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布莱德雷 >

第7部分

布莱德雷-第7部分

小说: 布莱德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又一次大兴土木,营造了士兵营房、运动场、游泳池和戏院。此外,还开辟了一
大片空地用于军事演习,俨然是一座培养高级军官的步兵学校。
    本宁堡建校时间最短,但它的教学质量是首屈一指的。许多青年军官都希望有
机会在那里深造。1924年秋天,布莱德雷等一群军衔为上尉、少校、中校的中青年
军官开始在本宁堡步兵学校学习高等课程。布莱德雷的这批同学中,有23人是西点
军校毕业生,其中查尔斯·W·赖德、哈罗德·W·詹姆斯、汤姆·福克斯还是布莱
德雷在西点军校就读时的同班同学。另外73人中有48人来自其他院校,2人来自海军
陆战队。布莱德雷在赖特堡的连长威尔伯·A·麦克丹尼尔中校也加入了高级课程的
学习。在当时,还有一批连级军官在本宁堡学习初级训练课程,马修·李奇微、马
克·韦恩·克拉克在初级课程的教学中任教官。
    主持本宁堡教学工作的是弗兰克·S·修科上校,他是1894届西点军校毕业生,
时任助理校长。修科助理校长努力改革教学内容,最后证明,他的改革是成功的,
许多教学内容正好适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战需要。入校不久,布莱德雷就开始
学习机关枪、迫击炮、自动步枪和37毫米普通火炮的知识。这些武器是布莱德雷以
前未曾掌握的。修科上校认为,每位学员在离开本宁堡步兵学校时都要掌握陆军的
各种标准武器,以便组织指挥未来的步兵部队作战。5年后,布莱德雷重返本宁堡执
教,在重大的军事演习中表现出杰出的组织指挥才能,就有赖于他这时在本宁堡的
进修。
    布莱德雷无缘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在本宁堡却因祸得福。在学习了更
高一级的战术学、战略学课程后,布莱德雷还参加了本宁堡步兵学校开设的“运动
战”或野战课程。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执教时就对运动战颇有研究,到本宁堡后更
是如鱼得水。可是,许多曾赴法参战的同班校发,却死抱堑壕战的陈规,不肯接受
新的战术思想,思想显得非常僵化。布莱德雷在思想上没有任何框框,很快接受了
正在探索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本宁堡步兵学校还驻扎着陆军的第29步兵团和第
24步兵团,这两个团常与本宁堡的教学紧密合作。学员野外作业的70%与第29步兵
团的野战训练安排在一起,包括从排到旅的战术演练。布莱德雷在野外训练中常被
突然召去指挥一个营夺取某个山头,这样,他渐渐地把战术和地形、火力与机械巧
妙地运用在一起,熟练地进行组织指挥了。
    美国陆军此时正在建立一套比较先进、科学的办学体制,每位军官必须逐级进
修才有可能上更高层次的学校深造。布莱德雷因此格外珍惜在本宁堡进修的机遇,
他比平常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在将来有更好、更多的晋升机会。1925年5月,布莱
德雷结业了,他进修高级课程的成绩名列73名同学中的第二名,取得第一名的是弗
吉尼亚军事学院1911届毕业生纳德·T·杰罗。
    布莱德雷在后来意识到,这一时期的本宁堡步兵学校远不够完善,其教学内容
还有许多缺陷。比如,布莱德雷在进修期间仅接触过一些坦克的开动表演,学校还
未能将坦克的部署和步兵的作战、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于航空兵的作战运用,
包括其理论和实践,布莱德雷也是很久以后才接触到的。当时,距本宁堡160公里以
外的阿拉巴马州有一个马克斯韦尔机场,可布莱德雷很少看到飞机,更谈不上对航
空兵作战有更多的了解。
    通常来说,布莱德雷结业后应到部队去任职,他在国内已服役了10年,从未真
正跨出过国门。根据惯例,布莱德雷该去海外服役了。面对这种现实,布莱德雷又
作何选择呢?等待他的是一帆风顺的高升,还是平淡无奇的职业军人生活?这仍然
是个谜。这正是:本宁再造触新知,突破陈规赶潮流。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
解。   
   布莱德雷         
      第五章  跻身“黑名单”
                     海外任职识巴顿,再次进修上台阶;
                     本宁执教遇恩师,得赏跻身“黑名单”。
    布莱德雷以优异的成绩从本宁堡步兵学校结业后,接受了去夏威夷服役的任务。
去夏威夷之前,布莱德雷驾驶他自己的别克牌新式轿车回莫伯利休息了一段时间,
主要是和母亲、继父和岳母一家团聚,走亲访友。母亲辛勤地操持着家务,身体很
结实,但全家的生活依然比较贫困。
    1925年8月11日,布莱德雷结束了休假,携妻子玛丽和小女儿经巴拿马前往旧金
山。9月8日,布莱德雷抵第19步兵团报到,不久,调到第27步兵团任第1营营长。
    布莱德雷不仅对夏威夷的美丽风光颇感新奇,而且对威廉·R·史密斯少将领导
的“二二制”师也很满意。该师下辖二个旅,每个旅下有二个团。史密斯少将是18
