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枪就行了,枪和子弹有时只起到辅助的作用。
当然正是贝特·迈德尔所要陈述的下一问题——“战术素养”,皖军士兵普遍不存在战术素养。
“这是一群拿着现代武器的野蛮人。”
若论单兵搏杀,不要说美国国民警卫队,就算是美国陆军也不见得是他们对手。
“中国武术很神奇。”
战争由冷兵器转入热兵器已经数百年,火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大,在埃及英国利用重机枪火力网重创穆斯林15万铁骑,在南部非洲英国只用了两挺机关枪就轻易打败了6万祖鲁大军。
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肉搏战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个时代是属于重机枪。迈德尔对重机枪极为推荐,这与赫尔维茨的观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迈德尔提倡集中使用。
“机枪、火炮数量本来就少,若再将其到各连队就显得更少,火力会变的更加单薄,应该将他们整合起来,进攻时作为尖刀力量撕裂敌人。”
在迈德尔上校眼里军人就应该进攻,可皖军的进攻就是送死,士兵与士兵,排与排,连与连根本就没有协作,冲锋的呼啦啦的一起上,炮兵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步炮协同,打几炮就算完事了,然后就在傻看着,连必要的炮兵阵地转移都不懂。如果冲锋对敌人的反击打的溃退,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炮兵都来不及撤退。
杨洪森想想也是,他的那些火炮就是这么从北洋军手中夺过来的。
“他们离士兵的标准差的很远,他们现在最多只能算是民兵。提升士兵战术素养方法只有一个,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增强他们的作战技能。”
迈德尔当着赫尔维茨面将目前皖军的训练批评一无事处。
“这种娘娘腔式的训练,出来只能是一群娘们,而我们需要的是军人。”
迈德尔咆哮着,不停地挥着拳头,这家伙的脾气,从赫尔维茨到张孝准,乃至随同的将领脸色都不怎么太好,杨洪森却泰然自若的听着,迈德尔的批评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他更关注迈德尔的训练方案,如果他只是停留在嘴皮上。
“对不起,你被开除了。”
赫尔维茨咬着牙听着迈德尔的批评,但是他心理却极不服气。
“等着吧,你这个美国佬,有机会让你看看我们大德意志的“娘们”是怎么将这个世界踩在脚下。”
张孝准也不满意美国上校贝特·迈德尔顾问批评。皖军的训练最初沿用北洋,杨洪森对《步兵操典》进行了修改,张孝准在修改基础上又进行修改,并且与赫尔维茨一起编制了《皖军步兵操典》,得到了杨洪森认可后在全军范围进行推广,这还没有到一个月就被美国牛仔给否定了,赫尔维茨的愤怒正在于此。
“你是尽职尽业的打工仔,难道我就是不学无术地德国骗子吗?”
士兵、武器、训练接着迈德尔拿军官开刀了,军官是战场上的主宰着,班长决定着士兵,排长决定着班长,一层一层,一个高级指挥所决定的将是整个部队的命运。对于杨洪森,迈德尔不愿多加评论,为了那每年6500美元的薪傣他把话又咽了下去。
在军官方面杨洪森一直在抓,比说他在合肥办了“军事沙龙”定期组织一批军官轮训,另外,他强化了清政府所留下来的陆军小学堂,在太和、庆安、芜湖、贵池长期招生,半年一期,毕业后下放部队实习,他现在就差建立一个如“黄埔学校”、“南京军事学院”之类的大型的军事学校了。没有建立起来的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杨洪森很有自知之明,他肚子里有多少货他清楚,小讲几堂还行,如果讲透、讲深,那就要像张孝准这样理论功底扎实的专科生。
迈德尔既然把这事讲开了,杨洪森最终下定了决定,把军事学院给办起来,“安庆讲武堂”建立之初,杨洪森自任校长兼客座讲师,贝特·迈德尔、赫尔维茨等外籍顾问,张孝准等专科生均担任讲师。杨洪森认为国内的一些陆军战术思想过于沉旧,所以拟定增聘几位外籍顾问。他倾向于美国和德国,至于英、法、日都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迈德尔本人对此并不上心,因为他现在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回国联络,赫尔维茨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
第六卷 马扎 第十六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9 本章字数:3112
