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许世友传奇 >

第1部分

许世友传奇-第1部分

小说: 许世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陈廷一
第一章    苦难幼年
1901年,河南新县大别山一户穷苦人家的媳妇生下了一个黑胖的男婴。小脚的祖母剪断脐带,身上有隐隐的龙纹。孩子落地哭了3 天3 夜,左邻右舍不得安宁,都说许家生了个“哭叫子”是龙胎变的。人们多管这孩子叫“丑伢儿”,学名许仕友。投身革命后,许世友把“仕”官的“仕”改成了士兵的士,决心不做官,做个战士。后来许世友被认命为军长时,经毛主席提议又把士兵的士改成了世界的世。
  许家兄妹七人,许世友排行老三,因为贫困,父母险些用他换了两筐带壳的稻谷。终因母亲不忍心又抱了回来。
许世友6 岁开始放牛,被孩子们奉为牛倌的头头。
许世友处处表现了仗义和勇敢。他在河中救过落水的孩子,在狼蛇山制服了碗口粗大的蛇;他和地主的二少爷斗智斗勇,替地主欺侮过的穷孩子出气。    后来,家乡成立了“童子团”,聪明伶俐、体力过人的许世友做了“童子团”团长。果真不负众望,许世友带着团员们夺了鬼子的洋刀和一支洋枪。
许世友不满足,他梦想学习一些武术,做一个武林英雄。

拜师
这天清晨,娘颠着小脚来到丑伢的炕前。娘狠了狠心,硬是揭开了丑伢的被子,唤道:    “伢子,醒醒,快起来到姥姥家借米去。”
走到姥姥家。雪已停了,他在姥姥家吃罢中饭,便又扛着半袋子稻谷,急急忙忙往家赶。当他走到距许家二里远的河铺村时,日头已经偏西。还没进村,就听到村中一阵铜锣声,这声音给他一种莫名的震动,他疾步走进村中,原来是一位卖艺老僧在村中场坪上耍武术。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小丑伢个子矮,挤不进去,索性用脚尖蹬着粮袋子,伸着脖探头观看。只见那八十高龄的老僧师,天庭饱满,满脸红光,眉宇中有一红点(僧人号记);他头缠红绫布,身披破旧的和尚袈裟,胸前护心镜大似冰盘,亮如秋水,秋水中有一绽开的芙蓉;脚穿黑尖脸僧鞋,行走如风。
老僧紧了紧腰带,脚尖轻轻一挑,一根五尺长的哨棍“腾”地飞入空中,他跃上一步伸出右手,稳稳接住。霎时间,那哨棒像一条龙,在他身前身后身左身右腾飞起来,顿时满场风涛,拔地而起。人们不得不赶紧后退几步,把场地扩大。只见他功架扎实有力,动作轻盈舒展,如疾风暴雨,似电闪雷鸣。忽而是“金鸡抖翎”,忽而是“天边挂月”,忽而是“大鹏展翅”,忽而是“吴刚献酒”,把观众再次带入忘我之地。
凡是懂得少林武功的人都知道,这是属于上乘的“形意风火棍”。当年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用这种棍技打得敌溃不成军,抱头鼠窜。
太阳将要落山,人们纷纷地散去了。
老僧赶忙收拾东西。他躬身要去装箱,瞅见刚才帮他捡钱的孩子站在身边,恭敬地望着自己,眸中闪着几分乞求的目光。
老僧师停下手来,上前抚摸着孩子的头,和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许仕友,爹娘喊俺丑伢。”
“天都要黑了,快回家去吧!免得你娘惦记,我也该找地方住下来。”
老僧说完好一会,仍不见小丑伢挪动脚步,又问:“小兄弟,你还有何事要说吗?”
一语道破了丑伢的心事。他泪珠噗噜噜地从眼里流下来,说:“师父,见到你,俺真高兴。你不晓得,俺连做梦都想拜师呢!”
小丑伢说着说着便双腿跪了下来:“俺家受人欺辱,有世代冤仇啊!今年又遭灾,连饭都吃不上,请收俺做个徒弟吧!俺不会白吃饭,俺会干活,会打野兔子,会上树掏鸟蛋,还会到河里摸鱼虾。收下俺,耍武卖艺时,俺还会给你打个锣敲个鼓的。”
老僧上前扶起小丑伢,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打量着这位衣衫褴褛的孩子。个头不高,两腿粗壮、胸肌突出,虎眉豹眼,眉宇中凝着一股英气,目光里透出聪明和机智,的确有些不凡,老僧师很是喜欢。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僧师犹豫了一下把丑伢放下道,
“少林寺院离此甚远,你还年幼,尚未成人,身单力薄,岂能吃得大苦!况且你上有老母,母子连心,恐怕是去不得的。”
    聪明的小丑伢听到师父话里有意,眼睛一亮,擦下泪花,马上答道:“只要师父答应,家中俺娘,由俺去说服,俺想她会同意的。”
    老僧师见孩子这般天真可爱,又是这般诚心诚意,不免备受感动。爱抚地说道:“孩子,莫耍脾气。你要真心拜我为师,来!把你的拿手好戏都献出来,让老僧也开开眼界。”
    “好!师父你站脚慢看。”丑伢听后心中不免大喜。“嗖”一下子甩去了上衣,便把在童子团时跟票玉大叔学来的本事,一一耍将起来。
    “够了。从今后,你就是我的徒弟,我就是你的师父。”老僧师虽然语调不高,却是十分坚定。“多谢师父。”丑伢背起那半袋稻谷,一蹦三跳地往家跑去。

