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堡上,高翼正悠闲地与赵玉等人聊天。不久前,顾阿山等人护送着三山的秘密武器来到南岭关,高翼为此设宴款待辛劳一年的顾阿山以及赵玉等工匠,筵席设在石堡塔顶。此刻,他正在跟赵玉交流制作“颇离”的心得。
“既然我们已能够造出混浊的(铅钡)玻璃,这说明:我们的配方没有多大偏差,剩下的,应该是辅料的选择。我好像记得,芒硝就是一种澄清剂,它可以用在许多工业上。
此外,玻璃的配方不下上百种,即使澄清透明的玻璃,也有铅玻璃,镁玻璃,钠玻璃等等分类……啊,什么是镁玻璃,钠玻璃啊,这只是一种名称,用来区别不同配方的。你可以多试试,每种颜色的玻璃将来都有用途,每一种都能给你带来财富。当然,我最先需要的是无色玻璃……
沙子,海滩上取之不尽,你看,你的工厂是不是也要设在岛上,以便更好管理……“
顾阿山笨嘴拙舌,这样的谈话他插不上嘴,只好频频灌酒。高翼知道他的脾性,为了不冷场,偶尔举杯向他邀饮。
酒……,高翼看到顾阿山灌酒的动作,突然想起了酿酒所用的蒸馏釜技术。
作为一个合格的机械师,高翼知道许多简单的古代机械设计,他仿制出的许多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三山的机械水平。然而,在最基础的机械材料上,他却碰了个很大的壁。
铁管,他不清楚铁管的制作方法,因为铁管属于冶炼的基础,正因为太基础所以谁都不在意他的制作方法,在后世,他需要什么型号的铁管,直接购买就行,这东西便宜得费不了多少钱。
然而到了晋代他才发现,这时代的铁管制作技术几乎等于无。他恍惚记得,直到宋末明初,中国还是采用卷绕法制作铁管的——把铁皮卷绕成筒状制成铁管。后来,在葡萄牙传教士的帮助下,孙元化等人学会了先进的管材制作技术,才使明代火炮铸造技术大大跃进。
看来,启动三山的工业革命,必须等到马努尔回来了。
“回来了。”高翼正向着,堡底下传来一片低低的欢呼声。
是文策返回了南岭关,他冲着高翼微一低头,右拳敲击胸甲行了个军礼,这举动让闻讯赶来的孙绰紧皱眉头。
“王,杨结带着两个排的水军悄悄进入了巍霸山城石堡,现在,那里的情况已经摸清了。
最先,是那伙儿羯胡部族起来作乱,他们听到大王拒绝接纳的消息,便起兵作乱。幸得文书那小子机警,他立刻紧闭石堡,羯人攻击石堡不成,便在商户民居大开杀戒。
后来,几大商户尽遣护卫队抵御,宇文逢恰在镇内,他指挥商户向长兴岛转移。
护卫队正与羯人杀得难分难解,燕军忽至,没来得及逃走的商户尽被燕军、羯人杀戮。后来,羯人围住了石堡。燕军留下八千余步兵,围困石堡,其余的军队轻骑突进。我看,就是慕容宜这伙人。
王,杨结进入城堡前,让我转告王,堡内守军粮草充足,军械齐全,守个半年不成问题,希望王不要挂念山城,只管专心与敌对峙。“
高翼掷杯而起:“堡内能够出动多少人手?”
文策回答:“堡上守军共计三千人。如今,童子军也登堡防守,我们总共有三千五百人。”
高翼断然下令:“顾阿山,你留这儿协助文策,必要时,可以动用堡中一切防御设备。文策,我留一千人给你,童子军带走一半,其余的人全跟我走。
你传我的号令,通知在侧翼游击的凤城军队,越过庄河,有意识的让慕容宜发觉他们的存在。“
这里的许多设备都是顾阿山与高翼亲自指挥人手安装,高翼留顾阿山在此是想让这些防御设备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人皆有一死,”两千士兵整装列队,高翼全副披挂,手持战刀立在队伍前方,高声向士兵们作战前动员:“吃饭可以噎死,走路可能跌死,躺在家里,也可能房梁掉下来砸死。死法各不相同,然而,有一种死亡最令人渴望,那就是战斗至死。
好男儿谁不渴望战斗至死——名字千古流传,身后万年配飨。还有什么死亡比这种死亡更加辉煌,更加华丽,更加令人神往。“
高翼深吸一口气,抽出战刀,边挥动边高喊:“如今,我给你们这个机会,拿起你们的刀枪,跟随我去享受那流芳百世的勇名,无论生死,我们都是无愧人生!”
士兵们压抑不住的激动,学着高翼的样子,抽刀高喊:“战!战!战!”
