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0老子 勘校 >

第2部分

00老子 勘校-第2部分

小说: 00老子 勘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唯有环观,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二十七)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 
  善数者不以筹策。 
  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   
  (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貣,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三十)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居,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恶之,故有裕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 
  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 
  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 
  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与江海也。   
  (三十三)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亡者寿也。   
  (三十四) 
  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三十六)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 
  将欲弱之,必古强之。 
  将欲去之,必古与之。 
  将欲夺之,必古予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 
  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四十)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一)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四十七)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四十八)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欱欱焉,为天下浑心。 
  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子。   
  (五十)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五十一)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 
  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 
  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五十三) 
  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猒饮食,资财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之家,其德乃余。 
  修之乡,其德乃长。 
  修之国,其德乃夆。 
  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五十五)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五十六)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人多伎巧,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 
  其正闷闷,其民屯屯。 
  其正察察,其民夬夬。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六十一)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 
  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蓄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 
  夫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 
  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六十四) 
  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破也。 
  其微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成之台,作于累土。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六十五)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 
  天下乐推而弗猒也。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   
  (六十七)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六十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六十九)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 
  夫唯大,故不宵。 
  若宵,细久矣。 
  我恒有三葆,持而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建之,女以慈垣之。   
  (七十)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七十一)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 
  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