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平王言重了,对了,陈某还安排了一件事。未来得及通报殿下,陈某已经安排了一队弟兄留在两岛,待船队启航,他们便在两岛纵火,决不能给清军留下什么,特别是厦门岛上的船坞,还有米仓中库存的粮秣、火炮。”
郑经勉强笑道:“还是陈参将考虑的周到,本王乱了方寸。竟差一点没有想到这一层。”郑经口里虽然只有说,对陈永华的态度却淡了一些,方才还是亲热地陈先生叫着。现在已改口叫了陈永华的官名,只因他心里却多了一份警惕,这陈永华忒不知好歹了些,本王刚信任他,他便自作主张,这样的人,将来还能留吗?
陈永华哪里会听不出郑经口中的亲疏之意,心里不由得感叹郑经比起其父来心眼似乎也太小了一些。他心里虽然不禁有些失望。但想起郑成功临终前地嘱托,又打起了精神。放低了音量道:“一些将军都已经商量好了,待我们抵达缅甸时。新始初期定然不好过多干涉我军军政,多半会将我军安置在城外再做处理,届时延平王可在城外大营设宴招待新始的将佐、官员,举杯为号,将这些文武将帅一并拿了,再派大军攻城,陈某在城中联络好天地会分舵兄弟伺机打开城门,我军一拥而入,明军失去了将帅定然会陷入混乱,到时延平王再以清君侧的名义进入皇宫,掌握海都城,从此以后,南明朝廷便落入延平王之手,延平郡王可将新始高高拱起,让他在宫殿中做这个皇帝,宫殿之外,一切以延平王马首是瞻。”
郑经不断地点头。这确实是个毒计。郑军新近来投。新始帝就算再对郑氏防备。恐怕也不会拉下脸皮夺了郑经地军权。更不会想到郑经会孤注一掷。前脚刚到海都就刀兵相见。这既是招妙策。更是一招险棋。胜则称霸南洋。败则全家死光。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郑经知道。这是自己最后地一次机会。如果不出手。郑军到达缅甸之后就会渐渐地被明军吃掉。而他这个延平王也会被夺取任何军权。并且会成为新始重点照顾地对象。寄人篱下地生活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能够忍受。但是郑经却不能。就凭郑氏曾经拥立隆武皇帝这桩事就足够他被圈禁一辈了。
“一切按计划行事。陈参军。此事完全由你去安排。”郑经双手抓着船舷处地扶杆。迎着海风地脸闪露出无限地杀意。
一山不容二虎。既然如此。就让本王雀占鸠巢吧。
郑氏舰队装载军民十万人来投地消息传到了海都。这个惊人地消息将朱骏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南明朝廷内所有排地上字号地文武官员立即入宫朝议。大多数人地脸上都略带了些忧愁之意。
表面上。这是一件好事。海都正愁汉人太少。水师地实力虽然有了很大地提升。若是有几千上万地汉人乘坐着舰船来投自然是件喜事。可这一次不一样。这是整整十万人啊。其中还有一万余士兵。单战舰就有大小一百余艘。虽然郑氏水师地战舰大多以中小型为主。可数量上也是可观地很。仓促间要让海都容纳下这么多人。一下没有处理好。就要出大事。
对于朱骏来说郑氏在穷途末路下来投奔倒还说地过去,但是这么多人,他奶奶的,这是逃难吗?
“如今厦门、金门十万军民来投,诸位爱卿可有本要奏吗?”朱骏坐在銮椅上,不动声色地打算先看看大臣们的态度。
“臣有本要奏。”
“臣有本要奏……”
“臣有本要奏…”
片刻功夫,十几个大臣已站了出来,看来他们早就有备而来了,朱骏打起精神:“都不要急,一个个的说。”
很快。群臣们便阐明了各自的观点,先是有个二愣子站出来恭贺了一番,又吹捧朱骏文成武德,吸引了大批汉人来投,由此看来。我南明复兴之日指日可待。朱骏对于这种逢事就狂拍马屁的老家伙直接无视,挥了挥手,让他回班。
接着开始有大臣奔入主题,站出来的是户部尚书卢士杰。他满脸忧虑地道:“皇上,海都至今的人口不过三十万,这还算上了三万中央军的人丁,如今突然有十万人来投,安置起来可就麻烦了,这些人刚到海都,既无工可做,又没有安身之所。恐怕早晚会闹出乱子。”
朱骏点头,海都的许多作坊、商铺到处招人,可一下子来了十万人。恐怕分分钟就会让所有的用人单位全部饱和,其余地人衣食无着,每日在街上闲逛,不知会闹出多少事来。
“卢爱卿,户部如今还有多少银两可以拨付调用?”