这一刻,高翼那高大健硕的身躯充满了爆炸力,他的霸气冲塞了整个天地:“跟随我,用你们的刀剑,用你们的长弓,让敌人在你们面前瑟瑟发抖。鸣号!出发!”
ps:晚上12点继续更新,请多多支持!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087章 正面交锋
沉寂多日的南岭关上,突然发出声声怒吼,鼓号齐鸣。
士兵们的喊叫声惊天动地,远处小镇上的燕军大恐,一阵人仰马翻过后,慕容宜领着大军匆匆开出镇外列阵,准备防止对方夜袭。然而,南岭关在那一阵吼叫过后,再度陷入沉寂。
“虚兵之计?”慕容宜半信半疑的询问左右。
“不会,喊声中充满杀气与愤怒,还有一往无回的决心,这些不会作假。”蓟中大儒、慕容宜的参军燕凤回答。
慕容宜迟疑未定,时光在他的犹豫中缓缓流逝。数千燕军列队在黑暗中,列队在寒风里,士气逐渐低落。谁也没发现,数艘大船熄灭灯火,悄悄的驶出了南岭关码头。
天明时分,高翼已抵近巍霸山城附近,他举着望远镜,在晨曦中观察着山脚下燕军大寨。
巍霸山城是座典型的晋代城市建筑格局。由于时间仓促,人力不足,高翼只来得及按当时的习惯,建筑一座要塞式城堡驻兵拱卫。城堡内完全是驻军以及驻军家属,而平民百姓则居住在距城堡不远的城下町。当时,连晋国都城建康也是采用这种方式安置百姓。
巍霸山城是高翼的势力末梢,平常居住在这里的,都是各部落来交易的头人与商户,小小的城下町容纳不下燕国的万人大军。大部分燕军将领住进山城的石屋后,其余士兵只好扎营在城外。现在,原先围在城下町外围的木栅栏已被拆毁,变成燕军的劈柴与建营材料。
也许是知道汉国的人口少,兵马少,整个燕军外围居然连防护栅栏都没有,他们竟大摇大摆地围着城下町住了下来,仿佛这块土地子恒久以来,就是他们家的后院。
“突袭?”黄朝宗看着山下毫无防备的士兵,建议。
“不。”高翼摇摇头,此刻天已放亮,失去了突袭的可能性。
天光放亮,对方容易看清突袭的人数,起不到浑水摸鱼的效果,反而有可能让对人利用优势兵力反包围。毕竟对方有万余名士兵,还有向来凶残好杀的羯族人在内。
看了看周围的环境,高翼有种熟悉的感觉,本以为是自己曾经来过的关系。当他的目光转到背着长弓在他身前潜伏的士兵时,突然间,他豁然开朗。
这是阿金库尔战役的地形,那是历史上长弓兵的经典之战。一个小小的山坡,前方有700码的开阔地,左右两侧有疏林作为掩护,恰好阻止了对方骑兵迂回的可能性。
就来一场经典的巍霸山城之战吧。
拒马,拒马要按照步兵操典,放在400米的位置。阿金库尔战役后,军事学家研究了这场战役的种种细节,发现对付骑兵运动,拒马的最佳位置就是距离阵地400码。骑兵冲击是需要助跑的,当骑兵在400米距离遇到拒马,就不得不停下来跳跃障碍。跃障之后,剩余的距离又不够骑兵重新蓄势。而400米,恰好是长弓兵发挥最大威力的距离。
在那场经典的战役中,法军两个骑兵集群冲击长弓兵阵地,整个战斗只进行了半小时,长弓兵阵地前尸积如山,而那些长弓兵只剩下喘气的力气。
“鸣号,摆出防守阵型,通知巍霸山城,我军已到,士兵们,灭此朝食!”阵地布置完毕,高翼抽出长刀,高声呐喊。
“太仓促了一点,”黄朝宗一声嘟囔:“应该到正午再出动,这样缠斗未果,可以趁夜撤走。”
众军齐在呐喊,黄朝宗的话淹没在喊声里,没人注意,只有高翼瞥了一眼他,但却什么也没说。
高翼所在的小山坡恰好堵住了从巍霸山城通向南岭关的大道。由于高翼一直禁止砍伐树木,此处林木蔓延,蜿蜒不断。
古代没有行军地图一说,此外古人崇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大多数人没有旅游意识。即使是有几个有游历经验的人,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他们只能沿着大路走,不可能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
燕国的统军大将显然也有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见到这样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竟敢正面挑战他的万人大军,而且气焰嚣张,就在他阵前耀武扬威。
燕国将领在谨慎中夹着轻蔑,他们不敢分出兵马,绕到树林之后,反而收拢了部队,集结在高翼阵前,希望借着骑兵对付步兵的优势,依靠庞大的骑兵数量,压垮这支人数虽少却嚣张无比的军队。
“瞧,”燕国将领在阵前用马鞭指点着高翼的队伍轻蔑的高喊:“瞧瞧这支军队,他们的铠甲华丽,刀枪锃亮,看看他们的衣服,看看他们的靴子。那靴子擦得锃光瓦亮,点尘不染,这是一支什么军队?”
