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公卿 >

第16部分

一品公卿-第16部分

小说: 一品公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察院是个可上可下的地方,杂七杂八各种御史高的有正二品,低的也有从八品,象林三洪这种监察御史就是正七品,和县太爷是一个级别,在大明的官吏体系中算是很低的。
    总是来说,这种御史就是没有实权的虚衔,既没有军政大权,也摸不到钱粮的油水。虽然有考核官员的职能,但是林三洪这种低级御史却做不了主,最大的作用的成为天子的耳目,打打小报告什么的。
    “我听煦儿说过,已认林母为义母,”徐皇后完全就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笑模笑样的说道:“救命之恩如同再造,这么做也合情合理,只是我还没有见过亲家,等什么时候有了机会,可以让你母来宫中走走转转,我也这么多年没有在民间走动过了,正想找人说说知心的话儿呢。”
    徐皇后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虽贵为母仪天下的一国之后,和人说话也总是和颜悦色,直接以你我相称,从来也拿皇后的架子说什么“哀家”“本宫”之类的自称。
    林三洪行礼应承了。
    朱棣又说了三两句勉励的话,挥挥手说道:“你们下去吧,朕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林三洪告了退,一直站在朱棣身后的朱高煦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站出来,想要送送林三洪。
    朱棣忽然说道:“煦儿你也退下吧,出去之后帮我探望一下齐王、周王等宗室藩王,都是太祖子孙,他们受罪不少哇。”
    朱林二人出了春和殿,徐皇后给朱棣斟了一盏子茶水递到他手中:“煦儿整天到我宫里跑,为的就是给这个林三洪谋个好职位,我也答应了煦儿,说万岁必有重赏。如今万岁只赏了个七品御史,似有功高赏薄的嫌疑啊,煦儿嘴上虽不说什么,心眼里儿里肯定在埋怨了……”
    按照朝廷体制,以林三洪的功劳赏个七品官也不算小了。但是永乐朝初创,为了达到政治上的目的,朱棣大肆封赏的事情极多,尤其是那些燕军老兵,很多都是一步登天,封侯的都有好几个。这里头自然是有政治方面的考虑,按照这种思路的话,又有汉王朱高煦的力挺,朱棣实在应该拿出一个更高一点的官职来,七品的闲职确实有点寒酸了。
    朱棣笑了笑,抚着爱妻的肩头说道:“煦儿到你哪里说好话,无非是想给这个林三洪谋个好位子,要说这个林三洪,确实是个人才……”
    能够在燕军还没有占据明显优势的时候,就看出今日的局面,并且敢于冒险送朱高煦过江,其中蕴含的胆识和魄力朱棣心中有数:“煦儿的心里向着这个林三洪,你我都看得出来。煦儿勇则勇矣,作事情却太心急了,总是急于求成。殊不知用人之道的奥妙,朕知道林三洪是个人才,之所以只赏一个七品御史,就是给煦儿留了余地,以后他可以早用封赏收这个林三洪的心。假以时日,这个林三洪说不准的就是煦儿的臂膀之人。”
    徐皇后和朱棣的福气感情极睦,自然听明白了朱棣的意思,这是留着更多赏赐的机会给朱高煦,好让林三洪成为他的得力部下。不过徐皇后也听出了朱棣的弦外之音——朱高煦有结党的苗头。
    自古以来,所有的皇帝都对结党这种事情十分敏感,朱棣自然也不例外。从朱高煦一天三趟给皇后吹风的时候,朱棣就已经看出了朱高煦的心意——这是要培植自己的亲信了。
    徐皇后似乎呆了一下,旋即缓缓说道:“这几年来,炽儿帮万岁打理北平军政要务,屡屡挡住了敌之进攻……煦儿被前朝囚禁了几年,没有自己的人手和实力,虽然渡江那一战打的漂亮,可终究是你在拿总做主……哎,炽儿和煦儿都是我肠子里爬出的肉,千万莫闹了什么生分……”
    这几年来,燕王世子朱高炽经营北平,已是根深蒂固,手下颇有许多雄厚实力,而汉王朱高煦却被建文皇帝囚禁在江南,错失了培植自己实力的最好时机……
    朱棣揉了揉太阳穴,有点疲惫的说道:“我也知道这些,所以并没有怎么阻拦煦儿。当初煦儿献出奇兵突出的掏心战术,力主冒险南进的时候,你真以为那是煦儿明白天下大势才做出的决定?他被囚禁数年,消息不通,连各地的形势都不清楚,怎么会做出这种决定并且一力主张?当时我就知道是有高人指点过咱们的煦儿。现在看来,这个高人应该就是林三洪了……”
    “林三洪?不会吧?他不过是一介草民,书也没有读过多少,怎么会对天下大势知晓的这般清楚?”徐皇后有点不敢相信的说道:“煦儿虽别囚禁数年,可终究是皇家血脉……”
    朱棣哈哈大笑,象年轻时候一样拍着妻子的后背:“皇家的血统就一定比百姓高贵?就一定更明白事理?几十年前,你我的父辈还不一样是市井小民?还不是一样为了衣食苦苦挣命?”
