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道教的神 >

第5部分

道教的神-第5部分

小说: 道教的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AD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据称,“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AE
  注:
  ①⑧ 《史记》第4 册1291~1292页(索隐),1291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③⑤⑥⑦ACADAE 《道藏》第22册179 页,181 页,第18册695 页,第1 册872 页,第11册347 页,349 页,347 页,348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④⑨AB《重修纬书集成》卷六204 ~205 页,76页,卷二71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四灵二十八宿
  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
  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①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
  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亢星神主之。“②其余二十六宿类此。《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对二十八宿之状貌、行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参问禅礼,……或游于酒肆自饮,……识者求之,多示人养生播种之术。”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青苍衣,……游于人众中或大斋会处,……
  即是求之,多与人救世之术。③其余二十四宿类此。
  二十八宿合成的四象(四灵)更受道教尊崇。主要特点是以之作为护卫神。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即以之为太上老君的侍卫,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并谓“此事出于仙经中也”。④《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更为之取名,曰“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⑤此又以之为道士行法时的守护神了。后世道教宫观又于山门前塑青龙、白虎神像,以之为宫观守护神。清姚福钧《铸鼎余闻》卷一云:“宋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谓青龙、白虎也。’明姚宗仪《常熟私志》叙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四方四灵,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位是不很高的。
  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后却独受尊崇,成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在明代地位尤为显赫。这与明太祖,特别是明成祖利用它以神化皇权有关。
  注:
  ① 《重修纬书集成》卷二,第51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0年
  ②③⑤ 《道藏》第22册第180 页,第11册430 页,第32册186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273 页、274 页,中华书局,1985年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①《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②《淮南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③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④尽管玄武作为神的地位,在汉代比前有所提高,但在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仍视玄武之形象为龟蛇,仍视玄武为四方护卫神之一。如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⑤为之作护卫。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⑥五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⑦可见直到唐末五代,玄武神的地位还是不高的。
  玄武信仰之兴盛和玄武神地位之提高始于宋代。盖因北宋开国之初,即受到北方外族契丹、辽国的威胁,为了提高防御入侵的自信心,乃乞灵于北方大神玄武的护佑。据杨亿《谈苑》载,“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山,……言:”我天之尊神,号黑煞将军,与真武、天蓬等列为天之大将。‘太宗即位,筑宫终南山阴。太平兴国六年,封翊圣将军。“⑧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加号”翊圣保德真君“。从此以后,玄武与翊圣、天蓬、天猷合称”四圣“。⑨大中祥符(1008~1016)间,为避圣祖(即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AB宋《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六载,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诏加真武为真武灵应真君。AC《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载,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增上尊号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AD《文献通考》卷九十《郊社考》载,”钦宗靖康元年,诏: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AE道教自来崇拜星斗,尤其崇拜北斗,倡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所谓南斗即指玄武七宿之首宿。在北宋帝王为了政治军事目的大倡玄武崇拜之时,道教也趁机推波助澜,为玄武制造种种神迹。其中最突出的是编造玄武身世。《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曰:”昔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梦而吞日,觉乃怀孕。其母气不纳邪,日常行道,既经一十四月,乃及四百余辰,于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三日午时,降诞于王宫,相貌殊伦。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显迹之因,自此始也。