都指挥使司「奚」字疑衍。

  九:涞州南兵马指挥使司涞州,地理志二作屽州。

  一○:开泰七年特置戍长一员巡察按纪,置戍长巡察事,始于太平八年二月。

  一一:夏州管内蕃落使按纪统和四年二月作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一二:沙州回鹘炖煌郡王府府字原缺,据前後文补。

  一三:新罗国王府按新罗为高丽重出。

  一四:貊国突厥国及西突厥国按此三国已亡,或是遗人用旧名贡献者,因存于史册。下文乌孙国同此。

  一五:仙门国按纪重熙十六年十月,「铁骊仙门来朝,以始入贡,加右监门卫大将军」。仙门似是铁骊酋长名。铁骊已见,此重出。

  一六:铁不得国铁不得即吐蕃,此与上文西蕃、大蕃等并是当时吐蕃不同部分朝贡於辽者,故以不同名称存於史册。

  一七:鼻国德国按兵卫志下作鼻骨德。此与诸部之鼻骨德重出。

  一八:辖剌国只国按纪会同三年六月作辖剌骨只。

  一九:乌隈乌骨里部及敌烈部乌隈乌骨里部即上文乌隈于厥部;敌烈部即上文迪烈德,亦曰敌烈或迭烈德,纪开泰四年正月作迪烈得。均一部重出。

  二○:婆底里按纪统和七年七月作婆里德。

  二一:德部按部族表,「会同六年六月,奚锄勃德部进白麝」。疑德即锄勃德,亦即伯德部。

  二二:遥思拈部按纪开泰八年三月作遥恩拈部。

  二三:统和元年划离部请今後详稳於当部人内选授按纪及部族表并作统和二年三月。

  二四:三国部「三」,疑当作五,即五国部。下文五部蕃部,亦指此五国部。卷九六萧乐音奴传:「监障海东青鹘,获白花者十三,拜五蕃部节度使。」海东青鹘产于五国,五蕃部即五国部。

  二五:白可久部按上文又有退欲德部。纪天显十年四月,「吐谷浑酋长退欲德率众内附」;会同九年四月,「吐谷浑白可久来附」。退欲德、白可久均为吐谷浑酋长名。与前吐谷浑、吐浑重出。或是当时吐谷浑之不同部分。

  二六:麻达里别古部按纪寿隆二年二月及部族表并作达麻里别古部。

 





第四十七卷  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南面

  契丹国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王封,玄宗置经略使,始有唐官爵矣。其後习闻河北藩镇受唐官名,於是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施于部族。太祖因之。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枢密使。明年,世宗以高勋为南院枢密。则枢密之设,盖自太宗入汴始矣。天禄四年,建政事省。於是南面官僚可得而书。

  其始,汉人枢密院兼尚书省,吏、兵刑有承旨,户、工有主事,中书省兼礼部,别有户部使司。以营州之地加幽、冀之半,用是适足矣。

  中叶弭文,耶律杨六为太傅,知有三师矣。忽古质为太尉,知有三公矣。於斡古得为常侍,刘泾为礼部尚书,知有门下、尚书省矣。库部、虞部、仓部员外出使,则知备郎官列宿之员。室监修,则知国史有院。程翥舍人,则知起居有注。邢抱朴承旨,王言敷学士,则知有翰林内制。张干政事舍人,则知有中书外制。大理、司农有卿,国子、少府有监,九卿、列监见矣。金吾、千牛有大将,十六列卫见矣。太子上有师保,下有府率,东宫备官也。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咸在方州,如唐制也。

  凡唐官可考见者,列具于篇;无徵者不书。

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诚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

三师府。本名三公,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故称三师。

  太师。穆宗应历三年见太师唐骨德。

  太傅。太宗会同元年命冯道守太傅。

  太保。会同元年刘守太保。

  少师。耶律资忠传见少师萧把哥。

  少傅。

  少保。

    掌印。耶律乙辛,重熙中掌太保印。

三公府。先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後汉更名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唐太尉、司徒、司空,又名三司。

  太尉。太宗天显十一年见太尉赵思温。

  司徒。世宗天禄元年见司徒划设。

  司空。圣宗统和三十年见司空邢抱质。

汉人枢密院。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密院,後改用士人。晋天福中废,开运元年复置。太祖初有汉儿司,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太宗入汴,因晋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初兼尚书省。

