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144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4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这次出兵不少,需要一个港口来停泊战舰,我选来选去,没有马尼拉的港口更合适的了,你就把港口租给朝廷。  对你的安全承诺,我还是没有太多的信心,有了这个港口,华夏百姓的安全才有保障。  ”苏定方再一次表现出了外交家的精明,道:“你放心,朝廷会给你补偿,每年给你一万两银子地租金。  这样,你对国民也有一个交待了。  要是同意的话,就在上面盖上你的玉玺。  ”把一张写满条约的纸放在麻逸国王面前。
    苏定方的作为已经表明他还是国王,麻逸国王真的是喜从天降,不要说就这条件,就是比这苛刻万倍地条件他都会答应,取出玉玺盖上。
    租借马尼拉港口可是一个狠招,只要这个港口掌握在南宋手里,南宋无异于把利剑抵在麻逸国的胸口上,麻逸国想不听从朝廷的都不行,要不然,随时可以从港口发兵,干掉他。
    给麻逸国一万两银子的年租完全是象征性的,和不给没多少区别,是用来塞人嘴巴。
    苏定方这个精明的外交家只是从便于号令麻逸国出发采取的这一措施,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措施对日后大宋皇家远征军产生的影响有多么的巨大。  正是他这次地行动,为远征军进行海外征战创造了条件,这些港口成了远征军极其重要地基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烈日高悬,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点浪,海面平静得象一面镜子。
    远洋舰队在苏定方和方茂的率领又踏上了征途。
    方茂和苏定方这对搭档站在船头,望着如镜地海面,方茂道:“老苏,你说三佛齐会不会欢迎我们到来?”
    “这还用问啊。  ”苏定方头也不回地道:“麻逸国一战,足以震慑这些国家,他们不敢不欢迎。  老方,我们又可以做一笔大买卖了。  ”
    方茂好奇地看着苏定方,问道:“还有什么买卖?你的买卖还真多。  ”
    苏定方笑笑道:“我们去三佛齐和满者伯夷,去向他们要马六甲海峡的港口。  有了这些港口,马六甲这条重要的通道就落在朝廷手里,朝廷的号令他们就不敢不听。  ”
    对三佛齐和满者伯夷来说,马六甲海峡是极其重要的海上生命线,在苏定方巧妙的安排下,南宋控制了海峡上的几个重要的港口,从而这条海上生命线落入了南宋手中。  从国内运来水泥钢筋这些建筑材料,把这些港口建成了坚固的要塞,是马六甲海峡安全的重要保障。
    老美现在一心想控制马六甲,从而对中国的石油战略施压,真是痴心妄想!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四十五章 攻打剑门关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四十五章 攻打剑门关
    先问朋友们一个问题:在古代,四川四景是哪四景?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能够一口答上来的朋友不会太多。
    古代四川的四景是:以秀著称的峨眉山,以幽见称的青城山,还有以雄奇著称的夔门,最后一个就是以险峻天下知名的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秦岭山系的南麓,在大小剑山的中间。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兵出祁山时见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派兵悬空凿石,修建剑门关。
    “两崖对峙倚宵汉,昂首只见一线天”,这诗很好地说明剑门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剑门关地处秦地入蜀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在这里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多少英雄埋骨此处,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
    著名的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避于蜀中,黄巢起义时唐僖宗逃难到蜀中在这里生病,喝了这里的山泉而病愈,这些故中都曾发生于此地。
    秦灭巴蜀取得巨大的成功,也和这里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有名的“石牛灭蜀”的故事。  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准备灭蜀,秦国当时很强大,军事力量自然是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没有道路可供大军通过。  秦惠文王给蜀王写信,说秦国得到一头上天降下的石牛,这石牛在晚上能够屙出黄金,秦国愿意和蜀国结成友好邻邦。  把石牛献给蜀国。  另外,还要送给蜀王美女珠宝,要蜀王派人去接。
