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197部分

永历大帝-第197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琅坐在船舱,战舰游弋的十分平稳,这里毕竟只是内河,根本没有任何风浪,因此这两年来,大清的水师虽然日夜操练,但是施琅自然明白,在内河中如何操练一到了海上,又是另一番场景,他喝退了伴随在身侧的亲兵,借着舱内摇曳的烛火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来仔细的看了一遍,这是李光地亲自写的手书,里面的内容很简单,只说一切安好,届时到了天津请他施琅吃喝一顿,将来天津的防务还需施琅过来拱助。
    表面上只是上级写给下级的信笺,可是施琅却明白,密谋了一年之久的行动就要展开了,他叹了口气,早在一年前,就已有被镇抚司的人前来接触,对于反清来说,施琅在年轻时是极为热衷的,毕竟他还是个汉人,当年郑芝龙降清,他也是跟随降清的一员,可是郑成功在厦门一号召反清,他又毫不犹豫的抛弃了郑芝龙往奔金夏,为的只是不愿意与老主人郑芝龙一样成为满人的奴才而已。
    郑成功对满人的几次大战之中,他施琅都是亲历过的,手下不知沾染了多少满人的血,那个时候的他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所做的事无一不是一条汉子的行径,当年清军偷袭厦门,而郑成功已率主力去了南澳,厦门主将郑芝莞惊慌弃城溃逃,是他施琅亲自率领身边六十多人主动抵抗,勇不可挡,杀死清军主将马得功的弟弟,马得功差点被活擒,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这一仗让他声名鹊起,同时也让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此战之后,郑成功按功分赏,由于施琅与郑成功合,郑成功对这个守厦门的第一功臣只给了两百两银子的赏赐,而其他诸将要嘛升官要嘛发财,得意非凡,就连那个听到清军偷袭还未开战就已经吓的屁股尿流慌忙弃城而逃的郑芝莞也得了丰厚的赏赐,这样的结果让施琅寒心不已,从而也更加加剧了他与郑成功的矛盾。
    终于有一天,郑成功以施琅擅自做主的名义逮捕了施琅全家,施琅只身逃离,不解恨的郑成功毫不容情的处死了施琅的父母兄弟,施琅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是气的肝胆俱裂,发誓报仇之余投降了满清。
    民族大义,血海深仇,在他的心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矛盾,郑成功打着南明的旗号,割据金厦,代表的就是民族大义,而施琅要想报仇,就已经将自己推到了民族大义的对立面,这个结果,是施琅绝对没有想到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郑成功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那个延平郡王郑经,如今不过是个无权无势被人监视的王爷而已,现在用民族大义招揽他的,乃是威震四海,割据长江以南的新始皇帝。
    施琅幽幽的叹了口气,恐怕世上没有人的经历能够有他这样丰富,虽然他已到了四十的壮龄,可是心却垂垂老矣,只有这个时候,才焕发出了一点光彩。他现在要做的是,与李光地,与南明的水师,将整个满人舰队一举葬送,这绝对是一件惊天纬地的绝大密谋,一个个计划正在徐图实现,现在终于到了决定成败的时刻。
    …………………………………………………………………………………………………………………………………………
    关于施琅,小弟认为他对反清复明在前期还是十分热衷的,从他毫不犹豫的南下襄助郑成功就可以看出,厦门被清军偷袭,他带着六十人能稳住局势,杀败数千涌入厦门岛的清军,也可以看出此人牛B,以及反清的志向,至于最后全家被郑成功杀光而投降满人,这个真的不好评说,一边是民族大义,一边是父母兄弟,哎,总之小弟设想了一下,如果我奋力杀敌,可是自己的父母兄弟被那个打着民族大义旗号的人杀绝了,恐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四百一十八章:貌离神合
    小十几只舰船顺着大清河至第十六堡附近转入子牙由西河到了天津海口,这期间自然遇到了许多阻碍,有些河段的河面狭小,好在朝廷已发动了当地官员命令民夫将河面拓宽,舰船们行了近一个多月,终于抵达了天津,此时已快到春节了,天津城却没有一丝节日的喜庆,到处都是兵勇以及海岸上修建炮台的民夫。
    施琅的战舰慢慢靠近码头,抛锚收帆,搭上舢板,码头上早有李光地带着一群属官来迎,按道理来说,李光地乃是天津巡检,虽是六品文官,比施琅的游击将军品级还要一个档次,可是按权力划分来说,施琅又是这个天津巡检之下的武将,因此李光地是不需出来相迎的,李光地也愿意避这个嫌,可是思来想去还是来了,反正旁人只以为李光地想给施琅一个号印象,大家将来都好共事,也不怕有人去说。
    施琅从舢板上走下来,远远看到一堆官员当中的李光地,已加快了步子:“李大人太客气了,施琅何德何能,岂能让李大人亲自迎候,罪过,罪过。”
    “这是哪里的话,本官奉命巡检天津港,要保卫天津港不容有失,还得多多倚仗施琅将军才是。”李光地冠冕堂皇的说了几句面子上的话,倒让人显得两个人没有深交了。
    接着一众官员分别见礼,哪个该拜,哪个该执手的分毫不乱,接着便寒暄了一阵,文官们便分别坐回轿子,武官们骑上了高头大马,在各自的戈什哈拥簇下入城。李光地已在当地衙门摆上了酒席,一顿洗尘宴下来,已到了下午,官员们各自散去,李光地与施琅仍然没有走的动静,直到人越来越少了,李光地才站起来,笑呵呵地对施琅道:“施琅将军,我是久闻你的大名的,如今天津的防务便在你我的肩上,施琅将军若是有闲,就到李某的官署去一趟,谈谈天津防务如何?”
