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蛭纳米孕卸斐闪似鹨骞绫┞叮チ送蝗恍裕庖磺凶钪盏贾铝似鹨宓氖О堋�
黄兴将广州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在杨洪森的头上有一点牵强,那么杨洪森重杀伐确是实实在在的。不管是在合肥、还是舒城,或者桐城,挺进军所过之地,尸横遍野,百姓四处逃散,乡绅更是怨声载道,革命者的形象给杨洪森败坏光了。更让人发指的是杨洪森肆意歪曲伟大领袖,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的理论。
将杨洪森踢出同盟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杨洪森丝毫不在乎,有枪、有地盘,孙中山是谁?
在上海挺进社本部,部长王之徽、李鼎铭、余继怀等等同志,基本天天开碰头会,虽然杨洪森安徽打的胜仗不少,但都是农村。
“之徽兄,你看这次起义最终能成功吗?”李鼎铭对起义持悲观的态度,因为杨洪森的军队素质差,又那么不得民心。
“你没有看到,这次的起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此空前的大起义,不但震动了全国,震动清政府,甚至震动了那些列强,难道说这样的起义是不成功的吗?”王之徽反问道。
“可是你看看报纸,目前的情况对我们极其不利……。”李鼎铭指的是清军在外的围剿,在内又受到自己同志的排斥。
余继怀听到这里,不满地坐了起来,“他们数次起义,数次失败,没有资格对我们领导的起义说三道四,至于李兄说的种种不利因素,我个人认为,革命本身就要面对种种的不利,如果某些人因此害怕,胆怯的话,我看那还是趁早离开,我们这里只有革命者,没有懦夫。”
李鼎铭加入挺进会是因为杨洪森需要他的银行从业经验,经营管理财务的能力。他的革命思想远没有在座的这些同志那样激进。他们对于同盟会某些人公开指责他们社长多为不满,而同盟会总机默认了这一行为让他们感到愤怒。在上海,同盟会的一些同志与挺进社的人时有冲突。
王之徽站出来道,“玉琨在时曾言,同志之间应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我们的敌人是谁,是鞑子。至于谁是谁非,还是让后人去评说吧,与其争一时口舌之利,不如脚踏实地的做好我们的工作。”
李铭鼎,“之徽兄的说的很对,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在安徽起义的同志提供最大的帮助,军火、粮饷,药品等物资,我们要想尽办法送到同志们手中。”
王之徽,“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大家商量一下,把工作任务尽快落实到下来。”
时下外界对杨洪森的风评,王之徽只是附之一笑,杨洪森已经用实际的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坚定的三民主义信仰者,而时间将会证明这一点。
第四卷 ONLY YOU 第四章 胜利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28 本章字数:3190
安徽清军自桐城一役失利之后,接防的鄂军在练潭“重创”李虎部,迫其后撤。在朱家宝坚定不移的防御战面前,清军继续在练潭一线固防待守,伺机而动。
据朱家宝所知,进攻练潭的并非杨洪森部,而是李虎部,且李虎部与鄂军并未发生战斗,双方相持五日后,李虎部主动撤退,并非鄂军所称击退。
不管是朱家宝,还是他的幕僚,以及那些将领,都认为此乃杨洪森“诱敌深入”之计,围剿大军应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策。只要抱成团,挺进军就没有办法吃了他们。
与南线的清军迟迟打不开局面不同,北线的清军正在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江苏巡防营,经定远,高塘铺,张桥,江巷,八斗岭,直扑梁园,沿途只遭到了挺进军小股部队的骚扰。
在梁园,杨洪森布下阵式,静候“鞭帅”大驾光临。
“报,总指挥清军张勋正在向我梁园方面急进。”杨洪森在地图上标出了张勋部的位置。
“他们有多少人马。”
“约四、五千人?”
