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传奇-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老僧出来讲情,就这样定了吧!”妙兴说完,离去。
从此,许世友皈依佛门,开始了少林寺的杂役生活。
为师兄挨打
少林寺等级观念是极其森严的。单说住房情况,方丈室、和尚院、杂役院,格调不一、面积不等,自然而然地把地位高低、人品贵贱作了精细区分。
杂役,又名务下人。在寺内任何人都可以驱使杂役,惟独杂役自己不能驱使别人——这是从首届主持跋陀就定下来的规矩,一千四百年来,如同日月运行,江河东流一样不能更改。年深日久,人们也就渐渐习以为常了。
杂役活大致分三类:一是打扫殿院擦佛台;二是给师父洗衣倒尿盆;三是砍柴淘米择菜。师父为了照顾身子骨还没有佛台高的小世友,安排他专为师父倒尿盆。小世友可不这样要求自己。他是一个饥饿线上挣扎出来的农家弟子,来到庙宇佛院,如同是进了人间天堂,干活样样要强。凡是杂役的活没有他不干的。
每天清晨,当云板还没敲响的时候,小世友就悄悄起了床,从门后拎起扫帚,揉着惺忪而发红的眼睛,先跑到和尚院里扫那永远也扫不净的树叶儿。从前院扫到后院,又从后院扫到膳食房。使小世友感到吃力的是扫雪,它不像扫树叶那样轻巧,没有力气是不行的,常常累得他满身大汗,头上直冒热气儿。
因起得早,往往扫完院子,云板还未敲响。于是他又跑到千佛殿里帮助保福师兄擦佛台抹佛像。
当云板“当当”敲响,太阳东升,全寺院的人都起床后,他又趁师父们念经拜佛之际,逐个为师父们倒尿盆。活虽不重,可那臊气味儿却令人作呕。
每当师父念完经书,练功活动筋骨的时候,小世友又跑进了厨子室,替圆兴炊僧拣柴、淘米做饭。
在多种的杂役活中(有些不是他的活),要说使小世友最用心最费脑筋的还是擦佛灯。
那是小世友来寺院后的第二年冬,保福师兄因给宝灯添油,不小心,宝灯失手落地,油洒灯碎,全寺那惟一宝灯毁于一贯细心的保福之手。这一下子可惹出了塌天大祸。方丈妙兴大和尚气得顿足捶胸,全寺院的僧侣无不指责他。妙兴大和尚不解恨,遂打了保福一百香板,继而驱出庙门。
直到天色很晚很晚的时候,许世友才送完保福师兄,回到了寺院。可已过寺院关闭山门的时候。无奈许世友越墙跳进了院里,悄悄地来到了住室,谁知老僧高义查房不见他,正在焦急地等着他哩!许世友像一个逃了学的孩子,低下了头,等待严师的惩罚。
“哪里去了?”师父喝道。
“送保福师兄去了。”世友的声音很低,不像平素说话那样理直气壮。
“你的上衣呢?”
“脱给了保福哥。”
“夜不归宿,该如何处理?”
“四十戒板。”
“来人!”师父提高了声音,“给我打四十戒板。”
早有准备的两个弟子,手持戒板,在许世友的背上、屁股上抡将起来。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整整二十戒板。许世友咬紧牙关,不躲不闪,不喊不叫,简直像个铁打铜铸的罗汉一样。在一旁的师父高义也深为小世友的这种宁折不弯、敢做敢当的精神所感动。他立即命令弟子:“住手!”
许世友抬头望了师父一眼,毫无怨言地说:“师父,你执行寺规,还有二十戒板,继续打吧!”
师父高义上前扶起世友,让他躺在床上,盖上被子说:“你睡吧。”
师父的话声很轻,透着父辈的慈爱。若不是两个持板的弟子在场,他那泪珠定会从眼眶中溢出来。接着,他转身对两个弟子吼道:“还不快出去休息!”
