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布莱德雷 >

第16部分

布莱德雷-第16部分

小说: 布莱德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莱德雷对第2军的情况有了具体的掌握,他确信弗雷登德尔不称职,第2军缺
乏统一的强有力的指挥和严格的训练。全军纪律松弛、混乱不堪。亚历山大、安德
森、史密斯、特拉斯科特(充当类似耳目一类的角色)、哈蒙等人与布莱德雷意见
也相同,力主解除弗雷登德尔的职务。3月5日上午,艾森豪威尔抵第2军视察,布莱
德雷未接到弗雷登德尔的通知,结果冒着寒风驱车1小时跑到埃迪的指挥所去了。后
来布莱德雷花了2小时,全身都冻僵了,才在军部见到艾森豪威尔。实际上。弗雷登
德尔是故意让布莱德雷去受罪,他全然不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
    艾森豪威尔的原则是不轻易撤掉一个指挥官的职务,他认为这将导致一个人的
职业灾难。可目前撤掉弗雷登德尔的呼声甚高,压力很大。当布莱德雷与艾森豪威
尔见面时,艾森豪威尔把布莱德雷拉到一边问道:
    “你认为这里的指挥怎么样?”
    布莱德雷知道他指的是撤掉弗雷登德尔职务的事,便坚定地说:
    “糟透了!”
    “谢谢,布莱德雷!”
    艾森豪威尔松了一口气,坚定了信心。
    在此之前的3月4日,艾森豪威尔给远在摩洛哥的巴顿发了急电,命他迅速赶到
阿尔及尔报到。3月5日,即艾森豪威尔与布莱德雷仍在第2军时,巴顿将组建美军第
7集团军进攻西西里的任务交给副手杰弗里·凯斯将军,自己匆忙带参谋长休·加菲
将军及情报处长奥斯卡·科克上校飞赴阿尔及尔。本来,第7集团军和蒙哥马利的第
8集团军是准备在4个月后作为进攻西西里岛的尖刀部队的,巴顿也忙于整顿部队和
制定自己的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不得已才将他调来,这样便打乱了原有的计划。
    巴顿于3月5日抵达了阿尔及尔,艾森豪威尔立即向他交待了任务:迅速使新败
的第2军恢复应有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在作战上归属亚历山大的第18集团军群指挥。
同时,艾森豪威尔还告诫巴顿不要莽撞行事,注意与英国人搞好关系,最好是免开
尊口。布莱德雷对巴顿直言不讳、狂傲鲁莽的个性也有所担心,他相信巴顿的能力,
但认为他不够圆滑、缺乏清醒头脑和外交手腕。
    下午4时30分,巴顿到伊斯坦布尔拜见了第18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两人彻夜
长谈。亚历山大直言不讳地谈到了第2军的“身心软弱、缺乏训练”,并交待了两周
后第2军支援蒙哥马利穿越贝加贝斯平原、牵制轴心国部队的任务。
    第二天,巴顿赶到了库伊夫山第2军司令部,这时梅德宁战役正在紧张、激烈地
进行着。巴顿将艾森豪威尔在白屋机场亲笔写给弗雷登德尔的一封信交给弗雷登德
尔,接管了第2军。
    历来雷厉风行的巴顿用狂暴急躁的“不民主和非美国的方法”整顿第2军的军容
风纪和作息制度,使第2军上上下下都闻风丧胆,不得不振作精神。他甚至要求护士
也要戴着钢盔,连上厕所的士兵也要军容严整。违犯纪律者,军官罚款50美元,士
兵25美元。巴顿尽管也遇到一些阻力,但他牢牢地当稳了“第2军的老板”。
    巴顿坐着吉普车巡视各营,以他暴风骤雨式的方法巡查各营,鼓励和鞭策士兵。
他对挖战壕掩体嗤之以鼻。在头一周,巴顿和布莱德雷一起视察第2军的4个师。当
巴顿走进特里·艾伦在绿洲建立的指挥所掩壕时,他用短促而刺耳的语调高声说:
    “特里,哪一个掩壕是你的?”
