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247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4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话是大实话,想想李隽初来这个世界,南宋是个什么样子,亡国之期就在眼前,而现在,百万大军纵横在中原大地。  为光复而战。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李隽的功劳。
    李隽是个谦逊的人,不敢领受他的盛赞,道:“赵将军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地功劳,是将士们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你们要知道,我就是再厉害,就算是有三头六臂,要是没有你们这些舍生忘死的将士,那也是没有用。  ”
    一个优秀的战略构想。  必须还要有优秀的执行人才能发挥作用。  有了好的构想。  却因为没有能够把构想化为现实地人才,导致的失败。  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可不少见。  著名的“史利芬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国历史上的例子莫过于王安石变法,平心而论,王安石的变法本意是好的,其中好多法令也是不错,最终结果却是他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他没有找到一大批能够实现新法地人才是其中非常重地原因。
    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王安石变法,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有多大呢?说起来真地是让人好笑,对西夏用兵,取得了胜利,其胜利有多大呢?一个小胜利而已。  他还非常高兴,宋神宗也很高兴。
    李隽说的是大实话,以实事求是而闻名的廖胜功却不同意了,他道:“皇上,赵将军说得对。  要不是皇上,必然不会有今日之壮举。  好计划要有好的人才,才能实现,对于这点臣没有异议。  不过,要不是皇上举贤任能,提拔了一大批良将贤臣,那也是没用。  别的,臣不敢说,臣是有亲身感受。  臣初见皇上时,臣正在筹划临安保卫战的方略,高将军以为臣妄言,大加训斥,要不是皇上明察秋毫,擢臣于危难之际,臣早已战死沟壑。  ”想到前尘往事,忍不住虎目含泪,道:“皇上圣明!”
    廖胜功和赵良淳他们对于南宋的变化是有亲身体会的,南宋由衰转盛,最终提兵北伐,光复故土,对于他们这些热血志士来说,当此之情,哪能不感慨万端。
    在任用人才方面,和李隽指挥打仗比起来,一点也逊色,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能臣良将给发现,给委以重任,赵良淳对廖胜功的话深表赞同,正要再往下说,李隽挥手打断,道:“你们不要尽说好听的。  赵将军,你去告诉朱将军,赵佥和欧军行打得很热闹,他也该凑凑热闹,把礼炮送给史天泽。  ”
    赵良淳应一声,策马而去。  不一会儿功夫,万炮齐鸣,震得地动山摇,蒙古阵地很快就为烈焰吞噬。
    XXXXXXXXXXXX
    拜巴尔还没有喘过一口气,一骑飞驰而来,拜巴尔定睛一瞧,来人只有一个,身穿宋军装束。  心想可能李隽有事要传达给他,才派此人前来,忙道:“请他过来。  ”
    他的推测为事实证明是正确地,来人叫柴绍良,是李隽派来的。  柴绍良一抱拳,道:“末将柴绍良见过尊敬的苏丹陛下。  ”
    “柴将军请免礼。  ”拜巴尔忙回礼,问道:“柴将军。  请问你是大皇帝派来的吗?”
    柴绍良回答道:“是的,尊敬的苏丹陛下。  皇上有口信带给你。  ”
    “请问大皇帝陛下有什么话?”拜巴尔隐隐觉得不太寻常。  脱口问道。
    柴绍良口述李隽的口信:“尊敬地苏丹陛下:你们身处异国他乡,陷于危难之中,朕实悲悯之!旭烈兀东来,为除你们,其用心险恶,对你们是志在必得,如有情况不对。  请苏丹陛下马上撤退,为将来复国留下种子。  苏丹陛下请放心,朕会派军队来收拾局面。  ”
    李隽的口信非常有礼,充满了关心与爱护,绝对是朋友之间地关爱,但是拜巴尔听在耳里,却是惊在心头,他当然明白他的用意已经为李隽洞晓。  特别是“为将来复国留下种子”一语最是让拜巴尔差点跳脚。  这句话已经把他撤退下来的动机说得再明白不过了,由不得他不心惊胆跳。
    好在拜巴尔老谋深算,不动声色,问道:“请问柴将军,你来这里多少时间了?”
    柴绍良的回答更妙,却让拜巴尔更是吃惊。  他说的是:“尊敬的苏丹陛下,我一直在这里等你。  ”
    这话说白了就是:我们的皇上早就算到你会中途撤下来,才要我在这里等你,给你传话。  就是猪头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拜巴尔明白李隽是派柴绍良在这里等他,用话来敲打他,李隽地真意是要么你好好打一仗,要么你就到一边去。
    拜巴尔还没有说话,只听柴绍良接着道:“苏丹陛下,皇上还说了。  请苏丹陛下离开火炮的射程。  以免误伤!”
