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布莱德雷 >

第11部分

布莱德雷-第11部分

小说: 布莱德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言,但作为一位百万富翁,他也不愿调到要塞去应付前任留下的一笔沉重债务。
实在无奈时,巴顿只好自己掏腰包。实际上,马歇尔调动巴顿,这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步骤,他打算将巴顿调到较合适的位置上以便重用。当时,巴顿不理解马歇尔的
用意,为调动的事伤心不已,泪流满面。按常规,马歇尔是不会再重用50岁以上的
人,而巴顿当时已经55岁了。马歇尔对巴顿确实另眼相看,他赏识巴顿在法国指挥
坦克部队的才干及战后对坦克事务的熟悉。马歇尔意识到,一旦战争爆发,美国需
要巴顿那样的“坦克手”去组建美国自己的坦克部队。
    马歇尔对手下的杰罗中校说:
    “巴顿是军中无比优秀的坦克手,我调他到靠近华盛顿的迈尔堡,以备召之即
来。”
    后来,巴顿才知道这次调动是他后半生辉煌的转折点。
    从1935年下半年到1939年末,布莱德雷的同班同学艾森豪威尔一直在菲律宾服
役。1939年,已经48岁的艾森豪威尔很不得志,他和麦克阿瑟的关系变得疏远和冷
淡了。麦克阿瑟接受了菲律宾元帅头衔(据说是麦克阿瑟自己要求授予的),艾森
豪威尔顿觉失望。1939年圣诞节时,艾森豪威尔终于离开了麦克阿瑟,摆脱了菲律
宾总统奎松的挽留,回到了旧金山。艾森豪威尔对自己的前程井不乐观,他虽不打
算退出军队,但只盼望升到上校后就退休。
    作为马歇尔秘书处的助理秘书,布莱德雷显示出惊人的才干和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马歇尔常委派他解决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有一次,马歇尔交给布莱德雷
一大堆文件,简单地说:
    “拿去办理。”
    回到办公室,布莱德雷浏览了每份文件的提要。他了解到,所有的文件都在谈
一个重要的问题——战略物资橡胶严重匮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把东南亚的橡
胶种子运到巴西种植,但运输船只在巴拿马运河被卡住了。马歇尔有一句批示:
“用B-17轰炸机把种子运到巴西。”
    早在马歇尔还在范库弗兵营担任第5旅旅长时,他就对美国航空兵力量的薄弱而
焦急万分。有一天,有人带他去参观某兵营的机场,而那里只停放着4架飞机。美国
号称世界列强之一,但其航空兵发展的滞后却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还没有独立的空
军。被称为美国“空军之父”的比利·米切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斗英雄。
他手下有一批如里肯巴克一样的王牌飞行员。米切尔在1925年就企图建立一支独立
的美国空军并组建一支强大的轰炸机部队,但他却因此而受到军法审判。事隔十余
年,纳粹德国的飞机在西班牙内战中已初显威力。意大利、日本均有独立的空军,
英国、法国也组建了独立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部队。唯独美国的航空队仍隶属于陆军,
正式名称是陆军航空队,受陆军及地面指挥官指挥。(这种情况,直到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才改变。)
    罗斯福总统因是海军出身,因而总是站在海军的立场上说话,马歇尔对此尤为
不满,这是后话。作为一位旅长,马歇尔比其他陆军军官更早地认识到空军在未来
战争中的作用。早年他在菲律宾时,曾结识了一位名叫H·H·阿诺德的青年军官。
阿诺德学会了飞行,大力鼓吹空军的作用。马歇尔与他的观点不谋而合。1939年,
阿诺德升为陆军航空兵司令,仍受陆军节制。但提拔阿诺德,是马歇尔的又一明智
之举。
    正当布莱德雷急需解决马歇尔的问题时,他意识到去找一找新任负责空运的副
参谋长阿诺德少将会有些进展。阿诺德在利文沃思堡时与布莱德雷是同学。
    阿诺德的办公室门口挤满了急于办事,等待接见的人。布莱德雷见状,干脆从
后门走了进去。此刻,阿诺德正和泛美航空公司的创始人和执行主席胡安·T·特里
普会晤。特里普是在南美进行商业性运输飞行的先驱,他知道巴西机场能起降B-1
7轰炸机。布莱德雷礼貌地打断二人的谈话,请求他们的帮助。结果非常顺利,阿诺
德下令调用B-17飞机运种子。
    布莱德雷向马歇尔汇报了一切,马歇尔高兴地点点头。布莱德雷从接到文件到
解决问题,仅用了20分钟!
