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 >

第6部分

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第6部分

小说: 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 … 一个“侠”字 
      第一部分 … 一个“侠”字  记者们经常问我的问题中常常会有:你认为的“侠”是什么? 
        二○○三年年底我们在浙江横店拍摄明代宫廷生活背景的《永乐英雄儿女》,戏中男主演之一牛飘扮演一个叫胡不归的侠士。晚上看粗剪的片段,讨论到了“这么是侠”?牛飘突发感慨:拍了这么多天戏,现在我知道这么是侠了,侠是中国人的一个梦啊,就是那种梦境里面的感觉,走路都是飘的,不能好好走路,看见房想上房看见树想上树…… 

        牛飘讲的是他那些天被吊威亚,飞来荡去扮演侠的感受,但是他的笑谈其实揭示了一个不小的真相:任何一个中国人心里的“侠”,说到底都是不现实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觅的一种奇想,寄想。这个真相实质上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巨大的挑战:一旦我们把人人各自都有想像的侠的形象具体化,我们就意味着遭非议,接收骂声和白眼——现实中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和人的想像划等号的? 

        侠的描述向来就是来无踪,去无影,危难时候出手不凡,关键时刻救困解难,侠的塑造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压抑、不公平、不强调法制的现实环境中诞生出来的寄以人们无限希望的非常人形式。金庸先生曾经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侠的境界,他笔下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就具备他的描述,像郭靖,像令狐冲,像乔峰。而在现实中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儒家,也是把自己称为侠的,当今的许多孔子塑像我们都可以看到,身为学者文人的孔子是配着剑的,尽管并没有历史记录孔子老人家擅长剑术,但是这样的形式(剑的佩带)多少代表了“侠”的一个外型特质,剑暗示着拔刀相助,视拯救他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己任。孔子,孟子都是有这样自觉意识的人物。而反过来人们对于侠的期待也是见义勇为,主持公正,打击大多数人们无能为力的黑暗,不公平。所以“侠”在我的看待里,“侠”这个字更多是一种不那么现实的精神气质描述。这样的理解成为小说就很确切,小说的成功与否大多与现实的距离成正比,距离现实越远,越接近读者的期待,越是引导大家的想像,越为读者接受。 

        但是电视剧的事情是要把所有的想像都成为人们眼前、客厅电视机屏幕上的事实,“侠”的回答就不仅仅是我前面回答的那样单纯了。仿佛要把梦境走成真实。那我就这样回答:这些人物还原在普通的生活中也应该是普通的人,孔子不也是一个爱好乳猪的美食者吗?毛泽东老人家说过“想想林黛玉也是要上厕所的”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意思。只有在不同于平常的关键时候,“侠”才从人中突显出来,形成精神性的凝聚。这是我们寻找“侠”的扮演者,寻找人物“现实性”的依据。 

        金庸先生多次说过,央视两届“感动中国”的人物,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关键时候的“侠”。 
        武侠片的类型几乎与电影的发展是同步的。我查阅有关武侠片的历史,发现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就已经有武侠的电影,像《水上英雄》、《小霸王张冲》、《火烧红莲寺》,连续到这个世纪,也有将近八十年的历史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拍摄武侠片的代表人物是香港的电影导演胡金铨、张澈,五十年代末期,金庸和梁羽生的新武侠小说在香港的风靡,对于武侠的影片有了全新的推进,我理解是人情人性的推进以及对于侠的想像力的推进。香港的武侠片发展也随之迅猛突变,但是我们在八十年代初看到的《霍元甲》、《陈真》还是动作片,还不是出神入化的武侠,直至一九八三年香港的《射雕英雄传》。香港武侠片的日益成熟与发展,铺就了一个重要人物——想像力超群,表现手法奇异——的出场:徐克。中国的观众因为千年戏剧舞台的影响,对于镜头、画面也是“戏”的观念,徐克的镜头分解了固有的传统,侠是传统的,影像镜头的表达却是现代的,是对于时光的分切。徐克对于“侠”的理解与表达,把侠的视觉形象逐渐推向了极至,他的每一部影片也在追求各异的样式变化,徐克的创新与智慧终于使武侠片走入了绝境——他几乎全面地满足、超越了观众的期待与想像,其他人,也包括徐克自己,都无法超越他已经创造出来的侠的形象。 

