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布莱德雷 >

第40部分

布莱德雷-第40部分

小说: 布莱德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能出兵希腊,但因实在无兵可派,只好派了一个顾问团去协助希腊政府“巩固”
地位。朝鲜在战后以“三八”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按原计划,在南朝鲜完成选
举和政府组阁前,美国应至少在那里保持一支4万人的陆军部队,由于兵力不足只好
减到2万。最后驻南朝鲜美军司令约翰·P·霍奇上将以无法保证选举进行为理由请
求自顾不暇的麦克阿瑟增援。布莱德雷建议采取折衷方案,由麦克阿瑟抽调1万兵力
支援霍奇,总算保证了选举的进行。1948年5月10日,李承晚当选为南朝鲜总统,并
开始组建保安部队,朝鲜局势相对“稳定”下来。在柏林,苏联为让西方各占领国
全部撤出柏林,封锁了美英占领军通往柏林的地面通道,美国也只能尽量采取克制
态度,避免与苏联正面冲突,最后通过空中补给线缓解了危机。
    柏林“危机”期间,布莱德雷的女儿一家4口正在那里。布莱德雷怕他们作了俄
国人的“俘虏”,于是通过空军把女婿比尤克马调到五角大楼的空军参谋部工作。
布莱德雷和妻子为全家团聚而十分欣慰,但比尤克马反而因离开了前线而闷闷不乐。
    布莱德雷认为,美国若要奉行“遏制”战略,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扩大美国
陆军的规模、增强战斗力和提高战备程度。布莱德雷和罗亚尔、陆军部长助理戈雷
·格雷、柯林斯都倾心致力于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普及军事训练、实
行征兵制、组建联邦国民警卫队、提高部队士气等。有些措施得到了实施,且对陆
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布莱德雷坚持取消了粗暴对待和不管不教的政策,并
尽力说服总统和国会提高陆军的薪金和津贴费。1949年,军人待遇第一次达到了文
职人员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士气。
    1948年在美国陆军中仍推行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杜鲁门极力主张取消种族隔
离政策并于1948年7月27日颁布了总统令,要求在部队尽快执行。布莱德雷支持杜鲁
门的政策,但认为马上就在陆军中实施时机还不成熟,对陆军的发展有影响。在一
次军官会上,布莱德雷坦率而笼统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竟被记者曲解为坚决抵制
总统令并加以报道。这使布莱德雷尴尬万分,杜鲁门也很为难。布莱德雷只好急忙
写信给杜鲁门进行解释。由于杜鲁门最后颁布的法令没有特别要求在各军种中取消
种族隔离,所以民权领袖们暴跳如雷,说“种族主义分子”在美国陆军中“占了上
风”,并严厉抨击布莱德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南部的一些参议员、众议员却把
布莱德雷当作种族主义分子而加以大肆吹捧,赞扬他在陆军中“抵制种族混合”,
实际上是把他作为打击杜鲁门的棍子。这种喧嚣持续了好几个月,最后杜鲁门只好
声明他的命令是有条件的而使之平息了下来。
    为了推行杜鲁门的遏制战略,1948年3月,当时的国防部氏福雷斯特尔决定由参
谋长联席会议拟订一个统一的近期应急作战计划,并提出统一的军事预算。这一计
划拟以原子弹为基础,建设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准备在一次全面战争中,一举击
败苏联。计划代号为“半月”,经修改后代号为“弗利特伍德”和“双星”。根据
这个计划,如果苏联挑起战争,以其庞大的陆军进攻西欧,美国就用原子弹袭击苏
联的人口中心,摧毁其首脑机关,瓦解他们的战斗意志。美国的B-29和B-50重型
轰炸机,将从英国、埃及和冲绳基地起飞,去轰炸苏联。摧毁苏联的70个城市需要
133颗原子弹,但当时美国只有50颗现成的,所以,在发起攻击后的第9天,美国先
用25颗原子弹袭击苏联,接着再投剩下的25颗,然后用刚生产出来的原子弹,继续
实施攻击。
    “半月”计划规定:陆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美国国内和美国在海外的空军基地,
防止苏联单方面地轰炸美国,制止苏联在格陵兰、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阿拉
斯加和亚速尔群岛修建空军基地。在对苏联实施核袭击之后,美国陆军将进驻被苏
军“占领”的西欧,并进军苏联本土,帮助他们恢复法制和社会秩序,建立稳定的
政府。据陆军中制定政策的人估计,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100万兵力的常备陆军。由
于当时的军事预算只有140亿美元,所以陆军部把发展规划定在80万人左右。后来由
于军事预算再次削减,布莱德雷的这一发展计划也告吹。在1949年陆军的实际兵力
最高时才66万多人。之后又开始减少。对此,许多陆军将领深为不满,表现得最明
