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沼铩�
“必然是有计。 ”张弘范说了一句废话。
即使他不说,阿术也知道张珏他们在用计,问题是阿术想知道张珏的计谋是什么。 阿术点头道:“那是当然,问题在于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的计策是什么?”
想了一阵子,张弘范这个在历史上活捉文天祥的名将若有所悟地道:“我们守好城池就是了,过几天他们自然就会暴露出来。 ”
“理是这个理,可是一旦南朝暴露出目的。 可我们就……”阿术很是焦虑地说,技巧地没有说下去。 他没有说,张弘范也是明白他地话是说到时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张弘范这个历史上的名将,他的才智再一次得到了验证,亲兵队长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道:“报告将军,有南朝使者求见。 ”
“快请!”阿术这些天给谜语弄得昏头转向。 很想知道张珏他们地谜底,乍闻是言。 颇有几分高兴,快请两字脱口而出。
张弘范皱了一下眉头,问道:“来了几个人?”
“一个,一个道士。 ”亲兵队长忙回答。
南宋居然派一个道士当使者,还真有点奇了。 随即,阿术想到扬明出使大都,给忽必烈送“四贤礼”一事。 心想道士能够见忽必烈,自然也见得他,脱口而出道:“关中一道!”
张弘范问道:“道士多大年纪?是不是一个老道士?”
“不是,一个年青道士。 ”亲兵队长回答。
阿术和张弘范原以为是清风道长来了,没想到不是,道:“有请。 ”
不多一会儿,扬风跟着亲兵队长走了进来,扬风施礼道:“贫道清风见过二位将军。 ”
阿术和张弘范还礼道:“道长请。 ”侧身肃客。 把扬风请进屋里。
来到屋里,阿术要亲兵送上茶水,直接切入主题,问道:“请问道长,前来我营中,有何贵干?”
扬风喝口茶。 不紧不慢地道:“贫道奉家师之命,前来给二位将军指点迷津。 二位将军现在是身在谜语局,不知谜底,可曾想过我军对三门峡为何久攻不下。 ”
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阿术现在是迷糊了,他只是迷糊不知南朝耍地什么花招,并不是说他不知道南宋在耍花招。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说他不知道。 头一昂。 冷冷一笑,道:“道长应该还俗。 不该跳出三界外。 ”
“跳出三界,亦在三界中。 ”扬风道长以玄机妙语回答。
阿术不予理睬,接着道:“道长一出口就是辩士之道,危言耸听。 对于你们的那点鬼域伎俩,阿术是了然于胸。 ”
扬风道长听了这话大笑不停,道:“贫道此生听过地牛皮很多,就没有如阿术将军这样地牛皮,你也不怕风大闪了你的舌头。 那好吧,阿术将军,贫道问你,我军主力现在在哪里?”
张弘范嘴一张,就要说三门峡,随即想到不太可能,要是宋军主力在三门峡地话,扬风道长断无如此问话的道理,道:“你们主力在的地方,就是我军主力在的地方。 我们已经调集百万雄兵,准备和你们决一死战。 ”
扬风道长再次大笑,讥嘲道:“张将军,亏你还性喜读夫子之书,连夫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话都不知道,都不能身体力行。 请问张将军,你们给我们重重包围,哪来的百万大军?”
“兵者,诡道也!不知道也要说知道!”张弘范在心里如是想,嘴硬道:“伊儿汗大军已经到了中原,不日就要西进,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听张某一声劝,归顺朝廷,还来得及。 ”
这次,扬风道长没有大笑,而是扳着手指着给张弘范算帐,道:“张将军,贫道这里有一本帐,给你算算。 旭烈兀率领三十万军队来到中原,这点没错。 可是,在东线,贴木尔、巴布尔、史天泽全军覆没,他们到现在是生死未知。 三卫禁军,怯薛兵团的大部在东线被歼,这一消一涨,你们还有百万大军吗?再说了,你们本来就没有朝廷这样地实力,就算得到旭烈兀的援军,你们就一定能赢得了朝廷?”