此刻,交织在世友心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他说不清。虽然,他挨了师父的二十戒板,但他却对师父怀着一种感激之情。还有就是用他皮肉之痛换来了送别好友而得到的宽慰之感。人最大的享受,莫过于自己干了一件别人不敢干也认为自己办不到的事;再者,人的生活似波涛在奔涌,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坎坷、艰难、挫折不仅使人受到考验和锻炼,也给人留下永远不可忘怀的记忆。
第六章
铁筷夹蝇
每天凌晨,是许世友练功的最佳时机。他总是三更起床,悄悄地溜到院里,开始练手功。他来到一口清水满蓄的大缸前,挽好袖管,伸手去抓扣在水面上的光葫芦瓢。那光葫芦既圆且大,既滑且重,没有足够的力气是不行的。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抓够一千次是不能停歇的。然后转过身来,随着东方旭日的冉冉升起,面壁而立,拿着筷子,对着墙壁上的模拟“苍蝇”去夹。夹啊夹,夹个不停,汗水涔涔。他对自己要求,不夹到一万次是不能停歇的。太阳出来后,吃过早斋,他又改模拟练习为追踪练习,随着苍蝇从垃圾堆里飞出,他勤快得像只蜜蜂,每天不夹够一千只活苍蝇,是誓不罢休的。每过一个月逐次加码。这样坚持下去,年复一年。有多少次,许世友在终日的苦练中拼搏,耗尽了全部力量,练完后竟连回到几步之外的和尚院的力气都没有了,不得不由师兄们把他扶回屋去。也不知有多少次,由于狠练掌指功夫,求胜过切,手指红肿得如同棒槌一般,拿不住饭碗。尽管如此,每当他精疲力竭时,仿佛看到师父高义那犀利的、意味深长的、又饱含期待的目光,总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驱使着他挣扎着爬起来,继续以数倍于前的坚毅精神和力量,重复着那看起来是枯燥的单一动作。有时候,他口吐白沫,呼吸急促……也深感练功的艰苦,但心中又同时充满着一种无人可比的幸福。因为战胜通往成功路上的任何一个障碍,都是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跃进了一步。
一天,师父高义把许世友喊来,邀他到寺外散散步,谈谈心。实际上是准备验收一下他的筷子功。这一点师父没有告诉他。
师徒二人出了山门,沿着林荫小道,径直向中岳庙方向走去。许世友手拿铁筷子,像只欢快的小鸟在前面攀登引路。师父高义袖藏弹弓随后。不一会儿,师父故意放慢了脚步。等二人拉开了一定距离,突然间,师父高义取出弹弓,对准许世友的后心窝,“噌”地射出了一弹。这弹丸若是没有真本事抵挡,打不死也得跌个趔趄。许世友正在攀登之际,只听到背后“嗡”的一声作响,他以为是绿头苍蝇,身体一侧,执起铁筷子,“乒”地一声夹住了,放在眼前一瞅,嗬!是个青皮核桃大小的铁蛋子。师父高义紧赶两步,到了许世友面前,欣喜若狂地说:“功夫不错!”
还没等世友回过神来,师父又从怀里放出两只云雀:“快把它夹住!”
师父的话声还没有落地,他起身腾跃,两只云雀扑拉着翅膀被夹住了。
师父高兴地说:“明早改练刀功。筷功练准,刀功练巧。准中有巧,方能取胜别人。”师父说完,把手中的轻型风月刀递给了许世友。
许世友慌忙双手接过,看着那刀熠熠闪亮,欣喜之余又感到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知道这将是又一个开端———一个再次走向苦与甜历程的开端。
苦练刀功
第二天,天色微亮。
少林寺院第一个起床的人,已立在了师父高义的门前,在静静地等待着云板敲响、师父起床。他不是别人,正是血气方刚的少年许世友。按当时僧门规矩,弟子学艺,须黎明即起,打扫庭院,活动身体,恭候恩师,这也是少林寺院的传统。
一个时辰过去了,云板还没有敲响,一阵山风掠过寺院,他感到身上有点儿发凉,于是,向练功场走去。
他还没有来到练功场,就远远望见一个人影儿在梅花桩上站定,恰如夜间栖落在枝头的苍鹰。只见他身穿白衣白褂,正练桩步,动作轻盈,进退如风。
“谁?”
此人没有答话。
世友急步上前,抬头一看是师父高义,惊得他直吐舌头:“师父,你早!”说着,拱手施礼。
“嘿嘿!”老人豪爽一笑,跳下桩来,说道,“三更起床练一个时辰的桩步,是我多年的习惯。这桩步是各门武功技巧的基础。刀功也离不开桩步!你提前起床,恭候师父,第一天就叫人高兴。”
许世友垂下了头,羞愧得不知说什么好。
师父指着身旁的七根梅花桩木说:“这梅花桩木你走过吗?”
“走得不好,还是师父从头教来。”
“不必谦虚。既然你已走过,就试试看吧!”
师父的催促,使许世友不好再犹豫了。于是,他“噌”的一下,飞脚腾起,跳上了桩木。
“开练!”师父下了命令。
许世友略点了一下头,调整一下呼吸,开始走起“梅花桩步”来。初行如缓缓溪流,渐如疾浪翻滚。他追桩穿梭,忽东忽西,忽左忽右,脚掌翻飞,如履平地,活像一条刁滑的巨龙,在水中飞游。师父越看越入神,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惊奇!他举起右手,向下一摆动,喊了声:“停!”
许世友的动作,干净利索,戛然而止,面向师父待听教诲。
师父高兴地道:“你已经登堂入室了。何时练的?”
“俺在当杂役期间,学着师父的样子开始练的。”
“铉澄,又一个铉澄!”师父高义在心里暗暗赞叹着世友。是啊,他从来没有当面夸人的习惯。此时,一向城府较深、性格内向的师父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了:“来,再显显你的刀功!”
