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03年第14期 >

第4部分

2003年第14期-第4部分

小说: 2003年第14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见道路在蓝天下曲折蜿蜒
  我看见赶路的人不知道旅程将有多遥远
  一些人成群结队走出村庄
  一些人三五成群走进工厂
  一些人形单影只  踽踽独行
  他们没有目的地他们只是前行
  我看见大地丰收过后如此苍凉
  
  我看见赶路的人丰收过后神情惘然
  我看见人群在大地上像汹涌的河流
  我看见赶路的人不知道旅程将有多遥远
  一些人成群结队涌向车站
  一些人三五成群奔上码头
  一些人形单影只  踽踽独行
  他们走过风雨他们走过夕阳
  他们渐渐走进暮色苍茫
  我看见季节在大风吹过时如此悲怆寂寥
  我看见赶路的人在大风吹过时行色匆匆
  我看见生命在季节面前如此脆弱如此坚强
  我看见赶路的人不知道旅程将有多遥远
  一些人成群结队将一生扛在肩上
  一些人三五成群将志向装满背囊
  一些人丢弃家园  又在寻找家园
  他们形单影只  踽踽独行
  他们走过幸福走过忧伤……一棵紫薇
  站在厂区墙角那一棵紫薇并不一定孤单
  虽然未见过蜂蝶在它粉红色的花间逗留
  亦未听过鸟儿在它扶疏的枝叶间鸣唱
  就连上下班的职工  以及往来的车辆
  也不曾注意它站立的姿势
  只是有一次,在灿烂的阳光下
  它繁茂而细碎的叶子泛着一树鲜绿色的
    光芒
  厂区的一角顿时生意盎然
  只是还有一次,刚好遇上开花的季节
  一个下岗女工就站在它的身边留下了一
    张照片
  她平静的神情和紫薇鲜艳的微笑
  一直绽放在厂区,芬芳飘四季
  告诉我
  告诉我天亮以前
  泪水是否已洗净旗帜
  火光是否一一闭上眼睛
  告诉我大风掠过黑暗
  微笑是否早巳被深埋
  骨头是否还开花
  告诉我枪声渐渐远去
  子弹是否已扎根于灵魂
  欲望是否依然照亮战争
  告诉我春天升起的地方
  举起的枪是否长出枝叶
  群鸟是否衔住炊烟  飞越苦难
  很多年过后告诉我
  天空还能挂上多少沉甸甸的早晨
  墓碑还会耸立多少座森林
  我始终不明白我一直在寻找什么
  那一天我好像已将福音堂旁边的一家
    书店翻遍
  从最明亮的门口一直找到最黑暗的角落
  我让迷惘的心灵悄悄敲开每一本书的每
    一扇门扉
  然后沿着每一本书的每一个神秘的页码
  我徘徊在书中的字里行间
  其实我并不明白我一直在寻找什么
  突然  一阵悠扬的风琴声伴着唱诗班圣
    洁而宁静的歌唱
  仿佛一群闪光的天堂鸟从远方飞来
  我心灵的天空顿时神光一片
  那一刻  我好像听到了天堂在召唤时那
    明净的声音
  我好像看见了幸福的光芒穿透我的泪珠
  一直将整个书店照耀
  
  
  那一刻  我激动的心灵多么渴望逃离书中的
    每一页字里行间
  并随那闪光的乐声一齐展翅飞升
  于是  掠过周围的读者和每一本书的每一个
  神秘的页码
  我惊悸的双手赶忙合上每一本书的每一扇门扉
  然后从最黑暗的角落一直找到最明亮的门口
  我始终不明白我一直在寻找什么
  那一天从书店出来我不敢再望一眼旁边
    的福音堂
  戚伟明,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湛江红土诗社成员。现居广东湛江。


寻找春天(外三首)
■  刘 涛
  其实我是一个草编的孩子
  在春天的版图上我脚印淡绿
  一株野草让我看清草芥的微命
  一滴露水让我爱上钻石的心
  五颗露珠串成的项链遗失了
  农家最粗朴的饰物
  为了寻找春天
  我将它遗失在深深的草窠间
  你看我的唇
  是春天的两瓣草叶
  你看我的眼
  仍含着谷雨的泪水
  寻找春天
  我终日在林莽问奔波
  我的一生
  也许就是草木的一生
  倾听楼兰
  让我听一听楼兰的声音
  感觉风从我的耳膜吹过
  从心窍吹过
  我是一件发不出声音的乐器
  胸中埋了一曲悲凉的埙音
  听一听流沙的慢
  比一百只蜗牛更慢
  时光对它们来说无所谓
  这些活不起来也死不掉的家伙
  我怎能和它们对抗
  听一听胡杨訇然倒下的声音
  惟一的声音是这朽木发出的
  但谁也不会注意
  楼兰已经没有耳朵没有眼睛  没有一颗
  爱的心脏
  病房所见
  一朵花不是被秋风吹落的
  而是被时光摘走了
  一张脸不是真的衰老了
  而是对生活的感情淡漠了
  一滴泪不是从眼眶中流出来的
  而是时光沸腾了
  一场梦呓不是在昏迷中发生的
  而是他预备要开始新的生活
  一个人不是被病魔击倒了
  而是跟时光的约会结束了身  影
  你来时
  我不在家
  我回家时
  你已经离去
  我的椅子上有你的身影
  我的茶杯上绢花上照片上书本上
  也有你的身影
  外祖母苍老的凝视中
  也有你的身影
  
