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年前在朝议是否出兵高丽时候,阎立本是表示支持的。只是辽东的战事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但为了维持辽东的稳定,近十万大军在安东都护府境内驻扎了几年,所耗费的军需不计其数,如今安东境内还驻扎有近五万人马,还要继续供应这些人马的所需,这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此前阎立本在与贺兰敏之及其他官员说起此事时候,表现的忧心忡忡,怕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征战辽东的战役虽然很快就平息,但安东大都护府设立后其境内并没马上平静下来,叛乱不时有发生,那一带的战事近半年才慢慢平息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大唐一直在与外敌交战。辽东战事刚刚平歇,朝廷又要大举兵事,可以说是连年的征战了,在阎立本这样忧国忧民的官员看来,连年的征战国库会不堪重负,百姓很可能怨声载道,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看到阎立本再站出来争辩。贺兰敏之也忍不住。再次出列奏道:“陛下,娘娘,臣反对阎中令此议!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天下虽然遭灾,但下半年却没什么灾害,各地都取得了丰产,从各州上报的数据上看,流民已经很少,全国许多地方的官仓依然充盈,完全可以支持数十万人马一到两年的战事。举大军讨伐吐蕃人,是为了避免西北一带的百姓遭受吐蕃人的屠戮。天下百姓也会理解朝廷的决定,大力拥护,勇跃从军的!陛下,娘娘。臣觉得朝廷应该尽快组建大军讨伐吐蕃人的入侵,臣愿领军出征!”
贺兰敏之有点恼怒于阎立本会数次站出来反对战事,还与他争辩,但也无可奈何。这家伙无论和你私情如何,在朝事方面全按他自己的主张行事,很少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贺兰敏之和他相交了多年,也摸透了这位大师的脾气,但依然还是愤愤。他也知道即使他当殿痛斥阎立本几句,这位阎大师也不会记恨与他的。公是公,私是私。阎立本分的很清楚,不会因为对朝事不同的认知,就和你结下愁恨,他也马上站出来,在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毫不客气地陈述了一番,惹得阎立本也对他翻白眼,但没再站出来。
帘后的武则天对贺兰敏之所说的并没太多怪,因为她预料到贺兰敏之会有一些惊人的言论,但对他的请战还是挺吃惊的。她是希望贺兰敏之能有军功立下。但又不舍得让她出征,在听了贺兰敏之此话后,怔怔地看着他。
只是有帘隔着,贺兰敏之没发现武则天的眼光在注视他。看阎立本没再说什么,贺兰敏之也满意地退下。贺兰敏之退下后。又有几位朝中重臣站出来表示自己的看清,身体很衰老的李勣及苏定方也先后站出来发言。表示强力支持朝廷举大军讨伐吐蕃,他们也愿领军出征。
两位在军中最有威望的老将都如此表示,其他武将更是群情激昂,一个接一下地站出来请战,反对的大臣很少,反对的声音转眼间就被淹没了,一时间,大殿内全是慷慨激昂的请战声音。看到殿下情景如此,李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听了一番众臣所奏后,李治侧过身与帘后的武则天低声商量了几句,再转回身,并从御座上站了起来,面对已经静下来的殿中诸臣,威严地说道:“诸位爱卿都赞同举大军反击吐蕃人的入侵,并助吐谷浑复国,朕和皇后娘娘也认同此议!朕宣布,我大唐将举大军反击吐蕃人的入侵,至于令由何人领军,要征发多少兵员,此事待朕和皇后娘娘细细考虑后再讨论!”
散了朝会,贺兰敏之步子稍缓,他想等苏定方和裴行俭一道走。
讨伐吐蕃人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贺兰敏之知道苏定方和裴行俭肯定想找他说点什么。大军要出征,作为武将的他们要讨论的事太多了,苏定方这位在青海呆了多年的老将,有可能会连续和他们讲上好几天,他自然要好好听请并请教。
不过还没等到苏定方和裴行俭过来,阎立本大步走到他面前,重重地在他肩膀上拍了一掌,笑着道:“敏之,怎么,想去领军打仗过过瘾了?”
“见过阎相!”贺兰敏之赶紧作礼,呵呵笑着道:“在下在军中任职多年,但一直没机会上战场冲杀一番,如今战事又将起,自然想去捞点军功回来,以谋升迁!我可不想一直当个中郎将!”
“此就是你一力主战的原因?”阎立本有点疑惑。
“那不是!”贺兰敏之摇摇头,“吐蕃入寇,我大唐边关受到攻击,在下不愿意看到我大唐无辜的百姓遭受涂炭,保家卫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如何能听任吐蕃人烧杀抢掠呢!阎相你说呢?”