“再探。”杨洪森对这个答案其实很恼火,四、五千人,这两个数字之间可差了一千人。
张勋并不知道在梁园,杨洪森的二个主力团,八个民团,近一万的兵力在待着他去啃。
‘养寿园’袁世凯正在逗弄孩子们,副官来报有急电,袁世凯放了坐在自己腿上的孩子,来到了电报房,看着来自安徽的电报,袁世凯微微一笑,“看来此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有一点本领地。”
“只是可惜了张少轩了,杨洪森集中二倍兵力静候张少轩,只怕他命休矣。”幕僚接茬道。
袁世凯在合肥布有探子,杨洪森从南线回来后,探子就将这一情报送了过来。
这份情报虽关系到张勋的生死,只可惜袁世凯没有办法将情报送给张勋,就算有办法他也不会送的。
在梁园,张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他先头部队遇到阻击一战就败下来,这让他很恼怒,当下就把军官给杀了,亲自督阵。
随着他的一声号令,一个营500多号弟兄,全都倒了下去,重机枪的火舌让张勋心惊肉跳,他怀疑前面的是不是革命军,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多快炮。
张勋知道,这仗有些难打了。
轰、轰,随着革命军阵地前的几声爆炸,张勋的炮队终于开张了,数十发炮弹之后,张勋指挥发动了第二次冲锋,这次清军一改密集站队,虽然改变了战法,却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折了一百多,张勋极其心痛的让他们撤了下来。
这仗虽然打的窝火,但是他总算看出了一点门道,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无耻”。
“一帮没卵子的家伙,不配做军人。”看着那些躲在沟里放黑枪的挺进军张勋大骂着。
“大帅小心。”说话羊张勋的身后亲兵猛地将全扑倒在地上。
亲兵的热血滴在张勋的脸上,让他愤怒到了极点,“卑鄙,传我号令,杀光这些革命党”
此时,张勋的愤怒让他失去了理智,但是随着一通密集的火炮,他的理智又回来了。他爬在地上,紧紧紧攥着拳手,“我的宝贝啊!”
是的,他的宝贝现在都成了废铁。对面不但有快炮,而且还有山炮。
此时,满腔怒火的张勋被亲兵强拉了下去。
当兵三十余年,那一次他不是冲锋在前,可这次他却当了逃兵,而且还是一逃到底。他在前面跑,革命军就追,这些革命军铁了心的要吃了他,最后他在定远城收住了脚,但尾随而至的挺进军很快就把定远城给包围了起来。
杨洪森照旧历派人至城下劝张勋投降,张勋死忠清廷自然拒绝了投降。
张勋半生军旅,守起城来自然是滴水不漏,杨洪森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
可是城内的百姓却被杨洪森那句“鸡犬不留”给吓坏了。入夜,城内的百姓打开城内,将挺进军引进了城中。
杨洪森把张勋的江苏巡防营给一锅全烩了。
其实,恶名也有恶名的好处。
河南巡防营在挺进军的一道道阻击下终于停下了前进脚步,停下脚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院起火。王庆云作为地方团练,在大军离开后,成为了寿州防御的中坚力量,河南巡防营开走没有几天,他就在寿州发动了武装起义,指挥民团攻下四门,总兵署、州署相继被攻下后,寿州光复。
河南巡防营在数以万计的民兵武装的包围下,被杀的干干净净。
寿州光复第二日,郭明远率部与王庆云、张汇滔的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张勋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俘虏了,没有在那场大混战中撞上子弹。手下兄弟们很讲义气,没有人站出来指认他出去领赏。在他的指示下,几个亲信站了出来指认“死张勋”,挺进军将那名“死张勋”搬走后,就没有再来了。
对张勋来说这仗打的别提有多窝囊了,就算当年在镇南关也没有今天这样。
“那些该死的定远团练。”张勋只能通过咒骂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没有那些团练协防,说不定还能等到援军。
“大帅,您吃一点吧。”对张勋来说凭生被俘是了最大的耻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亲信们看着张勋不吃不喝,个个都捧着粗粮围在他身边,失声痛哭起来。
“哭什么哭,有得吃还***哭,再哭就把他们全坑了当干粮。”民军小兵端着红缨枪恶狠狠的朝他们吼着。
“真的是虎若平阳,被羊欺。”张勋的牙关紧咬铁拳紧攥,如果不是外围全是持火枪的挺进军,他就上去废了这小子。
“大帅。”几个亲信生怕张勋一个冲动,把自己的身份给暴露了。
“大帅,现在兄弟们都指望你能带着我们杀出去,你就吃一点吧。”
粗粮算什么,张勋在没有发迹之前还不是没有吃过苦的人,啃着粗粮,喝着浑水,脑子里却想着怎么逃出去。