显的便是在东京任“总督”的麦克阿瑟将军。
    由于军费有限,“半月”计划所规定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其核心是依靠美
国的核垄断。到底由谁来实施大规模的核袭击,在海军和空军之间展开了一场空前
激烈的争论。海空军争吵长达十几个月,使许多杰出的军官和高级文职官员被迫辞
职,福雷斯特尔彻底垮台,艾森豪威尔也抱病不出,布莱德雷几次想挂冠去职。
    当时空军只有45个航空大队,但空军要求组建70个航空大队,共需轰炸机和战
斗机6869架。根据1949财年的军事预算,杜鲁门批准空军只增加到55个“有限兵力”
的航空大队。为此能说会道的空军部长斯图尔特·赛明顿发动了一场全面的宣传运
动,他宣扬只需通过空袭就能轻而易举地取得廉价的胜利,所以很快获得了新闻界
和国会的支持。在参众两院进行投票表决时,以压倒多数票通过空军建立66个航空
大队的决定,新增11个大队立即由暂时封存的二战中的飞机装备起来。对此福雷斯
特尔和杜鲁门都非常恼火。然而,空军的狂热分子还不罢休,继续开展建立70个航
空大队的运动,一直持续了整整一年。
    对于海军,进入原子弹时代以来,围绕海军要不要分担“半月”计划中关于对
苏联实施战略核袭击的任务,提出了要不要保留海军,海军应当有什么样的武器装
备,要不要建造超级航空母舰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
种观点认为,如果海军分担对苏联的战略空袭任务,就与空军的任务重复了;一艘
航空母舰和护航舰艇的费用,就足以购买空军用的许多架轰炸机;而且,航空母舰
的生存能力很弱,在苏联发动攻击时,它没有藏身之地。空军更是公开反对建造超
级航母,以便为自己争取建立70个航空大队。以海军方面为代表的另一种观点,则
截然相反,认为空军根本无法履行战略空袭任务,它应该限制在纯粹担任本土防御
的任务上,“大规模报复”任务应完全由以航母为基地的飞机来执行,海军不仅应
保留航母,还应建造超级航母。
    就这样,在海空军之间,终于展开了一场半公开的不体面的争吵。杜鲁门对这
场争吵非常不安,曾将福雷斯特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召集到白宫,全面审查包
括建造航母在内的军事计划和预算。布莱德雷则基本上保持沉默,原因有二:一是
感到自己任职时间不长,对这个问题缺乏调查研究;二是作为一个军种参谋长,去
批评或质问另一个军种,是极不合适的。
    在此期间,国防部长福雷斯特尔打算在不违反法律的原则下,任命布莱德雷充
当他的“首席军事顾问”。他作出这样的决定,可能是因为布莱德雷没有介入海军
和空军之间的争论,可以充当不偏不倚的仲裁人。但布莱德雷经慎重考虑后,婉言
谢绝了这一职务,福雷斯特尔也没再提此事。然而,许多人都认为,美国应当有一
个正式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的前途已经隐隐约约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1949年3月,正当军种间为预算分配争论不休时,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持官”
的艾森豪威尔病倒了。当时马歇尔已退出现役,接替艾奇逊任国务卿去了。为了应
付海军和空军的挑战,杜鲁门决定启用路易斯·约翰逊担任国防部长。这时的福雷
斯特尔已失去杜鲁门的信任,情绪低落,几乎精神失常。就在艾森豪威尔病倒后一
周,3月28日在五角大楼举行了交接仪式,约翰逊出任国防部长。4月2日,福雷斯特
尔就住进了马里兰州海军医院的精神病房。5月22日上午,他爬到第16层楼的窗口,
坠楼身亡。
    1949年春,国会颁布的几项法律,对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作了修改,其主要内
容是把国家军事机构改为国防部,正式设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和平时期任期为
2年,称职者可连任两届,并以投票选举方式产生。
    艾森豪威尔当然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最理想人选,但他断然拒绝了。他向
约翰逊推荐了布莱德雷。1949年8月12日,杜鲁门把约翰逊和布莱德雷召到白宫,宣
布了布莱德雷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命令,参议院立即批准了这项任命。8月16日
上午9时,布莱德雷在约翰逊的办公室宣誓就职。陆军参谋长由柯林斯接任。参谋长
联席会议的成员有4人:布莱德雷、登菲尔德、范登堡和柯林斯,但主席没有投票权。
    就在这时,“北约”决定成立由成员国的参谋长组成的“北约”军事委员会,
布莱德雷任主席,定期开会讨论战略问题;在该军事委员会内部,又设立一个由美、
英、法代表组成的常设委员会,机构设在华盛顿,仍由布莱德雷任主席,每周开一
次会,根据北约的军事战略,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这样一来,他的办公室成了研究
军事问题和制订作战计划的中心,一时“高朋满座,宾客盈门”。
    6月,海军又开始闹事,闹事头子是阿瑟·W·雷德福,许多海军将校军官支持