    艾伦指了指自己的掩壕,不知巴顿是何意。不料,巴顿大步跨过去,拉开门帘
就往里撒尿,然后对艾伦轻蔑地说:
    “现在去用用看!”
    这使艾伦下不了台。布莱德雷看不惯这种做法,认为这是粗鲁的兵痞行为,等
于给艾伦贴上了儒夫的标签。素有大兵将军之称的布莱德雷认为这不是好的领导作
风。当然,布莱德雷当时什么也没说。
    许多传记作家对巴顿与布莱德雷在第2军相处的关系着墨很多。对于艾森豪威尔
的“耳目”,巴顿和弗雷登德尔一样不能容忍。不过,巴顿不是单纯地排斥布莱德
雷,他很钦佩他的将才、谨慎和正派。但是,他不能容忍布莱德雷在第2军的暧昧关
系,认为这有悻于军事指挥原则。
    “我不能让任何他妈的间谍在我的司令部周围转来转去。”巴顿给艾森豪威尔
打电话表明了态度,要么让布莱德雷当副军长,要么结束这种状态。艾森豪威尔最
后任命布莱德雷为第2军副军长,他打算,待巴顿整顿好第2军后,如果布莱德雷有
足够的能力指挥第2军,还要任命其为军长。巴顿临时从摩洛哥调来,放下了组建第
7集团军的工作和制定进攻西西里计划,仅是权宜之计。就在巴顿抵达第2军后不久,
布莱德雷就正式被任命为第2军副军长。但是,3月8日,马歇尔曾打电话给艾森豪威
尔,建议不让布莱德雷担任副军长,而是去摩洛哥临时代理巴顿原来的工作。
    艾森豪威尔则对马歇尔的建议表示异议,认为巴顿只须暂时留在突尼斯前线三
个星期左右,然后在4月1日把第2军交给布莱德雷。而他自己仍回去继续拟订他在西
西里作战的计划。艾森豪威尔欣赏布莱德雷的职业能力,但力主让他先熟悉一下突
尼斯的环境、地形和人事,更重要的是熟悉英国人。3月10日,巴顿仍在整顿第2军,
那里已经生机勃勃、秩序井然。而布莱德雷则到阿尔及尔与艾森豪威尔、比德尔、
史密斯磋商自己的任职问题。布莱德雷明知去摩洛哥可以得到更快的提升(也许是
暂时的),但还是倾向于留在第2军。巴顿在摩洛哥有自己的人马,布莱德雷不好插
足。况且,他自己宁愿指挥部队打仗;而不愿去制定作战计划。
    3月10日,艾森豪威尔经讨论后电告马歇尔:让布莱德雷指挥第2军,甚至比原
计划的时间还要早。11日,布莱德雷从阿尔及尔回到第2军,将讨论过程及决定告知
巴顿。其间,布莱德雷还坦率地谈了自己个人的想法,巴顿欣然接受了这一切。巴
顿深知自己在突尼斯的任职不会太长,他也愿意回摩洛哥去担任更重要的职务,而
不是让布莱德雷去代替他。
    对于布莱德雷与巴顿在第2军的关系,有些传记作者有过一些曲解和暗示,总想
说明布莱德雷把巴顿当作“职业上的竞争对手”,甚至有嫉妒心或想尽快抢到第2军
军长的职务。从布莱德雷稳重的个性,谨慎小心、深藏不露的作风来看,那种暗示
和分析似乎依据不足。巴顿个性鲜明、脾气刚烈,是个刚健豪放的人物。而布莱德
雷沉着冷静、有条不紊,颇具儒将风范,这正是一对好搭档。就个人前途而言,身
为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与布莱德雷相知很深,很清楚布莱德雷的特长和个性。布莱
德雷前途无量,他不至于为了一个军长与副军长之分而大动干戈。布莱德雷把巴顿
看作一位出色的、卓越的,甚至是最杰出的将领,也深知巴顿的个性缺点,并认为
那是其危险和灾难之所在。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都意识到要适当限制巴顿的所作所
为,恰当地使用他。有人将巴顿比作斗士,而布莱德雷是思想机器,他们两人性格