  刘涛,1971年5月出生,曾在《诗刊》、《星星》、《绿风》等发表诗文百余篇。现居新疆石河子。


粤桂边城(外二首)
■  朱山坡
  1
  我的家在一个桂东南的小城
  与粤为邻
  地表潮湿,植被茂盛
  四平八稳的山像塞车一样
  让雾气缠在这里
  人们便倚山傍水而居
  在山与山之间拣路而行
  广东人什么东西都从这里拉走
  唯独把雾留下来
  我们需要豆腐、青菜、成萝}、作为家常菜
  吃的是白花花的米饭
  都很清淡因而我们说白话
  我们的白话土音太重
  孩子们平常都已经说广州话
  开始我听起来很别扭
  现在慢慢习惯
  我的家乡与高州接壤
  鸡犬之声相闻
  许多时候能在路上遇上亲戚
  我们的鸡越过粤界
  下完蛋又回来
  从我们这里去高州城
  半天能跑三个来回
  到广州也不过几个小时
  广东的经济很发达
  我的兄弟姐妹大部分在珠三角
  乡亲们用广东的汇单盖起成群的楼
  我们这里巳经算富
  但全国许多人以为我们还很穷
  我不服气  外地的朋友来
  我都让他们睁大眼看看
  2
  高州与我家乡一水之隔
  我在这条河的上游
  嘉庆年间
  高州有一帮才子与我的家乡才子一比高
    低
  三幅对联和五首诗赋至今仍然流传
  
  现在  两地的才子
  枕着绵绵的黑山和飘柔的秀水
  写诗或隔山击掌或隔水相悦
  两广在这里以才气相连
  每逢大节
  我便去高州
  在冼太庙上几炷香
  三十年来我一直平平安安
  
  南风徐来  高州炊烟和我们的雾气
  把数不清的山和数不清的河
  连成一片
  整个地域歌舞升平
  人们一直认为
  江南以南山水至桂林为止
  我却在岭南一隅笑
  现在许多画家都想以桂林出名
  我和高州的朋友说
  “一群井蛙”
  3
  粤桂之间以此河为界
  撑一叶竹排
  我就自由自在地坐在粤桂的边界上
  用白话唱歌
  用水筒抽烟
  篙子一回插在粤界一回插在桂边
  看一看这边的村民
  与那边的村民竟无两样
  瘦瘦的诚信又精明
  人们常为隔水的亲戚留着饭菜
  炊烟升起的时候
  我拿着酒杯大声呼喊
  “来半斤米酒”
  两岸回应  顿时满河酒香
  我就这样无牵无挂地坐在粤桂边界上
  这条河也不紧不慢不愠不火
  摆脱竹遮榕罩
  绕过无数的村庄和河湾
  便汇入浩瀚的南海
  自此以后
  这条河便与日月为伴
  数年未见回家
  4
  这里的山太矮
  我扛着云梯
  无论放在哪座山顶
  也够不着蓝天
  十二岁那年
  我一口气翻越七七四十九座山
  往高州寻找走失的牛群
  从我们的清湾镇出发
  走了两天两夜
  在高州一个叫播阳的地方
  截住了牛群浩浩荡荡的去路
  现在我突然醒悟
  这些牛向南一路狂奔
  坚决得像永不长高的山
  难道牛也有它们的追求
  如果我们不日夜兼程
  这些牛应该到了雷州
  但肯定过不了海口
  云梯再长无奈山太矮
  不能依靠这些山向上攀登
  将梯横亘在万重矮山之间吧
  将牛群困在这里
  然后我们从家乡出发
  顺着梯子不用几个小时
  即可越过高州
  抵达广州
  我只想给郑州补下场春雨
  在郑州街头  不费吹毛之力
  碰上了三年前的女友
  面对面四条河流
  在郑州城下交汇
  黄河顿时异常清澈  既不泛滥又不枯瘦
  三年前我们彼此红肿的眼
  悬挂在郑州的每个十字路口
  像红灯一样令许多男女
  戛然而止
  千万辆车堵在一起
  直到我们都与另外的人结了婚
  我们一直在寻找
  从广州到郑州
  从郑州到广州
  最近的路
  但每一条路都隔着长江黄河
  我们都在遥望
  但彼此看不到对方
  我们依旧相爱  如一条河的两岸
  三年前那天  郑州大旱
  刚溢出的泪水便被挥发
  所有的萌芽都被枯萎
  所有的爱慕都被分离
  一场大旱耽误了季节
  我知道这都是我的错
  这一次我从南方带足了水分
  只想为郑州补下一场春雨
  一幅与沙尘暴有关的照片
  一个路透社的外国人拍的一幅照片
  发在4月16日《参考消息》第8版上告诉我
    们
  4月12日中国又刮了一次沙尘暴
  一个小女孩  孤独地在内蒙草原上
  在沙尘的笼罩里
  捡着牛粪
  这个外国人要告诉全世界
  中国人生活在沙尘暴里
  但这有什么要紧呢
  我们的首都也在沙尘的
  弥漫里沧桑的杨树
  每一块砖老人的每一根指头
  同时告诉我们
  这块辽阔的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受过许多苦但我们在幸福着
  沙尘暴在美好生活的版面
  画上一道花边
  外国人很注意花边
  但花边只会使美好更醒目
  小女孩勇敢地捡起牛粪
  背回家去  为祖母煮热奶茶
  奶香夹着沙尘暴
  越过草原  崇山峻岭和清澈的河流
  在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
  人们戴着面罩依然能够
  闻到奶的芬芳
  中国的读者  翻开4月16日的
  《参考消息》
  第8个版面
  一
  有一幅浸泡在奶茶里的照片
  在照片的背面  在沙尘暴的源头
  许多草在呵护中快速成长
  