                第二章    投奔少林
    丑伢回家,向娘说起了学艺的打算。丑伢没办法,去求娘最信任的何大叔。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挂在东山树梢。何老师身穿蓝布长衫,外面罩上布马褂,头戴一顶旧皮帽,着一双老布棉鞋,满面春风,突然出现在许家的小小院落里。
    “大兄弟,今早你来了,俺也正想求你哩。”
    “什么事叫你着急上火?”何老师佯装不知。
    “昨晚,丑伢吵吵着要到少林学武,已和人家说妥了。你说该去不该去?为这事俺正犯愁呢!”
“啊,是这么回事!”何老师点了点头。然后,郑重严肃地说,“这是得考虑考虑。依我看,如今天下兵荒马乱,学文不如学武。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我看我家丑伢不同一般孩伢,性野心秀,是棵好苗。如果他真心实意想去,就让他去吧。
男儿志在四方,闯一闯也不枉活一世一生。再说有了本事,既能护身又能报国。常言说,艺不压身,学武艺用处可大哩!”
    “兄弟说的也是,俺主要是怕他学那玩艺伤骨送命啊!”
    “不会的。这个你不懂。‘武术健身,延年益寿’,这可是康熙大帝亲口说过的。”何老师引经据典,“我家伢儿万顷,我执意让他学武,可他偏偏不依我,气得我昨天还给他一个耳光呢!”
    何老师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语,拨动了娘的心弦。她高兴地说:“既然大兄弟说好,就让他去吧。”
    丑伢高兴地找来了老僧师。娘请老僧师吃了饭。老僧师说:“请老人放心,孩子交给我,有老僧吃的也就饿不着他。另外,我也要尽父辈的责任栽培他。天色不早,我们爷俩也该赶路了。”老僧师望了望屋外,太阳光已射在屋檐上,快中午时分了。
    “等等!”老僧师和丑伢正要起身,娘叫住了他们,她慌慌张张跑回内屋,把一个红包袱取出来,递给丑伢:“这是你换洗衣服。里面还有一副镯子。遇到困难时,就把它当掉。”
    “娘,那镯子是咱家的宝贝,还是留在家里吧,再说三春还长着呢,粮不够吃,甭卖妹妹了,把这副镯子当了吧。”小丑伢说着,把小手伸进包袱内去取镯子。
    娘摁住他的手:“孩子,听娘的话。”丑伢看到娘泪水汪汪这才松了手。
    “那我们上路吧!”老僧师道。
    “等等!”娘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走到灶台边从碗里取出七个煮熟了的鸡蛋,塞进了丑伢的兜里:“拿着,留在路上吃。”
    丑伢眼睛模糊了。
    是啊,这全家仅有的七个鸡蛋,娘在病中都没有舍得吃一个哩!
    娘又从竹篮中取出早晨吃剩下的几个菜团,包好塞进红包袱里。丑伢推脱不要,娘嗔怪道:“穷家富路啊,路上比不了家里,借都没处借。”
当天下午,丑伢便和老僧师一起,告别了村人,告别了泪沾衣衫的娘和兄妹。
当他挎着小红包袱走到村头时,忽又听到娘喊他的名字。他回头一看,娘正风风火火拨开人群,向他奔来。
    “娘,还有话要嘱咐俺吗?”丑伢一头扑到娘的怀里。
    儿行千里母担忧。娘的头发有些散乱了,不住嘴地叮咛:“伢子,出门在外,不比在娘身边,处处要谨慎小心。对师父要尊,对师弟要爱。见荣华富贵的人不卑不亢。莫受不义之财,不结无义之友。住店不要靠窗睡,自己一人不要走夜路。遇事切莫逞强。学本事莫要满足,学到知羞处,武艺才能强……行走千里别忘了家乡热土,儿啊,你走吧!”
    娘用衣袖遮脸,不忍见儿远去的身影。
    “娘,俺全记下了。”
    这时,朝夕相处,追逐嬉戏的放牛娃们,也都追到村头相送。小丑伢此时此刻不知该对小伙伴们说些什么,他咬着小唇,向他们挥了挥手。
    此处一分别,孤篷万里征。
    山绵绵,水绵绵,
    情切切,意切切。
    小丑伢拖着沉重的步子,带着一腔游子恋乡之情,跟着老僧师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啊,通往少林的路,人生第一征途!
   