    这种大好事,蜀王自然是高兴得很,派出身边的五力士去修路。  等到路修好了,迎来地不是能粪金的石牛,更没有美女珠宝。  只有杀气腾腾的秦国大军。  结果自然是没得说,蜀国给秦国灭了。  这就是“蜀道”的由来。
    三国名将钟会曾率十万之众攻打剑门关,姜维只凭三万军队就守住了剑门关,使得钟会这员名将不能越雷池一步。  李白曾感叹剑门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当之词。
    蒙哥推行大迂回战略,在六盘山誓师伐宋,到达利州大本营休整后继续出发。  三路出兵四川,就曾从这里经过,剑门关早就落入蒙古人之手,蒙古军队控制了这座险关完全可以从汉中关中之地得到必要的增援,这也是蒙古人在四川这么多年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珏曾经感叹,要是剑门关还在南宋手里的话,凭四川军民地抗战精神他们完全有可能把在四川的蒙古军队歼灭掉。  正是由于剑门关落在蒙古人手里,使得张珏他们地压力无形中增大了许多。
    拿回剑门关。  进而扫荡川北,切断四川蒙古军队与汉中关中之地蒙古军队的联系,围而歼之一直是张珏的梦想,可惜的是由于四川兵力不足,这一计划一直无法实施。  直到李隽决定增兵四川,收复四川。  征求张珏的意见时,张珏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计梦想中的计划。
    柳河子和张珏进入四川之后就开始为攻打剑门关创造条件,才有钓鱼城一战。  钓鱼城之战一结束,也就意味着重庆北方地大门已经彻底洞开,宋军可以大举北上了。  柳河子率领十万大军直发剑门关,张珏带领十一万军队直去川西,准备切断四川与云南的通道,把在四川的蒙古军队彻底孤立起来,为全歼创造条件。
    残阳胜血,落日余辉斜照在剑门关上。  把这座雄关映成金黄色。  金碧辉煌,格外美丽。
    在大剑山的小道上。  正有一队大汉在前进,这队大汉人数不少,足有上千人之多。  他们都是身穿便衣,要不是他们一身的精悍气,一定会让人以为他们是普通老百姓。  要是行家,一眼就看出他们绝对不是一般人,因为他们走起路来姿势标准,很明显受过良好的训练,他们腰间鼓胀,不用说肯定是带得有兵器,很可能是军队。
    他们的的确确是军队,是南宋地精锐部队。  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柳河子本人。  攻打剑门关可得要点水平,要打得蒙古人叫疼,就是不能把剑门关打下来了,要不然不能达到调动汉中关中蒙古军队的目的,因而分寸得把握好。
    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柳河子才决定把这出戏唱得更真实些,先带一支小部队来偷袭,给蒙古人造成南宋势在必得的错觉。  那样的话,汉中关中之敌不请自来,就好对付他们了。
    远远望见剑门关,柳河子感叹道:“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太白名句,果是不虚。  ”这是李白《蜀道难》中有关剑门关地诗句,柳河子当此之情不自然就吟出来了。
    柳河子一挥手,宋军隐入树木中藏好,柳河子把山势打量一番,道:“传我命令,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动,谁也不许弄出声音。  ”
    “是!”亲兵马上把他的命令传下去。
    柳河子检查一番,见士卒们遵照无误,很是满意,道:“没事的话,都躺下睡觉,养足精神。  ”交待完,坐在一棵参天大树下,背靠在树干上打起了瞌睡。
    赶了好几十里的山路,也着实困了,没多久柳河子就睡着了。  沉睡中的柳河子给一阵鼾声吵醒了,原来是一个大个子士卒睡得正香,鼻翼翕动之际,鼾声如雷,震得山响。
    柳河子一刀背轻拍在他肚子上,这个大个子士卒一下惊醒过来,猛地跳起来,一下握住刀柄,喝道:“谁?”
    “我。  ”柳河子自认,道:“你的鼾声也太大了。  生怕鞑子不知道我们来了?你呀,不用睡了,去巡视吧。  ”交待完,又躺下睡了。
    这个军卒很是不爽,嘀咕道:“鼾声怎么了?英雄鼾声响如雷啊,我鼾声大,那是因为我是英雄。  ”虽是不愿。  但是柳河子号令极严,不得不遵。  只得去执行命令。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月正中天,月华如水,把大地染成一片银色,夜风习习,格外舒适。
    柳河子翻身坐起,伸个懒腰,道:“好梦留人睡啊。  这一觉睡得还真是舒服。  传令,全体集合,准备进攻。  ”
    号令传下去,士卒们马上集合,跟着柳河子直向剑门关摸去。
    冷夜中地雄关,除了偶尔传来刁斗之声外,什么也没有。  柳河子带着士卒猫着身子摸到城墙下,柳河子一打手势。  士卒掏出飞爪扔到城墙上,使力一拽,挺稳当,抓住绳子直向城头上蹿去。
    为了准备这次行动,柳河子对这批士卒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士卒们爬起来自然是一点也不费劲。  手脚麻利,一会功夫就蹿到城头上了。
