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的牛羊,堆成山的黄金。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 用雄鹰的方式来证明你们是强者!”忽必烈漏*点四射地振臂高呼,道:“把失败与屈辱留给敌人!把胜利与光荣留给自己!”
蒙古人本来就有决斗的传统,战胜的一方可以杀死失败的一方不说,还可以拥有他的所有东西,包抱他地妻子儿女在内。 “用雄鹰地方式”解决问题,忽必烈又一次隐瞒了真相,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弄成了蒙古人之间地一场决斗。
楚霸王射中了刘邦的胸口,刘邦却摸着脚说是射中了他的脚趾头,以此来稳定军心,已经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谎言,比起忽必烈此时的谎言,恐怕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远为不及了。刘邦这个以善长说谎,善长闹出稀里糊涂事情而闻名的帝王要是泉下有知,忽必烈更胜于他,不知会作何感想?
许久以后,参加这次“决斗”的蒙古士卒回忆说“说真的,要是我当时知道那支如狼似虎的军队就是南朝的玄甲骑兵的话,我就是再有十颗,百颗胆子也不敢去打去杀了。 玄甲骑兵对于我们来说,那是恶梦,比起草原上的恶狼还要可怕,我宁可不要黄金,也不去和他们去打去杀。 皇上真能吹的,明明是一支南朝军队,却给他说成了是怯薛兵团,还要用我们蒙古人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我当时一点也不怀疑皇上是在说假话,不仅我不怀疑,其他的人也不怀疑,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和玄甲骑兵打上了。 ”
听着城里传来的吼声,这吼声一次比一次振奋,赵佥知道他自认是赛音诺帮了忽必烈的忙,应该当机立断,马上发起进攻,要不然的话,时间越长,忽必烈激起的热情会更高,大手一挥,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响起:“杀光鞑子!活捉忽必烈!”
这声音如同千声万声焦雷鸣响,直上云宵。
蒙古人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自称鞑子,更不会直呼忽必烈的名字,那些蒙古士卒开始犹豫了。 忽必烈知道这个问题必须给出让士卒们满意的答案,站到城头上,道:“赛音诺,你们对南朝玄甲骑兵的模仿非常好,朕很满意!等你们通过朕的检验后,就可以去临安把南朝的皇帝给朕抓回来!”
派军队去临安抓南朝的皇帝,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闯入龙潭虎穴,各个方面都应该考虑到,哪怕是一个最不起眼的细节也不应该放过,这些保卫皇城的蒙古士卒是从全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他们都具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很是明白做到逼真的重要性,也就不再怀疑了。
要是到此为止的话,还不能体现出忽必烈的敏锐洞察力,他再一次前瞻性地道:“你们这次的任务很艰巨,对抗一定要逼真,你们把朕当作南朝的皇帝,对朕放箭吧!”
战斗一打响,赵佥他们必然要对忽必烈放箭,要是怯薛兵团的话,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他放箭,如此一来,他的谎言就有些难以自圆了,忽必烈说在头里,到时赵佥他们向忽必烈放箭,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奉旨”放箭。
虽然这种做法太过大胆,太难以让人置信,总比把谎言戮穿好吧。
事实再次证明了忽必烈的英明,他的话音一落,无数的箭矢带着破空之声朝他飞去。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三十五章 皇城激战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三十五章 皇城激战
“他娘的,要是有炮在,老子不把这狗屁皇城给轰成平地,老子就不姓赵。 ”赵佥恨恨地骂道,狠狠一跺脚,方才发现骑在马上,马镫向下坠了一截。
玄甲骑兵虽然骁勇善战,自组建以来多是以打野战著称,攻城战很少投入他们,城市攻坚战毕竟不是他们所长,那是步兵的天下,要是使用他们的话,太也大材小用了。 至于攻打高墙厚壁的皇城,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赵佥是有力气无法使,那种憋曲感倒象是狗咬乌龟,乌龟就在眼前,却无处下口,要他不骂起来就不对了。
赵佥说得没错,要是有火炮在的话,只要架起火炮,一阵乱炮轰过去,把城墙一炸塌,玄甲骑兵就可以风涌而入,抓住忽必烈,实现“擒贼先擒王”的目的。 忽必烈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是蒙古诸部的领袖,要是没有了他,蒙古各部就会散乱,各自为战,那样的话,南宋大军进攻中原就不会费吹灰之力,可以轻易荡平中原。
然而,他们却没有带炮来。 火炮太过笨重,要是带上炮的话,行动迟缓,不便于大军快速出现在大都。 相较之下,反倒不如轻军疾行,直袭大都更有效。
到现在为止,宋军的行动还是非常成功的,在遭到宋军突如其来的打击下,驻守在大都的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完全没有来得及反应就给打乱了,他们的将领。 指挥官因为忽必烈地旨意集中在起,准备应变。 忽必烈的本意是要这些将军迅速做出反应,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将领集中是集中起来了,就是没有来得及反应就给宋军或杀或抓获,忽必烈倒是帮了赵良淳他们一个大忙。
战争中永远存在着意外,忽必烈的反应就是一个意外。 要是换个人的话,只要胆量稍小点。 在这种情况肯定是吓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所措,可惜的是,忽必烈不仅镇静自若,还诡谋百出,谎言不断,激得蒙古士卒力战不休。
李隽在得知这事后。 也是后悔不已,他说的是“我本意是要郑静和他们去天津闹闹,给忽必烈点教训就是了,没想到他们地胆子那么大,居然闹到大都去了不说,赵佥还和忽必烈照上面。 要是早知道,我无论如何也要给赵佥造成两门火箭弹,见到忽必烈只需要这一下。 忽必烈这个历史人物包准再次成为历史人物。 ”
“你,你,还有你,为什么不带炮来?”赵佥红着双眼,质问身边的士卒。
当时那种情况下,郑静和派出地王烈象催命鬼似的催他们上路。 连在天津多呆一会儿都不行,要是带上炮,还不给他们就地正法?士卒心中委屈之极,还不得不道:“将军,下次我们记得带上炮就是了。 ”
“还下次,有下次吗?这可是错过这村,没这店的事情,你还想着下次,你还真能想呢?”赵佥数落起来,大声下令。 道:“命令。 火铳准备!放!”