    施琅迎着李光地的目光与李光地对视了一眼,一切都在不言中,笑呵呵地道:“大人相召,末将怎敢不去,还请大人当先带路,请。
    ”
    李光地呵呵一笑,与施琅客气了一番,这才当先走出,向酒席上仅剩的几个官员辞别。
    …………………………………………………………………………………………………………………………………………………………
    到了巡检衙门,李光地下了轿子,施琅也跟着翻身下马,二人并肩一道入了衙门,穿过前堂,穿过越洞,总算在一个耳房前停下,李光地做了个请的姿势,施琅笑呵呵地也不客气,当先进去,二人分宾主坐下,李光地的那个家人便去给二人斟茶。
    因为边上有人。因此二人说地都是一些题外话。无外乎便是施琅将军在白洋淀如何如何。我大清地水师如何如何之类。等家人奉上茶盏上来。李光地才挥挥手。让那家人下去。
    此时屋内只有李光地。施琅二人。两个人地眼光对视了一眼。李光地才刻意压低了声音道:“尊候兄。南边已传来了消息。一个月后。北洋水师将会抵临天津。”
    施琅原本是个火暴性子。否则也不会和郑成功反目成仇。闹到不可收拾地地步。可是自逃亡出金厦降清之后。身负血海深仇地他秉性也变了许多。因此脸上并没有激烈地表情。只淡淡地道:“好。沿岸地工事由大人负责。末将负责捣乱。此事必成。”
    李光地毕竟年轻。虽然性格深沉。但是在此刻却已露出激动之色:“这是天命要绝建奴了。康熙竟让施琅将军统辖战舰。又将将军划归李某地辖下。”李光地地脸色突然又变了变:“哎。施琅将军何必每日都绷着脸。李某深知将军地痛处。郑经虽是延平郡王。可是日子也不好过。现在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吧。”
    施琅点了点头:“末将岂不知这个道理。王师北向。正是施琅平身地志愿。从前末将被仇恨蒙蔽了眼睛。去给满人做了走狗。如今想来除了对父兄仍然满怀愧疚之外。仍是觉得后悔。父亲大人平日教导末将和家兄总是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要学岳武穆那样做个精忠报国驱逐鞑虏地好汉子。哎…………”
    施琅这个四十多岁地大男人。此时眼眶中已是层层水雾打着转。世事当真是弄人。明明他地父亲教导他要懂得民族大义。国难之时。更是舍身忘死驱逐鞑虏地时刻。父子三人一道投奔郑成功。为地就
    功乃是反清的主力军,打地也是反清复明的大旗,可到,因为他施琅地脾气与郑成功会闹出这种摩擦,直至反目成仇,被郑成功杀了个全家死绝,最后不得不投靠满清,发誓去为父报仇。
    李光地虽然不能明白施琅的心境,但是感同身受还是有一些地,也跟着唏嘘了一会,才道:“将军的父兄都是我汉家地男儿,平生的志愿为的就是反清复明,救民水火,到了这个时候,将军应该更加振作,一展父兄之志就在今日。”
    施琅重重点头:“李大人放心,施琅再也不是那个粗鲁狂暴的施琅了,李大人的计划,末将一定小心谨慎,定要满人水师尽数葬身海底。”
    李光地笑了笑:“将军严重了,尽数葬身海底岂不可惜,不若俘获了战舰给我大明水师用,岂不是妙得很。”
    施琅也跟着笑了起来,二人又说了一会话,这个时候,那男仆在屋外高声禀道:“老爷,丽春坊的张掌柜求见。”老仆的话音显然有些不太好,他是李光地家的世仆,显然对主人被婊子坊的东家找上门很是不满,声音中带了些责备。
    李光地笑了起来,对施琅道:“将军,李某给你介绍一个人。”他向施琅说完,对门外的男仆道:“请张掌柜进来。”
    片刻之后,门被推开了,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白面书生摸样的人走了进来,看了施琅一眼,一点也不显得突兀,朝着施琅拱拱手:“这位莫非就是李兄经常提起的施琅将军?”