美国陆军上校贝特·迈德尔担任了杨洪森军事顾问,这则消息立即引起了美国公使芮恩施注意。
杨洪森不但亲美,而且还拥有着美国背景,他在美国开设有多家公司,与国内的财团也多有来往。
透过国内芮恩施他还得知,杨洪森将他在“铁路公司”的51%股权抵押给了美国银行团经营20年,美国海军得到了“三都澳”,租期10年,虽然时间都不是很长,但是为了将协议签下来,与英国、与日本私下的较量不断,但是最后美国人胜利了,这揭开了美国在远东的新篇章。如今,皖军的美国军事顾问,这是又是一个契机。
对于日本扶持袁世凯,英国人持积极的态度,其目的便是将美国从两江的英国势力范围赶出去。
为了美国在远东的利益,芮恩施致电国内建议对杨洪森进行必要的扶持。
英国在两江的势力范围受到了美国的挑战,美国通过扶持杨洪森扩大其在华利益。英国是无法接受这种这个后来的强盗。公开的外交抗议被美国人轻描淡写的几句话给挡了回去。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英国人进一步支持日本人在中国的扩张行动。
有了英起来。国的支持日本人胆子也大了
袁世凯正加紧的复辟行动。
就在英、美、日明争暗斗的时候。湖北都督王占元、江苏都督冯国璋应杨洪森之邀加入了南方经济共同体,安徽与江苏、湖北分别就合作达成书面协议。
有乐观人事认为南方省之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加深诸省之间的了解,化解矛盾,消弭战火。
悲观的人认为战争就要开始了,这不过是战前的虚假的合欢会罢了。
自从进步党政府在“国债计划”中遭遇挫折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黎元洪总统也由中立的立场也完成倒向了袁世凯。
陆军部在蔡锷领导下所制订的“全国陆军整编计划”由北洋系和同仁们接手,原新编1师成了北洋军未来的样版师,袁克定担任新1师师长,兼“全国陆军整编计划”领导办公室主任委员。
冯国璋不愿意离开江苏,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黎总统就让他回北京,让他担蔡锷的副手,这让冯国璋有些不爽。
蔡锷算什么玩意,冯国璋他这个上将可是实打实靠军功垒出来的,总统为了儿子,这是要对老臣子们下手。
正是“外敌未灭,先诛良臣。”
接任江苏都督一职的是北洋“名将”李纯。
这个北洋的罪人,正是他丢掉了江西,导致北洋南征全线崩盘,逼的老头子被迫下野,现在老头子却要用他来担当江苏省都督,冯国璋有些失望、有些不满。
对于杨洪森的应对策略袁世凯由原来的一味武力讨伐改变为政治引诱。
杨洪森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让袁世凯不得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北洋系统与皖军系统私下的军备竞赛自停战后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杨洪森向美国借款购买军火,整合武装,他也就只好向日、英借款增兵添械,加紧战备。如湖北的王占元,都在近几乎于疯狂的刮着地皮,冯国璋也是紧紧抱着上海。
德州、上海两地兵工厂,枪枝弹药的生产每个月都在刷新中。
根据安庆兵工厂内的英国顾问透露,1至4日份,兵工厂共生产步枪约9,000枝,弹药约1,700万发,炮弹约5万发,手榴弹21万枚,地雷,…,…。
另外,杨洪森使用美国贷款,增设了福建春田兵工厂、江西南昌兵工厂。
南方军火生产能力远超过北方,而且未来这个差距将会越变越大。
北洋的经济让袁世凯尤为忧虑,北方各省都是各自为政,杨洪森则把四个省牢牢的捆在了一起,他与张勋控制着两淮的盐税,中国绝对的钢铁产量,三分之一的铁路命脉等等。他手中握有大量的,可抵押的优良资产。
在洋务方面袁世凯远远比不上他的老上级李鸿章,也就更别提杨洪森了,所以当南方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增涨势头时,北方的经济形势持续低靡中。南方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合作优于对抗,否则中国将走入分裂,长期的分裂将最终导致北洋的自我覆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袁世凯的谋臣杨度频繁地以个人名义与社会人民党议员接触,他在为老袁出山做准备,社会人民党目前在国会中的议席数仅次于进步党,为全国第二大党派,在政治上主张多党合作下的联合政府,而受到诸多小党派的拥护。“国债推行议案中”他们的态度明确,只是在进步党妥协后才不得不放弃。在袁世凯重新上野的问题,社会人民党的态度也十分明确,保证临时约法,制订较为完善的宪法,建立清明政治。虽然这些袁世凯无法做到,但杨度仍满口答应了下来。