“AF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九”降真圣“条所引《玄天大圣本传》之文,与此相同,只个别字句有异,证明上段文字出于宋代所撰之《玄天大圣本传》。《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在叙述真武身世之前,又称真武为太上老君之化身,云:”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AG经此描写后,玄武遂由古代之四方护卫神之一上升为道教大神。并将象征真武的龟蛇改为真武所收之二魔,故自宋代起,真武画像与塑像皆为”被发黑衣,  探5  龟蛇,从者执黑旗“。AH元朝以北方女真族入主中原,视北方真武为王朝的保护神而加以崇奉。元代开国之初,在北京等地创建真武庙、昭应宫。至元七年(1270),徐世隆撰《元创建真武庙灵异记》云:”我国家肇基朔方,盛德在水,今天子观四方之极,建邦设都,属水行,方盛之月,而神适降,所以延洪休,昌景命,开万世太平之业者,此其兆欤!“AI同年王磐撰《元创建昭应宫碑》云:”国家肇基朔方,奄有四海,今京邑告成,而是瑞来格,神理不言,应以象类,盖昭昭矣!“AJ为此,元代皇帝将真武之”真君“号升格为”帝“,《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群祀三》云:”元大德七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元天上帝。“AK明成祖时崇奉真武尤盛。因明成祖朱棣原为北方一藩王(燕王),意欲举兵夺取帝位,须借助北方大神真武为其出师”正名“,谋士姚广孝遂造作玄武助战的神话。傅应麟《明书》卷一百六十《姚广孝传》载,朱棣决定举兵”靖难“时,曾问师期于姚广孝,广孝对曰:
  “未也,俟吾助者至。曰:‘助者何人?’曰:‘吾师。’又数日,入曰:‘可矣。’遂……祭纛。见披发而旌旗蔽天,太宗(朱棣)顾之曰:‘何神?’曰:‘向所言吾师玄武神也。’于是太宗仿其像,披  ⒄探O  应。”LB  手  棣继位以后,十分崇奉真武,除在京城建真武庙外,又于永乐十年(1412)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大建武当山宫观,使崇奉真武的香火臻于极盛。
  此时,崇奉真武的道教经书也愈来愈多。仅现存于《道藏》者,即有此时期所出的《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玄天上帝启圣录》《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箓》等。
  上述诸书除宣扬真武种种灵异事迹外,并进一步突出真武在道教诸神中的地位。两宋时已称真武为老君之化身,元明时则进一步称之为“金阙化身”,《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一云:“按《混洞赤文》所载,玄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真人;中三皇时,下降为太初真人;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黄帝时,下降符太阳之精,托胎于净乐国王善胜皇后,孕秀一十四月,则太上八十二化也。”LC其地位几乎与道教最高神三清相当。万历《续道藏》所收《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将历代皇帝和道士加给真武的封号排成一百字,其封号之长,无论在皇帝中或其他神灵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和它相比拟的。后经元明诸代之倡导,真武庙祀几遍天下。
  注:
  ①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2册208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② 《礼记》第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③ADAFAGAIAJLC 《道藏》第28册19页,第18册42页,第17册111 ~112 页,38页,第19册641 页,642 页,第19册571 ~572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第138 、167 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⑤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273 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⑥⑧LB 《丛书集成初编》第0278册194 页,第1209册59页,第3957册3156~3157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⑦ 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十七
  ⑨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论道教》曰:“今乃以玄武为真圣,而作龟蛇于下,已无义理,而又增天蓬、天猷及翊圣真君作四圣,殊无义理。”
  AB 避圣祖讳,见于《朱子语类》和《云麓漫钞》等。《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论道教》曰:“真武,本玄武,避圣祖讳,故曰真武。”
  《云麓漫钞》卷九云:“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玄武号为真武。”除此说之外,《续文献通考》又称为避真宗讳,曰:真武“本号玄武,宋避庙讳,改曰真武。”因据《宋史》,宋真宗生于太祖开宝元年,初名德昌,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改名玄休,端拱元年,改名玄侃,至道元年,又改名恒。此说于理不通,因宋真宗已于至道元年改名恒,在后祥符间改玄武为真武,自非避其讳而为,故当以前说避圣祖玄朗讳为是。
  AC 转引自《全宋文》第7 册16页,巴蜀书社,1990年
  AE 《文献通考》第824 页,中华书局,1986年
  AH 《笔记小说大观》第6 册114 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AK 《续文献通考》第3495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
  《三国志·张鲁传》称五斗米道“师君”张鲁“雄据巴汉垂三十年”,裴松之注引《典略》,言其为病者请祷时,曰:
  “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①此请祷之法,盖仿效古代仪礼。战国成书的《仪礼·觐礼》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唐贾公彦疏云:“案《尔雅》云:祭山曰悬,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②
  “瘗”亦埋藏之意。
  至南北朝时,“三官”与“三元”相结合而为三位天帝。
  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③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④为了推尊此三位天帝,南北朝所出的多种道书,又以两汉流行的元气论对其神格进行刻画。《三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