    徐皇后的父亲徐达出身农家,本就是握锄把子种地的,还有朱棣的父亲朱元璋,连种地的也不如,为了不饿死做过和尚,甚至连叫花子也做过,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后来为了反抗蒙元暴政,这才揭竿而起创造出如今的大明朝。
    朱元璋和徐达这样的人物,就算不是天纵奇才,起码也是人中翘楚了,可二人都是贫寒出身。
    朱棣的意思很明显,皇家就一定比百姓高级就一定比百姓更有能力,纯粹就是胡扯,连他这个皇帝自己都不相信。
    若不是因为左右还有伺候的宫人,朱棣肯定会说:“以前我是燕王,难道就一定不如建文那个黄口小儿?”
    “自古英雄出贫寒,从来纨绔少伟男。”朱棣笑道:“朕忽然想起太祖皇帝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来——大才大贤从来就是出自民间。帝王只要善于用人,就足够了。”
    “煦儿和这个林三洪也算的患难之交……不说这个了。”徐皇后展颜一笑:“现在我才看出来,万岁还是偏爱煦儿多一些。”
    朱棣打个噤声的手势说道:“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朱棣最为看重的两个儿子当中,朱高煦英武果断,这一点很象朱棣。朱高炽沉稳是足够沉稳了,却比煦儿少了许多开拓的魄力。所以朱棣更加看好象自己的朱高煦!
    皇帝看好哪个儿子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可不能随便说起,徐皇后也明白其中的利害,笑道:“臣妾明白,以后再不会提起。”
    作者的话:想冲榜试试,就看大家给不给力了。召唤推荐票。
    白鱼化龙 第三十三章 预防针
     更新时间:2010…9…25 14:29:53 本章字数:2643
    早就等候在一旁的金县尊看到二人出来,急急忙忙的唤来马车,准备接林三洪回家。
    朱高煦笑着告别:“御史大人,恭喜高升啊。”
    如今这种大环境下,永乐皇帝正在大肆封赏,又有汉王的力挺,旁边的金县尊早就料到林三洪会被提拔,只是没有想到眨眼之间,白身的林三洪就已经是御史大人了。
    这个监察御史虽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职权,在很多高官眼中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虾米,对于金县尊这种微末的地方官吏,却是实打实的顶头上司。
    说起来都是七品,可金县尊是县官,林三洪这样的御史就专门负责监督官员的官员。更重要的是林三洪是汉王身边的红人,自己是旧朝的官吏,说不准什么时候脑袋上的乌纱就没有了,自然是要着力巴结的,谀笑着说道:“林大人请上车,下官早就被车马给您准备妥当了,回去之后再给大人接风……”
    林三洪想了想说道:“金大人客气了,我还有几句话要和汉王说道说道……”
    金县尊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油条,虽然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却对官场上的规则烂熟于胸,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应该回避。
    “林大人慢慢讲,咱们不着急,下官回避一下!”
    看到金大老爷走出去三几十步,朱高煦意识到林三洪是有什么要紧的话,问道:“贤弟有什么话尽管说吧,左右已无乱耳之人。”
    林三洪这才说道:“不是我多心,有些事情还是要和汉王千岁说说清楚的好……”
    朱高煦哈哈一笑:“什么千岁不千岁的,贤弟忒也客套了,咱们兄弟在柴房的时候,还在一个被窝里睡过觉呢,以后除非必要,咱们还是兄弟相称吧。”
    林三洪并没有着急开口,而是稍微想了想,这才说道:“刚才我曾听到陛下所言,是要汉王您去探望周、齐等王爷的。”
    “嗯,怎么了?”朱高煦虽然年轻,可毕竟不是寻常的百姓子弟,对于某些事情有天生的敏感,意识到林三洪的话中别有含义:“贤弟为何说起这个?”
    “周、齐等藩王和陛下……我是说陛下对诸位藩王如何?”