阎立本怪怪地看了两眼贺兰敏之,脸上再绽笑容,没再说什么,再拍拍贺兰敏之的肩膀,走了。
贺兰敏之看着这个怪老头离去的背影怔了一会,弄不明白这老儿刚刚到底何意!直到裴行俭唤他的声音,他才回过神来,看到苏定方在裴行俭和一名宦官的搀扶下走了过来,忙上前行礼。苏定方已经七十多岁了。多年的征战让他落下一身伤病。满头银发,显得很衰老,但精神还算不错,只是因脚疾走路有点不方便,需要人搀扶一下。看到一代名将衰老成这副样子,贺兰敏之有点心酸。
苏定方回京后,贺兰敏之几乎每天都去看望,除嘘寒问暖,关心他这位恩师的身体情况外,还听苏定方讲解兵法。也就在这两年内,贺兰敏之对冷兵器时代的用兵之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师徒两人在毎日的相处中,情谊越来越深厚。他打心底对苏定方尊敬,苏定方对他也非常赞赏。
苏定方受了礼后。将手从那名宦官手上放离,搭到贺兰敏之手臂上,笑着道:“敏之,我们走吧,找个地方我们师徒三人再好好叙叙话!”
“是,恩师!”贺兰敏之扶住苏定方的手臂,准备和裴行俭一道扶着他离去。
但刚走了两步,一名宦官却快步过来,唤住贺兰敏之,说是皇帝和皇后有请。
贺兰敏之有点无奈地停下了脚步。救助地看着苏定方和裴行俭。
“敏之,你去吧,一会到为师府上来,我和守约先过去,等你!”苏定方说着放开贺兰敏之,笑着示意他过去。
裴行俭也笑着道:“敏之,我与恩师先走,一会你过来就是,把你的想法再与陛下和娘娘说说!”
“是,恩师!”贺兰敏之恭敬地对苏定方行了一礼。再对裴行俭拱拱手,跟着那名宦官去了。
来到金銮殿,贺兰敏之被直接领到内殿,看到李治正斜靠在榻上,武则天坐在榻边。两人悄声说着什么,忙上前作礼。
武则天停下了话。转过头看着贺兰敏之,并示意他免礼,李治依然斜躺在榻上,看上去满脸的疲惫。朝会进行了一个时辰左右,李治还是感觉累了,回来后就躺到榻上,吩咐贺兰敏之的话也由武则天说。
“敏之,你真的想领军出征?”武则天轻声问道。
“陛下,娘娘,臣久在军中任职,但从未参加过征战,实是汗颜!”贺兰敏之说着,抬起头略略看了看武则天,依然用相似的声音再说道:“臣师从邢国公,熟读兵法,自然不就荒废了所学,需要上战场实践一番!今次吐蕃人入侵,臣这样饱读兵的人理当出征,还请陛下和娘娘准许臣领军出征!”
“你不怕危险吗?”武则天一双妙目注视着贺兰敏之,轻声问道!
“臣不怕!”贺兰敏之傲然说道,对上武则天那含笑的眼睛,又突然冒出一个主意,“陛下、娘娘,臣以诗明志,要是让臣领军出征,不击败吐蕃人定不回!”
看到贺兰敏之满脸的豪气,武则天有点好,“哦?!你有什么好诗要献给陛下和姨母?”
“陛下、娘娘,臣在刚刚朝会时候想到一诗,今日就献丑一番,让陛下和娘娘过目!”贺兰敏之用异样的眼神看了下武则天,得到回应后再说道:“要是陛下和娘娘觉得臣此诗不错,希望能传于军中,激昂一下军中将士士气!”
“哦?你竟有这想法!那姨母可很有兴致看了!”武则天转头看了眼李治,见李治没表示什么,也站起了身,吩咐宫人们将笔墨准备好,再走到贺兰敏之面前,笑着看了他几眼,眼中满是赞赏,“敏之,姨母希望你能写出一首激昂士气之作!”
“一定不会让姨母失望的!”贺兰敏之说着走到案前,提笔蘸墨,略一沉思,就将李白的那首让人热血沸腾的《胡无人》写了出来: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胡无人,汉道昌。
贺兰敏之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诗比李太白同学这首《胡无人》更能激昂士气!
://。。
第十一章姨母想你疼了
'··]更新时间:2012111012:37:15本章字数:4544
“好!好!写的太好了!”一直站在边上看着贺兰敏之写的武则天忍不住出声叫好,脸上赞赏的味道更浓了,还满是媚意地看了几眼贺兰敏之,但很快收住,在贺兰敏之所写的诗稿墨迹未全干之时,就将此诗呈到了李治面前,笑着道:“陛下,你看看,敏之所写此诗如何?”