燕国的士兵发出哄笑声,那将领继续高喊:“一群公子哥儿,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瞧瞧你们,衣衫褴褛,铠甲不全,食不果腹,凭什么他们敢穿得这么漂亮,在我们阵前跳腾,他们是来打仗的吗?
勇士们,冲过去,杀死他们,拔下他们的衣甲,夺取他们的刀剑,让我们从此成为富人。“
燕国的士兵群情激昂,狂喊狂叫,眼中露出野兽般的凶光。
高翼远远的听到燕国将领这番话,露齿一笑。
这种呐喊,在晚唐时代曾再次出现,晚唐的御林军就是在这种呐喊声中被人扒得精光,成为一堆尸骨。在五代十国之中,它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衣甲齐全的军队被人轻易覆灭,造成了不注重士兵铠甲防护的偏见与风尚。
然而,高翼却与那两支覆灭的华丽军不一样,他训练军队,不是用来进行叠被子比赛的,他知道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被子叠得比别人整齐就能打赢战争。
不喜欢表面功夫的高翼,更注重兵的体能训练。在充足营养(肉食)的供给之下,高翼虽然兵少,但单个士兵的素质远远高出这个时代。这种超越远非燕军所能想象。
燕军动员过后,士兵隆隆的发动了攻击。
显然,有着战神慕容恪的熏陶,燕国士兵的攻击力远远超过辽东的其他部族。
高翼曾经与库莫奚人有过交手,当时库莫奚人没有队形,没有攻击波次,只知道乱纷纷一涌而上。但这些燕国士兵的攻击,却稳而不乱,自发地形成了一波一波的巨浪。他们在奔驰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以150匹马一排的散兵线,一波接一波,像层层叠浪,连续不断的向高翼的军队冲了过来。
战线?
高翼站在山坡顶端,惊愕的看着慕容军的波浪式冲击。
“战线”这个词与“战略”、“战术”这两词一样,都是希腊军事学家色诺芬发明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曾饱受浪涌攻击之苦。
将战争分为战略目的、战术目的,战争的态势以战线划分,这些军事观念应该在清末,在袁世凯进行小站练兵的时候才传入中国,是他创造性地发明了“战略”这个词,才因此被称为中国“战略之父”。
怎么回事?
在这个时代,高翼虽然没听过别人讲“战略”这个词,但他竟然能见到这种一条散兵线接着一条散兵线的浪涌式攻击。
这真是浪涌攻击吗?中国在这时候便有了浪涌攻击思想,可为什么到1500年后,当日寇在我们面前展示浪涌攻击时,整个中华都傻眼了。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浪涌攻击战术绝灭了呢?
中国,还绝灭了多少优秀文化,优秀技术?
看着山坡前层层涌来的燕军,高翼禁不住阵阵毛骨悚然。
慕容宜并不是慕容家族的杰出者,慕容宜尚且如此攻击凶猛,那么,号称“无坚不破”的慕容霸的攻击该是多么令人难以阻挡?
不过,在四百码距离放置拒马,不愧是延续到机枪时代的普世标准。当燕军士兵冲到拒马前,不自觉地放缓了骑速准备跳跃障碍。随着高翼大手一挥,早已不耐烦的五百弓兵手一松,疯狂地弹弄着弓弦,阵阵死亡之乐响起,迟滞在拒马前的骑兵队伍遭受了铁石的淋浴。
一波一波的冲击浪潮在拒马前拥挤起来。马毕竟不是智慧动物,它们在奔跑中突然停下,顿时焦躁起来,有的相互撞成员一团,有的直接插上拒马的铁刺,成了战地雕塑,死亡雕塑。
弓弦的颤动像是无数独弦琴在欢歌,瓢泼的箭雨将拒马前的骑兵纷纷射到,后续的士兵不得不踏着战马与同胞的尸体,向拒马顶部攀登。他们用手中的长枪、戈矛疯狂的砍击着拒马,试图快速通过这死亡地带。
高翼的这种打法颠覆了这个时代一切军事常识。
他一上来就进行了远程压制、弹幕射击,仅仅动用了弓箭兵,便在他阵地前设置了一个死亡地带。而在当时,弓箭兵只能是步兵的辅助兵种。
绝望的燕军用角弓进行徒劳的反击,他们射出的箭即稀疏又远达不到长弓兵的脚下,对于这种反击,长弓兵们毫不在意,他们肆无忌惮地向燕军宣泄着长箭,用这种硕长的凶器将他们穿在一起,向等待烧烤的鸡翅。
燕军这种可以骑射的兵种不能称为弓箭兵,应称为轻骑兵。但轻骑兵不是世界各国骑兵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当时的中国,重甲骑兵也是主流。只有到一千年后的成吉思汗时代,才将轻骑兵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实现了横扫欧亚的辉煌战绩。
既不是主力兵种,在装备上当然得不到照顾,相比高翼这支军队,山坡下拼死冲锋的队伍如同一支乞丐。“贫无立锥之地”以无法形容他们,他们穷的连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