  朱山坡,男,1973年6月出生,汉族,研究生文化。著有长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多篇,诗集一部。在《当代》、《诗潮》、《诗歌月刊》、《中西诗歌》(澳门)等刊物发表诗歌近百首。广西漆诗歌沙龙主要成员,《漆》诗刊主编。现为广西北流市文联常务副主席。


诗歌的依据
■  雷平阳
  4月1日是愚人节。就那一天,我和另外几位作家踏上了“重返金沙江”的旅程。活动是昆明市作协组织的,为期一个月。这次活动之所以被命名为“重返”,原因是13年前即1989年夏天,参加本次活动的有4位作家曾在金沙江上徒步走了两个月。对我而言,这虽然是我第一次以“作家”身份去金沙江两岸的群山画卷中漫游,但也可以称“重返”的,而且只是无数次重返中的一次,无论是以身体的方式还是以魂魄的方式。因为我的故乡就在金沙江上。
  沿途都是破碎的河山和云南似的孤独。过小江的时候,青灰色的泥土流平原,像大地重植的皮,没到雨季,它们正在睡眠之中。在它们之上,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体,互相搂抱,齿牙相错,犹如修辞格里的“递进”,在明晃晃的阳光的一丝丝金缕和小虫的尖叫声的引导下,一直向下,把我们必经的道路挤成了一条风暴都必须侧着身子才能穿过的狭窄缝隙。山上很少见到树木,偶有一棵,树底下便会有几家人开裂的土坯房,但见不着人,仿佛他们已经被省略。开了几千年的铅矿,这些山的肺腑里都是空的,按照形象的说法,每一座山,如果独立出来,它们都会像一种名叫埙的乐器,当然,凭其陡峭的外型,它们更像苗族人以乐致哀的芦笙,只要大风一吹,都会发出呜呜的叫鸣。以前,铜矿曾让东川、巧家、会泽这样一些地名名扬天下,人们都管东川叫“铜都”,管会泽叫“万里京运第一城”,所谓“京运”,就是往北京滔滔不绝地运铜。东川矿务局曾是云南最大的企业之一,铜没了,它也没了。现在,东川不再是地级市,已划规昆明管辖,改称东川区。
  小江在东川的地界上流了百余公里,在巧家县蒙姑乡汇人金沙江。邹长铭先生告诉我,在地质学上,有“小江——莲峰地震带”一说,处在此带上的东川、巧家,每天都要发生数起人体感应不到的地震。山河是破碎的,大地时刻都在喘息,都在通过小江这一裂口,排放其体内巨大的能量。
  我们就在这时刻都发生着地震的土地上行走着。在一些古代留下来的山道上,常会遇到一群群马帮,它们取海拔400米左右处的金沙江水,滋润海拔4000米左右处的山头和村庄,蹄子敲击在石板上,往往会溅起一阵阵火星。针对这脚下就是江水而又必须忍受千渴的生存环境,七十年代,在一位中科院专家的调查报告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羊群见水,狂饮不止,当即暴死者不在少数……。同时,这些源远流长的卉‘道上,偶尔会遇到一些被命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