    施琅连忙回礼,他自然知道这个丽春坊的东家只是眼前这人打在外面的幌子。李光地在一旁介绍到:“这就是施琅将军了,至于这位张兄弟施琅将军恐怕是不认识的,不过张兄的父亲张煌言先生施琅将军想必是有耳闻的吧?”
    “张煌言?”施琅吃惊的瞪着眼前的这个白面中年,连忙道:“失敬,失敬,原来是苍水先生的公子。”
    一时间,施琅显得拘谨了不少,张煌言在这个时代恐怕是家喻户晓的,是崇祯时期的举人。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1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至康熙三年,见大势已去,隐居不出,被俘后遭杀害。当他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举目望见杭州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临刑时,他“坐而受刃”,拒绝跪而受戮。同时就义还有罗纶等人。而在此之前两天,张煌言的夫人和唯一的儿子亦在镇江被杀害。为了不使他绝后,由张煌言的第二个侄子承嗣,眼前的这个公子,自然就是张煌言的侄子了。
    张煌言在当时的名声很大,在抗击清兵十九年战斗生涯中,张煌言出生入死,辗战千里,三渡闽江,四入长江。战功显赫。他被俘后,不为官禄引诱,誓不招降,并写下了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爱国诗《入武林》和浩气长存的《放歌》以明志。后来江南屡屡有人偷偷给他建立祠堂祭拜,到了乾隆时期,为了笼络人心,乾隆只好赐谥号“忠烈”。
    以表示尊敬。
    《题外话:由此可见,要想让人看得起你,不是卑躬屈膝给人做奴才的,那些抗清的英雄最后连他的敌人都不得不祭拜,而那些做汉奸落到好下场的实在寥寥无几。》
    李光地在一旁道:“张世兄名叫张茹诚,如今是北镇抚司直隶千户使,统管直隶一省活动,此次行动,便是张世兄与李某一道参详出来的。”
    三人又分宾主坐下,张茹诚道:“在下听说施琅将军与李兄回了衙署研究‘天津防务’,因此特来相见,请施琅将军恕张某突兀了,其实这次张某前来,是因为南边出现了一些变故,计划也要适当的修改一些。”
    一听说出了变故,李光地与施琅都显得凝重起来,张茹诚反而安慰道:“并不是坏事,你们也不必担心。”
    ……………………………………………………………………………………………………………………………………………………
    明天应该**了,西洋水师在三万字左右将要建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四百一十九章:提振军民士气之战
    李光地和施琅一脸惑,张茹诚轻轻笑了一声:“是向北镇抚司报备的,扈言都指挥使极为支持,但是等上呈到御前时,皇上却改变了主意。”张茹诚在这里顿了顿:“皇上的意思是不单只是占领港口剿灭满人水师这样简单,既然能在天津港登陆,倒不如派出一支奇兵直袭北京,鼓舞天下汉人的士气。”
    “直袭北京?”李光地,施琅两个人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这绝对是极为冒险的计划,毕竟深入腹地,而北京附近彪悍的满蒙铁骑以及新军足有近二十万。
    张茹诚道:“当然,如今江南等地确实缺粮,朝廷还不能制定大规模登陆的计划,只能趁着北京不防备的功夫,派出一支万人的孤军突然深入,此次作战并不指望攻破北京,只图耀武扬威,让满人胆怯,更重要的是试探满蒙铁骑的实力。”
    李光地闻言动容,若是真有一支孤军能够深入京畿,还能全身而退,这其中的影响可想而知,这等于就是告诉满人,哪个地方都是危险的,只要留在关内,你的身边都可能出现敌人,单止这一点,心理上对满人的压力可想而知。
    施琅却是历经过海战的,在郑成功属下时,曾带过舰队袭击沿岸,立即就发现了其中几处漏洞,道:“一万人孤军深入,给养如何解决?此外,满蒙铁骑加上新军共有二十万众,一万明军由天津登陆,如何突袭?”
    张茹诚道:“施琅将军的顾虑是对的,这一趟出的是奇兵,意在出奇制胜,因此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