        大陆的武侠片在此时走马上阵。 
        我们的武侠片是在这样的时候开始制作的,一九九八年,央视版的第一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制作成电视剧。我们不仅是从我们的零开始,我们还从别人的成熟、成功开始。徐克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一条好走的路,反而因为他的壮大强势而堵住了所有了路。创新的难并不是没有点子,而是在实现“点子”的时候依然难以摆脱旧有的习惯,思维习惯,操作习惯,视觉习惯,电视剧习惯……我们的第一部武侠片《笑傲江湖》与二○○三年大受欢迎的《天龙八部》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挣脱习惯思维与表达的程度、与另辟蹊径的尝试。 

        我们另辟出来的“蹊径”是什么?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是对我们思维影响的潜伏开端:高科技对电影电视的介入。在旧有的思维状态上寻找新的高度可能是一件没有前途的事情,而自己身之所在的时代肯定具有历史的经过所没有的优势,这样的发现就是与旧的突破,也是我要寻找、在另辟的“蹊径”。斯皮尔伯格之后是电影《魔戒》,还有《骇客帝国》。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怎么做到了高科技与情节的融合,也就是说想像力的新物质化。这方面美国人做到了,而且他们开放,不保守,他们的拍摄花絮就是全面地告诉观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一直以来报纸的娱乐记者和电视观众在网上的议论都在拿我们拍摄的武侠片与以往香港拍摄过的同名电视剧在比较。我觉得这样的比较就像我们以前识别电影里面的好人、坏人,太简单因而没有什么意义。从我们开始拍摄武侠片的开端一直到我们继续在寻找、在尝试的现在,我们从来没有参照过、也没有希望过这样的比较,无论我们做的是好是坏。而我的内心,我一直在参照的是美国电影人的做法,因为他们在目前代表了影视界最先进的科技表达;另外,我下意识里面一直真正在比较的,是徐克制作的武侠电影。因为任何艺术的创造都不希望重复别人的方式,都希望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我们如何能够做得更好、又能够摆脱徐克成功的阴影? 

        电视的电脑特技是目前可以绞尽脑汁去开创的路子。它带有突破性地完善想像力。徐克依靠镜头分切了时间的片刻,也延长了时间的片刻,而这方面更大的想像力可以依据电脑的高科技出类拔萃地表现。我们在这方面经历的“电脑特技武侠三部曲”是这样的:《笑傲江湖》电脑特技的介入仅仅完善了景的制作,比如衡山悬空寺的戏,就是搭建的实景与电脑合成景的共同表现;《射雕英雄传》除了电脑景的合成、帮助拍摄资金的节约之外,开始尝试动作的想像,比如降龙十八掌,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尝试只能算是我们的一个开端;《天龙八部》里面的电脑特技有一点小小的迈进了,新的降龙十八掌具有了人力达不到的力量感,从人物塑造上帮助丰满了乔峰。 

        而我们紧接着立刻要进入制作的《神雕侠侣》,我的想法是如何进一步通过电脑特技来更多完善侠的场景、侠的行为,与侠者的内心更多地结合起打动人心灵的力量。 

      第一部分 … 话说《神雕侠侣》(1) 
      第一部分 … 话说《神雕侠侣》(1)  终于,我们要说到这部戏了。 
        从二○○四年十一、十二月开始,我手机电话费的相当额度,是被红旗下新中国的各路娱乐记者们占用的,费用之高,让我揣摩他(她)们是否同时也是身居二职的“商谍”,暗中为电话公司使劲?无论我身居何处,无论何时我正在做什么,铃声随时响起,套路的寒暄之后总是这样:“你好,张导,我是……《神雕侠侣》的……决定了吗……” 

        我已经将不知是谁的来电铃声设计为警报声。 
        ……有谁来……决定了吗?——这是我工作之中的重要问题。针对一部戏来说,虽然未必完全的事关成败,起码也是“筱关”,更何况询问电话中透露的极端关注和焦虑,似乎事情的危急已经到了有关全民快乐与否的程度。 

        为此我不敢轻易将我们的设想和与之有可能行将事实的线索轻易透露。正像山里人进城,双手捂着怀里的包包,城里人越看,捂得越紧,再看,藏到衣服里面去了! 

        包包里面是有一些好东西的!但是轻易声张,可能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只有期待可能会增值,反过来有什么好东西是放在那里经得起反复看反复说的?美女也罢,别墅也罢,海景也罢,包包里面的金银财宝也罢,说得多看得久了,也就那样,还会发烦,汤汤的世界,比我不耐烦的人大有所在,而且人心叵测,先诱我说出实话,再砖头瓦片轰砸……大伙儿还是再等等吧! 