卢士杰道:“还有三百六十二万两,除了预留两百万作为非常只需以外,可拨付一百六十二万两银子出来。”
“既是如此,这些银子就全部挪出来吧。你拨五十万两给工部在海都城的外围开始修建房屋。其余的全部做好准备,若是移民们真的没有饭吃。户部可建立一些善堂,只要能保证他们不饿死就成。至于其他地,容后再想办法。”
安置的问题算是有了眉目,紧接着安全的问题便摆了出来,内阁首辅大学士沐天波首先出班道:“郑氏水师一向与皇上颇有隔阂,此次如此大的声势下前来投奔,若是中途有变应当如何?皇上不得不防啊。”
群臣们纷纷点头,想当年郑成功在广东立隆武皇帝为帝时对永历政权是相当敌视的,双方还曾发生过多次的摩擦,自从隆武帝被清军杀害之后,郑氏集团虽然表面上尊新始为正朔,但是双方的心里都明白,这只是给外人做做样子,新始需要给汉人们一个各地反清义军仍然紧紧团结在南明朝廷四周的形象,而郑氏却需要反清复明这张大旗,继续收拢民心,否则堂堂国姓爷与朝廷反目,就算当年地永历再怎样荒唐,你郑氏也是乱臣贼子。因此,双方在心怀鬼胎之下各自为战,谁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若说朝廷的大臣们对郑氏完全没有防备恐怕只有鬼才信,沐天波这样一说,许多大臣已纷纷站了出来,有说让郑氏交下武器再下船的,有说不许郑氏登岸地,更有甚者,甚至提出下船之后便逮捕郑经的。从言语中,显然可以看出郑氏集团在新始朝廷中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议了半天,开始时朝臣们还是在为如何处置郑经而争辩,到了后来也不知怎的便有人开始翻脸了,大理寺少卿提议先诓郑经入海都,而后再将其软禁起来,礼部主事立即大骂大理寺少卿祸国殃民,这一来可算是桶了马蜂窝,大理寺作为官员的监督机构,一向在朝中颇受人尊敬,一个小小的礼部主事就敢骂大理寺的二把手,岂不是反了天了。
于是一些大理寺的官员便弹劾礼部不太干净,上一次庆典时貌似还挪用了一些国库地银两。当时庆典是由礼部和工部一道监督完成地,这银子既然礼部挪动了,那工部自然也是有份的。于是工部尚书地脸一下子黑了下来,你老母的,大理寺找礼部地茬跟咱们工部有什么关系,你老母的把工部拉下水,意思岂不是说我这个工部尚书不称职?
“够了。”朱骏猛拍御案,打断了这群好斗的家伙无休止的扯皮:“散朝!内阁的大学士全部留下来。”
“臣等恭送皇上。”
待回了寒冬阁,小桂子老远便小跑着禀告道:“皇上,北镇抚司都指挥使扈言求见,他说有要事禀告皇上。”
朱骏知道锦衣卫定然是收到了什么信息,挥挥手:“让他过来吧。”
小桂子点头,一溜烟的去了。
“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与扈言同来的还有新近投靠朝廷的天地会海都分舵主赵三喜。
“是什么事?怎么如此心急火燎的?”朱骏见二人额头上都是汗珠,想来也是急冲冲的赶来的。
扈言道:“天地会的总舵来消息了,赵千户收到了一封绝密的信笺,微臣看到事关重大,不敢擅专,因此特来请示皇上。”
扈言说完,侧过头去对赵三喜道:“赵千户,还不快将此事禀明皇上。”
赵千户对扈言极为恭顺,笑嘻嘻的对着扈言点了点头,又拜倒在朱骏的脚下,道:“皇上,天地会陈永华总舵主发来了一封密信,让小的在海都城中做好准备,募集好一批兄弟,还说要尽量结识一些守卫城门的门官…
朱骏侧着耳将赵千户的话听完,不由得冷的吸了口气,看来这郑经并非是省油的灯,他让天地会海都分舵作内应,又让他们结识城门的守将,八成是想让他们攥开城门,紧接着在突然之下引军入城,以此来雀占鸠巢。
朱骏对于郑经的处理仍然有些踟蹰不定,毕竟他虽然和朝廷不太对路,可毕竟是反清的,虽然要收拢他的兵权,至少还能给他条活路,让他去做个逍遥自在的安乐公。可事到如今就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你既然要来玩硬的,那朕就摆你一道,给你来玩的阴的。
“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朱骏挥挥手,又问边上的小桂子道:“内阁的大学士怎的还没有来?”