    朱高煦笑道:“还能如何?同是太祖子孙,父皇登基之前,都是大明藩王,自然是兄弟情谊颇厚。前朝削藩,罪于周王、齐王等,将之下狱问罪。当日我率大军进城之后,父皇立刻就派我去保护狱中的诸位藩王,然后亲自召见……”
    从名义上来说,周王、齐王等藩王和燕王朱棣是平等的,只不过他们没有久经战阵的北地精兵,也没有燕王那样的魄力和胆识,就被建文皇帝当软柿子给捏了,不仅削藩王还锁拿问罪。从人心向背来讲,这些藩王和燕王朱棣是一样的心思,肯定都不希望削藩,属于天然的盟友。
    林三洪沉思半晌,小心的说道:“非是我妄揣圣意,只是其中牵涉太大,还请汉王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形。”
    这事情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燕王进城救了大狱中的周王、齐王等藩王,这些藩王自然是感激涕零,说的都是“奸恶屠戮你我弟兄,幸赖王兄相救”之类的话语。而燕王的回答也很自然很得体——此非我之力,乃皇父皇母在天护佑。
    听罢了这些之后,林三洪终于很确定的说道:“汉王您要小心了,我估摸着万岁是要削藩了,即便不是现在,也会很快下手,削藩之举势在必行。汉王千万不可和那些藩王走的太近……”
    朱高煦听了,眼珠子都能掉到脚面上,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态:“什么?贤弟你说什么?削藩?这……这怎么可能?”
    建文帝为什么丢了江山?燕王为什么起兵靖难?都是因为削藩这两个字。
    要不是因为削藩,现在的大明永乐皇帝还在北平当他的燕王呢。大明朝之所以有这么多藩王,都是因为太祖洪武皇帝吸取了元朝无藩可援的教训,这才分封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藩王,为的就是国家一旦有事,四方血脉相通的朱家子孙可以蜂拥而去群起攻之。这种情况下,谁要造反就是和整个天下的实力派为敌。
    建文皇帝削藩,违反了太祖皇帝的祖制,触犯了藩王的利益,这才落得个凄惨下场。
    完全是因为削藩才坐上皇帝宝座的朱棣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就是因为林三洪当初提供的战略,朱高煦才有机会成就今天的汉王,所以他对林三洪的大局眼光很是钦佩,也很佩服他天马行空一般想常人之不敢想的洞察力。可是这个时候林三洪说起削藩,绝对不是天马行空,而是纯粹的胡说八道了。
    林三洪摇头道:“此地再无旁人,我才敢这么说的。一切都是为了汉王的将来考虑,我才斗胆这么说的。削藩一事,无论是前革朝还是现如今,都是正确无误之举……”
    林三洪这么说,就等于是承认了建文皇帝的正确,同时也等于是在打朱棣的脸——你朱棣就是大反贼而已。
    要是别人这么说,朱高煦早就暴跳如雷的要打要杀了,可林三洪这么说,还是有认真听一下的必要。在朱高煦的心目中,林三洪无疑是自己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心腹。
    “如今比不得洪武年间,外敌已没有挑战大明的实力,强势藩王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而是需要一个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朝廷,地方上必须绝对服从朝廷,这是根本。”林三洪说道:“万岁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或迟或早都会削藩,只不过手法上肯定要和前革朝有所不同。”
    建文帝削藩其实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他使用的手法,并且过高估计了个藩王对中央的忠诚度。以朱棣的经验和谋略肯定不会象建文那样直接削藩,更不会那么心急。或是许以厚俸显爵优待一部分藩王,以达到分化的目的;或是干脆就学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方略。总之建文没有完成的削藩大事朱棣是肯定要做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手法和手段而已。
    “汉王您是亲眼见过万岁召见周、齐等王的,仔细想想万岁当时说的是什么?”
    朱高煦仔细回想当时的情形,父亲朱棣确实没有说任何“削藩不对”“违反太祖之制”这样的话语,仅仅是把拯救诸藩王说成是兄弟情谊。这里头的含义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只不过需要有心人才能听的出来。
    林三洪肃然道:“汉王提拔我的心思我看得出来,所以才斗胆挑明。所以我建议汉王您不要和那些藩王走的太近,其中的轻重您自然明白,听与不听全在您的意思,我也就不多说了。”
    朱高煦不是傻子,经过林三洪的提醒,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这些天总是往**跑,也听母亲说起过父皇在为藩王的事情烦心。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是象林三洪说的那样,若是燕王不准备削藩,直接把周王、齐王等被剥夺的权势还回去就是了,一道旨意的事情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更不需要前思后想弄的这么麻烦……
    “现在想起来,贤弟说的还真有那么点意思。”朱高煦拍拍林三洪的肩膀,爽朗的一笑:“贤弟你先回去吧,这事情我有分寸。”
    白鱼化龙 第三十四章 官老爷巴结我
     更新时间:2010…9…25 14:29:54 本章字数:2252
    金县尊的马车宽敞的很,两个人一点也不感觉挤。
    耳听轮声碌碌,一介草民林三洪现在已是七品官员,虽然也是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在老百姓眼里也是正经八百的大老爷了。
    “林大人得万岁钦点,前程似锦,下官在这里先贺了。”金县尊不住的陪着笑,好听的喜庆话儿说了一套又一套。
    “金县尊客套了,你我同为七品,我可不敢当大人二字。”林三洪笑道:“金县尊还是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