    听了这话,拜巴尔只觉浑身发冷。  因为他看见了不计其数的炮口正对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他和他的马木留克军队就会粉身碎骨,忙道:“多谢大皇帝陛下。  请将军转告大皇帝陛下,拜巴尔决不有辱马木留克的声誉。  ”
    “苏丹陛下,告辞!”一抱拳,拍马而去。
    望着柴绍良的背影,拜巴尔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过了一阵才道:“往后撤,把旭烈兀诱过来,再收拾他。  ”他也不笨,知道只要得到南宋火炮的支援,对付旭烈兀就好办多了。
    XXXXXXXXXXXXXXXXXXX
    “可汗,快下令吧。  ”众将齐声催促。
    包围圈里面打得火热,只要旭烈兀他们出手,打得好地话,包围圈里的军队会给全部救出来,打得差也会救出不少军队。  其中的好处,众将自然是明白,才要旭烈兀下令。
    可是,旭烈兀却做出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决定,道:“撤,马上撤。  ”
    他们的任务是赶来解围,功成之际却要撤退,任谁也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众将一个个惊讶得连问个为什么都不知道,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旭烈,完全忘记了如此看旭烈兀很不礼貌,弄不好要获罪。
    旭烈兀环视了众将一眼,问道:“里面打得怎么样了?”
    这还用问嘛,自然是打得不可开交,激战方酣。  罗思哥脱口道:“打得很激烈。  末将以为,南朝地军队已经巴布尔他们拖住了,只要我们一上,必将扭转形势。  ”
    他这话说到众将心里去了,齐皆附和。
    “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旭烈兀不为所惑,道:“你听听这炮声,他告诉我,这是南朝开始围歼包围圈里的军队了。  即使我们打进去,救出来的也不过是残兵败将,反而把我们拖累拖疲了。  ”
    众将一脸的迷惑,旭烈兀给他们解释道:“要不是最后的围歼战,南朝不会动用这么多的火炮。  还有,你们听,远处的炮声比近处的更多,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
    忽秃忽想了一下,道:“南朝在围歼中间的军队。  ”
    “没错。  ”旭烈兀肯定了他的判断,道:“按常理,这种围歼战是先打外围,再打中军。  南朝为什么是先打中军,放着外围不打呢?”
    对于这个问题,众将就想不通道理了,无人能答。
    “雕虫小技,岂能瞒过我地眼睛。  ”旭烈兀冷笑一声,道:“这里我们不就管了,与其救一残军,不如全一军!”
    XXXXXXXXXXXXXXXX
    “皇上万岁!”胜利后地宋军对着在廖胜功他们簇拥下策马而来的李隽欢呼。
    李隽不住向将士们挥手致意,道:“将士们辛苦了!”
    “还我河山!”将士们齐声呐喊。
    赵良淳一下冲过来,在李隽耳边低语一阵。  李隽一边挥手向将士们致敬,一边轻声道:“廖将军,旭烈兀太狡猾了,他居然不上当,溜走了。  ”
    李隽留下外围不打,那是用来作饵,诱使旭烈兀上当用地,没想到他竟然全然不顾巴布尔他们,撤走了。  为了收拾旭烈兀,李隽部署了不少火炮,只要他一进攻,必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没想到他见机是如此之快,居然不上当。  李隽用计,很少有失算的,这次却是少数中的一个。  造成这种情况,除了旭烈的才情绝高以外,还有他的狠辣,要是换个人,必然会救巴布尔,他却放弃了,足见他的冷酷。
    “这鞑子,真够狠辣。  ”廖胜功一语道破旭烈兀的心肠。
    李隽对廖胜功,道:“廖将军,这里就交给你了。  ”扭头对血染征衣的赵佥和欧军行,道:“赵将军,欧将军,我知道你们很辛苦,急需休息。  可是旭烈兀不让你们休息,你们马上集合队伍,我们去追击旭烈兀!”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章 连环巧计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章 连环巧计
    “这道选择题虽然冷酷血腥,让人发指,但是却选得非常正确,没有比这更富有理智的选的择了。  ”李隽在心里以学者的口吻如是评价旭烈兀的举动。
    正如李隽所言,旭烈兀到了东线却选择了不去营救巴布尔他们,人们肯定会认为他冷酷无情,没有同情心,甚至会认为他是临阵脱逃。  然而,平心而论,旭烈兀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时,李隽隐蔽了上千门火炮用来对付他,只要他追拜巴尔不放必然是进入火炮的射程。
    对于旭烈兀这样的终极目标,只要能把他干掉,付出些代价也是值。  李隽除了埋伏上千门火炮以外,还埋伏了两支军队,只要旭烈兀一进入包围圈,马上就扎口子,那样的话,可以想象得到旭烈兀是很难逃得掉。
    要是换个人,在这种情况,往往会给血性冲昏头脑,一声令下,冲进去,准备打开一个口子,把里面的蒙古军队接出来。  然而旭烈兀却始终保持了足够的理智,并没有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撤退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决定。
    撤退不仅可以使自己不被包围,摆脱不利境地。  对于这点,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就是耍点花招,在李隽的预设阵地以外发起进攻。  当然,如此做必然会招来南宋大军的围堵,这点显而易见。
    只要旭烈兀选择进攻,不管他在哪里进攻,以哪种方式进攻。  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必然要面临一场血战,一战下来他必然要付出高昂地代价,他手边为数不多的军队必然要给拖累拖疲,更有可能给击溃、给全歼。  因为围圈里的蒙古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无法给他以有力的支援。
    经过一番权衡后,旭烈兀决定撤退。  当然。  他的撤退不是被动的撤退,而是有目的地撤退。  他计划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南边去。  去把处于包围中地南线蒙古军队救出来,那样的话,忽必烈的实力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这就是他说的“救一残军,不如全一军”。
    正在李隽评价旭烈兀的举动时,赵佥和欧军行大步而来,道:“皇上。  臣已准备妥当,请皇上下令启程。  ”
    “好,你们杀敌很勇猛,集结军队也很快捷。  ”李隽对两人的行动很是满意,道:“赵将军率领玄甲骑兵尾随旭烈兀前进。  欧将军率军直去南线,与张世杰会合,做下一个大网,等着旭烈兀就是。  ”
    欧军行迟疑着问道:“皇上。  你地意思是说旭烈兀是去南线?”