“兵贵精,不在多。 ”阿术有点不好意思,很是牵强地解围。
扬风道长抚掌称妙,道:“好一个兵贵精,不在多。 请问两位将军,你们有朝廷那样精良的火器吗?告诉你们吧,在东线,朝廷一举投入了近三千门火炮,你们有多少火炮?这些火炮,现在正向汴京开去,不日间,汴京就将重回朝廷之手。 ”
一说到重新收复汴京,这可是百年盛事。 扬风道长虎目中闪烁着精光,声音都高了好几个分贝。
阿术仍是嘴硬,道:“皇上雄材大略,就算你们把所有火炮都投入到汴京,也无能为。 ”
“忽必烈雄材大略,这点贫道也这样认为。 不过,阿术将军。 你连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忽必烈就算再有才干,也不能打无兵之仗。 若是没有军队,擒忽必烈一力士之力尔!此孙策之所以给人刺杀地道理。 ”扬风道长很是设嘲地道。
张弘范不屑地道:“皇上聪明仁圣,岂是孙策这样的匹夫所能比。 ”
话说到这种份上,已是说僵了,扬风道长知道他们是死鸭子,浑身都可以煮烂,唯独一张嘴不认输。 冷冷道:“汴京如何结局,自有皇上处理,贫道目前还不关心。 贫道奉家师之命来给二位解谜题,二位追随忽必烈日久,想必有他的聪明之气吧?贫道就不多说了。 ”走到地图前,在地图上画了两条线,一抱拳,道:“告辞。 ”扬长而去。
扬风道长这两划很是平常。 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阿术和张弘范却给他这两划惊得目瞪口呆,好象这个最为平常的动作具有无上魔力似地。
阿术和张弘范一下瘫坐在椅子上,一个劲地嘀咕道:“完了,完了。 ”跟着一下跳起来,叫道:“快。 传令下去,所有人准备战斗,不惜一切代价守城。 ”飞奔而去。
扬风道长第一划是从三门峡开始,沿着黄河南岸,直到孟津为止。 意思是说,南宋一支大军从北边沿着黄河南岸去了孟津。 第二划也是从三门峡出发,直插宜阳,这一划也是一支大军从南线直插宜阳。
孟津和宜阳是洛阳的南北两座大门,而此时的洛阳仍然在解晋地控制中。 如此一来,西线的宋军主力已经到达洛阳外围了。 这招非常狠。 也非常高明。 一是做了一个大口袋,把西线地蒙古军队全面包围了。 二是。 宋军现在所处地位置非常好,向后可以围歼西线蒙古军队,向前可以通过洛阳直逼汴京。
一句话:宋军的位置是可进可退,攻守自如!
现在,阿术和张弘范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他们派出去刺探消息的小分队是有来无回,不用说肯定是给南宋的特种部队做掉了。 南宋的特种部队特别善长暗中活动,再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援,要收拾他们地小分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明白过来的阿术和张弘范自然知道局势对他们有多严重,换句话说:西线最后的决战已经到来了。
二人急急忙忙地往城头上跑,也许是上天故意要和他们作对,他们还没有跑到城头上,就见不计其数地流星落在城头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惊天动地爆炸声响起,城头化为一片火海,南宋的总攻开始了。
阿术和张弘范冲上城头,往城下一望,只见清风道长一袭道袍,手拿拂尘,骑在马上,冲二人一抱拳,笑道:“恭喜二位将军,终于见到谜底了。 ”
他这个出家人也真是地,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心情开玩笑,阿术和张弘范二人听在耳里,差点没从城头上摔下去。
XXXXXXXXXXXXXXXXXXX
“旭烈兀很有办法,就是在给玄甲骑兵追击地时候居然收集了近十万军队,还真是了不起。 ”杜大用很是赞许旭烈兀的表现。 他说得没错,在旭烈兀现在这种情况下,后有追兵,前有宋军阻击,他的军队很难赶来与他汇合,然而他硬是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收集到一部分军队。 没有过人的才干,是不可能做到的。
张世杰点头道:“他就是再厉害,也是日落黄昏,无可奈何花落去,回天乏力了。 杜将军缓攻郭侃这招很是高明,旭烈兀给我们牵着鼻子牵到南边来了。 他急着赶路,他地军队必然是给拖得很疲惫,我们可以动手了。 ”
高达很是兴奋,瞧他那模样好象年轻了二十岁,一副生龙活虎之态,道:“欧将军隐蔽前进到这里,后面的玄甲骑兵到这个位置了,我们派出的两路军队正在隐蔽前进,老夫可以预言,旭烈兀已经是一头钻进我们的埋伏中了,他马上就会四面楚歌了。 ”
“这都是杜将军高明,要是依我,早就把郭侃这汉奸给做了。 哪会用郭侃这汉奸做饵,钓到旭烈兀这条大鱼。 ”张世杰很是钦佩。
杜大用谦道:“张将军过奖了,这都是皇上的意思,要不是皇上巧妙部署,旭烈兀也不会上当。 ”