迥异,但却能够相互补充,密切配合,这倒是公允的伴裆。
    1943年3月12日,巴顿在抵达第2军进行雷厉风行的整顿使其重振军威后不久升
为三星中将。这是巴顿梦寐以求的事情。第2军在他手下变成了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的部队。3月14日,亚历山大向巴顿下达了简要的命令。此前,蒙哥马利已逼近马雷
恩防线,盟军的空、海军控制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地面部队得到了补给。而轴心国
部队缺乏补给和增援部队,尤如沙漠中的困兽。隆美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已
频于绝境,继续留在突尼斯等于自杀,他极力敦促罗马和柏林拟订撤退计划,将部
队撤出马雷恩防线,在更北的盐沼防线寻找防御阵地。不幸的是,罗马和柏林坚持
要让轴心国部队与盟军在突尼斯决一死战,尽可能长时间地钳制这一战区的盟军,
避免盟军部队移至其他战区作战。3月9日,隆美尔闷闷不乐地回国休假,永远离开
了突尼斯,冯·阿尼姆执掌了轴心国部队的指挥权。巴顿从“超级”破译情报组织
透露的消息了解到隆美尔已离去,他为失去与隆美尔的较量机会而遗憾万分。
    布莱德雷了解到,亚历山大在突尼斯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在北面的冯·阿尼
姆与南面马雷恩防线的非洲军之间打入一个楔子,分割包围两支轴心国部队,围而
歼之。按照第2军的位置,他们可以充当楔子;另一种战略是步步为营,将轴心国部
队挤到突尼斯北部狭小的滩头阵地上歼灭之。亚历山大选择了保守的后一个方案,
他还不相信第2军的战斗力。
    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将担任主攻任务,突破马雷恩防线,沿海岸平地驱逐非洲
军团;安德森的第1集团军共17万人固守北部和中部的突尼斯前线阵地;第2军9万人
在南部沿山地向东佯攻,吸引轴心国部队,威胁其右翼,减轻蒙哥马利主攻的压力。
巴顿和布莱德雷对第2军只担当附属任务十分失望。同时,按计划巴顿要在4月1日返
回摩洛哥,由布莱德雷接任第2军军长。从3月6日巴顿接手第2军至3月17日发起进攻,
他只有10天整顿和训练被称为“乌合之众”的部队。布莱德雷意识到,担任佯攻任
务也许十分适合第2军这样的部队,尽管他们均希望第2军能担任主要任务,打败轴
心国部队,报一箭之仇,并在英国人面前吐口气。有人描述巴顿对第2军的任务十分
不满,牢骚满腹,言辞激烈。实际上,他在日记中达观地记道:“亚历山大是对的,
虽然有些偏私,不过,我处在他的地位也会如此。”
    蒙哥马利历来谨慎小心,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在阿拉曼战役中因此错过了歼灭
隆美尔部队的良机,许多军事学家对此颇有微词。在突尼斯,蒙哥马利故伎重演,
大量集结兵力和补充补给品,直到其兵力和武器占压倒优势。当时,蒙哥马利拥有
16万人、1410门火炮、610辆坦克,而轴心国部队仅有8万人、680门火炮、150辆坦
克。巴顿对蒙哥马利一再推迟预定进攻日期有点耐不住了,他对布莱德雷说:
    “为什么老是坐着无所事事?妈的,我们总得做点事呀!”