可是想逃离这里可不容易,周围都是武装起来的民众,目前也只好静待良机了。没有过多久,他们这里来了一批河南人,他们是战败的河南巡防营,人数约在600人,能来这里的都是些顽固分子。看着这些新来的战友,张勋灵机一动,想到一个离开这里的好办法。
中午时分,看守人员拿着干粮来到俘虏营,张勋指示亲兵故意找新来的河南人麻烦,很快俘虏营就打成了一片,场面极其混乱,张勋见状心中大喜,连忙招呼手下四散突围,自己则带着几个手下化妆成饥民,最后总算是逃回了江苏,不过由于折了兵马被问罪入狱,后经多方疏通,其得以待罪立功,在江苏招兵买马重开家当。
在皖西北像他这么神通的人却不多。6月至7月间,挺进军四面开花,颖上、阜阳、太和、凤阳、蚌埠、五河、泗县、灵壁、宿县等相继沦陷,经过一个多月的进攻,挺进军将战火烧到了河南、江苏两省边界。
这些辉煌的战果,却不是由杨洪森所领导的挺进军所创造出来的。
王庆云领导淮上军在杨洪森地鼎力支持下,很快就拉起了两万人的部队。
杨洪森为了一些个人的原因,将这支英勇善战的“淮上军”分为左右两个支队,左支队进驻阜阳(颖州),由张汇滔指挥;右支队由袁家声指挥驻扎在宿县。
占了这么一大地盘的杨洪森,此时,他既不急着北伐,也不急着南征,而是坐在那里消化起胜利成果来。
他不急,一点都不急,但是有人却急的直蹦。
第四卷 ONLY YOU 第五章 极品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28 本章字数:3253
挺进军在皖西北取得的重大胜利,让挺进社旗下的《挺进报》有了发挥的空间。
《挺进报》就6、7两月间挺进军一系列的胜利作为重点宣传,主编王续东等人连夜排版印刷。
随着杨洪森创建“皖西北革命根据地”,《挺进报》也由暗转明,总机关在合肥(庐州)安了家,纸、墨全面畅开供应,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躲躲藏藏,为了省纸省墨,而将版面缩小。
“快看,快看,XX大捷。”报童们拿着刚印出来的报纸,飞快的在州青石路上吆喝着。
“小鬼过来,给我拿一份《挺进报》”报童跑进茶馆,递给了喝茶了老先生,茶馆纷纷掏出几文钱,买一张了解最新战况。
几个老先生一边看着,一边痛哭,一边臭骂朝中无将,不远处几个巡警懒洋洋的在路上走着。对这种公开支持清政府,咒骂军政府的清朝‘元老’他们睁一只闭一只眼,感情那一天清政府反攻成功,他们这些为革命政府“建功”的巡警百分之百要倒血霉。
“朱家宝无能,该杀啊!”一个老夫子看着报字,气的发抖。
“先生,勿言,小心隔墙有耳。”
“我都活的快七十了,我怕什么,他们有本事就来抓我,我要为皇上,为皇太后,为我大清尽忠。”
茶馆里的几个青年听着老夫子的慷慨陈词,不屑的冷笑的,“皇上、皇太后已经死了,这大清也差不多,以后这天下就是我们汉人了。”
“你们这些逆党,无君、无父、无母,等朝中大军杀到,让尔等片甲不留。”老夫子气的手指发抖。
年轻人抖了抖手中的挺进报,“是清军片甲不留吧,这战打的痛快啊!”
老夫子被这几个青年气的胡子都翘了起来,但也只干生气,朝中无人,让这帮猴子称王。
杨洪森在安徽进展神速出乎袁世凯所料之外。据外电称,杨洪森正积极准备北伐。可据内线传来的消息,杨洪森正在准备南征。不管是北伐,还是南征,目前清军兵力不足确是事实。
最新情报显示,杨洪森正在全面扩充人马,总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万,据外电称杨洪森总兵力约在四十六万。
挺进军过于庞大的兵力,致使缺少武器装备。关于挺进军准备将津浦铁轨溶了制造武器的消息不胫而走。
此时,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猴急。英、法等老牌强国不停的催促着大清摄政王载沣派兵南下,而英国领使朱尔典更是直言,要求袁世凯出山。
对杨洪森围剿的一再失利,摄政王开始全面措筹资金,针对“皖西北”发动了第二次围剿。
自5月9日,朝廷全面实行“铁路国有化政策”,将收归的国有铁路抵押出去换来了600英镑借款,载沣将其中的100万英镑划拔为战争拨款,组建了南北两大集团,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纷纷派兵。载沣准备派他弟弟载涛到河南压阵,但是载涛太怕死了,这个没有出息的弟弟,让载沣气的半死,没办法只好另派大将荫昌坐镇河南。
虽然手头不宽裕,但是载沣还是利用手中有限的资金新购了一批军火。
针对皖西北的第二次围剿即将展开。
在“养寿园”,袁世凯单独开辟了一间作战室,因为载沣的认真对待,袁世同对杨洪森不甚看好,可是如果杨洪森被镇压了,那就没有他什么事了,所以他希望杨洪森能顶住压力,把战争引入相峙阶段。
此次围剿单从兵力而言,杨洪森有26万余人,清军不超过6万人。但是在火器方面却差的很远,尤其是在火炮上面。
为了搅黄这次围剿,袁世凯决定给予杨洪森最大限度的情报支援。实际上,袁世凯一直在为杨洪森提供情报支援。
清政府与杨洪森敌对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