  枢密使。太宗大同元年见枢密使李崧。

  知枢密使事。

  知枢密院事。

  枢密副使。杨遵,咸雍中为枢密副使。

  同知枢密院事。圣宗太平六年见同知枢密院事耶律迷离已。

  知枢密院副使事。杨皙,兴宗重熙十二年知枢密院副使事。

  枢密直学士。圣宗统和二年见枢密直学士郭嘏。

    枢密都承旨。圣宗开泰九年见枢密都承旨韩绍芳。

    枢密副承旨。杨遵,重熙中为枢密副承旨。

    吏房承旨。

    兵刑房承旨。

    户房主事。

    厅房即工部主事。

中书省。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世宗天禄四年建政事省,兴宗重熙十三年改中书省。

  中书令。韩延徽,太祖时为政事令;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会同五年又见政事令赵延寿。

  大丞相。太宗大同元年见大丞相赵延寿。

  左丞相。圣宗太平四年见左丞相张俭。

  右丞相。圣宗开泰元年见右丞相马保忠。

  知中书省事。萧孝友,兴宗重熙十年知中书省事。

  中书侍郎。韩资让,寿隆初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加王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太宗大同元年见平章事张砺。

  叁知政事。圣宗统和十二年见叁知政事邢抱朴。

    堂後官。太平二年见堂後官张克恭。

    主事。

    守当官。并见耶律俨建官制度。

    令史。耶律俨,道宗咸雍三年为中书省令史。

中书舍人院。

  中书舍人。室,景宗保宁间为政事舍人;道宗咸雍三年见中书舍人马铉。

右谏院。

  右谏议大夫。圣宗统和七年见谏议大夫马得臣。

  右补阙。

  右拾遗。刘景,穆宗应历初为右拾遗。

门下省。

  侍中。赵思忠,太宗会同中为侍中。

  常侍。兴宗重熙十四年见常侍斡古得。

  散骑常侍。马人望,天祚乾统中为左散骑常侍。

  给事中。圣宗统和二年见给事中郭嘏。

  门下侍郎。杨皙,清宁初为门下侍郎。

起居舍人院。

  起居舍人。圣宗开泰五年见起居舍人程翥。

  知起居注。耶律敌烈,重熙末知起居注。

  起居郎。杜防,开泰中为起居郎。

左谏院。

  左谏议大夫。

  左补阙。

  左拾遗。统和三年见左拾遗刘景。

通事舍人院。

  通事舍人。统和七年见通事舍人李琬。

符宝司。

  符宝郎。耶律,重熙初为符宝郎。

东上阖门司。太宗会同元年置。

  东上阖门使。韩延徽传见东上阖门使郑延丰。

  东上阖门副使。

西上阖门司。

  西上阖门使。统和二十一年见西上阖门使丁振。

  西上阖门副使。

东头承奉班。

  东头承奉官。韩德让,景宗时为东头承奉官。

西头承奉班。

  西头承奉官。

通进司。

  左通进。

  右通进。耶律瑶质,景宗时为右通进。

登闻鼓院。

  登闻鼓使。

匦院。

  知匦院使。太平三年见知匦院事杜防。

诰院。

  诰院给事。耶律铎斡,重熙末为诰院给事。

尚书省。太祖尝置左右尚书。

  尚书令。萧思温,景宗保宁初为尚书令。

  左仆射。太祖初康默记为左尚书,三年见左仆射韩知古。

  右仆射。太宗会同元年见右仆射烈束。

  左丞。武白为尚书左丞。

  右丞。

  左司郎中。

  右司郎中。

  左司员外郎。

  右司员外郎。

六部职名总目:

某部。

  某部尚书。圣宗开泰元年见吏部尚书刘绩。

  某部侍郎。王观,兴宗重熙中为兵部侍郎;李,穆宗朝累迁工部侍郎。

  某部郎中。刘辉,道宗大安末为礼部郎中。

  某部员外郎。开泰五年见礼部员外郎王景运。

    某部郎中。圣宗统和九年见虞部郎中崔。诸曹郎官未详。

御史台。太宗会同元年置。

  御史大夫。会同九年见御史大夫耶律解里。

  御史中丞。

  侍御。重熙七年见南面侍御壮骨里。

殿中司。

  殿中。圣宗开泰元年见殿中高可。

  殿中丞。

尚舍局。见辽朝杂礼。

  奉御。

尚乘局奉御。

尚辇局奉御。

尚食局奉御。

尚衣局奉御。

翰林院。掌天子文翰之事。

  翰林都林牙。兴宗重熙十三年见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

  南面林牙。耶律磨鲁古,圣宗统和初为南面林牙。

  翰林学士承旨。赵延寿传见翰林学士承旨张砺。

  翰林学士。太宗大同元年见和凝为翰林学士。

  翰林祭酒。韩德崇,景宗保宁初为翰林祭酒。

  知制诰。室,太宗入汴,诏知制诰。

翰林画院。

    翰林画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