        内心,我们一直张着一张谱。修来改去,调子有点儿难合。杨过、小龙女,有点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那是大家都认识,人人有认为的人物,更麻烦的是找人扮演毛泽东还有一个形象、神态的标准,杨过、小龙女,人人心里也有标准,但是都没有拿出来对过质,说清楚应该是“这样”,而不是“你那样”。我这张“谱子”的依据是:我不来描绘你们的这样或者那样,有的是机会你们自己来描绘,我就是“这样”,有朝一日你们都会看见,如此的杨过、小龙女。你们认同,谢谢你们,我们千难万险,殊途同归,英雄所见略同!不幸我们南辕北辙,也有可能你们的“历史认为”错了:为什么你们就不能错?与你们的正确一样,你们也有错的概率,错的时机,小错,全错,大错特错…… 

        依据是:见解造成,年龄造成,阅历造成,行当造成。 
        与剧相守,亦如与人相处。并不会是一生,然而每“一段”的记忆相加,就是一生的全部收获了。了知脾性,无论与人,与剧,与一切,都能够避免不快与冒犯的“触怒”,相伴一段难得时光。 

        我们识得,《神雕侠侣》是一部带有悲喜剧色彩的正剧。悲剧的成分无须多说,正是这条着笔浓重的线条,迷翻了无数金庸小说迷;喜剧的成分呢,像原作小说中的藏边无丑,西山一窟鬼,欧阳峰,以及金轮法王手下的诸多又蠢又凶、武功还着实不错的一帮细小“人物”,还有杨过戏弄陆笃清,等等,都或隐或现,绵延着喜剧的色彩;识得之二,《神雕侠侣》的所有主题被表现的风格基调,两个字:浪漫;识得之三,关于《神雕侠侣》主题的确定,借用金庸作品的研究专家陈墨先生的归纳:一、这是一部爱情宝典,涉及的人物不仅仅是有着惊世骇俗生死之恋的小龙女与杨过,还有郭芙与武氏兄弟(懵懂迷离之爱),郭芙与耶律齐、武敦儒与耶律燕、武修文与完颜萍,王重阳与林朝英,李莫愁与陆展元,武三通与何沅君,公孙止与柔儿,裘千尺与公孙止之间等等人物的不同形式爱情故事;二、依然是一个英雄成长的故事,不是神圣英雄,而是人性化的英雄;三、人道价值的确立,《神雕侠侣》以人道的价值体系取代、超越了传统的忠孝节义价值,在人性、情感、个性与传统的风俗、道德、伦理的冲突中,《神雕侠侣》肯定了人性至上、个性至上、情感至上的人道原则。 

        我非常赞同陈墨先生的主题归纳。它丰富了我们对于《神雕侠侣》制作的基调,圈定了一个表演的舞台。唯一我还有一点补充,“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处的,即使是敌对的两方,对立之间统一的和谐也依然存在”,这是通过洪七公与欧阳峰一辈子的相斗,当生命终结时才有了大悟,保持了人格上的互为敬重,从而启发我的主题补充。我觉得这对于当今的现实世界也有积极的意义。 

        针对以上“识得之一”,怎么表现原作中的喜剧成分?喜剧不是简单的玩闹,也不是为人们所熟识的“搞笑”,我们在想法上,喜剧的成分也是通向悲剧的枝蔓之一,是对于悲剧的丰富补充。因此我们在《神雕侠侣》里面表现出来引人发乐的“喜剧”,应该是多一些幽默的处理,幽默能够体现智慧与性格。此话说来简单,融化到剧作里面,就是不简单的人物性格表现的片段。 

        “识得之二”,我们怎么理解、表现这部戏的浪漫? 
        人们习惯上总是将这“浪漫”两字,与“爱情”牵连在一起。生活很具体,也很实在,浪漫的事情不多了,似乎只剩有“爱情”,还能够担当得起浪、漫二字。 
        其实“浪漫”摆放在历史之中,有比爱情更加气势磅礴,激荡人心的力量。然而历史总是似乎与我们遥远,是一件“眺望”与回顾中的事情。历史中的“浪漫”情怀,大多是为后人准备的。 

        金庸先生的小说,往往能让我们体察到历史之中的浪漫,也不让人之常情的爱情浪漫失之交臂。 
        《神雕侠侣》里面的爱情浪漫,涉及人物多多,像脍炙人口的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浪漫,还有李莫愁那般的凄美浪漫,还有公孙绿萼倾慕杨过、在绝情谷里面的情景浪漫,还有郭襄对于大英雄杨过的倾慕浪漫,以及郭芙与武氏兄弟(懵懂迷离之浪漫),郭芙与耶律齐、武敦儒与耶律燕、武修文与完颜萍,武三通与何沅君,公孙止与柔儿,裘千尺与公孙止,等等。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足以构成《神雕侠侣》浪漫的主题,情的浪漫只能是与人物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表现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