忍辱救师
    还没有走出大别山的余峰,娘塞在世友包袱里的几个菜团子和鸡蛋早已进肚了。此后,师徒二人便沿路卖艺,走走停停。世友为师父鸣锣开场,师父在场上耍拳卖艺,为两人挣些吃的和盘缠。他们就这样走走演演,演演走走,三个月已过,路程却还未走完一半。
    这是一个暴风雨的黄昏,师徒二人来到了淮河岸边。
    风怒吼着,撕扯着衣裙;雨鞭劈头盖脸地抽打着他们又饥又寒的身躯;平静的河水,激起了浑浊的波浪。天连水,水连天,天地被迷迷蒙蒙的雨水连成一片。
    “师父,这河中没有船,咱们怎么办?”
    “那我们先到前边树林里避避雨,挡挡风寒吧。”
    小世友搀扶着师父,踉踉跄跄来到了柳树林,二人依树而坐。这树身虽然粗大,但叶子却小而稀疏,哪能挡雨避风呢!
    雨水落在脸上,像条自然小河,刷刷小流。小世友紧闭双唇,生怕老天爷毫不吝啬地把他肚子灌饱。
    “徒儿,冷吧?”师父关切地问。
    “不冷!”世友咬咬发紫的嘴唇。
    不冷是假的,冷又有什么办法呢?小世友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八十高龄的师父。这时,他见师父脸色发青,嘴唇发紫,牙齿打颤,说道:
    “师父,咱们还是找个村子住下,改天再过河吧!”
    “这里是有名的马家洼,村子比较稀。只有顺河岸东去十八里,那里有个龙泉寨的村子。要去,那里还近些。”师父高义牙齿打颤哆哆嗦嗦地说。
    风更狂了,雨更大了。
    师徒二人偎依着,好不容易来到龙泉寨,找到了一个破庙住下来。
    小世友帮师父脱掉路上被雨水打湿的衣服,让他躺在土台上。然后架起柴火,烘干衣服。当他把干衣服放在师父脑头时,碰到了师父的额头,他吃了一惊,那额头滚烫滚烫的。
    “师父,你发烧了!”他喊叫师父,师父却双目紧闭,昏迷不醒。往日力大如牛的师父,今日却像死了一般。他害怕了,伏在师父身上呜呜地哭起来。好一会儿,师父蒙蒙胧胧地听到了哭声,慢慢地睁开双眼,说:“好孩子,莫要哭。我的病不要紧,喝碗开水,出出汗就好了,佛祖会保佑我平安无事的。快去给我取碗水来。”
    小世友擦擦泪,向村子跑去。
    师父高义一连喝了三碗白开水,直到第二天凌晨,大汗未出,高烧未退。师父自己也感到奇怪!这可如何是好呢?
    “药。”小世友想起了药。可是钱从哪里来呢?无奈中,他想起了娘给的银镯,便和师父商量说:
    “师父,把镯子当了,抓剂药吧!”
    “镯子不能当!那是你家的传家宝啊!”师父喘了一口气,“要不,我衣袋里还有几个碎铜钱,就用它抓剂药吧。”
    “好,俺就去。”世友翻出师父的衣服,取出零钱,向离村十五里的集镇跑去。
    太阳移到头顶,青龙镇赶集的人还没有散,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小世友手攥铜钱,在人群中冲冲撞撞,穿过大街,向前走。
    哟!大街尽头的草坪上围着一圈人,这是看什么的?
    真吓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面前放着一个大竹篓,竹篓里装的全是蛇呀!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各种各样花纹的,大大小小都有。这些蛇,像给谁触怒了似的,昂起头,吐出尖尖的血红的舌头,向四周呼呼地喷气。
    小世友无心观顾,绕过人群,挤进集市中心广场,找到药店,向店老板叙说了师父的病情。店老板放下药书,随即开出药方,递给了二掌柜交钱付药。
    “两串铜钱。”二掌柜扒拉一下算盘珠,扫视了一下还没柜台高的小世友喊道。
    小世友抬起手腕,把攥得紧紧的碎铜钱放在柜台上。二掌柜扒拉一下,点了点,道:“小兄弟,这钱还差一个铜板哩!”
    “差一个铜板!”许世友额上沁出了汗珠,“师傅,俺手中就带这么多铜板,救人救命,看在俺师父落难的面上,能不能少收一个铜板?”
    “不行不行,药店没有这个先例,你还是另想办法吧!”二掌柜把铜钱随手一推。
    正是这当儿,洋人的高头大马突然闯了到街上,在前面不远的一家高台阶下收缰勒马。大门开启处,闪出一位阔太太,由洋人陪同,莲步点点,下了台阶。
    “夫人,快上马!”那骑马的洋人叩首作揖。
    “这叫我咋上呢?”贵妇人娇滴滴地道。
    “踩马凳没带,你就将就着吧。”那陪同的洋人歉意地说道。
    可叹那贵妇人是吃雪花团儿的,光长肥胖不长骨,个儿太矮,一连几次都没有登上马鞍,从马屁股上溜了下来,招来过路行人的围观。旁边的洋人又不肯在大庭广众之下屈身相助,便向周围的众人喝道:
    “谁能屈身,让太太踏上一脚,上去马背,两个铜板就赏给谁!”
    围观者哗然。
    “俺来!”这声音干净利索。
    正处在择借无门、心急如火的小世友,挺胸走过来,他虽然对洋人没好感,但是此时此刻,师父的病要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