“皇上,他们早就来了,只是见您和扈大人在谈事,因此就守在殿外,奴婢这就去将几位大人请来。”
第一第一百二十六章:你有阴谋我有诡计
新始二年十一月底,一支五百余艘大小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自东向西而来,这支船队已经在海上行驶了整整半个月,每过些时候,便有一具具的尸体自船上抛落入海,紧接着便是撕心裂肺的哭声,凄凉的气氛感染了船队中的每一个人。
“延平王,我们的淡水已不足了,食物也不够我们继续航行下去,还有永福舰上几个百姓病倒了,同船的军民以为他们得了瘟疫,说要将他们抛下海去,可是这几人的家眷死活不同意,已经闹起来了。”
延平王的皱眉已经皱成了川字,海上的生活十分艰苦,而整只船队原本最多只能容纳两万人就已经到达了极限,如今却硬塞了十万人上去,几乎所有的船只都是挤满了人,无奈之下,水手们只好将船中能抛下的东西全部抛掉,就连战舰上的火炮也都丢下了海,船队的淡水、粮食、医药都十分匮乏,若不是沿路的海船路过时偶尔会有人救济一二,恐怕死的人更多。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延平王知道,船上的军民才是他们郑家的根本,无论如何,他也要带领他们抵达陆地。他苦涩的下令道:“让所有人再忍几日,我们已经到达了满刺加海域,只要再熬几日,便可到达缅甸了。传本王将令,除水手之外,所有人每日只分发一小杯水,吃三两的干粮。至于那几个得病全部抛到海里去,若真是瘟疫,他们岂不是要害死一船人?这种事可不能心软。”
“延平王,如此下去可不是办法啊,现在船队什么都匮乏的很,到了登岸的时候,我们可能只能剩下半口气了。不用新始动手,我们就成了他们案板上的鱼肉。”陈永华满是担忧的望着这个年轻的王者,这几日他与郑经呆的越久,越是觉得这个新地延平王实在是徒有其表,虽然才智方面并不比乃父差。可心眼却是极小,眼中只惦记着郑氏的一亩三分地。让他做个土财主倒是可以,但是要想称霸南洋,有朝一日徐图中原。却实在是难为了他。
想到这里,陈永华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想当年陈永华父亲陈鼎因国破而自缢身亡,陈永华只有十六岁,他独自逃到厦门却受到了郑成功的赏识,若没有郑成功,也就没有陈永华的今天,他是个极重义气的人。既然答应了郑成功临终前地嘱托,不管前途如何黯淡,道路多么艰险。也要好好的辅佐郑经,为郑家打下一番家业。
郑经如今已是六神无主,道:“陈参将以为我们应当如何?如今船队漂泊在海上,又不能随意靠岸。”
陈永华沉吟着也是拿不出主意,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如今受难至此,恐怕就是孔明再生也只能直挺挺的躺回棺材板里去。
这时,攀在桅杆了望的水手大声呼道:“前方有三艘西洋战舰。不。是四艘,五…五。不,是七艘。还有一艘怪异地大船,比西洋战舰还要长几十丈。不对,后面还有几十艘大商船,无量天尊,这是谁家的水师,竟有如此多的船舰?”
整个船队一下子沸腾起来,许多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吵吵嚷嚷的有的说是荷兰敌舰,有的说或许是商船也不一定,听说大明的水师也是用缴获地西洋战舰呢。人们已经在绝望的船上呆了整整半个月,不管对方是什么来路,总是多了一份希望,于是纷纷攀到船舷的扶杆处眺望。
“是大明地水师,我们有救了,是大明的水师……”船队又沸腾了起来。
郑经地脸色中带着苦涩。望着远处庞大地八艘战舰和商船缓缓驶来。望了一畔满是愁容地陈永华一眼。道:“那艘主舰竟有如此之大。哎。若本王地水师也是如此……”
两只舰队开始慢慢地在海面上停稳。明军地舰队上已经放下了小型地快船迅速地驰向郑氏船队地主舰。
“末将水师营指挥使刘二。参见延平王殿下。殿下一路舟马劳顿辛苦了。”
“刘将军不必客气。”刘二上了郑氏水师地主舰。与延平王相互见了礼。
“延平王。皇上这一次派末将率舰队前来。是来迎接诸位地。”刘二一边说。一边望向四周地水手。见他们个个面有菜色。手脚无力。主舰都是如此。其他船地人恐怕也是好不到哪里去。刘二暗想。郑氏船队这次来。果然如皇上所料地那样。缺乏许多补给品。这样就好办多了。
郑经见刘二恭恭敬敬。倒是放下了心。道:“你来地正好。船队正缺乏许多生活所需。不知将军地舰队有没有多余地。若是有。可暂时接济一些。”
郑经这句话说的十分委婉,甚至非常客气,想他郑经堂堂的延平王,在一个小小的指挥使面前却不得不低三下气,实在是气闷的很。
刘二双手一摊,回答的十分干脆:“延平王莫怪,末将并未想到船队缺乏补给,早知道出港时便多带一些,可现在舰队上也没多余的水粮,实在抱歉的很。”
刘二见郑经一脸的失望之色,心里冷笑了一声,继续道:“末将看延平王的船队人似乎太挤了一些,不若这样,末将的战舰上倒是可以容纳许多人,延平王若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