一阵阵砰砰之声响起,城上不少蒙古士卒给飞弹打中。 栽下城来,摔成了肉饼。
火铳的射程比起弓箭稍远点,因为装填了很多铁弹,散发开来的打击范围也大,威力大了许多。 这些蒙古士卒栽到城下,让城头上起了一阵骚动。
火铳自从临安保卫战投入战斗以来,成了南宋军队的标志性装备之一,在蒙古军中传开了,给吹得神乎其神。 这无疑于向这些蒙古士卒昭示:忽必烈在说假话,一个个脸上现出惊惧之色,开始后退了。
耶律筹嘴一张,就要大喊一声“不准后退”,给忽必烈挥手打断,忽必烈大声赞道:“赛音诺,你们好样的,居然连火铳都运用得这么纯熟,朕要好好赏你们,再赏你们五万斤黄金。 ”回头对城头上地士卒道:“你们听见没有,他们又多了五万斤黄金,要是你们打败了他们,你们就可以多得五万斤黄金。 ”
他的话不仅起到了让原本想退去的士卒打消了退却念头的定心丸作用,还让他们的贪念再次炽烈起来,眼里的光芒大盛。
耶律筹听在耳里,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是大战当前,肯定是抱着忽必烈的脚猛啃几嘴。
皇城城墙高厚,护城河又能宽,玄甲骑兵没有带攻城器械,根本就无法越过护城河,除了在城下放箭,用火铳射击以外,还真没有其他办法。
忽必烈就在眼前,却无法抓住他,赵佥心中那个郁闷劲就不是笔墨所能说得清了,血红着双眼望着城头上的忽必烈,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飞上城头,把忽必烈抓住。 突然,一道灵光闪过,命令士卒把炸药包用绳系住了,点燃后,催动战马,飞驰而来,在马上不住甩动,朝城门扔去。
他把士卒分成一百人一队,不停地向城门口扔炸药包。 护城河虽宽,炸药在快速冲击下给扔出去,要扔到城门口还是没有问题,不几轮下来,城门就给冲击波震得变了形。 只要再有几轮下,城门就会给震开。
城门变形了不说,城门附近地城墙也给冲击波震得松动起来,出现了多条裂缝。 如此使用炸药包,炸药包虽然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其威力还是很可观,用一个形象的词来说的话就是“渗透”,一点点地震动,达到最终摧毁城门的目的。
要是仅仅是城门给炸开地话,忽必烈倒也不会惊慌,因为吊桥还在,赵佥他们还是过不了河。 可是,照目前情形发展下去,炸开的不仅仅是城门,还会有城墙。 城墙一垮的话,吊桥就会摔下来,无异于皇城地城门大开,忽必烈心里倒抽一口凉气,表面上却是装作镇定自若,一点事也没有。
正在忽必烈惊疑之际,一个娇媚的莺声燕语响起。 道:“哟,皇上。 你召臣妾来做什么?皇上,你看你,还要姐妹们穿上盔甲,带上武器,姐妹们是侍候皇上的,又不是来打仗的,弄得跟真的似的。 ”
忽必烈不用看都知道。 是自己的爱妃燕姬到了,定睛一瞧,果不其然,燕姬盛装出场,浓妆艳抹,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好象要接受忽必烈地宠幸似地。 一边向忽必烈走来,一边说道:“姐妹们。 你们说是不是呀?”