    布莱德雷越来越得到马歇尔的信任、有许多事情,马歇尔让布莱德雷承担责任,
独立做出决定。当然,有一些复杂的小事有时是相当难办的。
    有一天下班前,马歇尔交给布莱德雷一份有关一位少校的履历表。这位少校曾
得到马歇尔的赏识。马歇尔这次想提携他:
    “要是不违反陆军的规定,我想让这个人上国防大学。但要研究一下他的履历,
这件事由你来作决定。”
    晚上,布莱德雷仔细研究了少校的履历,确认他根本不适合去国防大学。但是,
面对马歇尔“内定”并签过字的人,自己不好反驳。布莱德雷为此小事而苦恼不堪,
夜里还做了恶梦。他要么违背良心让那位少校去国防大学深造,要么冒着得罪马歇
尔的危险加以阻止。
    第二天一早,布莱德雷就来到马歇尔的办公室:“先生,我已研究过此人的履
历,我建议不要派他去国防大学进修。”
    马歇尔听完,不禁愠怒,脸色沉了下来,他用灰蓝色的眼睛盯住布莱德雷说:
    “谁让你到这里来提建议的?”布莱德雷脑子嗡地一下,满脸通红。没等他反
应过来,马歇尔又开口了:
    “我对你说过,由你来决定!”
    布莱德雷如释重负,迟疑片刻,大声对上司说:
    “是!先生,他不去!”
    1939年夏天,马歇尔意识到应当加紧进行兵员动员和全面开展军工生产了。可
是,他也感到力不从心。罗斯福总统只顾发展海军和航空队,对陆军的发展注意不
够,另外美国还不打算参战。马歇尔则认为,陆军、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兵员急需
增加;大量新式武器,包括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中型坦克、火炮零件等,也需大量
生产。但他的提案又被否决了。
    1939年8月23日,布莱德雷在马歇尔的秘书处任职不到两个月。希特勒与斯大林
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希特勒派兵侵入波兰,苏联武力从东边也开进
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美国陆军有许多人相信法国能顶住德国的进攻,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英国匆
忙中派一支远征军参战,欧洲战争终于爆发了!
    纳粹德国的铁蹄很快踏遍了波兰。9月8日,罗斯福闪烁其词地宣布美国进入
“有限的”紧急状态。美国对外仍宣称严守中立。陆军不会参战,因而正规陆军只
发展到22.7万人;国民警卫队增加到23.5万人(美国总兵力比1920年的额定数缺
26.8万人)。
    正当世界局势突变之时,布莱德雷的岳母于1939年9月3日去世了,时年69岁。
她是在俄勒冈州的小女儿简家去世的。简将母亲的遗体运回莫伯利,与父亲合葬在
一起。布莱德雷因重任在肩,一家未能回去参加葬礼。岳母去世后,把两栋房子和
一些股票平分给了两个女儿。
    1939年秋天,陆军部开始确定1940年的预算计划。这个计划对陆军来说是一个
绝好的扩展机会。但是,孤立主义的势力似乎十分强大,国会讨论中困难重重。罗
斯福对陆军的兴趣仍然不大,他只是支持海军和陆军航空队的发展。
    在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逊与部长伍德林的矛盾激化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约翰
逊忙于攻击部长,美化自己。
    马歇尔小心谨慎地推行着陆军的预算计划。布莱德雷等人则忙于处理文件,整
理和分析材料,给马歇尔提供可行的报告。
    1939年冬,总统和国会批准了预算,而这远远不能满足马歇尔真正需要的数字:
8亿5千3百万美元。
    1940年4月9日,希特勒的战火烧到了丹麦、挪威。1个月后,荷兰、卢森堡被扫
平。纳粹的拳头绕过马奇诺防线,挥向法国。荷兰5天内陷落,比利时只坚持了19天。
到5月29日,严重受挫的英国远征军只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意大利军队于6月10
日进入法国,巴黎落入纳粹之手。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仅仅两个半月功夫,欧洲(西欧)全部为希特勒所控制,英国发发可危。
    纳粹德国采用的战术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功。布莱德雷研究过运动战,但
对德国空军与地面坦克、摩托化部队的配合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深感震惊。他认为,
美国如果参战,将会不堪一击。
    1940年5月,美国人也开始行动了。陆军组建了三团制的师,举行了第一次军级
规模的步兵演习。5月19日至23日,布莱德雷奉马歇尔之命陪两位参议员去路易斯安
那州参观演习。可是,他看到的是将军们近乎无能的组织指挥能力。这次演习,航
空队战斗机应地面指挥官34次要求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但仅执行了2次。布莱