“师父,恕我献丑。”
“别客气,你就来吧。”
许世友运了一口气,走起梅花步来,随步出刀,刀飞步舞,动作协调优美。刀光闪闪,呼呼带风,脚步点点,如凌空飞燕。只见他仿佛置身于兵围之中,在贴身的七个敌人(桩木)中间,机警灵活,又追又闪,又刺又防,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无懈可击。那刀光忽上忽下,渐渐地模糊成一片翻滚的银波雪浪。
师父看了,不禁暗暗吃惊,喊住许世友道:“看来,这百日功夫,你只需十日练了。来,我来耍上几刀,你看如何!”
师父说完,一个鹞子翻身,单脚飞上了木桩。不要说别的,单说上桩这一招,足惊得许世友心潮起浪。接着,师父挥起刀来,上刺风月,下斩蛟龙。右劈梅花,左扫残叶,搅得地上尘土飞扬,惊得栖落在树枝上的云雀飞起,又卷进了急剧的“舞刀”的旋风之中。
许世友目不转眼地盯着师父一招一式。哪怕微妙之处也看得真真切切,他不敢眨一下眼,生怕漏掉一个细微的动作。他炯炯双目似录相机一般,把师父的全部动作、优美姿态录了下来。他似乎开始领悟出“刀枪不入”的奥秘来。
突然间,师父高义放慢脚步,蹿向左边,猛甩一刀。只听“咔嚓”一声,树冠离开了树身,被利刀齐脖斩断。
老人敛刀,大气不喘。
许世友屏住呼吸。老僧师那动作干净利索,大起大落,气吞山河,令他目瞪口呆。
师父高义随后翻身下桩,放声笑道:“徒儿,看清楚了吗?”
许世友频频点头,目光熠熠生辉。
这时,天色放亮,云板叩响。全寺院的僧侣在云板声中起床了,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练武生活。
从此,许世友开始了远比筷功艰苦的刀功训练。他每天起早摸黑,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再加上他虚心求教,诚心诚意,好学不倦,师父高义把自己刚刚独创的“飞月刀”功也传给了他。在武林的园地里,他是一位永不知足的强者。好胜和进取是他用行动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他并不满足于已学的技法,心想,师父能创,俺何不能为呢?大胆创新是他不同于别人的个性特点。
许世友天天清早练完刀功便来少溪河旁,细心地观察螳螂的寻食、飞鸣、击刀及跳跃等姿势和动作。仿效琢磨,反复推敲,终于悟出“螳螂刀”真功。接着,他又巧妙地将其师父所教的少林刀法融汇进去,以意行气,以气催刀,形成浑然独特的“少林螳螂刀”。
第七章
校场夺冠
迎春比武,是佛祖达摩留下的规矩。当时,尚武风气不浓,初是五年一次,后是三年一次,到许世友入寺已是一年一次了。每年定在农历三月初五、花开蝶舞的日子。
碧色香炉后就座的老禅师妙兴大和尚,缓缓站起身来,目扫了全场一周,干咳一声,庄严宣布:
“少林迎春比武开始!”
随后,又道:“去年冠首鲁本深出场!”
这时,只见鲁本深走至桩前,面目庄重,抱拳拱手一周。掌声中,他飞身跃到了“梅花桩”上。
接着公证人手持红黄旗,步入场内。老禅师取出事先已过目的对阵名单,一一展读。
巧得很,许世友在这二十一名对手中,恰排在中间第十一名,前后各有十名对手。前10名对手都败在鲁本深手下。
轮到许世友,只见他犹如猛虎下山,手举九龙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本深头顶“啪啪啪”就是三鞭,乃如晴天霹雳,威震太空,把整个比赛引入了高潮。
鲁本深心里不禁打了个寒噤:“这徒儿着实可畏,后生不可小看。”但他毕竟是一位校场老将。他举起太白开山锤也不示弱,连击三下,“嘣!嘣!嘣!”以势还势,以牙还牙,那声势似泰山压顶,也不亚于九龙鞭的重威。
本深举锤,世友扬鞭,二人打在一起。两员将,四只胳臂不分上下,鞭来锤往不见高低;鞭声响,锤声落,鞭抽锤打,锤落鞭迎,互不示弱紧相逼,世友来了一个“龙探爪”,本深来了个“虎下山”;世友来了一个“鹰展翅”,本深来了个“鹞翻身”。鞭锤飞舞,各显其能。鲁本深受过严师训练,深得少林真传。他使用的这双锤,乃是名僧智隍的遗物。这开山双锤上下翻飞,如同闪电,左来左挡,右来右挡,一锤快似一锤。左抡门一扇,右抡一扇门。团团似旋风,见锤不见人。八面风不透,龙鞭难近身。
许世友心底暗赞:“真乃开山锤王,滴水不漏!如不小心,恐难招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