    “耐心等一等,乔治。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布莱德雷表现出固有的沉
着冷静,他认为拖延时日对砥砺第2军颇为有利。
    1943年3月17日,第2军在蒙哥马利发动攻势前3天首先发动佯攻。特里·艾伦的
“大红一师”的目标是夺取加夫萨。若顺手的话则再夺取埃尔盖塔,之后为蒙哥马
利建立一个燃料库;奥兰多·沃德的第1装甲师由卡塞林山口向东推进,直扑埃尔盖
塔东北部方向的斯塔欣一德塞内德,如果进攻顺利的话,然后向马克纳西周围的高
地推进;曼顿·埃迪的任务是率新编第9师援助艾伦和沃德,而多克·赖德的第34师
在北面的后方作预备队,伺机攻击溃败下来的敌军。
    进攻开始后,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都到费里亚纳第2军的前沿指挥所观战。巴
顿随“大红一师”挺进加夫萨;布莱德雷随沃德出击。
    从1911年布莱德雷考入西点军校至今,他第一次真正尝到了打仗的滋味。进攻
开始后的几小时,布莱德雷的吉普车轮胎碰上了一颗意大利式地雷,但那地雷竟没
有爆炸。布莱德雷承认自己被吓得“失魂落魄”,但又庆幸自己留下一条命,以便
在将来担任更重要的任务。
    在进攻中,蒙哥马利得到阿瑟·特德的手下阿瑟·科宁哈姆将军的近距离空中
支援,第2军则不断遭到轴心国空军的骚扰,布莱德雷和巴顿一样,对此十分恼怒。
    所幸的是,第2军在佯攻中十分顺利,艾伦的“大红一师”顺利地占领了加夫萨;
沃德的步兵占领了斯塔欣一德塞内德,意大利军队没有抵抗便后撤。但是,沃德的
装甲部队因大雨而陷入泥潭,坦克和卡车寸步难行。巴顿怒气冲冲,大骂沃德。
    3月20日,蒙哥马利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了正面进攻,敌军拼死抵抗。无奈,他
要求亚历山大扩大第2军的作用,协助他突破防线,最好派一个装甲师强行东进。但
亚历山大担心这样太冒险,拒绝了蒙哥马利。直到22·日,在蒙哥马利的再次催促
下,亚历山大才命第2军制定计划派一支小型快速装甲部队向马哈雷恩攻击,骚扰敌
军的后方。巴顿接受任务后兴奋异常,但沃德的装甲部队仍陷在泥潭里动弹不得,
巴顿又一次在电话中臭骂沃德,结果也是无济于事。
    艾伦的“大红一师”佯攻埃尔盖塔也很顺手,事先他们得到破译的情报,提前
作好迎击轴心国的2个师于23日下午的反扑,击毁敌坦克32辆,报了卡塞林山口的一
箭之仇。与此同时,布莱德雷奔赴阿尔及尔与艾森豪威尔商讨第2军在总攻比塞大和
突尼斯的角色问题。3月19日,亚历山大的参谋长L·麦克里里到第2军介绍了征服轴
心国部队的长远计划。计划规定: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和安德森的第1集团军将会
战比塞大和突尼斯。埃迪的第9师配属安德森,而第2军的其他师留在沙漠后方,将
与征战无缘。巴顿听完介绍,气得说不出话来,但碍于艾森豪威尔的严格命令,不
敢冒犯亚历山大。布莱德雷也是强压怒火,他深知巴顿即将回摩洛哥,而自己马上
要接管的第2军在未来的战斗中只能袖手旁观了。恰好,3月22日,蒙哥马利突破马
雷恩防线的计划受挫,巴顿同意布莱德雷飞抵阿尔及尔向艾森豪威尔说明第2军拒绝
接受以后分配的任务。
    艾森豪威尔对第2军的安排尚未了解,他对第2军的兴趣也不大。布莱德雷强压
自己的失望情绪,极力主张让第2军参加最后决战。他向艾森豪威尔陈述:放弃第2
军的3个师,在战术上等于摒弃了富有经验的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