    对于这个问题,赵佥也是心存疑虑,看着李隽不说话,脸上带着几许迷惑。
    廖胜功点头,代李隽回答,道:“欧将军说得对。  旭烈兀这鞑子此番必去南线。  你们就照皇上的话去做,包准不会错。  ”
    李隽给他们解释道:“旭烈兀并非不想拯救巴布尔,而是他认为不值得救。  因为他花那么大的代价,救出来的不过是一支给我们打得七零八落的残军,很不划算。  他认为南线的蒙古军队还没有受到打击,他若是去南边把南线的蒙古军队救出来的话,就划算多了。  这个旭烈兀,不仅是一个非常优秀地统帅,还是一个精明的奸商。  ”
    一番话说得欧军行和赵赵佥恍然大悟,齐道:“皇上高明。  ”
    李隽叮嘱道:“赵将军就大张旗鼓去追。  而欧将军要轻军疾行。  隐蔽前进。  ”李隽如此安排必然有他的道理,两人没有异议。  喜滋滋地跑走了。  不一会儿,两支大军就出发了。
    李隽飞身上马,道:“这里就交给廖将军和赵将军了。  走。  ”一拍马背,在段干木一干人的簇拥下飞马而去。
    送走李隽,赵良淳道:“廖将军,我们先把这点剩饭吃掉再去找肥肉。  ”
    “赵将军,你还真会说笑。  ”廖胜功笑言,道:“如此甚好。  该是收拾巴布尔的时候了,要不是皇上要留他作饵,他早就给我们吃掉了。  ”
    XXXXXXXXXXXXXXXXXX
    “见过苏丹陛下。  ”廖胜功和赵良淳向拜巴尔行礼。
    拜巴尔忙回礼,道:“两位将军请免礼。  ”
    廖胜功笑道:“苏丹陛下,你部下的英勇行为让我很是钦佩,旭烈兀已经给你们打退了,我向苏丹和陛下地英雄部下深表敬意。  ”
    这话说得非常真诚,任谁听了都会觉得廖胜功真的是在向他表示祝贺,拜巴尔自己做过什么事,他自己不会不清楚,他非常清楚廖胜功前来造访他,必然是另有要事,谦道:“廖将军过奖了。  说过惭愧,我们并没有击退旭烈兀,是他自己撤走的,不敢居功。  ”
    廖胜功笑容不变,道:“苏丹陛下太谦了。  要不是陛下英勇,旭烈兀也不会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这倒是一句实话,拜巴尔虽然存有私心,但是他打得还是英勇,杀伤了不少旭烈兀的部下。
    可是,这话听在拜巴尔耳里,却很不是滋味。  他之所以感到难受,是因为这些军队是他的种子,每损失一个就少一分力量,道:“请问两将军,可有我效力之处?”
    赵良淳笑道:“陛下言重了,效力不敢。  我们是想请苏丹陛下参与一场盛会。  现在,东线的鞑子军队所剩无几了,只余巴布尔的残部,我们马上就要发起总攻。  要是陛下共襄盛事的话,那是天大之喜。  ”
    东线的蒙古军队已经给消灭得七七八八了,总攻地阻力不大,根本就没有必要邀请拜巴尔参与其事。  一般来说,这是采摘胜利果实地良机。  自己都不够,断无分给他人地道理。  而廖胜功他们却把这种天大地好事分了一部分给自己,拜巴尔心里一阵温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