“你呀,还是这么谦虚。 皇上也有这意思没错,不过,那也是你在皇上传达意图之前就开始实施了。 这叫什么?这叫英雄所见皆同!”张世杰赞不绝口,道:“杜将军在千里之外就可以了解皇上的意图,我无论如何做不到。 ”
高达把宝刀挎在腰上,再把火铳挎好,大步而去,道:“你看你们两个,就在这里吹嘘,一个吹,一个谦,要吹到什么时间?老夫心急,不等了,去收拾郭侃这狗汉奸去!”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二章 大获全胜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二章 大获全胜
“命令军队,撤离第一道掩体,只留少量人员看守第一道掩体。 ”郭侃在纸上写道。 郭侃这人虽然不为李隽所用,但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他一到南线,就命令蒙古军队挖掩体,以此来对抗南宋的火炮。
勿庸置疑,掩体是用来对付火炮的很好方式,就是现代战争也在使用。 熟悉军事的朋友们肯定知道,要是没有掩体,不知道有多少人葬身在炮火之下。 正是热兵器的使用,使得掩体获得长足的发展。
郭侃很是明白,蒙古军队没有南宋那样多的火炮,再者火炮的性能没有南宋的优越,更没有南宋那样一支经过炮火锤练的精锐炮兵,用蒙古现有的火炮与南宋炮兵一争高下只能是用鸡蛋碰石头。 是以,他一直在研究如何应付南宋的火炮,在多次失败后,终于从他在江南惨败一事中获得灵感,当时李隽挖了不计其数的战壕,以此来遏止他的骑兵。 现在,他也决定学学李隽,才下令挖了这么多的掩体。
处在包围之中的蒙古军队不仅挖了不计其数的掩体,还给郭侃部署成了纵深的梯次防御。 不得不承认,郭侃在军事上很有创造性,如此部署已经和现代战争差相仿佛了。
“大人,这是为什么?”哈哈儿很是迷惑地问道:“大人,要是南朝趁我们撤离掩体之机攻击的话,我们不是要吃大亏?”
他的话正是说到众将里去了,众将点头附和。 道:“是啊,大人,千万不能撤退。 ”
“南朝地进攻必然是以炮击开始,撤退是为了减少炮击的损失。 ”郭侃在纸上写道。 他的意思是说,先把人撤离第一道防御线,那样的话,南宋的炮击就发挥不了多少威力。 他的损失就会减少。 这种做法和现代战争差不多,象大量使用火炮的二战。 不少战役就是在敌人炮击准备之前把军队撤离炮击区,等炮击行将结束时,军队又重返阵地。 如此一退一进,就可以减少很多损失。 当然,这要建立在准确地情报基础上。
对于进行炮击的一方来说,准确掌握对手地行动,给予最有效的杀伤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奥德河战役。 朱可夫通过情报得到德国人发起进攻的时间,在德国人进入出发阵地时进行毁灭性的炮火打击,让德国人损失惨重。 这一战的情报还是有问题,因为苏军的炮击早了两个小时,要是晚两个小时地话,德国人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
自从南宋拥有火炮之后,为了发展火炮,李隽是不遗余力。 这也是南宋拥有如此之多火炮的原因之一。 郭侃不得不承认,南宋对火炮的使用非常棒,每次大战之前,总是调集足够的火炮进行饱和的火力准备,打得蒙古军队无还手之力。 南宋大量使用火炮,遏制住了蒙古人的骑兵。 这也是蒙古人这几年一败再败的原因之一。
对于南宋火炮地厉害,众将是有共识的,要是能够避免给南宋的火炮打击,那当然是好事,众将自然是没有异议。 可是,要是情报不准,南宋趁蒙古军队后撤之际,南宋发起进攻,那将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蒙古人的防线。
众将不无顾虑,撒拉因问道:“大人。 要是南宋不进行炮击。 直接进攻,那怎么办?”
“我们要伪装好。 ”郭侃在纸上写道。 他的意思是说军队撤退之前要做好伪装。 以此来消耗南宋的弹药。
众将大有拨开乌云见青天之感,无不是齐声称好,道:“妙计,妙计。 ”
哈哈儿问道:“请问大人,南朝会在什么时间发起进攻?”准确地掌握南宋进攻时间,对于蒙古人来说非常重要。
“就在这一两天。 ”郭侃在纸上写道:“南朝之所以迟迟不动手,是想用我们作饵,以此来钓伊儿汗。 我估计,伊儿汗也快到了,那么南朝地进攻也就迫在眉睫了。 ”
郭侃就是郭侃,从南宋的迹象中就做出如此判断,非常准确,实是不容易。 他一旦明白了杜大用的用意后,并没有闲着,而是抓住这难得的一点机会,进行最后的准备,挖了更多的战壕,重新调整了军队的部署,可以这样说,就这短短的几天时间,蒙古军队比之以前更加难以对付。
“那我们应该马上行动。 ”哈哈儿很有信心地道:“只要我们拖住南朝,不让他们分出兵力对付伊儿汗,伊儿汗一到,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包准南朝全军覆没。 ”
这正是众将所想,无不是信心倍增,道:“很对!”
XXXXXXXXXXXXXXXXXXX
一阵接一阵的爆炸声过后,