    柳河子命令两百士卒在城外接应,然后抓住绳子飞身而上,捷如狸猫,很快就上了城头,与先上城头的士卒汇合在一起。
    这次行动本来就是为了演戏,也许天意要让柳河子把戏演得完美无缺,柳河子刚上城头,一队巡逻的蒙古军卒就开了过来。  上了城头地宋军有七八百,还都是精锐之卒。  要对付这一队蒙古军卒实在是太简单。  柳河子才不会对他们客气,喝道:“杀!”率先冲了出去。
    士卒睡得舒觉。  神完气足,无不是赛似南山猛虎,蜂涌而上,一阵砍杀下来,这队巡逻地蒙古士卒立时变成了肉泥。
    这一来也惊动了城里的蒙古军卒,镇守此城地汪德臣马上调集蒙古军队来围歼柳河子。  柳河子何等样人,知道情况紧急,不能多耽搁,下令往城门口冲去。  他们这里离城门口不远,一口气就冲到了,镇守城门地蒙古军队马上来迎战,宋军手里的手掷式铸铁炸弹好象不要钱似地对着他们扔过去,爆炸过后,地上多了无数的碎肉。
    宋军在柳河子的指军下冲到城门边,迅速打开城门,把一个个炸药包放在城门洞里,飞也似地出城。
    等到汪德臣率领蒙古军队追到城门口时,柳河子他们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除了无尽的夜空外,什么也没有。
    一个蒙古士卒眼尖,率先看见地上的炸药包,他没有见过宋军用的炸药包,很是好奇,道:“这是什么?”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其他蒙古军卒地注意,一个百夫长在征求了汪德臣的同意后,命一个士卒拿起一个炸药包打开。
    这个士卒得令把炸药包打开,百夫长一看,道:“火药。  ”还没有向汪德臣报告,士卒手里的火把爆出火星溅在炸药包上,一团巨大的火光闪现,这个倒霉的士卒给烧成了黑炭头。
    汪德臣正要命令士卒把炸药包带走,就在这时,夜空中出现无数的亮点,飞速射来,直奔炸药包。  汪德臣是跟随蒙古作战的名将,为蒙哥推行大迂回战略立下过汗马功劳,反应也不慢,马上知道不对劲,叫道:“快撤。  ”撒腿就逃。
    火箭射中炸药包,一个巨大的火球冲天而起,一声惊天动地地巨响传来,泥沙飞溅中,剑门关的城门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就这一炸,剑门关的城门已经完全洞开。
    巨大的冲击波把汪德臣掀飞老远,重重砸在地上,摔得呲牙咧嘴的,好半天才爬起来,望着已经无法防敌的城门,感觉到大势不妙。
    汪德臣完全没有看见黑夜中地柳河子露出了诡异的笑容,右手在嘴上一摸,冲剑门关来了一个飞吻,笑道:“啊,明天这里将成为绞肉机。  ”声音优雅得象诗人在吟咏,好象剑门关洞开是天大的喜事似的。
    XXXXXXXXXXXXXXXXXX
    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柳河子诡奇地笑容得到完美的诠释。  剑门关的城门正如柳河子所言,真的是成了绞肉机。
    城门洞开,没有了阻挡敌人进攻的有力工具,汪德臣知道大事不妙,赶紧下令修缮,想赶在宋军开始进攻前重新修好。
    他地算盘打得地确不错,可惜地是仓促之间到哪里去找合适地材料。  要修好城门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得到地。  太阳刚刚爬上山头时,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传来。  正在城头上督促修缮城门的汪德臣马上惊觉,放眼望去,只见远处开来一队人马,旗帜飘扬,刀枪如林,人如龙,马如虎。  不用说自然是一支精锐部队。
    “来了,终于来了。  ”汪德臣觉得有点天旋地转,忙命令蒙古军队开到城门边,准备迎敌。  要是在城门没有修好的情况下交战的话,不用说,宋军肯定是会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城门。
    汪德臣的预估证明是正确的,宋军在离剑门关一箭之地列阵,阵势整齐。  稳固厚重,具有不可撼动之势。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汪德臣看了宋军地阵势,如此想道:“南朝的变化真够大。  ”
    柳河子戎装在身,飞威风凛凛。  驰而出,冲城头上的汪德臣道:“汪德臣,我来活汝,赶快投降吧。  ”
    “我来活汝”一句是汪德臣在钓鱼城一战时对王坚说的。  当时,汪德臣夜袭钓鱼城外堡,想一举拿下,王坚率军来战,把他打退了。  他无奈之下冲到城下喊“王坚,我来活汝,赶快投降”。  王坚当然是不投降。  迎接他的是如雨的箭矢和石块。  汪德臣虽然跑得快。  还是给石块砸中了脚。
    今天,历史重演。  柳河子把汪德臣当年说过的话用来对他说,具有无比的讽刺意义。  回想起当年之事,汪德臣一下子恼将上来,喝道:“射,射,给我狠狠地地射,一定要把这个俺种给我射死。  ”一下从士卒手里抓过一张弓,搭上箭,对准柳河子射去。
    如雨的箭矢射来,柳河子视为无物,言笑如常,对城头上的汪德臣道:“汪德臣,我给汝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