武则天是怎么都想不到贺兰敏之在须臾间就写出这么一首非常激昂的长诗来,无论何人,要是看到这诗,都会忍不住感慨一番,被此诗中包含的澎湃激情所感染的,她心内的震撼无以言表。她几乎没作考虑就认可了贺兰敏之在写诗前的提议,如此激昂士气的诗,一定要传唱于军中。
李治直起着,就着武则天的手看着诗稿,这一看之下让他吃惊不已,忍不住坐起了身,从武则天手中接过诗,细细看起来。在看了几遍后,陷入沉思中,似在细品此诗的韵味。
“陛下,你说敏之此诗作的如何?”看到李治并没马上表态,武则天追问了一句。
李治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了两眼垂身站在一边的贺兰敏之后对武则天道:“媚娘,敏之此诗作的非常不错,比前几年所作那《出塞》更激昂,更充满了男儿豪气,朕喜欢,非常喜欢!”
这话让武则天笑靥如花,她从李治手中接过诗稿,捧在手中再瞧看了两遍,再对李治说道:“陛下。臣妾也从来没读到过如此豪气的诗作。看了此诗,连臣妾都想披挂上马,去征战杀敌一番,臣妾觉得一定要将此诗在军中传唱,以激励军中士气,你觉得可好?”
“此议甚可!”李治没犹豫就点点头,“媚娘,此事就由你去做吧!”
“是,陛下,臣妾一点按你的吩咐去做!”武则天应话后。再对贺兰敏之道:“敏之,陛下和姨母明白了你想上战场杀敌立功的心情,只不过此事还要与你外祖母和你母亲商量一下,姨母暂时不能答应你什么。不然她们要责怪姨母的!”
“是,姨母!敏之明白!”贺兰敏之答应了声后,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两个女人定不会轻易同意他上战场打仗的,待回去后,他要先去费上一通唾沫,说明她们才是上策。
“好了,此事先搁着,今日召你来,是想问问你有关青海之事!”武则天再瞄了一眼李治。看到李治神色没异样后,继续说道:“想必你从邢国公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青海之事,你们也讨论过这方面的事,今日就把你的见解说与陛下和姨母听听,要是我大军出征,该如何作战为好!”
“是,陛下、姨母!那敏之就说一些浅陋之见,说错了还请陛下和姨母勿责怪!”
“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陛下和姨母不会责怪你的!”武则天说着,给了贺兰敏之一个特别的笑容。贺兰敏之会意,也马上开始讲述。
“陛下,娘娘,敏之觉得朝廷应该尽快组建大军,讨伐吐蕃人。吐蕃人物资供应不及,不得不在寒冬这最不利于战事进行的季节攻我坚城。他们几番攻城无果,物资没得到有效补充,士气一定很低落,我大军应该趁此机会,对其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争取一战就解决青海之事……。”
“青海之地皆是高寒地带,气候与环境比其他地方都要差很多,因此要在青海一带作战,做的准备要更充分,敏之觉得,朝廷应该尽快往鄯州方向运送粮食物资,以供我大军所需……”
刚开始的拘束后,贺兰敏之说话很快变得顺畅,这些日子想到过的许多观点和想法源源不断地从他嘴里冒出来,他也不知道讲了多久,直到斜躺在榻上的李治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时候,他才发现他讲的太多了,李治已经吃不消听了,忙收住话。
此时的武则天还很有兴致地听着,不过她也马上发现了李治神情的异样,示意贺兰敏之不要再讲了,“敏之,今日就先讲这些吧,陛下乏了,待过两日再召你进宫来说这些事!”
“是,姨母,敏之明白!”贺兰敏之作礼回答。
武则天并没示意贺兰敏之退下,而是站起了身,踱了两步,再问他道:“敏之,朝廷决定了对吐蕃人用兵,但还没决定由何人领军,姨母想问你,你觉得由何人领军出征更为合适?”
“陛下,姨母,敏之觉得,有一个人是不二的人选!”
“是何人?”
“吏部尚、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贺兰敏之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裴行俭的名。
一点都不意外贺兰敏之说出裴行俭名的武则天微微地笑了笑,再问贺兰敏之道:“有人建议将薛仁贵召回来,由他领军出征,你觉得如何?”
贺兰敏之稍稍愣了一愣,他马上明白过来,武则天当着李治的面问他这事的用意了,当下马上说道:“姨母,敏之觉得不可。薛仁贵镇守安东几年,在他掌管下安东已经慢慢平静,叛乱发生极少,这两年正是巩固此治理成果的时候,如何可以让他这位在安东威望很高的将领回来?何况如今朝中善战的将领不少,朝廷万不能折东墙初西墙,那样不只青海之事处理不好,连安东都有可能生乱!因此敏之觉得,应该另遣一将领军出征才是上策!”
“裴尚在安西时候与吐蕃人交手多次,非常熟悉吐蕃人的战法,与吐蕃人对仗可以说知己知彼,这段时间又得邢国公耳提面命,对青海之事了然于心,敏之觉得,派他作为大军的主帅是最适合不过了!”贺兰敏之说的非常有底气,他相信他这一番话对武则天的触动还是挺大的。
“唔,你说的有理!陛下和姨母会考虑你的意见的!”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