他。他们泄露内部文件,发表公开的叛乱性声明,攻击约翰逊裁减预算,攻击空军
及其B-36型轰炸机,攻击核报复战略。海军掀起了一场长达5个月之久的大纷争,
这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叛乱”行为。闹得满城风雨,一片混乱。
    国会为此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空军的赛明顿和范登堡逐条批驳了雷德福的观
点。10月19日,布莱德雷用坦率有力的证词,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海军的责难,并点
出海军闹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反对军队实行统一指挥和统一计划,击中了海军的
要害。那些认为他是“态度随和的密苏里教师”或“华盛顿最正直的和事佬”的人,
无不为之一惊。有的记者认为布莱德雷的地位因此会发发可危,但布莱德雷得到了
艾森豪威尔等权势人物及公众舆论的支持,其地位依然稳如泰山。海军闹事的结果
是登菲尔德葬送了自己的前程。10月27日,杜鲁门宣布免去登菲尔德的海军作战部
长职务,随后他自己申请退休,被海军部长马修斯立即批准。福雷斯特·P·谢尔曼
接替登菲尔德出任海军作战部长,他接受了建立统一武装部队的结论。后来,他在
参谋长联席会议中也深受欢迎。1951年8月谢尔曼死于心脏病。
    大约在布莱德雷就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两星期之后,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
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结束了美国刚保持4年的核垄断地位。此事在美国上
下引起了剧烈的震动,他们曾估计苏联爆炸原子弹的日期要在1953年中期。
    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节节胜利。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是马歇尔
计划,即美国向蒋介石提供经济援助和武器装备。国会从对华经援款项中拨出约1/
4的经费共1.25亿美元,作为军援款项。参谋长联席会议把以戴维·G·巴尔陆军上
将为团长的驻中国军事顾问团增加到1000人左右,以监督武器装备分配方案的实施。
    结果,以巴尔为首的军事顾问团还来不及左右中国的形势,甚至连武器装备都
来不及分配,蒋介石的部队就土崩瓦解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
宣布成立。12月,国民党继一系列可耻的失败和众叛亲离之后,率残兵败将逃到了
台湾。
    布莱德雷在中国的辽沈战役一结束就意识到国民党政府的败局已定,美国“挽
救”中国的愿望已经化为泡影。最后,美国只得撤回其军事顾问团。
    这正是:国际风云多变幻,国内军界争不休;升任要职担不轻,棘手事情接踵
至。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布莱德雷         
      第二十四章  策划侵朝
                     出访远东谋策略,朝鲜战事突发起;
                     出谋划策为帮凶,美军猖狂大出兵。
    布莱德雷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至少有6次打算拜访驻东京的远东战区总司令麦
克阿瑟,力图改变一下他们之间的疏远关系。遗憾的是,由于国防预算和部队实力
的争论所困,一直未能如愿。他只能在担任陆军参谋长的最后一天,致函麦克阿瑟
对未能访问他的司令部表示歉意,希望就任新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后有暇光顾。
    1950年1月29日至2月10日,以布莱德雷为首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全体成员访问了
东京。这是1922年布莱德雷与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分别后28年来的第一次见面。此
时麦克阿瑟刚过完他的70岁生日,即使如此高龄,他仍精力充沛、思维敏捷、风姿
优雅、卓越超群。另一方面他还妄自尊大,热衷于自我炫耀,轻视上级的意见。在
东京,布莱德雷一行与麦克阿瑟及其参谋长阿尔蒙德、驻日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及
其参谋长艾伦等就远东战略进行了讨论。参谋长联席会议谈了“非橄榄球”作战计
划。即如果俄国人发动全球战争,美国将在欧、亚大陆实施“战略进攻”,而在远
东实施“战略防御”,也就是说重点放在欧洲。在远东,这一作战计划的主要目标
是竭尽全力保卫日本和冲绳,把其作为发动战略空袭的跳板,并作为海军基地,支
援海军完成夺取制海权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卫拥有美国海空军基地
的菲律宾群岛,作为这一战略的保障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