北京,呼吁袁世凯重新上野的“民声”越来越高,“请愿团”一波又一波,就好像马戏团的表演别提有多热闹了。
袁世凯公开声明,自己有腿疾,加上年纪大了,已经无心国事了。
袁记名下的文化名人们,筹建了“安国会”并且向国会上了一道“万民书”。对于北方热闹的场景,南方的反映却十分平淡,南方各家都在扫着门前雪,哪里会管袁记卖的是什么。
杨洪森最关心的是袁世凯何时与他交接苏南。
在苏南的问题上袁世凯很为难,如果把整个苏南让出来,杨洪森势必会更加如虎添翼,
但是杨洪森在苏南的问题上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把湖南变成第二个福建。湖南的地理位置远比苏南重要的多,可是杨洪森得到了苏南后下一步必须是上海,如果把上海与广东、湖北相比较的话,上海又变的不再重要了,而且袁世凯最担心的是杨洪森与西南三省“草头王”搅在一起。
对于袁世凯可能放弃苏南、甚至上海,日本和英国都不知道,这是袁世凯与杨洪森私下的秘密。
民国二年5月18日,在黎元洪三请之下,袁世凯才勉为其难地出任了内阁总理,袁世凯的内阁名单第二天就公开出来了,社会人民党得到的尽是冷衙门,但却是货真价实的部长,内阁人数由原告的2人,增加5,其中有三个部长,二个副部长。
袁世凯出山之后,苏南的问题也自然被放到了提案上面,为了更好的履行口头协议,袁世凯提出了《苏南问题阶段性实现的计划》,杨洪森同意后得到了破败的南京城,在湖南问题上杨洪森也给袁世凯来了个阶段性实现。推荐汤芗铭任湖南都督,汤芗铭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来又出卖过同盟会,与国民党结下深仇的“中将汤”,袁世凯推荐王瑚为湖南民政长,黎元洪一一照办,调谭延辏Ю淳┑H尾砍ぁ�
现在这种环境谭延辏睦锔胰ケ本朐揽运泻苌畹亩窀校绻チ吮本┠腔共皇亲酝堵尥虼苏依刺放嗟挛驶啊�
“都督,京师不可去,去则必遭袁世凯软禁。“
“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汤芗铭任湖南都督已成定局,都督可借病到上海医治为由,暂不去北京。”
“唉,也只好如此了。”
人人心理都有笔帐,不需要将事情说开,心理清楚就行/谭延辏睦砗芮宄詈樯谡饧碌某聊胫敖邮帜暇┏怯心蟮毓叵怠?醋潘较陆橇Φ脑揽脱詈樯费雨'轻叹一声,“那我把这片广阔地战场让给你们吧。”
第六卷 马扎 第十七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9 本章字数:3331
面对着袁世凯强势地位,越来越没有地位的黎元洪终于走到了总统生涯的尽头。
黎元洪以自己疾病缠身,医嘱“须择幽畅和暖地区居住,庶几病体可以挽回”为由,要求辞出中华大总统一职。
中华大地一片虚情假意挽留之声,而袁世凯也三请四推起来。
黎元洪公开声音,“今日唯有袁公您可主持大局,公当以天下苍生为重,务再推迟。“
接着北洋军中二十余员战将请求袁世岂出山,关外三省、陕西、甘肃、新疆、四川、湖北十余省通电。袁世凯勉强在众人的“强推”之下重返政坛,日、英、美、法、德等十余国发电致贺。
袁世凯认为自己不是民选的,名不正言不顺,提请国会选举。
国会众议员们在北洋士兵枪托和5000元年傣中,选择了后者,最后的选择结果虽不是全票通过,便是拥有多数选择票的袁世凯成为了第二位中华民选总统。
对那些有“反袁”情绪和“反袁”嫌疑的议员,开始了血腥镇压。他授意军政执法处,以“串通乱党”为词,命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予以逮捕。军政执法处直接受袁世凯领导,由袁的心腹陆建章任处长、霍占一任侦探长。军政执法处设在西单牌楼石虎胡同附近,为北京著名“四大山宅”之一。
1914年6月1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就职宣誓仪式。
袁世凯宣誓就职仪式搞的很隆重,他效仿前朝选择在太和殿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
上午举行就职典礼,晚上9时30分在石大人胡同外交部大楼举行茶舞会。规定参加典礼的文官,一律穿燕尾服;武官将军,一律穿军礼服;参加舞会时,一律穿晚礼服。
上午10时,320名卫士列队走入大殿,他们戴全金线军盔,穿蓝色军服,佩带军刀,分两排站在距东西席前约十数步处,形成了一个警卫的胡同。
两文两武四位官员分别乘坐四座4人抬彩舆,彩舆至大殿前落地后,走出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秘书夏寿田。这两位文官皆穿燕尾服;侍从武官长荫昌、军事处参议代理处长唐在礼,这两位武官皆穿钴蓝色军礼服,戴叠羽帽,佩参谋带。
接着,袁世凯乘着8人抬彩轿至。袁世凯身穿钴蓝色陆海军大元帅礼服,下轿后,由梁士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