92届西点军校毕业生。布莱德雷所在的第22旅由斯图尔特·海因策尔准将任旅长,
他也是西点军校校友。第27步兵团的57名军官中,绝大部分都曾在法国参加过第一
次世界大战,许多人也是西点校友。在这支部队中,主要军官十分热衷于战术训练,
布莱德雷急于将本宁堡步兵学校学到的新战术运用在营里的训练中,部队的氛围十
分符合他的口味。一到部队,布莱德雷就感到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1926年,“坦克兵”巴顿被派到夏威夷军区的一个师任少校情报处长。巴顿好
出风头,布莱德雷一到夏威夷,就认定巴顿是一位自己“曾经见过的军人或老百姓
之中最特殊的人”。在夏威夷,布莱德雷第一次与巴顿相识,他未曾想到,在以后
的征战生涯中,两人会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巴顿的家安置在布莱德雷住处的对面大街上,巴顿经常去打马球,同女骑士班
的女士一起骑马郊游,一副上流公子派头。布莱德雷不太喜欢过分广泛的交际生活,
也很少骑马,自然与巴顿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但是,夏威夷的地方不大,布莱德雷
和巴顿终于碰在一起,不得不打交道了。有一天,巴顿决定组织一个飞靶射击队,
他听说布莱德雷是一名优秀射手,于是邀布莱德雷加盟。布莱德雷不喜欢巴顿的作
派,但对射击兴趣颇浓,最终加入了射击队。那天,布莱德雷打了25枪,除头两枪
脱了靶,其余的23枪均打中了。巴顿一看布莱德雷的水平还挺高,心里很高兴。不
过,他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欣赏口吻对布莱德雷仅仅说了一句话:“你行!”在射击
队里,巴顿与布莱德雷密切接触,但从内心深处,布莱德雷并不喜欢巴顿的作风。
    就在布莱德雷赴夏威夷任职的时期,美日关系越来越恶化了。日本在军事上的
日益强大和蠢蠢欲动,给美国带来了不安。美国陆军和海军制定了“橙色计划”以
应付日军潜在的威胁。这个计划包括建造珍珠港海军基地等一系列重要步骤。布莱
德雷所在的师以及航空队、海岸炮兵部队,就是为保卫珍珠港而来的。这些部队的
作战计划制定、战术演习和机动训练都是以日本为假想敌而进行的。
    霍尔斯特德团长是一位善于治军的人,他放手让各营营长安排自己的训练日程
并付诸实施。布莱德雷手下的4个连长每周仅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搞队列训练,其余
的大部分时间则由布莱德雷主持防区内的野外战术训练。他制作了复杂的“大沙盘”,
以便官兵熟悉整个防区的地形,在训练中紧密配合。
    轻松自如的训练安排使布莱德雷得以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夏威夷的风光和家庭
生活的乐趣,他经常去打高尔夫球,球艺也更为精湛。不时,布莱德雷还带玛丽去
瓦伊纳埃海滩游泳,或去怀基海滩欣赏夏威夷音乐,还常去莫阿纳饭店观看草裙舞
表演。
    布莱德雷在夏威夷的第27步兵团干了五年零8个月。在此期间,布莱德雷淋漓尽
致地发挥了他所掌握的新战术思想,把营里的战术训练搞得热火朝天。1926年5月,
布莱德雷还代理了第27团团长之职,二个月后才卸职。1927年6月9日,布莱德雷奉
命调离第27团去主管国民警卫队夏威夷卫戍区的事务,成了美国陆军与夏威夷国民
警卫队之间的联络官。实际上,布莱德雷要处理的仅是一些有关训D练标准和行政方
面的杂务,他很快感到这是一个没出息的闲职。不久,布莱德雷再也不能忍受这项
令人心烦意乱的工作,申请回国任职。1928年4月,他获准前往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
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5月28日,布莱德雷带着一种既留恋又恨不得立即离开夏威夷
的心情启程回国。         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是一所供美国高级军官学习研究生课程的军事院校。
该校开设的课程以指挥师、军进行大兵团作战的内容为主。因此,绝大多数人认为,
能够进入该校进修,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将军。从1928年9月份起,布莱德雷就加
入了师级、军级课程学习的行列。另外一些人则进修军、集团军或集团军群的后勤
支援课程。
    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是晋升将军的台阶,从此结业后将前程似锦。在学
习上,学员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有些考分不高的学员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甚至自
杀。布莱德雷很幸运,他在本宁堡执教时结识的老朋友奇尔顿劝告说:
    “布莱德雷,别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晚上学到10点就睡觉,在课堂上头脑清醒
比通宵苦学而第二天昏昏欲睡好得多。”