“是呀,皇上。 ”一群千娇百媚地妃子紧跟在燕姬身后,莲步款款而来,好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一样迷人,让人看得目迷心眩。
忽必烈把这些妃子打量一番,一个个都是盛装出场。 好象明星走秀似的,就是没有穿他严旨要穿戴的盔甲,更没有武器,更夸张的是,那个燕姬居然一边走一边对着铜镜不住打扮,对拿着铜镜的宫女道:“偏点,左边,你笨死了,再右边点。 你看,人家这根头发漏出来了。 你也不提醒人家。 要是让皇上看见了,那多不好。 ”
那个宫女除了应声虫似地认错外。 什么话也不能说。
反观察必皇后,脂粉不施,内穿一件洗得泛白的布衣,外套戎装,盔明甲亮,腰悬弯刀,和普通士卒没有什么区别,英姿飒爽,向忽必烈施礼,道:“臣妾见过皇上。 皇上召臣妾前来,不知有何吩咐,还请皇上谕示。 ”声音如黄鹂啼唱,清新悦耳,比起那个燕姬的娇声嗲语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察必皇后是一个聪明睿智之人,和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差不多,对忽必烈的过失多有匡正,恭谨节俭,很得忽必烈的欢心。 据《元史》记载,她曾经为了给忽必烈做衣服,去国库里支取了布料,还没有动手做,就给忽必烈发现了,忽必烈说这是公家之物,不是私家之物,不能乱取,那样做的话是坏了规矩,用我们现的话来说就是开了一个不应该开地先例。 她马上醒悟,把布料还于国库。 自此以后,她凡有要用的布料之类,她总是自己动手做,其中也包括给忽必烈做衣服,有时还是用旧衣服改装。
“皇后请起。 ”忽必烈双手扶起,道:“皇后,朕召你们来,没有别的事情。 你们久在深宫中,身子骨好久没有活动了,朕就让你们活动活动。 ”
手上一紧,正是察必皇后在他手上轻轻一握,美丽的凤目似有意,似无意地看了他一眼。 忽必烈明白她的意思,她是在问忽必烈是不是遇到麻烦了。 她是何等聪明之人,哪有不明白忽必烈如此明火执仗做事,肯定是遇到了天大的麻烦,要不然以忽必烈地才略,他哪会没事找事做,去做这种无聊透顶的事。
忽必烈在心里暗赞察必皇后真是兰心惠质,聪明过人,微一点头。 察必皇后不动声色,走到燕姬面前,问道:“燕姬,你可知罪?”
燕姬不明所以,睁大眼睛问道:“我哪有罪?侍候皇上能有罪?”
察必皇后脸一沉,数落起燕姬的罪过道:“皇上严旨,着戎装,携利器,你做了吗?这是抗旨罪,罪一。 ”
燕姬忙分辩道:“我们是皇上的妃子,是来侍候皇上的,谁爱弄刀弄枪的,谁就去。 哟,皇上,你以往见了臣妾可不是这个样子,早就扑……”她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忽必烈的脸色很不对劲,还要说下去,给察必皇后喝阻,道:“住口!见了皇上,不行君臣之礼,大不敬,罪二。 言语不逊,私泄秘事,罪三。 不重女德,大庭广众之下打扮,有损皇家威仪,罪四。 惑乱众姐妹,罪五。 见了本后,不行觐见皇后之礼,罪六。 本后身为皇后,主持后宫之事,不敢失礼于至尊之前,不得不问你之罪。 你条条都是死罪,你还有什么话说?”
察必皇后说得很平静,和平常说话没什么区别,可是话中自有一股威仪,燕姬感到大事不妙。 忙道:“皇上,你可得给臣妾做主啊。 皇上,你是知道的,臣妾可不喜欢刀枪。 ”向忽必烈靠去。
忽必烈一脸地惨然之色,马上恢复平静,道:“这是后宫之事,就由皇后处置。 ”
嫪毐作乱。 秦始皇在没有军队的情况下发动宫中地杂役、宫人守城,等待援军到来。 一举平定乱事。 虽然这是敌国之间地战争,并不是内乱,但是忽必烈现在的情形与此差相仿佛,在没有军队地情况下,只能依靠宫中的力量,把能够使用地力量都用上。
这个燕姬偏偏不识趣,仗着平日里很得恩宠。 居然不遵旨,影响很坏,要是这事不过问的话,这些宫人杂役太监们哪会听他地号令,勇往直前,当此情景只能快刀斩乱麻了,忽必烈决心杀掉燕姬,以此来树威。
只是。 想到平日里的恩爱,他心有不忍,不好亲自处理。 察必皇后也是从这点考虑,才决定代他处理。
“来呀,把燕姬拉下去,行刑。 ”察必皇后下旨。
万万没有想到。 忽必烈如此处置,忽必烈的话如同晴天霹雳,燕姬天旋地转,察必皇后旨意一下,她知道大事不妙之极,忙求饶道:“皇上,臣妾不敢了,不敢了,臣妾这就去着戎装,佩武器。 ”
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