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孟子-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的思想核心是主张王道、反对霸道,申明仁者无敌的道理。管仲、
晏子帮助齐桓公、景公成就霸业,孟子对此并不赞赏。他认为,周文王、武
王实行仁政,反对商纣的暴政,这种有利于民的丰功伟业才值得效法。孟子
还指出,齐国若要统一天下,比文王当年容易多了。因为文王当年只有百里
之地,而齐国的地域超过千里。况且当今百姓的苦难,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齐国若能推行仁政,解民于倒悬,则一定能事半功倍地统一天下。
第二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
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
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 ‘视不胜犹胜也;量
… 页面 22…
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
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 ‘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
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
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
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
‘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特其志,无暴其气。’
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
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
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
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
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曰:“淫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
‘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
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
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
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然则有同与?”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
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 页面 23…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
‘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
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
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大意】
本章的内容有三点:论述自我修养的功夫、孟子对自我才能的评价以及
对孔子的颂杨。
孟子认为,人的勇气来自于道义。在道义的感召下,人才能勇往直前,
奋不顾身。同时,孟子还提出了“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浩然之气至
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它之所以能如此博大刚强,是因为它是由正义的
积累而产生的 (“集义”)。如果没有道义的配合,它就会气馁了。
第三章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第四章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
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
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
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
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
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第五章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
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
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
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
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大意】
这三章的内容还是阐述实行仁政的必要性、仁政的具体措施以及“仁者
无敌”的道理。孟子指出:以力服人,则人心不服;若以仁德服人,则人心
… 页面 24…
悦诚服。实行仁政,重要的是任贤能、明政刑、免赋税。他还引用《尚书·太
甲》中的话,指出不行仁政的必然下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
活。”
第六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
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
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
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
能者,自贼者也;调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
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
【大意】
这一章非常重要,阐述了人性善的理论。孟子认为,人性的善良是仁政
的基础。人类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都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并非外在的功利所决定的。这四心是人类的本质特
征,无此四心,就不属于人类。这四心是人类的伦理道德——仁、义、礼、
智的基础和根本,即所谓“四端”。如果推广和扩充此“四端”,就能保全
天下;反之,连服事父母也做不到。
第七章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
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
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
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
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
求诸己而已矣。”
第八章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
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
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第九章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
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
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
… 页面 25…
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
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 ‘尔为尔,我为我,
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
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
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大意】
这三章的内容都是论述人的品德修养。孟子认为选择谋生的职业要谨
慎,要以“仁”为标准。追求仁德的方法是自我内省。
君子应当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抛弃自己的缺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他
还以伯夷和柳下惠为例,阐述了正确的处事原则。
… 页面 26…
卷四公孙丑章句下
第一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大意】
这一章还是论述“仁者无敌”的道理。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
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第二章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
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
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
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
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
心曰: ‘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
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
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
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
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
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
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
所受教。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