    听了奇尔顿的劝告,布莱德雷开始琢磨学习窍门。经反复考虑,他意识到良好
的思维方法最为重要。当复杂的军事问题用通常的方法解决无望时,不妨去寻找不
寻常的办法,反向思维方法往往易出妙招。
    就用这种方法,布莱德雷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谋划战争、驾驭战争的必备能
力,指挥才能大为提高。在利文沃思堡进修期间,布莱德雷非常得意,唯一不足是
牙病作难,他被迫拔掉了所有的牙齿,换上了满口的假牙。
    结业后,布莱德雷又面临着选择,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他在夏威夷服
役时的史密斯师长已调任西点军校校长,史密斯将军邀请布莱德雷到西点军校去任
司库;二是有人建议他去本宁堡步兵学校担任教官。
    面对这种局面,玛丽主张去西点军校,她喜欢西点军校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
但布莱德雷喜欢本宁堡步兵学校的室外环境,那里有足够大的训练场,可供自己发
挥战术指挥才能。一段时间里,布莱德雷夫妇很难作出判断,最后,还是由布莱德
雷决定去本宁堡任职。布莱德雷后来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承认这一决定是他一生中
作出的最无意识但却最重要的决定,他幸运地走进了马歇尔的“大树”下。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中校这时是本宁堡主管校务部工作的助理校长。马歇
尔1880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尤尼思敦。1899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1902年,
马歇尔加入了正规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赴法参战,得到潘兴将军的赏识。之后,
在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当了4年学员,然后留校任教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马歇尔就是潘兴手下的战争决策人物之一,后来留在潘兴将军身边担任非正式的参
谋长和助手。1924年,已经44岁的马歇尔中校被派往中国天津任美军第15步兵团团
长。在天津,马歇尔发现手下的军官缺乏解决实际的带兵问题的能力,产生了“要
插手本宁堡步兵学校教学的强烈愿望”。
    回国后,马歇尔如愿以偿,取得了本宁堡的助理校长职务。在刚到本宁堡不久,
马歇尔买了一个小黑皮本,他把这个小本称为“我的小黑本”,专门记载杰出的年
轻军官的名字。这一习惯,他一直保持着,每到一处,他都要在本子上记上一笔。
这件小事,后来竟变成了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小黑皮本上记载的青年军官,一个个
成为主宰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指挥大权的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歇尔出任
陆军参谋长,他那个本不起眼的“小黑皮本”显出了无穷的威力。而在本宁堡,马
歇尔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美国陆军的头号人物,他记那个小本子仅是为
“供将来参考”。可是,当马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挑选集团军指挥官时,他
经常查阅那个“小黑皮本”。有人曾问马歇尔说:
    “您是否在小黑皮本上记那些被您认为是庸碌之辈的名字?”
    马歇尔含笑而语:“本子上没地方可记这些人的名字。”
    布莱德雷当时一点儿不知道“小黑皮本”的事,也不知自己是何时跻身“黑名
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马歇尔从小黑皮本中挑选布莱德雷担任要职时,
布莱德雷说:“他(指马歇尔)竟记得我是本宁堡来的,真令人吃惊!”
    1929年9月,布莱德雷又回到了他熟悉的本宁堡步兵学校。离开了4年,本宁堡
的物质条件已大为改善,成了一座永久性的军营。
    马歇尔从中国回到美国后,开始是在华盛顿的国防大学任教官。数周后,一直
体弱多病的妻子伊丽莎白·科尔斯·马歇尔不幸死于心脏病。感情笃深,婚后一直
无嗣的妻子去世后,马歇尔深感孤独和心灰意冷,丧妻的打击使马歇尔无法再坚持
上课,他申请离职。1927年11月,马歇尔申请去本宁堡任职的报告被批准了,他接
替了弗兰克·修科的助理校长职务,开始了他在本宁堡的改革浪潮。
    布莱德雷到达本宁堡时,马歇尔已逐步对校务部的工作进行了改革。他力主摒
弃复杂的关于装备、行政管理的条例以及繁琐无用的训练原则,代之以易于掌握的
实用技术和简单易行的方法,以使具有普通常识的军官都能轻而易举地抓住要领,
进行有效的训练和作战。
    为推动校务部的变革,马歇尔大胆启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