德雷意识到:步兵师需要更多的坦克、反坦克武器、装甲车、威力和机动性能更大
的火炮等装备。
    布莱德雷忙于公务,对家庭的关心日益减少。这时,女儿伊丽莎白已转到华盛
顿的私立霍尔顿·阿姆斯中学读高中,她已长成大姑娘。女儿高高的个子、文雅的
举止使布莱德雷万分欣慰。
    1940年6月8日至11日,布莱德雷回母校出席西点军校1915届毕业生的25周年聚
会。这时,英国的首相不再是张伯伦,而是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能言善辩,正
在激励英国人行动起来,击退纳粹的进攻。私下里,丘吉尔深感力量不足,频频恳
求罗斯福的援助。
    聚会上,同学们都意识到,他们这些中校军官,很快将会被提拔率部队参战。
    布莱德雷获知,他的同班同学艾森豪威尔这时担任了第3师第15步兵团副团长兼
第1营营长,他似乎也获得了新生。1940年7月1日。布莱德雷收到一封艾森豪威尔的
信:
    “我现在过得非常愉快。像军队中别的人一样,我们大大小小的工作和问题成
堆,但是这种工作很有趣!……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工作。”
    已经50岁的艾森豪威尔与其在马尼拉时相比,似乎换了一个人。他思想活跃,
思路敏捷,身体强健,目光炯炯有神,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1940年夏末,德国用飞机和潜艇频频攻击英国,企图迫使英国投降。美国公众
此时的情绪来了一个1800大转变,他们热情地支持发展陆军,马歇尔渴望的时刻到
来了。
    每天,拨款单像雪片一样送到陆军部,更多的飞机、坦克、车辆、枪炮和弹药
倾斜到陆军中来。马歇尔委托手下人去征召国民警卫队,建立选征兵役制。他本人
则着手于解决武器装备不足和训练十分薄弱的问题。
    罗斯福总统这时也明智地对陆军部文职官员开了刀。伍德林被温和地免去部长
职务,约翰逊不久也没有幸免。总统任命亨利·L·斯廷森为陆军部长,斯廷森已经
72岁,但才思敏捷,经验丰富。贾奇·罗伯特·P·帕特森被部长任命为助理部长。
接替约翰逊之后的几个月,帕特森又升任副部长。律师兼情报专家约翰·J·麦克洛
伊和银行家罗伯特·A·洛维特出任助理部长。后者曾在一战中担任海军领航员,其
职责是集中精力解决航空队的采购问题。
    作为参谋长手下的助理秘书,布莱德雷对陆军部的新班子十分满意。同时,他
接触了马歇尔办公桌上许多绝密的材料。其中有一些机密件是航空通信队每天派人
专门送来的,反映日本军事及外交方面的密码通信。30年代始,美国陆海军就合作
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到1940年夏末,第一流的破译专家威廉·F·弗里德曼陆军上
校率领一批密码破译员,成功地破译了日本代号为“紫色”的高级外交密码,美国
人的“耳朵”,伸进了日本的最高层。眼下,布莱德雷每天都可以看到通信队送来
的最高机密资料。陆军部里,也只有斯廷森、马歇尔和另外三名首脑能看这些电文。
布莱德雷的工作是整理这些杂乱的电文,然后送马歇尔浏览,之后烧掉。
    破译的电文中,有关日本未来的军事计划和外交计划方面的很有价值。不过,
到珍珠港事件时,破译的电文未被充分利用。布莱德雷通过这项工作,认识到“情
报”对于美国在日后战争中的重要性。
    1940年夏秋,欧洲战火正炽,德、意、日轴心国缔结三边条约。在美国,扩军
备战正在进行,但马歇尔不像陆军部长那样热衷于征兵,他担心国会会削减陆军的
预算。罗斯福总统则忙于连任竞选。出人意料,到9月份,国会在民众情绪的感染下
颁布了”征集国民警卫队和陆军预备队的法案。
    突如其来的新兵浪潮把陆军的训练工作搞得晕头转向。营地缺乏,装备不良,
负责训练的军官素质太差,都困扰着陆军的头头脑脑。
    布莱德雷这时产生过一些古怪的念头。他希望把100万之众的4个野战集团军训
练好以后由马歇尔亲自指挥,像潘兴当年那样开赴欧洲作战。1940年7月26日,布莱
德雷等人真的在已关闭的国防大学设立了一个潘兴式的总司令部。布莱德雷继续在
那里当参谋,归“指挥将军”马歇尔指挥。马歇尔任命莱斯利·J·麦克奈尔准将为
总司令部参谋长,他是个炮兵专家,思想敏锐,受人尊敬。麦克奈尔参谋长手下还
有一个叫马克·韦恩·克拉克的助手。
    当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参加陆军时,麦克奈尔的原班人马改编为负责训练美国
士兵的总司令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克奈尔承担着训练地面部队的重大工作,
弥补了美国陆军部队长期缺乏训练的不足。
    与此同时,马歇尔于1940年7月10日下令在本宁堡组建一支2个师的装甲部队。
任命阿德纳·查菲将军为美国装甲部队司令兼陆军第1装甲军军长,下辖2个师。第
1师在诺克斯堡,师长为马格鲁德;第2师在本宁堡,师长为斯科特。巴顿在装甲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